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万象

用新视角窥探社会万象,用新论点解锁中国世事。
最近更新:2022-01-06

【社会万象】 营销的终结:社交媒体与人工智能时代的品牌人性化 |第四章 第一节 人类学

作者:[英]卡洛斯·吉尔(Carlos Gil) 来源:《营销的终结:社交媒体与人工智能时代的品牌人性化》
发布于 2021-06-01 浏览量:251
第一章 传统营销方式的终结

我们知道,传统营销方式已经终结。

看到这句话,你可能会说:“瞎说,传统营销方式怎么会终结呢?永远不会!”慢着,你先坦诚地问自己一个问题:多久以前,你最后一次看完电视或者线上广告以后,就马上掏出信用卡购买广告里的产品?如果已经时间久远得你都记不起来了,那是因为一则广告就促使你消费的可能性已经消失,并且永远消失了。

然而,我敢打赌,你在近一两年内因受人影响而做过如下事情:

● 你买了一双最喜欢的名人穿过的运动鞋,因为你想让同事或者网友认为你很酷;

● 你在iTunes或者Spotify下载了一首歌,这首歌你曾经在关注的Instagram博主的即时动态里听过,你突然很喜欢听这首歌,因为人们都在听;

● 你受到YouTube上的油管主影响,去一个热门景区度假。你也告诉其他人,你在那里度过了愉快的时光;

● 不要忘了,你很有可能参加过“十年挑战”“冰桶挑战”“假装模型挑战”,还尝试过生酮饮食(低碳饮食),因为你身边的网友参加过这些挑战。

我说的对吗?如果你做过以上任何一件事,那你就是你就职的公司拼命争取的消费者。这已经不再是营销了,而是利用心理学进行推销,这么做挺有效的。

这叫作错过恐惧(Fear of Missing Out,FOMO),但是今天的消费者希望超越日常生活。数以百万人每天深陷社交媒体,不完全是因为这些人有外向型人格,喜欢与陌生人交往。实际上,人们这么做是为了逃离日常生活,并且受困于朝九晚五的工作、家庭生活和自己的爱好。人们爱看电视真人秀的原因和关注网红和名人的原因别无二致,都是为了逃避现实。社交媒体不仅让人们互相连接,而且让人们连接上一个平行世界,在那里我们更受欢迎,有更多的朋友,并且我们创作的内容也会传播到自己的社交圈甚至所居住的城市之外。

截至2019年3月,全世界56.3%的人可以上网,也就是说约43亿人能进入一个主要存在于电脑和手机的世界(Internet World Stats,2019)。拥有如此规模的数字社区,今天的互联网并不仅仅是一个购物和做研究的地方。其他的大众媒体(如电视、广播和报纸)的沟通方式主要是从一点到多点,与它们不同,社交媒体自然而然地促成了一种多线程沟通,提供了一个互动空间聊名人八卦和政治议题、评论我们最喜欢的体育赛事或者颁奖典礼、评判品牌活动或者像MeToo一样的社会运动。

正因为社交媒体让一对一和多对多等形式的交流变得更容易,今天的消费者本能地只关心时下最新的广告活动,特别是朋友们正在谈论的那些活动。这些谈话可能从线上开始,然后发展到线下,这让线上的讨论更加激烈。

传播方式已经发生改变,营销方式也必须随之改变。一些专业的市场营销人员对社交媒体持悲观态度的原因在于,他们不能像以前在报纸或者电视上打广告来推销。在社交媒体大发展以前,像耐克公司、可口可乐公司等品牌方不需要费太多力气来说服消费者购买它们的产品,只需要在电视或者杂志上刊登全世界都认识的商标,邀请明星助阵,聘请广告公司拟一句朗朗上口的广告语,然后就等着产品热卖。

今天的营销和广告需要新的思维方式和理解方式,即数字生态是基于真正的交流而不是大众传媒。也就是说,今天的消费者不想被推销,他们想参与营销。企业面临的挑战不再是如何把产品推销给目标消费者,而是把目标消费者变成品牌的拥护者,并让他们带动自己的朋友也成为品牌的拥护者。

好消息是,市场营销人员对这种信息传播方式并不陌生,从本质上来说这种方式和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信息传播方式类似,比如青少年在商场向朋友炫耀最新款的衣服和运动鞋,从而鼓励更广泛的群体来购买。

