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作者

李建平 ,1946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优秀专家,2009年被评为福建省第二届杰出人民教师。曾任福建师范大学政教系副主任、主任,经济法律学院院长,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校长。现任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主任、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主任。福建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福建师范大学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术带头人,福建省“双一流”建设学科理论经济学的学科负责人。兼任福建省人民政府经济顾问、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副会长、全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发展史、《资本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学方法论、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撰写、主编学术著作、教材70多部。科研成果分别获得教育部第六届、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八次获得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两次获得二等奖,还获得全国第七届“五个一工程”优秀理论文章奖,其专著《〈资本论〉第一卷辩证法探索》获得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颁发的第七届“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学杰出成果奖”。
李闽榕 ,男,1955年生,经济学博士。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主任,福建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区域经济竞争力、现代物流等。
王金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
李建建 ,1954年生,经济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经济思想史、城市土地经济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社科规划基金、福建省发改委、福建省教育厅和国际合作研究课题20余项,已出版专著、合著《中国城市土地市场结构研究》等10多部,主编《〈资本论〉选读课教材》《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策论》等教材,在《经济研究》《当代经济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曾获福建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福建省教学名师和学校教学科研先进工作者称号,科研成果分别荣获高等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合作)、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合作)、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和福建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和厅级奖项。
苏宏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秘书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竞争力部主任。
黄茂兴 ,福建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历任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院长,福建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际经济和竞争力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Anastasios Xepapadeasa and Aart de Zeeuw.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Competitiveness:The Porter Hypothesis and the Composition of Capit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9(2).
  • Birgit Friedl,Michael Getzner. Environment and Growth in a Small Open Economy:An EKC Case-study for Austrian CO2 Emissions. Discussion Paper of The 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University of Klagenfurt,Austria,2002.
  • BP.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4.
  • Cainelli G,Mazzanti M,Zoboli R. Complementarity in Eco-innovation:Concepts and Empirical Measurement,The 16th Annual Inter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arch Conference 2010,Hong Kong,May,2010a.
  • Cainelli G,Mazzanti M,Zoboli R. “Environmentally-Oriented Innovative Strategies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Services. Micro-evidence from Italy”.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Economics,2010b.
  • Cainelli G,Mazzanti M,Zoboli R. Structural and Dynam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s and Manufacturing Firms’ Growth,mimeo(previous version published in Mazzanti M),2010c.
  • Costantini V,Mazzanti M,Montini A.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Spillovers. Nota di lavoro FEEM 108,FEEM,Milan,2010.
  • Costantini V.,Mazzanti M.(2010),On the Green Side of Trade Competitiveness?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Innovation in the EU,Nota di lavoro FEEM 94,FEEM,Milan.
  • Emerson,J.,D. C. Esty,M.A. Levy,C.H. Kim,V. Mara,A. de Sherbinin,and T. Srebotnjak. 2010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 New Haven:Yale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Law and Policy. January 2010. http://epi.yale.edu.
  • Finus,M. The Enforcement Mechanisms of the Kyoto Protocol:Flawed or Promising Concepts. Letters in Spatial and Resource Sciences,2008(1).
  • Folke C,Jansson A,Larsson J,et al. “Eco-system Appropriation by Cities”. Ambio,1997,26(3).
  • Grief,Avner,“The Fundamental Problem of Ex-change:A Research Agenda in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 Analysis”,European Review of Economic History,2000(4).
  • Hannes Egli,Are Cross-Country Studies of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Misleading?New Evidence from Time Series Date for Germany. Discussion of Ernst-Moritz-Arndt University of Greifswald,2001,10.
  • Hardp,Bargs,HodgeT,etal. Measur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eview of Current Practices. Oecasional Papernumber17,1997,11(HSD).
  • Hilton FGH,Levinson A. “Factoring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Vidence from Automotive Emission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8.
  • Horst Siebert. Economics of the Environment:Theory and Policy(Seventh Edition).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New York,2008.
  • Hunter Colin. “Sustainable Tourism and the Touristic Ecological Footprint”. Environment,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2002(1).
  • IEA.2014 Key World Energy Statistics.2014.
  • Jaekyu Lim.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Some Empirical Evidences from South Korea.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1997.
  • Joseph Alcamo. “The GLASS Model:A Strategy for Quantifying Global Environmental Security”. Environmental Science & Policy,2002(4).
  • Lester R Brown. “Redefining National Security”. World watch Paper No.14 1977.
  • Litfin Kt. “Constructing Environmental Security and Ecological Interdependence”. Glob Gov,1999,5(3).
