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城市基层治理的民意分类视角

摘要

如何应对民众日益多元的生活需求是目前中国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既有研究多从政府内部和政府与社会互动的视角出发讨论这一问题,将民意作为一个整体性和描述性的概念,忽略了其内部的差异性。本文以北京市西城区的“民意项目”为例,从社会内部视角出发,对民意在主体、存在形式和性质三个维度进行分类,将民意转变为一个分析性概念,通过分析民意在收集、表达、呈现以及监督四个重要节点上起到的不同作用,推进城市治理的精细化和人性化,为解决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新思路。

作者

刘怡然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她在牛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在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研究兴趣为经济社会学和政治社会学。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毕宏音,2009,《试论诉求表达机制的完善路径》,《天津社会科学》第4期。
  • 曹正汉,2011,《中国上下分治的治理体制及其稳定机制》,《社会学研究》第1期。
  • 李慧凤,2010,《社区治理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基于宁波市社区案例研究》,《公共管理学报》第1期。
  • 李普曼,2006,《公众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 李友梅,2007,《社区治理:公民社会的微观基础》,《社会》第2期。
  • 李友梅,2003,《城市基层社会的深层权力秩序》,《江苏社会科学》第6期。
  • 刘敏,2017,《“国家+”治理:社区治理模式的新探索——以深圳为例》,《社区治理问题研究·新视野》第2期。
  • 卢梭,2003,《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
  • 斯科特,2011,《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夏晓丽,2014,《公民参与、城市社区治理与民主价值》,《社会管理创新研究》第2期。
  • 孙立平,2004,《社区治理的实践逻辑与反思——以北京市一街道改制为个案》,《社区研究通讯》第40期。
  • 王巍,2009,《国家—社会分析框架在社区治理结构变迁中的应用》,《江苏社会科学》第4期。
  • 王石番,1995,《民意理论与实务》,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
  • 温淑春,2007,《国外民意调查发展研究综述》,《理论与现代化》第1期。
  • 吴光芸、杨龙,2006,《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社区治理》,《社会问题》第4期。
  • 吴晓琳,2015,《中国的城市社区更趋向治理了吗——一个结构—过程分析的框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
  • 薛金礼、孙津,2013,《中国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理论和实践特色》,《前沿》第11期。
  • 杨立华,2007,《构建多元协作性社区治理机制解决集体行动困境——一个“产品—制度”分析(PIA)框架》,《公共管理学报》第2期。
  • 喻国明,2011,《解构民意:一个舆论学者的实证研究》,华夏出版社。
  • 俞可平,2012,《敬畏民意——中国的民主治理与政治改革》,中央编译出版社。
  • 张隆栋,1997,《大众传媒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周黎安,2014,《行政发包制》,《社会》第6期。
  • 周雪光,2014,《从“黄宗羲定律”到帝国的逻辑:中国国家治理逻辑的历史线索》,《开放时代》第4期。
  • 佐藤彰、铃木荣、船津好明,1989,《民意调查》,中国对外经贸出版社。
  • Bryce,James,1921,,vol.1 in two volumes.New York:The Macmillan company.
  • Price,Vincent,1992,,CA:Sage.
  • Hennessy,Bernard,1965,,California: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城市基层治理的民意分类视角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1.29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民意内涵及其分类
  • 三 案例分类与描述
    1. 第一类,民意征求型项目
    2. 第二类,民需申报型项目
    3. 第三类,民情驱动型项目
  • 四 案例解读及分析
    1. 第一类,民意征求型项目
    2. 第二类,民需申报型项目
    3. 第三类,民情驱动型项目
  • 五 总结与讨论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