仅靠一个有知名度的商标不再是成交的关键,科技的进步让那个年代一去不复返。购物商场的游乐场和美食广场不再是年轻人出去玩的炫酷场所。现在流行的是,在网上组队打堡垒之夜(Fortnite)游戏,像我儿子一样的青少年会不惜刷父母的信用卡来保证自己的角色看起来比朋友的更酷。据堡垒之夜的开发商Epic Games透露,这款游戏在2017~2018年吸引了超过1.25亿游戏玩家(The Fortnite Team,2018)。然而,如果你在Twitter上进行快速检索,会发现很少有公司把品牌标识插入游戏玩家社区的对话中,而这个玩家社区每个月能吸引超过4000万人。

如果你就职于像麦当劳、百事可乐或者一个吸引年轻人的公司,要开发这部分目标人群就像在Twitch(面向视频游戏的实时流媒体视频平台)上开个账号一样简单。公司可以邀请有点名气的网红(在这个例子里是游戏玩家)来操作公司的账号,然后在脸书(Facebook)、Instagram、Twitter上以及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跨渠道宣传。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但到现在还是很少有人这么做。很多公司的高层认为,社交媒体是所有市场营销和广告渠道中的次选甚至是第三级渠道。这种观念实在让人失望。大部分大公司的市场部会聘用十几个受过高等教育、年薪百万的员工,但要是不能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的潜力,就无法让员工充分发挥所长。

这种脱节通常是由于我们未能区分市场营销人员和消费者这两种身份。消费者的需求通常与市场营销人员想象的需求有一定差距。与此同时,位于世界某处的16岁少年能赚百万月薪,他不需要印刷机,只是利用自己在Instagram的表情包账号,也不需要租用任何仓库,只是利用在 Shopify 和亚马逊(Amazon)网店上直运的产品,如T恤和营养补给品。

正如我们所知,传统的营销方式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而消费主义显然还很活跃。人们一如既往地需要货物、产品以及服务。即使汽车实现了自动驾驶,我们仍然需要车辆和交通工具,就像我们仍然需要穿衣出行、见朋友,因为我们不是机器人,而是人。

作为人,我们需要被认可、被需要和被爱。也就是说,企业需要在顾客体验上做得更好,让顾客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而这就需要了解顾客是谁以及如何与他们建立联系。

不论是对于服务提供商、跃跃欲试的职场新人还是企业,社交媒体都很容易实现他们与顾客的联系。试想一下,直接登录谷歌(Google),并搜索“查找正在考虑购买××的顾客”,就能查看实时的搜索结果。还可以试一下在Twitter或者Instagram上搜索,直接找到理想的受众。

然而,在实施这些策略并充分利用社交媒体之前,我们需要首先明白其背后的原理,这些原理是使社交媒体能如此有效的原因。它们既具挑战,又不易运用。以下就是我想说的原理。

人们不再根据产品名气购买产品,而是从众购买。

人们基于对他人的信任而购买产品。

当今时代,不管身在何处,只要有一部苹果手机就能影响大众。营销不再专属于亿万体量的大公司。

然而,如果要成功,你必须让人而不是商标来代表品牌。我在十余年间不遗余力地向营销人员宣传社交媒体的影响力,正是基于社交媒体对我个人与职业的意义。

2008年,由于美国经济下滑,我被银行解雇。虽然我失业了,但社交媒体在帮助我重建事业和无价的人际关系网上起了催化剂的作用。通过社交媒体以及无数浸泡在网上的时间,我学会了如何在经济不景气并且没有市场营销预算的情况下把生意做大。

由于我在那段时间的不懈努力,后来我得以进入包括领英在内的企业,领导新媒体团队,让企业高层认识到,社交媒体营销是不可或缺的。

我尝过没有队友、孤立无援的滋味,更曾经接连遭到拒绝,只因为我的上级并不知道社交媒体的价值,但我知道数据绝不会撒谎。今天你能找到比人类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多的与消费者行为相关的数据。

让我们把时间快进到现在:每天都有人来向我请教有关社交媒体的问题,不管是在会议现场,还是私下通过Facebook的即时通信工具Messenger,人们想弄明白一些已经存在但一直在不断改进的工具。我的回答总是,首先需要理解一个基本精神:少推销,多倾听,多参与。