  • Marco Trevisan. “Nonpoint-Source Agricultural Hazard Index:A Case Study of the Province of Cremona”.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0,26(5).
  • Marcus Wagnera and Stefan Schaltegger. “The Effect of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Strategy Choice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on Competitiveness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An Empirical Study of EU Manufacturing”.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04(5).
  • M atthew A,Luck GD Jenerette,J Wu,NB Grimm. “The Urban Funnel Model and the Spatially Heterogeneous Ecological Footprint”. Ecosystems,2001,4(8).
  • ME Porter,C Van der Linde. “Toward a New Con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Competitiveness Relationship”.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5(9).
  • Montini A.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Innovation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Routledge,London,2010.
  • Myung Jin.Jun “A Metropolitan Input-Output Model:Multisectoral and Multispatial Relations of Production,Income Formation and Consumption”. 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2004,338(1).
  • Panayotou,T.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 Working Paper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t Harvard University,2000.
  • Porter,M.E Green and Competitive:Ending the Stalemate. In:On Competition,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8.
  • Renato J. Orsato. “Competitive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When does It Pay to be Gree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2006(2).
  • Selden T,Song D.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Development:Is There a Kuznets Curve for air Pollution Emissi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94.
  • Stern Review: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2006.
  • “UN 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the United Kingdom. London:HMSO,1994.
  • E.库拉:《环境经济学思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 H.G.弗雷德·克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 M.罗斯金等:《政治科学》,华夏出版社,2001。
  • M.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
  • 阿特金森等:《公共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4。
  • 陈滨荣:《可持续消费与清洁生产:同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产业与环境》2002年第4期。
  • 陈德敏:《区域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重庆大学出版社,2000。
  • 陈洪波、朱绍广:《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环境安全对策》,《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第5期。
  • 陈贻健:《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的演变及我国的应对——以后京都进程为视角》,《法商研究》2013年第4期。
  • 陈英旭:《环境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 陈迎:《联合国2015年后全球发展议程:从理念到实践》,《当代世界》2015年第4期。
  • 程声通:《环境系统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 〔英〕大卫·皮尔斯等:《绿色经济的蓝图》(第4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 《德国推动节能的主要做法和经验》,《节能与环保》2008年第12期。
  • “可持续消费与绿色发展”课题组:《可持续消费与绿色发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年第4期。
  • 郝海青:《欧美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 洪银兴:《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0。
  • 黄德林、邵月、艾希:《中西方节能减排政策比较研究》,《资源与产业》2012年第4期。
  • 黄海峰、徐明、陈超德:《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 杰拉德·陈:《中国的环境治理:国内与国际的连结》,《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007年第11期。
  • 寇丽:《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演进、属性与功能》,《法律科学》2013年第4期。
  • 雷曼誉:《2015,让我们与可持续消费和生产天天见》,新华网,2014年12月30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12/30/c_127349210.htm。
  • 李宏涛、程天金、温源远等:《2013年全球主要多边环境协定动态概述——全球环境与发展2013年度动态系列综述之一》,《世界环境》2014年第6期。
  • 李建平等:《二十国集团国家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11~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 李建平等:《二十国集团国家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13~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 李建平等:《二十国集团国家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01~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 李建平等:《全球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 李建平等:《“十二五”中期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 李建平等:《“十二五”中期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 李建平等:《“十一五”期间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 李建平等:《世界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01~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 李建平等:《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2009~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 李建平等:《中国省域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2005~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 李建平等:《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8~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 李建平等:《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1~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 