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作者

王伟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南开大学终身教授、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哲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十七次、十八次、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律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青联常委。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首席专家,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哲学一级学科学术带头人。历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长,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理事长。1991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和中华思想通史等方面。专著有《社会矛盾论》《利益论》《王伟光自选集》《王伟光讲习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主编有《社会主义通史》《新大众哲学》《中华思想通史绪论》《中国社会形态史纲》《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论》等60部。在国家级报纸、期刊上发表论文650余篇。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张广智 ,陕西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曾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贵州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五届委员会主席、贵州省委宣传部部长、陕西省委组织部部长等职。
陆大道 ,男,经济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原所长,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
李景源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文化建设与评价专业委员会会长。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
刘举科 ,男,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教育部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教育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现代文化学会文化建设与评价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兰州城市学院原副校长,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孙伟平 ,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部教授。
胡文臻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态哲学、文化产业、文化经济、应用研究与国家智库建设,社会发展理论和实践研究。
曾刚 ,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上海高校智库上海城市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曾刚工作室首席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二级教授、A类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文明与区域发展模式、企业网络与产业集群、区域创新与技术扩散等。
高天鹏 ,男,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甘肃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甘肃省矿区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祁连山北麓矿区生态系统与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负责人,兰州城市学院学术带头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常国华 ,博士,兰州城市学院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污染物绿色治理。
钱国权 ,兰州城市学院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人文地理学。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卢中原、李晓西、赵峥等:《亚太城市绿色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发展观察》2017年第Z1期。
  • [2]张涵:《以人为本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中国国情国力》2019年第7期。
  • [3]黄顺江:《中国绿色发展道路让经济与环境兼容》,《中国科学报》2019年7月23日。
  • [4]刘耀彬、袁华锡、胡凯川:《中国的绿色发展:特征规律·框架方法·评价应用》,《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
  • [5]姚龙华:《城市高质量发展需要城市更新“升级版”》,《金融咨询》2019年2月26日。
  • [6]杨伟民:《树立空间发展理念 推进城市化高质量发展》,中国网,2019年6月12日。
  • [7]范恒山:《紧扣城市高质量发展五个关键词》,《解放日报》2019年8月2日。
  • [8]刘燕华:《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怎么看,怎么办》,中国经济网,2019年3月1日。
  • [9]史云贵、刘晓君:《绿色治理:走向公园城市的理性路径》,《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 [10]唐由海、王靖雯:《基于“公园城市”理念与方法的宜宾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山西建筑》2019年第11期。
  • [11]吴承照、吴志强:《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的机制路径》,《成都日报》2019年7月10日。
  • [12]唐柳、周璇:《推进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成都日报》2019年7月10日。
  • [13]曹顺仙、周以杰:《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的生态哲学诠释》,《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 [14]杨达、刘梦瑶:《构建广义绿色治理体系的贵州样板》,《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8月8日。
  • [15]范锐平:《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人民日报》2018年10月11日。
  • [16]曹顺仙、周以杰:《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的生态哲学诠释》,《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
  • [17]李百汉:《推动绿色发展需抓住五大“着力点”》,《经济日报》2019年7月19日。
  • [18]李晓江、吴承照、王红扬、钟舸、李炜民、成玉宁、杨潇、刘彦平、王旭:《公园城市,城市建设的新模式》,《城市规划》2019年第3期。
  • [19]刘红梅:《推进城市绿色发展》,《青海日报》2018年2月26日。
  • [20]潘家华:《公园城市 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成都日报》2019年2月27日。
  • [21]尚晨光、张雅静:《公园城市:工业文明城市理念的一场革命》,《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 [22]康博成:《城市规划设计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思考》,《科技与企业》2016年第39期。
  • [23]徐健、郑文裕、池浩:《哈尔滨市规划控制线(五线)管理应用研究》,《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4。
  • [24]李育冬、原新:《境友好型城市建设中的循环经济思想探析》,《生产力研究》2008年第4期。
  • [25]宁茂军:《智慧城市建设与集客经营转型》,《通信企业管理》2014年第10期。
  • [26]葛蕾蕾、佟婳、侯为刚:《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发展策略》,《行政管理改革》2017年第7期。
  • [27]史宝娟、赵国杰:《城市循环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的构建研究》,《现代财经》2007年第5期。
  • [28]农业部网站,http://www.moa.gov.cn/ztzl/nylsfz/。
  • [29]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http://www.miit.gov.cn/n1146295/n1652858/n1652930/n3757016/c5143553/content.html。
  • [3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 [31]张丽:《绿色生活方式探析》,东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 [32]周红亚:《住宅类绿色建筑适宜技术应用研究》,苏州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 [33]刘德海:《绿色发展》,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
  • [34]梁鸿、曲大维、许非:《健康城市及其发展:社会宏观解析》,《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 [35]台喜生、李明涛:《健康宜居型城市建设评价报告》,《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 [36]台喜生、李明涛、方向文:《健康宜居型城市建设评价报告》,《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 [37]王舒:《新闻观察:厦门健康步道基础部分已基本完成》,http://news. xmtv.cn/2019/03/30/VIDEVqiZPrsVugMlcOsM0paQ190330.shtml。
  • [38]CITY OF SYDNEY. Sustainalbe Sydney 2030. https://www.cityofsydney. nsw.gov.au/vision/sustainable-sydney-2030.
  • [39]CITY OF SYDNEY. Planning for 2050. https://www.cityofsydney.nsw. gov.au/vision/planning-for-2050.
  • [40]曾春霞:《“两型社会”背景下宜居生态城市建设探讨——以湖南衡阳为例》,《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第10期。
  • [41]程雪林:《基于宜居住生态城市理念的天津滨海新区建设研究》,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 [42]杨卫泽:《宜居生态市建设理论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 [43]左长安:《绿色视野下CBD规划设计研究》,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 [44]玉溪市委党校课题组:《玉溪现代宜居生态城市建设路径研究》,《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5期。
  • [45]《“十三五”期间我国共要建设19个城市群》,人民网。
  • [46]《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十九大报告。
  • [47]《协同发展铸就城市强大核心区》,《台州日报》2016年8月26日。
  • [48]《中国城市群协同发展面临挑战 三类要素缺乏》,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2018年4月5日。
  • [49]马交国、杨永春:《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兰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 [50]埃比尼泽·霍华德:《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金经元译,商务印书馆,2000。
  • [51]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 [52]Park E P. The City[M].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25.
  • [53]王艳、尹建中:《城市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现状及展望》,《对外经贸》2012年第6期。
  • [54]潘鹏杰:《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5期。
  • [55]冯久田、尹建中、初丽霞:《循环经济理论及其在中国实践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第2期。

参考文献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0 查看全文 >

VIP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