我坚信,随着千禧一代和Z世代取代婴儿潮一代(Baby Boomers)和X世代成为全球消费主义的主要驱动力,如果企业想在下一次工业革命中生存和发展,就需要在数字世界寻找能展现个性的方式。展望未来,可口可乐公司需要一个我能与之产生共鸣的人,一张代表品牌的真实的面孔,说服我购买可口可乐而不是百事可乐。而耐克公司需要一支我和其他人渴望加入的运动员队伍。全食超市(Whole Foods)需要一个团队来教我如何做出更好的饮食选择。台达(Delta)需要通过相机镜头向我展示世界。而我家附近的健身房则需要有人指导我锻炼。

事实就是如此,每一名健身达人、美妆博主或者旅游达人都能从你的公司成功地转移营业额。你需要一边临时雇用网红为品牌背书,一边跟他们争夺网络影响力。但是这种模式行不通。

现在的市场情况已经与20世纪90年代的市场情况大不相同。Snoop Dogg(美国说唱歌手)和Dr.Dre(美国说唱歌手、音乐制作人、演员、商人)不会让青少年去Sam Goody商店购买他们的最新CD专辑。Drake(加拿大歌手、词曲作者、演员、商人)通过在Instagram上展现私生活来说服13~35岁的年轻人下载他的音乐,而在Twitter上可以发现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美国歌手、演员)在与粉丝聊天。如果儿时有人告诉我,有一天玩具反斗城(ToysRUs)会关门,而任天堂(Nintendo)会不如随身听(Walkman)的制造商索尼(Sony)受欢迎,我会说,他的脑子一定有问题。

这是一个新的商业秩序。只需回顾一下美国在线公司(AOL)和聚友网(MySpace)的遭遇,你就能明白如果公司没有随着受众一起成长,后果会怎样。

由于科技发展,每位消费者都成了媒体。今天,只要有一部苹果手机和Instagram账号,每个人都可以做网红。有些品牌方及其市场营销人员不完全相信社交媒体的原因之一是:品牌在消费者的眼里不再高高在上。这其实是品牌方与消费者在争夺控制权,但事情本不该如此。品牌方当然无法绝对控制用户评论,但如果品牌方选择参与其中,就可以朝它期望的方向引导舆论。关键是,品牌方应该成为营销活动的一部分,而不是落入营销活动的陷阱。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权不再由预算最多的市场营销人员掌握,而是由信息传播最广的人掌握。

品牌方不应该把这些社交媒体视为眼中钉,其实双方也可以成为合作伙伴。现在社交媒体是品牌方不可或缺的合作方。Facebook是世界上权力最大的企业,或者说世界上权力最大的企业之一。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和他的公司改变了我们交流、看新闻和娱乐的方式。社交媒体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无须依赖大众媒体,通过社交媒体就可以得知其他人是如何生活的,让我们得以窥视万千世界的一隅。

好消息是,古老的法则在今天同样适用。从古至今,人际关系一直很重要。但人际关系的建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只依赖品牌活动或者Facebook的广告。社交媒体让你能找到谈论你的品牌的顾客,并与他们直接互动。

品牌方需要小心地建立和维护与顾客的关系。重要的是,与用户建立的关系需要双向沟通,否则,会变成品牌方单方面冒着制造网络噪声的风险而强行向顾客推送内容。

在线上与目标顾客交流需要谨记如下原则。


了解你的目标顾客

如果目标顾客是更年轻的一代,他们更有可能活跃在Instagram、色拉布(Snapchat)、Twitch和抖音(TikTok)等平台上。但如果你向千禧一代或者更年长的人推销产品,最有可能在Facebook上找到他们。你应该多关注你的目标顾客使用的平台。


你会给目标顾客带来什么价值?

你会给目标顾客提供能解决问题的产品或者服务吗?如果会,找到公开谈论该问题的顾客,并与他直接联系。作为消费者,如果我报怨某家公司,而这家公司的竞争对手立即给我提供帮助,我很有可能把订单交给那个竞争对手。每家公司、每个产品或者每项服务都有目标顾客,为满足他们的需求,你需要先了解他们的需求,并与他们直接联系。


谁是你的产品推荐人?

如果你拥有一个服装品牌,并在Shopify平台上卖T恤,谁会来买呢?真的,自问一句,谁会买你的产品,他们在线上有什么影响力吗?更进一步的做法是,开始在网上关注你的顾客,观察他们跟哪些人有联系,并与他们联系,以便让他们在各自的社交圈里发挥影响力。如果有人是你的顾客,并且获得良好的购物体验,那么他们马上会成为你的产品推荐人。


谁在目标顾客中有影响力?如何争取他们的支持?

