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社会—空间”视角下北京大栅栏地区延寿街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摘要

本文选择了北京市大栅栏地区延寿街历史街区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居住型历史街区的更新策略研究,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访谈,归纳总结出延寿街历史街区当前的主要问题有如下三点:一是物质空间破败,具体表现在街巷空间品质不佳、院落肌理被破坏、建筑空间风貌萧条以及基础设施条件不足四个方面;二是文化脉络割裂,具体表现在文物保护不足、文化表达错误以及文化传播渠道欠缺三个方面;三是社会问题显著,具体体现在弱势群体聚集、产权主体关系复杂两个方面。本文引入了“社会—空间”关系的相关理论,通过对“空间生产”“空间正义”的研究,归纳总结历史街区更新作为空间生产本质下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更新过程中所体现的空间属性特征及要素,以及历史街区更新中追求的空间正义具体表现。明确了延寿街历史街区更新作为综合了物质环境、文化保护和社会关系三重属性而展开的空间实践,以及空间实践中“社会—物质—精神”三元辩证统一的理论基础,展开了“社会—空间”视角下的北京延寿街历史街区更新策略研究,进而制定了社会空间重构、物质空间重塑以及精神空间营造三个方面的综合策略,并针对三类空间类型的要素明确了具体的更新措施。

作者

丁奇 ,博士,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更新、城乡社区规划与治理。
周阳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更新。
张静 ,博士,北京建筑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公共空间规划。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何淼:《城市更新中的空间生产:南京市南捕厅历史街区的社会空间变迁》,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大学,2012。
  • 王庆歌:《空间正义视角下的历史街区更新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17。
  • 〔英〕E.F.舒马赫:《小的是美好的》,李华夏译,译林出版社,2007。
  • 何淼:《再造“老城南”:旧城更新与社会空间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 〔加拿大〕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金衡山译,译林出版社,2006。
  • 〔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宋俊岭、倪文彦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 〔英〕史蒂文·蒂耶斯德尔等:《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张玫英、董卫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 吴良镛:《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标准》(GB/T50357-201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 梁乔:《历史街区保护的双系统模式的建构》,《建筑学报》2005年第12期。
  • 宋晓龙、黄艳:《“微循环式”保护与更新——北京南北长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城市规划》2000年第11期。
  • 原珂:《中国特大城市社区治理——基于北上广深津的调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 王骏、王林:《历史街区的持续整治》,《城市规划汇刊》1997年第3期。
  • 夏志强、陈佩娇:《城市治理中的空间正义:理论探索与议题更新》,《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
  • 张锦东:《国外历史街区保护利用研究回顾与启示》,《中华建设》2013年第10期。
  • 张坦坦、戴瑞:《存量规划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复兴路径探索》,《城乡建设》2017年第12期。
  • 张鹰:《基于愈合理论的“三坊七巷”保护研究》,《建筑学报》2006年第12期。
  • 胡毅、张京祥:《中国城市住区更新的解读与重构——走向空间正义的空间生产》,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 Robins K. Tradition and Translation:National Culture in Its Global Context,Spaces of Identity,Routledge,2002.

“社会—空间”视角下北京大栅栏地区延寿街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2.09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北京延寿街历史街区概况及现状问题
    1. (一)北京延寿街历史街区的基本信息
      1. 1.区位
      2. 2.历史沿革
      3. 3.人口结构
      4. 4.用地性质
    2. (二)北京延寿街历史街区的核心问题
      1. 1.物质空间破败
      2. 2.文化脉络割裂
      3. 3.社会问题显著
  • 二 “社会—空间”视角下的北京延寿街历史街区更新
    1. (一)社会空间重构
      1. 1.厘清产权边界
      2. 2.构建多方参与平台机制
    2. (二)物质空间重塑
      1. 1.街巷空间营造
      2. 2.建筑空间改善
      3. 3.基础设施提升
    3. (三)精神空间营造
      1. 1.立足历史文化载体实现文化复兴
      2. 2.建立社区历史资料档案清单
      3. 3.基于街区集体认同感形成文化共识
  • 三 结语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