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匮乏阈限内的政府默许:个体弈争模式

摘要

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原处城郊的自然村落被城市环境包围或者半包围起来,但仍保持着村落的形态,形成了“城中村”。大约从20世纪末开始,“城中村”日益被学者们所关注。但整体而言,现有多数研究停留在对城中村物质环境和社会问题的描述层面,只是静态地讨论城中村的现状,对村落的历史变迁、这一进程中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的变化,以及共同体在村落走向衰亡过程中的作用,缺乏细致的讨论和深入的反思。本文通过对A市B区城中村“L庄”拆迁过程的个案研究,探讨在村落共同体的衰落的过程中,村民在拆迁过程中逐渐由希望回迁的集体诉求转向以争取经济补偿为目的的个体弈争过程,理解在“匮乏阈限”状态下,村民个体、无序、离散、自利的“弈争”行为,如何得到国家权力的默许与认可,并形成了特有的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本文一方面关注国家权力在村落拆迁过程中的具体运作方式和过程,另一方面分析村民面对被拆迁境况的心理和行为,以期全面深入地理解拆迁与抗争如何发生,及其匮乏阈限下的国家默许—个体弈争模式对村民社群乃至当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作者

刘怡然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她在牛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在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研究兴趣为经济社会学和政治社会学。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美]本尼迪克特. 1983.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M].吴叡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法]达尼洛·马尔图切利. 2007. 现代性社会学——二十世纪的历程[M]. 姜志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 [美]杜赞奇. 2010. 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M]. 王福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英]弗里德曼. 2000. 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M]. 刘晓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法]福柯. 2007. 规训与惩罚[M]. 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
  • [美]格尔兹. 1999 . 尼加拉:十九世纪巴厘剧场国家[M]. 赵炳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德]马克思. 1995 . 哲学的贫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 [美]裴宜理. 2011. 研究底层社会运动的基本方法和策略[N].裴宜理教授在哈佛燕京学社、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香港大学合办培训项目“底层社会与民众文化研究”上的主题发言.
  • [英]斯科特. 2001. 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M]. 程立显,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 [德]斐迪南·滕尼斯. 1999 . 共同体与社会[M]. 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 [法]爱米尔·涂尔干. 2013. 社会分工论(第二版)[M]. 渠东,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
  • 陈鹏. 2004. “城中村”改造的策略转变[J]. 规划师(5).
  • 代堂平. 2002. 关注“城中村”问题[J]. 社会(5).
  • 董海军. 2008. “作为武器的弱者身份”:农民维权抗争的底层政治[J]. 社会(4).
  • 费孝通. 2004. 乡土中国[M]. 北京:北京出版社.
  • 郭于华. 2011. “道义经济”还是“理性小农”:重读农民学经典论题.载于郭于华.倾听底层:我们如何讲述苦难[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韩潮峰. 2004. 我国“城中村”问题的研究[J]. 经济师(1).
  • 黄宗智. 2000. 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M]. 北京:中华书局.
  • 敬东. 1999. “城市里的乡村”研究报告——经济发达地区城市中心区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对策[J].城市规划(9).
  • 赖淑春. 2008. 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法律问题探讨[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
  • 蓝宇蕴. 2005. 都市里的村庄——关于一个“新村社共同体”的实地研究[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李怀. 2005. 城市拆迁的利益冲突:一个社会学解释[J]. 西北民族研究(3).
  • 李津逵. 2005. 城中村的真问题[J]. 开放导报(3).
  • 李俊夫. 2004. 城中村的改造[M]. 北京:科学出版社.
  • 李俊夫,孟昊. 2004. 从“二元”向“一元”的转制——城中村改造中的土地制度突破及其意义[J]. 中国土地(10).
  • 李立勋. 2005. 城中村的经济社会特征——以广州市典型城中村为例[J]. 北京规划建设(3).
  • 李培林. 2002. 巨变:村落的终结——都市里的村庄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1).
  • 李钊. 2001. 城中村改造途径的思考[J]. 安徽建筑(3).
  • 李钟书,翁里. 2004. 论城市拆迁中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博弈[J]. 安徽大学学报(4).
  • 刘伟文. 2003. “城中村”的城市化特征及其问题分析——以广州为例[J]. 南方人口(3).
  • 刘雨婷. 2011. 关于申请法院强制拆迁设立听证程序的探讨[J]. 改革与开放(4).
  • 吕德文. 2012. 媒介动员、钉子户与抗争政治:宜黄事件再分析[J]. 社会(3).