比如说,提起“椰子鞋”(Yeezys),年轻的消费者想到的可不是阿迪达斯,而是坎耶·韦斯特(Kanye West)。谁是目前行业里有影响力的人?他们不一定是国际巨星,可能是行业里的意见领袖或者是在社群里拥有重要影响力的当地名人。无论他们是谁,你需要想尽办法与他们联系。社交媒体可以让你直接与他们联系,并引起他们的注意,而不必通过第三方(比如他们的经纪人)来联系。

说起坎耶·韦斯特和网红,音乐产业如何从公司品牌到个人品牌的转变中获益,这值得密切关注。歌曲的流行也与社交媒体密切相关,现在每当一张新专辑发布,Instagram 和Snapchat上都会有用户用苹果手机从iTunes 或者Spotify下载并播放歌曲的截屏。在坎耶·韦斯特发布新专辑《Ye》时,他在怀俄明州组织了一个发布新专辑的私人派对,好几位有名的网红出席,并且这种专属的体验只能通过社交媒体获得,这种做法让这张专辑一夜爆红。再次强调,人们渴望参加一场运动或者拥有特别的体验,特别是渴望参与更有影响力的事件。


创造自己的影响力

不只是音乐行业,我们能感受到各行各业网红的影响力。品牌方不仅有极佳的机会与头部网红建立联系,而且不应忽略影响力小一些的人,如员工和顾客。每个人都会对周围的人产生影响,利用网络可以帮助你成倍地扩大影响范围。

再说旅游业,如果在YouTube上搜索“最佳度假目的地”,不会出现任何万豪(Marriott)、希尔顿(Hilton)、智游网(Expedia)甚至航空公司的视频,搜索结果中出现的大多是拥有数以百万计浏览量的视频,比如由品牌方雇用的内容创作者录制视频,讲述一次去诸如大溪地波拉波拉岛(Bora Bora)的旅行如何改变他们的生活、改善他们的婚姻状况或者让他们更开心。这种从现实中暂时逃离的情形,正是网红给大众编织的梦。每个品牌方都可以这么做,也应该这么做。事实上,由一名雇员或者顾客来分享他们最佳的度假故事更贴近每一位受众,能使受众更感同身受,也更有说服力。

以上这些例子是真实发生的,足以证明我在本章开头提出的观点:今天的品牌不再由亿万体量的大公司控制,每天都有网红来引导大众购买产品。社交媒体的妙处正是在于给所有人赋能。然而,如何运用社交媒体赋予的能力是另外一个问题。

2016年,特朗普成为美国总统。在竞选前夕,他在社交媒体上投放了大量Facebook广告。拥有庞大竞选预算的特朗普有能力确保网民除了能看到他的竞选内容以外,还提及他的名字,不管网民的评价是好还是坏,总之比提到他的竞争对手希拉里的次数要多得多。

这是能体现社交媒体影响力的例子。这个例子说明,如果某人在网上的关注者众多,并且他有庞大的广告预算,以及有支持者转发他发布的内容,他就有可能利用同样的社交媒体宣传模式来助力竞选,增加当选的机会。这听起来很吓人,是不是?

比社交媒体助力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更让人大开眼界的是,全球赢利最高的品牌(在网络领域)得到的点赞量还不如嘻哈歌手哈立德·穆罕默德·哈立德(DJ Khaled)、真人秀红人金·卡戴珊·韦斯特(Kim Kardashian West,下称金·卡戴珊)和被网民称为金小妹的凯莉·詹娜(Kylie Jenner),甚至还不如一颗蛋。

2019年,一群没有具名的网红决定联合起来进行一个社会学方面的实验,用以观察多快能操纵人类行为。他们设立了一个Instagram账号,名叫World_Record_Egg(世界纪录之蛋),挑战这个账号里的帖子能否得到最高流量,之前的最高流量纪录由金小妹凯莉·詹娜保持。这个实验成功了,这个账号的帖子有5000万点赞量,账号本身也有900万粉丝。是的,你可以据此推断,在当今的社交媒体上,一颗不知名的蛋比一般的快消产品(Consumer Panked Goods,CPG)或者品牌更吸引人。

