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深度贫困地区金融扶贫创新能力提升路径与政策

关键词

作者

喻新安 ,经济学博士,教授,研究员,河南省政协常委、学习和文史委副主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首席研究员,河南省高校智库联盟理事长,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河南新经济研究院首席专家,国家统计局“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特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获“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第二届(2012)“河南经济年度人物”称号。先后在河南省委党校、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兼任河南省社科联副主席、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省“十五”至“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第三、四届皮书学术评审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3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著作30多部,获省部级社科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20余项。
杨保成 ,黄河科技学院副院长、教授,北京大学化学专业硕士,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化学专业博士、弗吉尼亚大学MBA,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兼任欧美同学会2005理事会理事,中国教育信息协会副理事长,河南省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管理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等。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省级重点实验室主任、省级国际联合主任、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持人、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负责人等。在国外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被引用6000多次。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以上项目十余项,获得包括河南省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等高层次奖励2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8部。
刘晓慧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产业创新。
豆晓利 ,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创新创业。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深度贫困地区金融扶贫创新能力提升路径与政策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7.0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构建激励相容的工作机制,提高金融扶贫行为主体协同性
    1. (一)树立金融扶贫创新激励相容理念,明确各行为主体的责权利
      1. 1.加强产业扶贫整体谋划
      2. 2.不断完善农业产业扶贫的发展政策
      3. 3.创新财政支农体制
      4. 4.构建多部门参与的扶贫联动机制
    2. (二)加强财政政策与金融市场的协同,强化政府对金融扶贫的引导
      1. 1.明确金融扶贫政策范畴
      2. 2.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3. 3.增强贫困地区各项政策的协同性
      4. 4.以差异化的货币政策增强金融扶贫的针对性
    3. (三)尊重金融机构的市场化运行逻辑,把握经济社会效益平衡点
      1. 1.明确界定政府与市场在扶贫中的作用
      2. 2.以市场化推动精准化
      3. 3.创新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机构参与度
    4. (四)优化贫困地区金融扶贫生态环境,形成金融与扶贫良性循环
    5. (五)健全金融扶贫主体多边合作机制,发挥多方发力的合力效应
      1. 1.构建各主体多边合作机制
      2. 2.以合作共赢推动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全面参与金融扶贫
  • 二 推进金融扶贫供给侧改革,提升金融服务供给能力
    1. (一)立足脱贫攻坚融资需求,形成金融供给主体多元格局
      1. 1.建立分工合作的运行机制
      2. 2.重视提供融智服务
    2. (二)依托贫困地区产业支撑,优化金融扶贫产品供给结构
    3. (三)明确各类金融机构定位,健全扶贫开发金融服务机制
      1. 1.各类金融机构之间要加强合作
      2. 2.重视新型金融机构的作用
      3. 3.建立开放性金融扶贫体系
    4. (四)构建多元信用组合模式,提升金融扶贫的精准化水平
      1. 1.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
      2. 2.对接贫困地区发展规划
      3. 3.持续优化信用环境
    5. (五)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提振金融机构参与扶贫信心
      1. 1.扩大财政贴息支持范围
