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别区域

国别区域研究领域的现状、问题与前瞻
最近更新:2023-07-27
标签:

【国别区域】 低油价及其对中东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影响

作者:杨光,陈沫 来源:《中东发展报告No.17(2014-2015)》
发布于 2020-03-04 浏览量:373

国际石油价格自从2008年达到顶点以后,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中东地缘政治局势缓和而开始逐渐下降。但其真正跳水式的暴跌始于2014年的第三季度。以欧佩克一揽子原油参考价为例,其月平均价位在2008年7月上升到每桶131美元以上的顶点后开始逐渐下降,并且在起伏之中下降到2014年6月的每桶108美元。然而从这时以来,油价走势急转直下,下跌速度加快,2015年1月已跌至每桶44.38美元。如今的油价,只及2008年时的1/3。不仅名义石油价格下跌,而且按固定汇率计算的实际石油价格也下跌明显。按照2013年美元固定价格计算,英国布伦特原油的价格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高油价周期与2008年和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结束前后的高油价周期,都曾达到每桶100美元以上的水平,但到2015年1月中旬已经下降到不足每桶50美元(按2015年时价计算),这一水平大致相当于上一次低油价周期中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水平。关于国际油价的下跌,特别是2014年以来的暴跌,人们固然关心其原因所在,但更关心其究竟会持续多久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一 油价下跌的表面原因

造成国际油价下跌的原因是国际石油市场的基本面发生的变化,主要是石油生产供大于求局面的出现,但也有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

从石油需求方面来看,石油需求一向与经济增长速度呈正相关的关系。2008年以来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导致国际石油需求长期不振。多年来,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的美国经济复苏缓慢,日本经济长期不振,欧洲经济长期不见复苏势头,世界石油需求的增长放慢。在世界经济增长较快的2004~2007年这3年之中,世界石油需求从平均每日8250万桶增加到8590万桶,一共增加了每日340万桶;而在2011~2014年这3年中,世界石油需求量仅从每日8810万桶增加到9120万桶,总共增加了每日310万桶。2014年10月到2015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一再调低世界经济增长率,特别是对世界石油需求增长曾经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中国经济从多年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更是使长期低迷的世界石油需求雪上加霜,使国际市场对近期石油需求的预期进一步下降。

如果说从石油需求方面来看,变化还不是特别剧烈,那么从石油供给方面来看,问题就比较严重了。近年来国际石油供给出现的最大变化是,随着加拿大的油砂和美国的页岩油等非常规石油勘探开发的进程加快,美国和加拿大成为中东产油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强有力竞争者。通过2004~2008年和2011~2014年两个时期的对比可以看到,前一个时期世界石油需求的增长还主要依靠欧佩克增加供给来满足,包括加拿大和美国在内的非欧佩克石油产量仅从每日4840万桶增加到4940万桶,供应能力只提高了每日100万桶,世界石油市场增加的需求大部分需要依靠欧佩克增产供给。而在后一个时期情况已经完全不同,非欧佩克的供给能力显著提高,供应量从每日5240万桶增加到5620万桶,提高幅度达到每日380万桶,甚至超过了同期世界石油需求的增量。近年的非欧佩克石油产能的增量几乎全部来自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2011~2014年,美国的石油产量从每日生产900万桶增加到1280万桶,增量达每日380万桶;加拿大的同期产量从每日350万桶增加到420万桶,增加每日70万桶。在这一时期,全世界的石油供应量从每日8760万桶增加到9210万桶,增量为每日450万桶,几乎全部来自于这两个国家,并且远远超过了同期世界石油需求量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非欧佩克产油国,特别是美国和加拿大已经不再给欧佩克国家留有任何满足需求增量的空间,而是成为欧佩克国家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咄咄逼人的市场竞争者。国际石油市场的竞争是而日益激烈,供大于求的局面日益严重。