李建平等:《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9~201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 李建平等:《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7~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 李建平等:《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6~200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 李建平等:《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3~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 李建平等:《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05~200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 李建平等:《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与预测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 李闽榕等:《福建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 李鹏博:《金融危机中消费券的经济效应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 李霞、彭宁、周晔:《国际可持续消费实践与政策启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5期。
  • 李晓西、夏光:《中国绿色金融报告2014》,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体系与可持续发展之统一》,2014。
  • 刘培哲:《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中国21世纪议程》,气象出版社,2001。
  • 刘尊文、岳文淙、余建军等:《可持续消费发展历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9年第9期。
  • 卢静:《当前全球治理的制度困境及其改革》,《外交评论》2014年第1期。
  • 马骧聪:《俄罗斯联邦环境保护法和土地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 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 彭水军、张文城:《国际碳减排合作公平性问题研究》,《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 钱新:《瑞士环保理念值得我国借鉴》,《环境研究与检测》2012年3月。
  • 秦大河、张坤民、牛文元:《中国人口资源与可持续发展》,新华出版社,2002。
  • 曲格平:《中国环境保护四十年回顾及思考——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环境保护四十年”学术论坛上的演讲》,《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 《权威调查:中国可持续消费总体状况较好》,中国新闻网,2013年1月21日,http://finance.chinanews.com/cj/2013/01-21/4507619.shtml。
  • 任雪萍、杨素群:《论当前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南北矛盾》,《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3年第5期。
  • 任彦:《发展中国家成西方电子垃圾倾倒场》,新华网,2014年6月9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6/09/c_126592788.htm。
  • 石晨霞:《联合国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问题与应对》,《社会主义研究》2014年第3期。
  • 时桂珍:《意大利环保点滴》,《科技信息》2002年第8期。
  •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 宋芳:《借鉴国外经验 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瑞士发展经济的主要做法和启示》,《财会研究》2007年第10期。
  • 《透视网络消费背后浪费:去年双十一买的零食还没吃完》,新华网,2014年11月11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1112/c70731-26007698.htm。
  • 童国庆:《瑞士环境污染治理》,《水利水电快报》2008年第5期。
  • 王璟珉、魏东:《〈京都议定书〉的缺陷分析》,《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 王宽、秦书生:《发达国家发展绿色消费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资源环境与发展》2013年第1期。
  • 王萍:《德国的环境保护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年第2期。
  • 王韶华、苏颖、李贵宝:《中国环境保护与俄罗斯环境保护之对比》,《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第1期。
  • 王遥:《碳金融:全球视野与中国布局》,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 韦海莉:《德国也拟发消费券刺激国内消费 抵抗衰退》,全景网,2008年11月25日,http://www.p5w.net/kuaixun/200811/t2026916.htm。
  • 魏磊:《英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启示》,《节能与环保》2008年第12期。
  • 萧代基、郑惠燕等:《环境保护之成本效益分析》,台湾俊杰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02。
  • 辛闻:《3年来中国累计安排2.7亿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http://news.china.com.cn/2014-11/25/content_34144125.htm,2014-11-25。
  • 熊飞:《加强环保法制建设,建立完备的环保执法体系》,《科技创新导刊》2010年第18期。
  • 徐冬青:《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与经验借鉴》,《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年第6期。
  • 杨春瑰:《气候治理的国际合作制度生成与演化发展》,《求索》2011年第12期。
  • 杨晓燕、贺姣佼:《德国的可持续消费政策及其调整》,《消费经济》2015年第1期。
  • 叶江:《浅析联合国2015年后全球发展议程新动向——兼谈中国的应对之道》,《当代世界》2015年第4期。
  • 于汶加、王安建:《发达国家人均能源消费“零增长”现象解析》,《商业时代》2009年第12期。
  • 于汶加、王安建、王高尚:《中国能源消费“零增长”何时到来》,《地球学报》2010年第10期。
  • 俞懿春:《“绿色亚太”建设彰显巨大潜力》,《人民日报》2015年5月22日。
  • 喻雪红:《可持续消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 原雅娟:《欧洲各国环境保护措施》,《商业经济》2012年第7期。
  • 曾凡银、冯宗宪:《基于环境的我国国际竞争力》,《经济学家》2001年第5期。
  • 张桂敏:《亚洲仍是全球化肥消费大户》,《农资导报》2008年3月21日,第A03版。
  • 张红凤、陈淑霞:《环境与经济双赢的规制内在机理和对策》,《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第3期
  • 张焕波:《中国、美国和欧盟气候政策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 章轲:《可持续消费:消费大国的绿色改革之路》,《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11月13日,http://www.yicai.com/news/2013/11/3106405.html。
  • 赵金亮、杨丽梅:《当代我国可持续消费问题研究综述》,《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 赵萍、关利欣:《奢侈品消费期盼回归理性》,《国际商报》2011年9月5日,第A02版。
  • 赵萍:《可持续消费如何实现》,《光明日报》2014年4月24日,第13版。
  • 郑艳、梁帆:《气候公平原则与国际气候制度构建》,《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第6期。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产业政策研究室:《国外刺激汽车消费的主要措施及对中国的启示和借鉴》,盖世汽车网,2009年12月29日,http://auto.gasgoo.com/News/2009/12/070813211321136879532.shtml。
  • 《中国网络购物的网民数量超过3.32亿》,中国报告大厅,2014年9月10日,http://www.chinabgao.com/stat/stats/37176.html。
  •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瑞士联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瑞士的环境保护》,2004年12月2日,http://ch.mofcom.gov.cn/aarticle/ztdy/200412/20041200313970.html。

参考文献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0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