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万象

用新视角窥探社会万象,用新论点解锁中国世事。
最近更新:2022-01-06

【社会万象】 新书 | 《从封闭到开放:一个中国乡村社区的认同与治理》

作者: 来源:社会学之思
发布于 2021-12-10 浏览量:208

几十年来,这片广袤土地上所发生的风云变幻,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不过是沧海一粟,然而对于这期间每时每刻都经历着日新月异的人们来说,却是深深切切,有如生命长河里的翻江倒海。

 ——《从封闭到开放:一个中国乡村社区的认同与治理


641.jpg

从封闭到开放:

一个中国乡村社区的认同与治理

蔡杨 著

2021年11月/79.0元

IBSN 978-7-5201-9206-4


目录

导论
一 问题及缘起
二 学术史回顾
三 章节安排及个案说明

上篇改革开放前的乡村社区认同与治理
第1章 传统乡村的社区边界与农民的生活
引子 有关J村由来的传说
一 血缘、地缘和历史上自然形成的共同体
二 “集市”:小农的市场交换与经济活动边界
三 权力划定的区域边界及农民的生活和权利
四 小结


第2章 集体化背景下的乡村社区与治理
引子 “我们这些社员”
一 自然、经济、权利边界的重合
二 公社社员的身份与权利
三 小结

下篇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社区的认同与治理
第3章 改革开放以来社区的开放、流动与重组
引子 同一村庄里的两种生活
一 开放乡村的社区边界
二 社区的异质化与再聚合
三 小结


第4章 “我是谁”:社区身份和认同的重建
引子 “外人”和“自己人”
一 身份的尴尬:土地和户籍分化出的四类J村人
二 亲密背后的纠结:四类人的交往和认同
三 小结


第5章 “谁管我”:分化社区中的权利失衡
引子 居民的不同权利
一 权利的分化和混乱
二 权利诉求困境
三 小结


第6章 “管不了”:治理缺失的制度根源
引子 市、乡、村“干部”的一天
一 “管”: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有限提供
二 “管不了”:当前的乡村治理困境
三 小结


结论 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乡村社区融合与治理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座谈/访谈提纲




内容简介



现代化转型给乡村社区带来实质性的冲击和改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大量农民开始在城乡之间及乡村内部不同地区之间流动,乡村社会及社区变得更加开放,传统同质、封闭的社区或共同体出现分化和异质化,然而现有制度下村级组织的封闭性和单位化治理,使已趋个体化的乡村社区诉求无法得到有效回应。如何构建适应新形势的乡村基层治理体制,成为进一步推动乡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最迫切的问题。对于关心基层治理和乡村变迁的读者来说,本书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作者简介



      蔡杨,女,湖北襄阳人,博士,现为北京市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政治与比较政治;在《光明日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北京行政学院学报》等报刊发表论文10余篇。




精彩片段/段落

近代以来,中国的乡村社区及共同体一直处于各种变化之中。一方面,中国农民在乡村社会的生活历程继续推动着乡村社区的自然发展;另一方面,乡村社区的构建同时重合于国家与社会的巨大变革。在这个过程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成为考察中国乡村社区的一个重要视角,中国乡村社区由传统到现代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进历程。

在传统帝国时代,国家与乡村社会呈现离散与合作并行的状态,对于乡村社会分散的小共同体而言,地方权威实质性地承担着管辖权,而国家则运用权力通过地方性权威实现对基层社会的组织、控制和管理。基层治理以州县官府为核心、乡里组织为载体、家族宗族为依托、乡绅精英为支持,既不是完全的自治,也非完全的官治或吏治,而是一种“官督绅办”或“官督绅治”、“双轨政治”或“长老统治”的治理体制,“乡绅配合官府治理乡村”,王权及官僚系统通过乡里组织和乡土士绅对基层社会实行控制,国家与乡村社会在基层社区进行合作治理。

而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随着现代国家的构建,国家权力进一步深入乡村,乡村治理日益国家化、行政化和官僚化。伴随着国家权力在乡村社会的下沉,国家政权与乡村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出现了裂变,乡村社区被进行大规模改造和重新规划。及至新中国成立后至人民公社时期,国家全面介入乡村,传统的家族组织被瓦解、其他来源的权威结构被消解,乡村社区的生产生活一度全部纳入准军事化管理,传统乡村社区的封闭性与国家的离散性被打破,国家权力垄断了社会资源,农民与国家之间的联系被强化,农民作为封闭社区的成员开始对社区与集体产生高度依赖,社区的认同从属于国家权力控制范围。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流动,乡村社会及社区也变得更加开放,伴随着各种资源和权力的变化,原有的血缘、地缘共同体边界被打破,传统同质性和封闭性的社区共同体出现分化和异质化。然而现有制度下村级组织仍然具有的排他性、封闭性和单位化治理,使事实上已经面对面的国家和乡村社区个体之间,并未建立起直接有效的沟通渠道,国家对个体化、多元化的乡村社区的诉求无法进行有效回应,由此导致乡村治理组织、管理和服务能力不足,不仅造成诸多的社会矛盾,也使乡村社区陷入失序,出现治理危机。

本书以个案来考察上述乡村社区的发展及治理。主要内容分上篇和下篇,以农村改革为时间分界线,对一个我国中部地区乡村社区百年历程展开叙述,描述其从传统社会到改革开放以来的社区变迁,重点考察流动和开放背景下,村庄社区的居民构成、共同体生活方式及社区治理的变化:首先回顾J村的历史;再详细描述流动和开放背景下,以J村为代表的“流入型”村庄社区新的样态、居民构成、一系列的权利困境、认同变迁,展现社区共同体在继续开放与进一步融合之间面临的困境;最后以J村为表述对象,揭示国家权力对村落共同体本身的形塑、村落社区及共同体发展对制度变迁的诉求,并讨论在更深层次流动和开放的转型中,乡村社区重新整合与融合的需求将进一步求诸国家制度的回应,乡村不再是被动的乡村,乡村社会日益显示出其主动性并推动乡村基层治理的变革与发展。

(摘自本书前言)







©️本文版权归作者 【社会万象】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阅读全文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