章节

论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总体框架

关键词

作者

沙莲香 (1936~2022),辽宁大连人。1956~1960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卒业留校就教于哲学系。1982~1984年受国家教委派遣留学东京大学文学部社会科,专攻社会心理学及传播学;蒙日本人研究中心南博教授启发,发愿研究中国人的民族性。1990年晋升教授,并担任博士研究生导师;1993年创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心理学研究所;曾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支持下,先后出版《中国民族性》一至三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2012),并被译为日文出版(津田亮译,2017);出版并四次再版《社会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2017)。2005~2019年受北京公共文明建设办公室之托,完成北京市民公共文明行为跟踪调查与研究,揭示公共生活中自己与他人的相互理解关系;终结之作《沿着中庸的美与丑——中国民族性研究随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说明统计学意蕴下的中庸为正态分布,对称之为美,美与丑相左又相辅,丑是美的另种型态。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马克思、恩格斯,1972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恩格斯,1972b,《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恩格斯,198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论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总体框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4.37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1. (一)1953年,遗传学研究中发现遗传因子DNA(脱氧核糖核酸)结构
    2. (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成为西方提出的“信息化社会”的支柱
    3. (三)媒体(media)是信息的载体,媒体的功能是传递信息
    1. (一)社会认知
    2. (二)社会动机
    3. (三)社会态度
    4. (四)群体心理
      1. 1.集团心理
      2. 2.大众心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