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项目制:一个“控制权”理论视角

摘要

项目制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资源配置形式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分税制以来日渐凸显,并溢出财政领域成为国家治理和贯彻政策任务的一个重要机制。本文有三个目标:一是通过项目制研究文献的梳理和述评,提炼项目制要素特点产生的不同组织形态;二是在这一基础上,从“控制权”理论视角提出一个分析框架,用以分析解读项目制的不同权威类型、条件和博弈过程;三是从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的基本矛盾着眼,讨论项目制在国家治理中的意义。

作者

周雪光 ,斯坦福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艾云,2011,《上下级政府间“考核检查”与“应对”过程的组织学分析》,《社会》第3期。
  • 陈家建,2013,《项目制与基层政府动员:对社会管理项目化运作的社会学考察》,《中国社会科学》第2期。
  • 陈家建、边慧敏、邓湘树,2013,《科层结构与政策执行》,《社会学研究》第6期。
  • 陈家建、张琼文、胡俞,2014,《项目制于政府间权责关系演变:以妇女小额贷款项目为例》(未刊稿)。
  • 陈水生,2014,《项目制的执行过程与运作逻辑》,《公共行政评论》第3期。
  • 狄金华,2014,《项目制中的配套机制及其实践逻辑》(未刊稿)。
  • 冯猛,2009,《后农业税费时代乡镇政府的项目包装行为:以东北特拉河镇为例》,《社会》第4期。
  • 冯仕政,2011,《中国国家运动的形成与变异:基于政体的整体性解释》,《开放时代》第1期。
  • 郭琳琳、段钢,2014,《项目制:一种新的公共治理逻辑》,《学海》第5期。
  • 贺东航、孔繁斌,2011,《公共政策执行的中国经验》,《中国社会科学》第5期。
  • 黄宗智、龚为纲、高原,2014,《“项目制”的运作机制和效果是“合理化”吗?》,《开放时代》第5期。
  • 李汉林、李路路,1999,《资源与交换:中国单位中的依赖性结构》,《社会学研究》第4期。
  • 李猛、周飞舟、李康,1996,《单位:制度化组织的内部机制》,《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总第16期。
  • 廉如鉴,2014,《作为社会动员手段的“斗争式运动”》,《学海》第3期。
  • 路风,1993,《中国单位体制的起源和形成》,《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总第5期。
  • 马良灿,2013,《项目制背景下农村扶贫工作及其限度》,《社会科学战线》第4期。
  • 倪星、原超,2014,《地方政府的运动式治理是如何走向“常规化”的?——基于S市市监局“清无”专项行动的分析》,《公共行政评论》第2期。
  • 欧阳静,2014,《论基层运动型治理——兼与周雪光等商榷》,《开放时代》第6期。
  • 渠敬东,2012,《项目制: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中国社会科学》第5期。
  • 渠敬东、周飞舟、应星,2009,《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中国社会科学》第6期。
  • 史普原,2014a,《科层为体、项目为用:基于中央农口项目运作的探讨》(未刊稿)。
  • 史普原,2014b,《多重制度逻辑下的项目制:一个分析框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第1期。
  • 孙立平、郭于华,2000,《“软硬兼施”:正式权力非正式运作的过程分析——华北B镇收粮的个案研究》,《清华社会学评论》特辑。
  • 孙新华,2014,《惠农项目的企业化运作:机制、问题与对策》,《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期。
  • 王汉生、刘世定、孙立平,1997,《作为制度运作和制度变迁方式的变通》,《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7年冬季号。
  • 王汉生、王一鸽,2009,《目标管理责任制:农村基层政权的实践逻辑》,《社会学研究》第2期。
  • 王向民,2014,《中国社会组织的项目制治理》,《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5期。
  • 谢小芹、简小鹰,2014,《从“内向型治理”到“外向型治理”:资源变迁背景下的村庄治理》,《广东社会科学》第3期。
  • 荀丽丽、包智明,2007,《政府动员型环境政策及其地方实践——关于内蒙古S旗生态移民的社会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第5期。
  • 叶敏、李宽,2014,《资源下乡、项目制与村庄间分化》,《甘肃行政学院学报》第2期。
  • 张静,2007,《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增订本)》,浙江人民出版社。
  • 折晓叶、陈婴婴,2011,《项目制的分级运作机制和治理逻辑——对“项目进村”案例的社会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第4期。
  • 周飞舟,2012,《财政资金的专项化及其问题:兼论“项目治国”》,《社会》第1期。
  • 周飞舟,2006,《分税制十年:制度及其影响》,《中国社会科学》第6期。
  • 周黎安,2008,《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格致出版社。
  • 周黎安,2014,《行政发包制》,《社会》第6期。
  • 周雪光,2011,《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开放时代》第10期。
  • 周雪光,2012a,《通往集体债务之路:政府组织、社会制度与乡村中国的公共产品供给》,《公共行政评论》第1期。
  • 周雪光,2012b,《运动型治理机制: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再思考》,《开放时代》第9期。
  • 周雪光,2014,《从“黄宗羲定律”到帝国的逻辑:中国国家治理逻辑的历史线索》,《开放时代》第4期。
  • 周雪光、艾云,2010,《多重逻辑下的制度变迁:一个分析框架》,《中国社会科学》第4期。
  • 周雪光、练宏,2011,《政府内部上下级部门间谈判的一个分析模型:以环境政策实施领域为例》,《中国社会科学》第5期。
  • 周雪光、练宏,2012,《中国政府的治理模式:一个“控制权”理论》,《社会学研究》第5期。
  • Aghion,Philippe and Jean Tirole. 1997. “Formal and Real Authority in Organization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5(1),pp.1-29.
  • Cyert,Richard Michael and James G. March. 1963. A Behavioral Theory of the Firm. 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
  • Hart,Oliver. 1995. Firms,Contracts and Financial Structur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Hart,Oliver,Andrei Shleifer,and Robert W. Vishny. 1997. “The Proper Scope of Government:Theory and an Application to Prison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2(4),pp.1126-1161.
  • Tirole,Jean. 1994. “The Internal Organization of Government.” Oxford Economic Papers,New Series 46(1),pp.1-29.
  • Williamson,Oliver E. 1985.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 New York:Free Press.

项目制:一个“控制权”理论视角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5.92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项目制与国家治理:研究问题
  • 二 项目制下的不同组织形态
    1. (一)“常规制”与“项目制”的比较分析
    2. (二)项目制下的不同组织形态
  • 三 项目制的分析视角:一个“控制权”理论
    1. (一)理论思路
    2. (二)项目制中的控制权类型
    3. (三)项目制博弈的动态过程
    4. (四)项目制博弈的其他因素
  • 四 讨论:项目制在国家治理中的意义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