中东地缘政治因素经常成为影响国际油价的重要因素。在多数情况之下,地区冲突的爆发对于油价的影响是短期的,甚至是短暂的,但如果冲突发生在石油主产区或主要运输通道且持续时间较长,也会给油价造成明显的上升压力,甚至产生周期性影响。这种情况曾经出现在20年代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当时苏联入侵阿富汗并逼近海湾石油输出国,接着发生了伊朗和伊拉克这两个主要石油输出国之间的两伊战争,结果导致伊朗和伊拉克的石油供应中断,海湾地区的石油供应安全和石油航道安全也受到威胁,这成为第二次石油危机的重要原因。21世纪以来伊朗核问题和伊拉克战争的影响是又一个典型的案例。伊朗核问题自21世纪初爆发以来,美国和以色列多次威胁对伊朗使用武力,伊朗也以频繁的军事演习加以回应,并威胁阻断霍尔木兹海峡的石油运输,这种紧张局势一直持续到2008年美伊开始直接谈判解决核问题。2003年爆发的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直接导致了伊拉克石油供应的中断。这些事件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贯穿了21世纪初的整个高油价周期。伊朗核问题危机频发和伊拉克战争的爆发,不仅造成市场恐慌并直接推高油价,而且给国际金融市场提供了炒作油价的机会,成为21世纪以来推高油价的持续性因素。然而,2008年以来伊朗核问题逐渐走上谈判解决轨道,没有再发生危机,对国际油价的影响也明显弱化。谈判的主要方面美国和伊朗都有谈判解决核问题的需要,表示出不放弃谈判的决心,谈判进程始终没有中断并不断产生实质性进展。伊朗核问题相关方面在2015年4月达成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框架性方案,目前正在朝着6月30日以前达成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最终协议努力。随着谈判的进行和进展的取得,美伊双方因核问题发生战争和石油供应中断的风险不断减小,地缘政治因素推高油价的影响力明显减弱。主要石油输出国沙特阿拉伯在2015年阿卜杜拉国王去世后顺利完成王位继承,也减少了人们对沙特阿拉伯在继承问题上可能发生动乱的担忧。中东地区虽然仍然有“伊斯兰国”势力扩张、叙利亚问题危机、利比亚和南苏丹局势动荡及石油供应中断等动乱因素,但这些因素对于石油主要产区海湾地区尚未构成直接威胁,暂时不至于引起对石油供应中断的担忧。利比亚和南苏丹虽然都是产油国,因国内动乱而造成一定数量的石油供应中断,但这些国家的石油产量不大,只要石油主产区的海湾地区形势总体稳定,这两个国家的石油供应中断还不足以给国际石油市场带来供应不足的现实风险或风险预期。在海湾地区地缘政治形势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国际石油价格所含的战争和动乱“升水”因此大为减少,这也是造成国际油价下跌的重要原因。

二 低油价背后的利益角逐

在国际油价变化的利益相关方之间,其实存在着激烈的战略利益的博弈。这些战略利益的博弈才是低油价周期背后的深层原因。

在国际石油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石油输出国,特别是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的非欧佩克产油国与以沙特阿拉伯为代表的欧佩克产油国,出于各自的战略考虑,都不愿意限制产量和促进油价的回升。美国的石油产量在继续上升,预计2015年可达每日1360万桶;沙特阿拉伯则继续把产量维持在每日960万桶左右的水平。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实际背后是双方战略利益的图谋与角逐。低油价尽管在短期内会使美国和沙特阿拉伯在石油收入上遭受一些损失,但是从长远来看,会给双方带来重要的战略收益。因此,双方都没有抬高石油价格的迫切需要。

从美国方面来说,其在低油价情况下的收益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美国目前仍然是一个严重依赖石油能源的国家,2012年石油在美国初级能源结构中占比高达40%,美国的石油消费总量多达8.73亿吨。美国的经济复苏进程仍然需要低能源成本支持,因此国际石油价格走低总体上对于美国经济利大于弊。其次,目前的油价水平尽管下降,但还是不能阻止美国追求能源独立的步伐。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总统执政时期开始,长期追求能源独立的战略目标。21世纪以来页岩油和页岩气的大量开发,使美国的能源独立步伐大大加快。2014年,美国的石油自给能力已经达到66.2%。目前的国际低油价虽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开发成本相对较高的页岩油生产,但远不足以中止美国能源独立的步伐。美国页岩油的边际生产成本固然较高,但各油田因生产条件不同,其成本也不尽相同。有分析认为,美国页岩油主流的盈亏平衡点在50美元/桶左右,生产环节的成本只有6~8美元/桶。最后,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低油价有利于美国对俄罗斯和伊朗等严重依赖石油进口收入的战略对手的遏制和削弱,为其在伊朗核问题和中东热点问题上与这些战略对手的较量中,赢得较多的主动。