  • 彭小兵,巩辉,田亭. 2010. 社会组织在化解城市拆迁矛盾中的作用研究——给予利益博弈的架构[J]. 城市发展研究(4).
  • 秦晖. 2003. 传统中华帝国的乡村基层控制:汉唐间的乡村组织[M]. 载于传统十论:本土社会的制度、文化及其变革.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唐杰英. 2012. “司法强拆”可否走出征收困局[J]. 法学(4).
  • 田莉. 1998. “都市里的村中”现象评析——兼论乡村-城市转型期的矛盾与协调发展[J]. 城市规划汇刊(5).
  • 王宏伟. 2010. 当代中国底层社会“以身抗争”的效度和限度分析:一个“艾滋村民”抗争维权的启示[J]. 社会(2).
  • 魏立华,闫小培. 2005 “城中村”:续存前提下的转型——兼论“城中村”改造的可行性模式[J]. 城市规划(7).
  • 吴晓. 2004. “城中村”现状调查与整合——以珠江三角洲为例[J]. 规划师(5).
  • 线多峰. 2011. 农村集体土地拆迁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公共管理硕士论文.
  • 徐征,冯黛虹. 2010. 海淀老街巷胡同寻踪[M]. 北京:学院出版社.
  • 薛超群. 2012. 集体土地房屋拆迁政策研究[D]. 华东政法大学硕士论文.
  • 应星. 2007 草根动员与农民群体利益的表达机制[J]. 社会学研究(2).
  • 于建嵘. 2005. 土地问题已成为农民维权抗争的焦点:关于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形势的一项专题调研[J]. 调研世界(3).
  • 于建嵘. 2004. 当代中国的“以法抗争”——关于农民维权活动的一个解释框架[J]. 社会学研究(2).
  • 于敏捷. 2011. 法院在执行强制拆迁案件中应注意的问题[J]. 法制与社会(11).
  • 张建明,许学强. 1999. 从城市边缘带的土地利用来看城市可持续发展[J]. 城市规划汇刊(3).
  • 张小军. 2004. “反抗”还是“共谋”——“阿米巴效应”和人类变形虫[J]. 社会学家茶座(3).
  • 赵鼎新. 2006. 社会与政治运动理论:框架与反思[J]. 学海(2).
  • 郑静. 2002. 广州城中村:形成、演变与对策[J]. 规划师(2).
  • Blumer,Herbert. 1946. ,edited by Alfred McClung Lee. New York: Barnes &Noble,Inc.
  • Cohen,Jean. 1985. Strategy or Identity: New Theoretical Paradigms and Contemporary Social Movements. .
  • Elizabeth,Perry. 1980. .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Furet,Francois.1981.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Gurr,Ted. 1970.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Habermas,Jürgen. 1996. ,Translated by William Rehg. Cambridge,Mass: MIT Press.
  • Hobbes,Thomas. 1651. . Harmondsworth: Penguin.
  • Inglehart,Ronald. 1990. .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Kevin,J. O'Brien and Lianjiang Li. 2006.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Lebon,Gustave. 1979. .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Alice Widner. Indianapolis: Liberty Press.
  • Mann,Michael. 1988. . . Oxford: Blackwell.
  • McCarthy,John(and) Mayer Zald. . . N. J: General Learning Coperation.
  • Melucci,Alberto. 1989. .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 Popkin,Samuel. 1979. .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Scott,James. 1985. . Yale University Press.
  • Scott,James. 1990. . Yale University Press.
  • Swidler,Ann. 1986. Culture in Action: Symbols and Strategies. (51).
  • Tilly,Charles. 1978. . New York: Random House.
  • Turner,Victor. 1974. . Cornell: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 Zhao,Dingxin. 2001. . 198. .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匮乏阈限内的政府默许:个体弈争模式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21.5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城中村”的拆迁命运与维权逻辑
    1. (一)“城中村”的拆迁问题
    2. (二)拆迁事件与社会冲突
      1. 1.“城中村”研究
      2. 2.拆迁相关研究
      3. 3.农民抗争研究
    3. (三)村民维权与集体博弈
      1. 1.博弈理论概述
      2. 2.国家权力
      3. 3.集体认知感
  • 二、村落拆迁过程中政府与村民的弈争实践
    1. (一)“顽疾”还是“家园”:城中村空间与日常生活
      1. 1.自建房的兴起与城中村的蜕变
      2. 2.村落现状与村民生活
      3. 3.互相依赖的生存体系与准阈限状态
    2. (二)话语的折冲:拆迁初期的宣传与抗争
      1. 1.话语与拆迁权责
      2. 2.宣传话语与意识形态
      3. 3.动员与分化
      4. 4.传言与诉求
    3. (三)不羁的身体:拆迁措施与村民弈争
      1. 1.国家权力对身体的时空诱推
      2. 2.以身弈争:利用政策
      3. 3.以身弈争:公开展示
      4. 4.当地政府的软硬兼施
  • 三、国家-社会关系视角下的村落集体认知感与拆迁弈争
    1. (一)“腾退”中的博弈转向
    2. (二)国家与社会关系下的认同感与匮乏阈限
      1. 1.村落共同体与集体认知感
      2. 2.拆迁与国家—社会关系
      3. 3.匮乏阈限与弈争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