      2. 2.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
  • 三 建立健全需求侧增信机制,提升贫困人口融资能力
    1. (一)加速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夯实贫困人口融资基础
      1. 1.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2. 2.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方向
    2. (二)建立健全政府增信机制,形成贫困人口融资保障
    3. (三)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三权抵押”融资
      1. 1.尽快构建完善承包土地经营权登记制度
      2. 2.完善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的配套制度
      3. 3.探索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
      4. 4.扩大农村担保物范围
    4. (四)立足贫困地区产业实际,探索生物资产抵押融资
      1. 1.生物资产抵押的基本模式
      2. 2.生物资产融资面临的问题
      3. 3.生物资产融资的政策建议
    5. (五)综合集成多种扶贫体制机制,优化农户信用风险结构
      1. 1.构建多层次金融扶贫保障机制
      2. 2.完善金融扶贫政策
      3. 3.搭建多元化支持平台
  • 四 强化金融扶贫产业支撑,提升金融精准扶贫绩效
    1. (一)培育主导产业,提升深度贫困地区金融资源承载能力
      1. 1.依托“互联网+”助力产品“走出去”
      2. 2.实行产业集群化,发展高效产业区
    2. (二)突出龙头带动,着力培育引进优势特色产业龙头企业
      1. 1.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农业创新驱动的生力军作用
      2. 2.增强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
      3. 3.创新产业扶贫,培育发展特色现代产业
    3. (三)加强机制创新,构建产融结合的运行模式
      1. 1.产融结合模式已取得一定成果
      2. 2.现代产融结合主要模式运作机制的比较
      3. 3.产融结合发展对策
    4. (四)立足项目支撑,围绕优质特色项目精准投放金融资源
      1. 1.统筹规划发展特色项目
      2. 2.精准开展特色扶贫项目
      3. 3.创新产品项目
    5. (五)强化市场导向,探索发展深度贫困地区“产业链金融”
  • 五 加强金融扶贫创新风险防控,提升金融扶贫可持续能力
    1. (一)鼓励协同合作,建立“多方联动”的风险评估机制
    2. (二)强化过程控制,构建风险预警机制
    3. (三)坚持财政保障,构建“政府参与”的风险补偿机制
    4. (四)突出分散风险,构建“四位一体”的风险分担机制
    5. (五)树立底线思维,构建“及时止损”的贷款熔断机制
  • 六 构建普惠金融培育机制,提升“后脱贫时代”返贫阻断能力
    1. (一)以机构多元化为导向完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增加贫困地区金融供给
    2. (二)以产品丰富化为导向健全普惠金融市场体系,满足贫困地区金融需求
    3. (三)以服务便捷化为导向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提供方式,改善贫困地区支付环境
    4. (四)以知识普及化为导向强化金融消费理念宣传,提高贫困人口金融意识
      1. 1.政府要发挥宣传的主导作用
      2. 2.央行要发挥金融普及宣传的统筹作用
      3. 3.金融机构要做好金融知识宣传普及的“急先锋”
    5. (五)以金融数字化为导向推行金融新业态新模式,促进金融服务由特惠向普惠转变
  • 七 开展金融扶贫创新政策评估,构建金融扶贫长效机制
    1. (一)完善金融扶贫监测统计制度,增强金融扶贫政策的连续性
    2. (二)建立扶贫金融专项评估机制,增强金融扶贫政策的稳定性
      1. 1.健全精准扶贫考评机制
      2. 2.创新精准扶贫评估机制
      3. 3.完善扶贫绩效反馈机制
    3. (三)开展金融精准扶贫评估试点,增强金融扶贫政策的精准性
    4. (四)建立金融扶贫政策调整机制,增强金融扶贫政策的灵活性
    5. (五)强化金融扶贫评估结果应用,增强金融扶贫政策的导向性
      1. 1.建立金融扶贫上下联动协调机制
      2. 2.建立金融扶贫监测通报督导和奖励机制
      3. 3.构建金融扶贫政策配套机制
      4. 4.构建金融扶贫激励补偿机制
      5. 5.构建金融扶贫评估考核机制
  • 八 促进金融扶贫与重大战略深度融合,拓展金融扶贫政策框架
    1. (一)促进金融扶贫融入“三位一体”扶贫大格局,发挥金融的支撑作用
    2. (二)做好金融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对接,提升贫困地区发展活力
      1. 1.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
      2. 2.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发力
      3. 3.强化脱贫攻坚责任和监督
    3. (三)金融扶贫与“扶智、扶志、扶技”相结合,提升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1. 1.精准扶贫要扶智
      2. 2.精准扶贫要扶志
      3. 3.精准扶贫要扶技
    4. (四)金融扶贫与绿色发展战略相结合,破解贫困地区“绿色贫困”悖论
    5. (五)把握“后脱贫时代”对金融扶贫的新要求,提前谋划布局做好政策储备
    6. (一)加大扶持引导力度
    7. (二)推动金融精准扶贫
    8. (三)完善协调合作机制
    9. (四)加强基础金融服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