从沙特阿拉伯方面来说,其在低油价状态下也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收益可图。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主要石油资源国,不仅石油资源储量位居世界第一,独占世界探明石油储量的15.8%,而且其储采比(石油开采年限)也远远高于绝大多数石油输出国,长达63.2年。更为重要的是,沙特阿拉伯的油田规模大,埋藏浅,压力大,因此生产成本极低,目前的最高生产成本也只有每桶3美元。这种资源禀赋的特点,决定了沙特阿拉伯长期石油市场战略的独到之处。其长期市场战略的核心目标是,尽量延长世界对沙特阿拉伯石油依赖的时间。尽管沙特阿拉伯的官员很少公开阐述其石油市场战略,但综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沙特阿拉伯在石油市场的实际作用可以看出,其石油市场战略奉行两条基本方针。其一是预防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市场被其他石油输出国所挤占。在此轮低油价情况下,面对主要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石油增产造成的市场份额竞争,沙特阿拉伯为了捍卫市场份额,坚持拒绝单方面减产。沙特阿拉伯石油和矿产资源大臣阿里·纳伊米明确表示,“在非欧佩克成员国原油生产不变的情况下,要求欧佩克成员国减少石油产出是不公平的”,沙特要“捍卫市场份额”。其二是预防石油过早地被替代能源所取代。曾长期担任沙特阿拉伯石油和矿产资源大臣的谢赫·亚马尼,面对石油替代能源在高油价刺激下的迅速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多次向那些主张高油价的石油输出国发出告诫,指出“石器时代的结束并不是因为人们缺少石头,石油时代的结束也将不会是因为人们缺少石油”。他的话深刻反映出沙特阿拉伯对油价过高可能刺激替代能源技术发展的担忧,担心因石油替代能源技术的加速发展,会提前结束世界对石油能源的依赖。因此,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沙特阿拉伯就一直在欧佩克中扮演主张较低油价的鸽派角色。为了实现其长期战略目标,沙特阿拉伯的石油政策并不追求在短期之内实现出售每桶石油的收入最大化,而是要发挥其拥有世界最低生产成本油田的优势,通过维持较低的石油价格,与生产成本较高的市场竞争者和石油替代能源在市场份额和生存空间上一争高下,同时尽量延长石油时代,防止因追求短期高油价而落入“石器时代”陷阱。这种战略在当前形势下的体现,就是以低油价与美国和加拿大等生产成本较高的页岩油和油砂竞争石油市场份额,以低油价遏制太阳能、风能等替代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

除此之外,防止油价过高以维护世界经济的稳定,进而维持世界石油需求的稳定,也符合沙特阿拉伯的战略利益。沙特阿拉伯不愿意看到油价过高对世界经济造成冲击和衰退,因为沙特阿拉伯是一个对世界经济有巨大依赖性的国家,其拥有的各种海外资产遍布世界各地,特别是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到2013年为止,仅沙特阿拉伯官方拥有的海外资产规模就已经达到6759亿美元,大约相当于当时沙特阿拉伯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是持购买的美国财政部债券。根据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储备委员会公布的数据,仅在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欧佩克国家持有的美国国债(美国财政部债券)数额就从2383亿美元增加到2967亿美元,其中绝大多数是沙特阿拉伯持有。除了官方海外资产以外,沙特阿拉伯私人投资海外形成的资产数额巨大,尽管数额不详,但其规模至少超过官方海外资产的1倍。因此,如果过高的油价导致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衰退,那么沙特阿拉伯海外资产也将遭受巨大损失。这也是沙特阿拉伯长期以来不主张高油价的重要战略考虑之一。