为了佐证这一点,我们来盘点最热门的Instagram账号。截至2019年4月,除了Instagram的官方账号以外,关注量多的博主依次为葡萄牙足球运动员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Cristiano Ronaldo,有1.63亿粉丝)、铁肺小天后爱莉安娜·格兰德(Ariana Crande,有1.52亿粉丝)、偶像歌手赛琳娜·戈麦斯(Selena Gomez,有1.49亿粉丝)、摔跤手巨石(The Rock,有1.4亿粉丝)、真人秀红人金·卡戴珊(有1.36亿粉丝)、金小妹凯莉·詹娜(有1.33亿粉丝)、女歌手碧昂斯(Beyoncé,有1.27亿粉丝)、女歌手泰勒·斯威夫特(有1.16亿粉丝),而阿根廷足球运动员莱昂内尔·梅西(Lionel Messi)有1.15亿粉丝(Trackalytics,2019)。在Instagram上粉丝量最接近的商业品牌分别是国家地理(1.08亿粉丝)和耐克(8700万粉丝)。在Facebook上,一些品牌也有相当多的粉丝,比如三星(1.59亿粉丝)和可口可乐(1.07亿粉丝),但这两个品牌在Instagram的粉丝总人数还不足600万。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人们会涌向类似Instagram的社交媒体来了解明星、网红和朋友的生活。

那么,品牌营销难道在社交媒体上注定失败吗?事情并不是这样!很多公司获得了成功,大多数消费者有通过社交媒体购买产品的经历(Avionons,2018)。

愿意花费时间、金钱和人力来建立社群的品牌方在社交媒体上更具有优势,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然而,如果想在社交媒体大发展的时代里崭露头角,企业必须改变方法,赋予品牌更多的人格特质。社交媒体只是一种工具,它甚至不是一种策略,而且也不完美。

尽管如此,社交媒体营销仍然充满挑战。因此,很多市场营销人员会为失败找各种理由。下面是遍布各地工作场所的各种常见的话,反映了当今的市场营销人员每天面临的部分挑战。

平台一直在改进。

没有人知道平台的算法是什么。

去年还有效的方法,今年就不适用了。

我有数以万计的粉丝,但是他们并不活跃。

这不是免费的。

所有的挑战都不好应对。社交媒体是一片待探索的新领域。社交网络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机会,我们都是消费者,试图在这片“租”用的“土地”上进行交易。我们大可以把Facebook想象成一个赌场,没有人比运营方更了解规则,也没有人能够在它的规则里与运营方较量。然而,就像打扑克一样,你可以按规则出牌,只要对手不如你了解规则,也不如你熟练,你就能赢。

我花了好几年才在21世纪初期领悟到,个人品牌是一项重要资产,可以为我当时的创业公司带来曝光机会。个人品牌也会带来人际交往和强化个人意识,而人际关系则能带来钱和机会。

如果你读到这里还没有停下来,你运营公司时很可能已经在使用社交媒体。我为你鼓掌,也恳请你仔细考虑,你正在利用社交媒体做什么。

随着社交媒体、线上广告、品牌营销和网红营销不断发展,这些产业并不是直线发展的,可能出现中断和重新开始,市场营销人员的工作绝非易事,但掌握社交媒体营销的模式和了解社交媒体运营系统会对市场营销人员有所帮助。了解顾客在哪里获得信息,你也去那里,成为顾客生活的一部分。以顾客跟他们朋友说话的方式跟顾客对话。他们的Facebook好友可能不会说:“嗨,史蒂夫,想知道减肥的秘诀是什么吗?点击下面的链接,下载我的减肥五步法程序!”

就像观众一看到广告就换台一样,我们在网上看到疑似广告就会滑过去。也就是说,品牌方像人一样与顾客沟通而不是只知道卖东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最近几年,我个人遇到的办事最有效的市场营销人员是那些跟随我到不同平台的企业家们,他们知道我的娱乐项目,也了解我的习惯和爱好,他们在等待适当的时机,当我提出类似“我需要减几磅,有什么推荐?”的问题时,他们会给我单独发信息,先让我免费接听15分钟的指导电话,然后再劝我付费加入他们的虚拟健身训练营。这不是销售,也不是推销,这就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这无法被自动设定。

