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万象

用新视角窥探社会万象,用新论点解锁中国世事。
最近更新:2022-01-06

【社会万象】 2021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 来源:《2021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发布于 2020-12-15 浏览量:792


摘要: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经济遭遇历史性衰退,中国率先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2021年全球经济有望迎来普遍的恢复性增长,但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多变。做好2021年的经济工作,要紧扣“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着力推动改革创新,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加注重可持续性;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更加注重前瞻性、精准性和时效性;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做到稳存量、扩增量和提质量有机结合。2021年要做好如下几项重点工作: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促进科技创新,持续推动产业升级;推动重大改革举措落实落地,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促进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


关键词:宏观经济 改革创新 新发展格局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六稳”工作扎实推进,“六保”任务全面展开,经济运行稳定恢复,生产需求持续回升,就业物价总体稳定,脱贫攻坚有力推进,经济增长新动能显著增强,改革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发展活力持续提升。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多变,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努力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 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和基本走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经济遭遇历史性衰退。展望2021年,如果安全有效的疫苗能够在2021年初投放市场,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则全球经济有望迎来普遍的恢复性增长。


(一)全球经济有望走出衰退,但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总量水平需要更长时间

全球经济正在从深度衰退中复苏,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会转正,实现恢复性增长。IMF预测2021年全球经济将增长5.2%,但是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总量到2021年底依然会低于甚至显著低于2019年的水平。WTO预测2021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速将达7.2%,但贸易量仍低于疫情暴发前的趋势水平。复苏之路充满高度不确定性,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总量水平需要更长时间,复苏进程将取决于疫情发展态势、社会封锁程度、疫苗推广使用进展以及各国经济政策支持力度等多方面情况。即使乐观预计未来疫情仅在局部地区复发,防控因此从全面封锁转向局部控制,且到2021年夏季疫苗有望实现大规模接种,全球经济复苏依然高度依赖于政府政策支持的力度。


(二)不同国家和地区有望同步复苏,但复苏程度将很不平衡

由于不同经济体疫情发展情况以及应对疫情的政策反应差异较大,全球经济将面临不平衡的复苏进程。2021年发达经济体有望整体复苏。美国新一轮财政刺激计划可能在大选之后推出,将对美国经济复苏起到支撑作用。2021年欧盟将继续放松对成员国的财政预算规则约束,以支持各国经济恢复,预计欧盟将在2021年迎来稳定复苏。日本经济预计也将在放松防控、新任领导人上台以及补办奥运会等利好情况下,出现恢复性增长。新兴经济体有望集体走出衰退困境,但是复苏程度存在显著差异。金砖国家将同步实现恢复性增长,其中印度、俄罗斯恢复相对显著,巴西和南非则相对较弱,尤其是南非,或将成为新兴经济体中2021年GDP与2019年相比缺口最大的经济体。分区域看,亚洲将是复苏最为强劲的地区;欧洲新兴国家和中东石油输出国预计也将走出困境,增速出现较大幅度回升;非洲和南美洲预计将呈现相对弱复苏态势。


(三)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多变

虽然全球经济有望在2021年出现较大幅度反弹,但是疫情大流行的负面影响广泛深远,叠加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原有多重调整性因素,外部环境将呈现多方面风险并存的形势。一是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各国债务水平被推至历史新高。忽视债务边界或将导致经济基本面脆弱和面临借入新债能力约束的国家陷入新一轮债务危机,丧失多年经济发展成果。二是通过单边或联合行动,保护主义的威胁依然存在。三是科技领域竞争更加激烈,可能进一步损害国家间的经贸关系。四是各国更加重视经济安全,大国之间竞争性和对抗性增强,全球治理体系重建困难重重。五是疫情造成大量人口返贫和社会矛盾激化,甚至引爆潜藏多年的地缘政治冲突,对国际经济社会稳定发展造成新的冲击。六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呈现“K”字形复苏的特征,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民粹主义压力加大。