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低油价现象也是中东地区的一场博弈。长期以来,中东地区油价与地缘政治关系的一般特点是,地缘政治局势的紧张引发或助推高油价,而在这一轮的低油价中,油价成为沙特阿拉伯与地缘政治对手博弈的手段。在当下的中东,伊斯兰教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的冲突是地缘政治格局的重要特点之一。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逊尼派和以伊朗为首的什叶派两大教派政治力量,双方在对待叙利亚、巴林、也门等国爆发的动乱,以及对待“伊斯兰国”等问题上,立场相左,相互角力,而双方的实力来源,主要来自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各自的石油出口收入。中东地缘政治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俄罗斯利用叙利亚问题重返中东政治舞台,事实上站在了与沙特阿拉伯对立的立场。而俄罗斯得以重返中东的实力来源,与21世纪以来油价上涨及其石油收入的大幅度增加也有必然的联系。因此,作为对低油价有相对较强承受能力的沙特阿拉伯而言,维持较低的国际油价,对于削弱对手的竞争实力,改善地缘政治力量对比,具有明显的战略利益。尽管沙特阿拉伯方面从未公开宣示有这方面的战略图谋,但伊朗的领导人则公开指责低油价是针对伊朗和俄罗斯设计的政治阴谋。对于地区形势的分析也令人无法排除这样的推断,即低油价背后隐藏着地缘政治博弈的战略考量。

三 新一轮低油价周期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油价已经经历了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的高油价、80年代初到90年代的低油价和21世纪前8年的高油价三个高低油价轮番出新的周期。这次国际油价下跌究竟是油价的短期波动,还是新一轮低油价周期的开始呢?

根据上述分析,这次低油价能够持续多少时间,主要取决于对两个因素的判断,即取决于对世界经济恢复速度的判断,以及关于美国和沙特阿拉伯对低油价承受能力的判断。

世界经济没有强劲增长的短期前景。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5年1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计2014~2015年和2016年世界经济的增长率可恢复到3.5%和3.7%,仅比2013年和2014年的3%略有提高,而与2007年曾经达到的5.7%的增长速度更是相去甚远。美国尽管出现经济复苏势头,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比较乐观的预计,2015年和2016年经济增长率可从2014年的2.4%恢复到3.6%和3.3%,但欧佩克比较悲观的估计是,2015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只能达到2.9%。而且,美国的国内石油产量也处在高速增长期,预计2015年将再增长每日80万桶,达到每日1364万桶,增幅达6.2%。因此,即便其经济增长会导致石油需求的一定回升,其石油需求增量在很大程度上将由国内石油供给。预计美国石油自给能力将在2015年进一步提高到69.1%,对进口石油的需求不会有明显的增加。其他主要石油消费国的石油需求增长则很难比金融危机爆发以前更加强劲。从2014年起,中国已经从高速经济增长转入中高速经济增长的新常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将从2014年的7.4%下降到2015年和2016年的6.8%和6.3%,其石油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势必随之下降。作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石油进口需求增长速度下降,将对国际石油市场的总体需求产生比较明显的负面影响。欧洲经济普遍低迷,欧元区债务危机还在向深度发展,恢复经济增长的势头还未有所见。英国经济虽好于其他国家,但英国恰恰不需要石油进口。日本的经济状况在近年内也难有起色,其石油进口负增长的势头恐怕难以逆转,近年很难给世界石油需求的增长带来正能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欧元区和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在2014年分别为0.8%和0.1%,而在2015年和2016年也只能分别达到1.2%、1.4%和0.6%、0.8%。

因此,从石油消费需求方面来看,并没有大幅度上升的短期前景。根据欧佩克的预测,2015年与2014年相比,世界石油需求的主要增量仍然来自于中国,但同期中国石油需求的增幅也会从每日40万桶下降到每日30万桶。美国的石油需求有每日18万桶的增加。而欧洲和除中国以外的亚太地区的石油需求将分别净减少每日10万桶。2015年的国际石油需求总量为每日9230万桶,与2014年相比,增长幅度从每日120万桶下降到每日110万桶。