我遇到的大多数品牌方想拥有所在行业里最大的Instagram账号。它们觉得如果没有一个有百万点赞量的Facebook主页,它们就没有完成业绩最低标准。但是它们错了。它们不需要成千上万的粉丝就能赢,但它们的确需要重视品牌的粉丝。这和多层次营销没什么两样。

数月以前,我和一名首席营销官(CMO)有过一次对话,她说正在寻找代理机构来激活品牌在Facebook上的3000万粉丝。我当时并没有给他提供一个激活3000万粉丝的计划,因为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反之,我告诉她粉丝活跃度低的几个原因,具体如下:

● Facebook的能见度是总粉丝人数的1%或者更低,这已经少了2970万人;

● 余下的30万人一般来说也不会真地“看”品牌的内容,更不用说参与品牌的营销活动了,因为该品牌方总是一味推销产品;

● 如果品牌方要激活它期望的三千万粉丝数目,需要花非常多的钱。

我建议她与我的公司合作,只专注于动员总粉丝人数的0.1%,以找到既关心品牌又有线上影响力的那些粉丝。

我必须诚实地承认,我们没有拿下这个客户,可能是因为我太过直接,也没有在明知不可能的情况下过度承诺,而另外一家公司可能给了那位首席营销官所期待的答案。

总粉丝数为3000万,就算是占总粉丝数的0.1%,也有3万名粉丝,这当然比3000万粉丝总数和能自然到达以及看到他们的帖子的30万粉丝数要少很多。但就算只在那3万名粉丝当中,现实地估算,有约1%的人不但能看到帖子,而且能积极地参与营销活动,那就只有300人而已,而不是3000万人。

我们看到了,这个数目只是品牌方的庞大粉丝数的一小部分,这会让大多数品牌方嗤之以鼻。但且听我慢慢道来,如果把300人放到一个房间里,你将无法在一小时内和他们同时对话,而且无法与他们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因为在现实生活中,300人实在太多了。

如果说这300名Facebook用户都关心你的品牌,而你有能力和其中的1/10发展真正的关系,也就是说,其中30人会成为你的品牌超级粉丝。我们刚刚把3000万毫无意义的Facebook账户关注者缩减到了30名每天都在生活中代表你的品牌的真实的人。如果现在我跟一名首席营销官说有30名品牌拥护者,我认识的首席营销官都不会拒绝。但我们身处一个奇怪的世界。

每隔十年,技术领域都会有变化,会出现一种能让企业发展、规模化、赢利并接触到大众的新媒介。如果想从中获利,你需要知道当前的发展趋势。

如果有人认为Facebook给品牌方完成最低目标增加了难度,那么他应该看看上文。这当中唯一的数字游戏在于,品牌方选择相信的是真正的粉丝数,还是一个随机、虚荣的衡量标准。我的同事们质疑社交媒体的威力,因为他们没有得到想要的社交媒体热度,对此,我心中窃喜,这代表着社交媒体还有大量的市场份额,留给可以激活用户参与度的人。

如果像我这样高中辍学、没有读一个营销类MBA的人,都可以在大多数企业还没认识到社交媒体重要性的时候就搞明白社交媒体的运作模式并创业,那你也可以。这并不难,你不需要掌握像造火箭那种高精尖的技术,但其背后确实有科学原则,而我将把这些教给你。如果你理解了社交媒体的运作模式和发展趋势,那么没有什么能难倒你。

有很多商业书和资源会教授网络营销和打造个人品牌的基本原则。我在书中不会重复已经讲过的内容,而只想给你一些指导,让你在未来的生意场上立足或者保住工作。

这本书的目的不是让你成为一名更好的市场营销人员,而是让你以技术为推动力建立大量人际关系以增加竞争力,发展成为一名更优秀的企业家。

掌握社交媒体营销的关键在于遵守老规则、使用新工具。在过去,人际关系是人们在喝酒和打高尔夫球中建立和加深的。今天,Facebook就是酒店的大堂,Twitter就是高尔夫球场。我们也知道,传统营销已经终结。

我们唯一的选择是,要么改变,要么消失。如果选择改变,那么就要学习周围每一位成功的网红都在采用的剧本。在此之前,我们如同在广阔的社交媒体的数字海洋里游泳,希望找到自己的方向。


©️本文版权归作者 【社会万象】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阅读全文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关联图书

营销的终结:社交媒体与人工智能时代的品牌人性化

[英]卡洛斯·吉尔(Carlos Gil) 著;梁若乔 译

17

立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