二 经济发展的国内环境和基本走势


(一)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恢复,产品和行业增长面扩大

2020年,中国出台的一系列逆周期调控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主要指标持续恢复,工业生产增长加快,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逐渐提高,产品和行业增长面继续扩大。消费恢复中伴随着结构升级,汽车销售明显回暖,金银珠宝、化妆品、通信器材、体育娱乐用品和文化用品等代表消费升级方向的商品类别增长较快。线上消费增长旺盛。投资稳步恢复,高技术产业投资、民生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速较快。出口增长持续超预期,贸易顺差加快积累。


(二)保护市场主体政策取得预期成效,产业链供应链基本稳定

2020年,中国继续推进减税降费,有效降低了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负担,保障了市场主体稳定运行。金融部门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支持力度,创新授信模式和信贷产品,全力支持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着力保持企业资金链和现金流稳定。各级政府采取了激发消费需求、催生新的消费热点、提升消费活力等一系列积极措施,加快旅游、餐饮、健康等行业复工复产,有效释放了被疫情压制的消费需求和内需潜力,稳定了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通过优先保障产业链核心企业恢复生产,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发展。强化重点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在强链控链中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升,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进展良好,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脱贫攻坚整体进展较好,全面脱贫目标将圆满完成

2020年,中央针对尚未摘帽的贫困县和重点贫困村采取了挂牌督战的重点攻克方式,在解决存量贫困问题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尽管一季度疫情全面防控导致劳动力外出受阻、驻村帮扶等工作延缓,然而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以来,在中央和地方出台更强和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时跟踪进度等多重措施的综合作用下,52个未摘帽贫困县在项目开工和资金到位方面得到更好保障,医疗保障、义务教育、住房和饮水安全等领域的存量问题全部得以解决,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基本完成。挂牌县贫困家庭劳动力输出总规模超过上年同期,就业脱贫效果整体较好。多部门组织消费扶贫活动顺利开展,扶贫产品销路得到拓宽,消费扶贫收效良好。


(四)稳就业保民生举措成效明显,城镇新增就业达到预期水平

2020年,中国对劳动需求方采取减、免、缓、补、奖等数十项措施,较大程度减轻企业三项社保缴费和纳税负担,有力纾解了企业经营困难,对保护市场主体和就业岗位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劳动力供给方采取以训代补、直接奖补、提供针对性服务、鼓励创业、扩大院校招生规模等方式,充分利用线上和现场两种渠道,较大程度缓解了疫情对就业的冲击。二季度以来,就业形势在整体上逐月好转,失业率得到明显控制,劳动力需求逐渐升温。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规模较上年有所减少,但未摘帽贫困县劳务输出好于往年,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规模扩大、门路持续拓宽,2020年以来新增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规模明显超出往年同期水平。


(五)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经济增长新动能显著增强

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着力点是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培育新动能。2020年,中国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改造步伐加快,“四新”经济呈现较强发展态势。在制造业方面,2020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较快,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服务机器人、智能手表、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产量增长较快。在服务业方面,电子商务等无接触经济逆势快速增长,不仅国内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跨境网购也十分活跃。


(六)改革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发展活力持续提升

2020年,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风险挑战,叠加疫情巨大冲击,中国改革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在加快改革方面,中央发布了《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两份重要文件。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政务服务“省内通办”取得积极进展,“跨省通办”开始推进。市场准入持续放宽,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得到改善。新型城镇化、服务贸易、财政资金直达、教师资格认证、医学教育、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等领域的改革与发展步伐加快。在对外开放方面,2020年中国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指导意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2020年版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0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等重要文件,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举办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提升服务业开放合作水平。与此同时,中国新设北京、湖南、安徽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并对浙江自贸区进行扩展,加快完善对外开放发展新格局。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疫情影响仍在持续,中国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需求端恢复仍滞后于生产端,国内有效需求有待释放;部分企业经营仍较为困难,创新链短板亟待补强;重点群体就业压力仍较突出,结构性失业制约民生改善;地方财力艰难支撑地方事权,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基层运转压力仍然较大。

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但中国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只要坚持改革创新,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动力,中国的发展必将长期向好。


©️本文版权归作者 【社会万象】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阅读全文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关联图书

2021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谢伏瞻 主编;蔡昉 李雪松 副主编

15

立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