相反,国际石油供给的增长势头有可能继续保持。其重要原因在于目前市场供给竞争的两方都仍然有保持现有供给水平的动力。美国保持页岩油和页岩气开发的势头,既可以为美国经济复苏创造有利的油价条件,又能推进能源独立进程,遏制俄罗斯和伊朗等战略对手,其战略性收益可谓一举多得。因此,美国在低油价面前并没有收手的理由。美国继续推动页岩油和页岩气开发的意向相当明显。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2015年1月13日发布的报告说,2014年12月美国原油平均日产量为920万桶,2015年美国原油日产量预计将增长到930万桶,2016年将增长到950万桶。2016年有望成为美国有史以来原油产量第二高的年份。沙特阿拉伯出于维护市场份额、遏制替代能源发展、保持世界经济稳定,以及遏制战略对手的长期和短期战略利益,也很难做出减产的选择。值得注意的是,沙特阿拉伯此轮拒绝减产,得到了欧佩克国家,特别是海湾地区石油资源丰富的阿联酋的支持。阿联酋等国在低油价情况下反而增加产量,其利益图谋与沙特阿拉伯颇有相同之处,这就进一步黯淡了欧佩克集体限产的前景。因此,美国和沙特阿拉伯这两个国家出于各自的战略考量和利益权衡,都不会在石油供给竞争中放手。沙特阿拉伯作为单一石油经济国家,其对于低油价的承受能力并不是没有底线。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际石油价格下跌到每桶仅有9美元(沙特阿拉伯重油)的时候,沙特阿拉伯也曾联合委内瑞拉和伊朗限产促价。但就现在的油价水平而言,距离沙特阿拉伯的承受能力底线尚远。其超低的石油生产成本的优势及其大量海外资产可以发挥的缓冲优势,完全可以使沙特阿拉伯在现有油价水平下至少再坚持数年的时间。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有关伊朗核问题的谈判正在取得进展,一旦相关各方达成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全面协议并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则伊朗的石油出口潜力可能释放出来。伊拉克也制订了雄心勃勃的石油增产计划。两伊石油供给能力的提升,只能使国际石油供应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根据以上分析,国际石油市场的重新平衡和油价的企稳回升,恐怕不会因国际石油需求明显回升或沙特阿拉伯大幅度减产而实现,而只能是随着国际石油低价格的持续,一些石油生产成本较高的边际生产者部分退出市场而慢慢到来。从表1可以看出,最有可能开始退出市场的是边际生产成本较高的一部分欧洲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巴西的海上油田、俄罗斯的北极油田、加拿大的油砂、美国的高成本页岩油等。就短期而言,由于过剩的石油供给能力还没有完全退出市场,国际油价可能还有一些下降空间。如果伊朗核谈判成功而伊朗增加石油出口,则低油价的持续时间还会进一步延长。综合多方面的判断,预计在2015年国际石油价格有可能浮动于每桶40美元到70美元之间。国际石油市场上的低油价的状况,可能会持续若干年的时间,而不是一种很快就会结束的短期现象。我们应当做好进入新一轮低油价周期的准备。

表1 世界石油边际生产成本比较


四 低油价对中东的影响
01
对中东经济的影响

国际油价的下跌,对中东国家的经济影响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对于不同类型的国家,特别是石油输出国和石油净进口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但总体上对于中东地区经济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这种影响也可能需要若干年的时间才能更加明显地显现出来。

国际石油价格下跌和低油价的持续,给中东石油输出国的经济蒙上阴影。这类国家对石油收入的依赖程度不尽相同,但严重依赖石油出口单一收入的传统经济结构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每年的经济状况与油价水平息息相关。国际油价水平是每个国家经济发展规划的基本依据。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测算,如果要满足2015年的财政开支需要,石油出口量大而人口稀少的沙特阿拉伯、阿曼等国家需要油价保持在每桶80美元以上;而人口众多或石油出口能力较低的国家,如也门、利比亚、阿尔及利亚、伊朗等国则需要油价保持在每桶100美元以上。由于不同石油输出国对国际油价下跌冲击的缓冲能力不同,石油价格下跌对不同石油输出国的影响程度也可能有所不同。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拥有大量的剩余石油收入,这种收入通常以海外存款、债券、海外直接投资等海外资产的形式存在,也常被称为主权财富基金(见表2)。这些国家建立这种海外资产的战略目的之一,就是将其作为应对油价波动的缓冲器。因此,这些国家面对低油价造成的冲击,可以抽回一部分海外资产,暂时弥补国内财政和投资的不足,从而缓冲油价下跌对经济的影响。这样一来,这些国家的经济就有可能承受较长时间的低油价冲击。但对于那些人口众多、财政开支庞大、原本剩余石油收入较少,也没有大量主权财富基金的石油输出国而言,如伊朗、阿尔及利亚、伊拉克、也门等国,油价下跌的负面效果在短期内就会表现得比较明显。

