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万象

用新视角窥探社会万象,用新论点解锁中国世事。
最近更新:2022-01-06

【社会万象】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职工就业收入产生的影响

作者:燕晓飞 信卫平 来源:《中国职工状况研究报告(2020)》
发布于 2021-01-26 浏览量:300

1.新冠肺炎疫情对职工队伍就业影响显著,保就业面临巨大压力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4月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首次强调“六保”,其中“保居民就业”被列于首位。我国当前面临的就业压力空前,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测算,受疫情影响约有新增失业者400万人,因疫情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2600万人,休假不上班的劳动者7500万人。“保就业”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加快复工复产步伐和恢复经济增长,但复工和经济恢复面临国内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国内出于防控疫情需要而对经济活动的减少和经济活跃度的降低,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显著减少,特别是具有消费聚集性的服务性行业尤为明显;国际上随着疫情全球大流行,主要经济体采取严格防控措施造成普遍的经济和贸易收缩,全球供应链断裂使我国出口贸易大幅萎缩,全球劳动者收入损失总额高达3440亿美元,将进一步导致需求不足进而影响全球经济复苏。内外部环境对我国进出口、国内消费、投资均产生不利经济影响,长产业链与外贸业务受冲击显著,中小微企业现金流断裂,已经出现倒闭破产潮。经济下行与衰退对劳动关系亦产生负面影响,劳资双方均处于求生存的困顿状态,失业率上升、数百万企业面临倒闭、数千万人面临失业所可能引发的争议爆发与社会动荡风险亟须严阵以待,“保就业”目标的实现需要系统性劳动力市场政策支持。

2.新冠肺炎疫情促进职工队伍就业形态的加快转变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一方面,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动能的数字经济持续上行;另一方面,以劳动力和资源要素为驱动的传统经济缓慢下行。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令人瞩目,相关领域逐渐成为新就业的沃土,新增就业数量持续上升。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压力显著加大,许多线下产业停摆或恢复缓慢,而新就业形态顺势崛起,无疑缓解了传统经济中吸纳就业不足的问题,发挥了就业蓄水池和稳定器的作用。未来劳动力市场,大盒子套小盒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新就业形态将呈现一种开源模式,呈现以下趋势:随着涌现许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也将催生更多的新职业和新岗位;用技术全面渗透,替代效应与互补效应并存;灵活稳定、兼容并包的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政府连续五年对新就业形态发展及未来趋势进行政策调控;新就业助力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随着各行各业人均数字化程度越高,人们的就业未被毁灭,反而工作时间将会缩短,并且收入上升。这无疑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科技向善,未来数字经济将带来更加多元化的就业形态和更高的就业质量。

3.新冠肺炎疫情对职工队伍整体收入产生明显冲击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人民付出巨大代价,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取得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果,经济社会秩序有效有序恢复,但国际疫情开始蔓延,外部需求出现结构性萎缩。疫情对广大职工劳动收入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2020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率为负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55元,名义增长1.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2.0%。2020年全年职工工资整体收入水平可能出现年零或负增长。经济增长率下降与失业率上升因素叠加,直接减少部分职工工资收入。新冠肺炎疫情直接影响了职工就业,农民工、私企及部分小微企业的职工受冲击最大,收入受到明显影响。此外,受到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因疫情暂停影响,职工整体收入水平提升受到限制。疫情还导致部分职工收入水平下降,造成部分职工群体“返贫”的现象。

4.新冠肺炎疫情对职工队伍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对职工队伍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不论是封闭式居家管理时期,还是在全面复工复产以后,广大职工队伍的生产生活都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明显影响。疫情刚刚暴发时,广大职工利用春节假期居家防疫。职工队伍认真执行各地相关防疫要求,严格控制社交距离,为中国能够快速控制疫情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复工复产后,职工队伍还要认真执行防疫规定,严格佩戴口罩和遵守各种卫生规定,尽可能减少聚集,避免疫情传播风险。很多职工改变了工作方式,大量采用居家远程办公。特别是教育工作者,采用网络教学方式,保证学生居家学习。双职工家庭还要解决未成年子女在家需要照料的不便。新冠肺炎疫情对职工社会生活的影响还包括休闲、旅游、娱乐、餐饮等方方面面,需要职工队伍认真加以面对。


©️本文版权归作者 【社会万象】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阅读全文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关联图书

中国职工状况研究报告(2020)

燕晓飞 主编;信卫平 副主编

5

立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