表2 2013年中东主要主权财富基金一览


2015年乃至2016年国际油价的悲观前景,注定会给中东的石油输出国经济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国际油价下跌在短期内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石油出口收入减少,以及国际收支顺差和政府财政收入状况恶化。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在2014年只有巴林和阿曼出现财政赤字,预计2015年除了科威特仍然可能保持财政盈余以外,其他国家都会出现财政赤字。伊朗、伊拉克、也门、阿尔及利亚等国的财政赤字会雪上加霜。如果低油价状况继续发展,则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也会出现下降。

对于土耳其、摩洛哥、突尼斯城、约旦、黎巴嫩等石油净进口国而言,国际油价下跌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石油价格的下跌意味着这些国家的进口成本可能有所下降。然而,这类国家的经济并不像海湾国家那样主要受石油单一产品的价格所支配,而是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作为这些国家的主要货物和劳务出口市场的欧洲国家的经济复苏前景黯淡,将使这些国家的出口难以有显著的增长,出口收入、旅游收入和侨汇收入的增长都将受到限制。这类国家一般依据包括美元和欧元等多种货币在内的货币篮子决定汇率,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和美元走强,欧元汇率继续疲软,导致这些国家的货币对美元趋于贬值,而对欧元趋于升值,进一步减弱了它们对欧元区国家的货物和服务出口竞争力。因此,对于中东非石油输出国而言,其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虽然会因油价下跌而获得一些改善,但不利因素仍然广泛存在。低油价带来的红利在很大程度上会被其他不利因素所冲销。因此,低油价会导致石油净进口国的经济改善,但改善的幅度不会太明显。预计2015年石油进口国经济增长率将从2.5%提高到3.8%,仍然处在低增长区间。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政府财政赤字会继续存在,但赤字的规模可能略有减少。由于能源补贴等项开支的减少,通货膨胀率可下降到1位数范围。

02
对中东地缘政治的影响

油价的高低一般不能构成影响中东地区格局的决定性因素,但低油价周期的持续,有可能对中东地区的热点问题产生影响。

低油价周期对伊朗核问题的影响最为引人关注。伊朗与美国展开核问题谈判,并且愿意在核问题上做出一些让步,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除经济制裁,特别是为了缓解美国和欧洲在能源和金融方面实施的单方面制裁给伊朗经济造成的严重困难。由于这种制裁的实施,伊朗的石油出口量从2011年的平均每日260多万桶下降到2014年以来的平均每日140万桶。用2014年头5个月与2015年头5个月相比,由于伊朗重油的国际市场价格从每桶104.7美元下降到每桶52.98美元,伊朗的石油出口收入也相应下降了一半。石油价格下降加上美国和欧盟对伊朗实施单方面金融制裁,使伊朗不仅石油出口额大幅度下降,而且大量的石油销售款无法收回,从而直接导致政府财政连年赤字、负债累累,通货膨胀多年来高居两位数水平,货币也出现贬值。制裁严重限制了伊朗的经济发展,大量的天然气和石油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人民生活水平受到明显的影响。因此,2013年鲁哈尼总统执政以来,把推动核问题谈判并以此换取缓解经济制裁作为政府的当务之急,大力予以推动。2014年以来国际油价的暴跌和伊朗石油收入的急剧减少,进一步加大了伊朗政府以达成核问题协议换取解除制裁的紧迫感。因此,尽管伊朗核问题达成最终协议还存在一些障碍,也不能指望一旦达成协议就实现伊朗与美国的全面和解,但国际油价的下跌无疑进一步增加了伊朗核问题达成最终协议的希望。

低油价周期的持续,也会对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俄罗斯也是一个严重依赖石油和天然气收入的国家。国际油价下跌和乌克兰危机的爆发,以及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对于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干预能力是一个严峻考验,特别是油价的下跌会使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受到显著影响。根据俄罗斯中央银行2015年3月发布的预测,该国因油价下跌,2014年经济增长已基本陷入停滞(增长率仅为0.6%),2015年将出现3.5%~4%的负增长,2016年仍将保持负增长局面。原本依照每桶100美元油价制定的政府财政预算,将出现很大的赤字。俄罗斯原本在中东地区只能发挥非常有限的作用,在经济陷入困难的情况下还有多大的能力投入中东事务,成为一个问号。在这种形势下,美国想控制中东但力不从心,欧洲国家深陷危机自顾不暇,中国也没有实力和愿望在中东地区寻求主导权,中东地区的大国力量对比,仍然是一个多极格局。


©️本文版权归作者 【国别区域】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阅读全文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