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的作品
- 作品笔记(0)
- 作品书评(0)
-
唐宋历史评论(第10辑) 收藏
关键词:
简 介:《唐宋历史评论》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以唐宋史研究为主的专业历史刊物,以关于唐宋历史的专题研究与评论为特色,主要刊发问题导向的关于唐宋历史专题研究论文,以及以梳理唐宋研究学术史为目的的专题述评和书评。文章类别包括论文、书评、序跋、读史札记等。
¥ 47.4 试读
-
唐宋历史评论(第9辑) 收藏
简 介:《唐宋历史评论》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以唐宋史研究为主的专业历史刊物,以关于唐宋历史的专题研究与评论为特色,主要刊发问题导向的关于唐宋历史专题研究论文,以及以梳理唐宋研究学术史为目的的专题述评和书评。文章类别包括论文、书评、序跋、读史札记等。
¥ 31.6 试读
-
唐宋历史评论(第8辑) 收藏
简 介:《唐宋历史评论》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以唐宋史研究为主的专业历史刊物,以关于唐宋历史的专题研究与评论为特色,主要刊发问题导向的关于唐宋历史专题研究论文,以及以梳理唐宋研究学术史为目的的专题述评和书评。文章类别包括论文、书评、序跋、读史札记等。
¥ 31.6 试读
-
唐宋历史评论(第7辑) 收藏
简 介:《唐宋历史评论》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以唐宋史研究为主的专业历史刊物,以关于唐宋历史的专题研究与评论为特色,主要刊发问题导向的关于唐宋历史专题研究论文,以及以梳理唐宋研究学术史为目的的专题述评和书评。文章类别包括论文、书评、序跋、读史札记等。
¥ 23.7 试读
-
唐宋历史评论(第9辑) 收藏
简 介:《唐宋历史评论》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以唐宋史研究为主的专业历史刊物,以关于唐宋历史的专题研究与评论为特色,主要刊发问题导向的关于唐宋历史专题研究论文,以及以梳理唐宋研究学术史为目的的专题述评和书评。文章类别包括论文、书评、序跋、读史札记等。
¥ 31.6 试读
-
唐宋历史评论(第8辑) 收藏
简 介:《唐宋历史评论》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以唐宋史研究为主的专业历史刊物,以关于唐宋历史的专题研究与评论为特色,主要刊发问题导向的关于唐宋历史专题研究论文,以及以梳理唐宋研究学术史为目的的专题述评和书评。文章类别包括论文、书评、序跋、读史札记等。
¥ 31.6 试读
-
唐宋历史评论(第7辑) 收藏
简 介:《唐宋历史评论》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以唐宋史研究为主的专业历史刊物,以关于唐宋历史的专题研究与评论为特色,主要刊发问题导向的关于唐宋历史专题研究论文,以及以梳理唐宋研究学术史为目的的专题述评和书评。文章类别包括论文、书评、序跋、读史札记等。
¥ 23.7 试读
-
唐宋历史评论(第6辑) 收藏
关键词: 唐史 宋史 史学评论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简 介:《唐宋历史评论》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的以唐宋史研究为主的专业历史刊物,以关于唐宋历史的专题研究与评论为特色,主要刊发问题导向的关于唐宋历史专题研究论文,以及以梳理唐宋研究学术史为目的的专题述评和书评。文章类别包括论文、书评、序跋、读史札记等。
¥ 20.7 试读
-
结语 收藏
关键词:
出处: 陆游的乡村世界
简 介:陆游的乡村世界是一个稻作经济发展成熟的农耕社会。 发展成熟的标志表现在山会地区的平原水网地带已经得到充分开发,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之下接近饱和,南部丘陵山区的经济拓展也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并与平原地带相配合,为农业经济的整体多样性提供了优异的基础条件;主要农作物水稻品种繁多,亩产量比前代明显提高,还有不少其他粮食作物,例如麦子、穄粟、菽豆等,与水稻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种植体系;桑麻等纺织品生产丰富,技术水平提高;与小农自足经济相配合的不同层级的村市星罗棋布,商品交换网络深入乡野,满足了乡民日常米盐交换以及大宗农产品转输外部世界的需要;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以本地区民众辛勤的劳动投入为前提的,他们的日常生活虽然不尽富裕,但仍然有一定的盈余,这就使得本地区人口的持续增长有了可能。在这一成熟农耕经济之上形成的区域社会,它的管理机制——无论是外部通过国家机器表现的政府管理,还是内部的乡民自我组织,也都已经相当周到复杂,以使其在今后八百年之中,长期占据我国最发达地区位置的长江三角洲,一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 1.76 试读
-
乡居生活:垫巾风度人争看 收藏
关键词:
出处: 陆游的乡村世界
简 介:小雨空蒙物象奇,偶扶藤杖过东陂。垫巾风度人争看,蜡屐年光我自悲。穷鬼有灵挥不去,死魔多力到无期。归来笑向应门说,且了浮生一首诗。(《雨中过东村》) 最后,让我们来讨论一下陆游在乡村世界中的社会角色问题。
¥ 10.94 试读
-
商贸聚集:村店堆盘豆荚肥 收藏
关键词:
出处: 陆游的乡村世界
简 介:老去人间乐事稀,一年容易又春归。市桥压担蓴丝滑,村店堆盘豆荚肥。傍水风林莺语语,满原烟草蝶飞飞。郊行已觉侵微暑,小立桐阴换夹衣。(《初夏行平水道中》) 农业经济与市场的关系,是我们观察中国传统乡村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视角。两宋时期商品交换规模扩大,学界因此将其引为核心的讨论议题。无论是存世的历史信息,还是今人的观察,都提示着我们农村的商品流通必然存在着巨大的区域差异,南宋山会乡村无疑属于市场发达地区。可惜由于文献不足,许多现象处于掩映之间。下文借助陆游的观察,揭示其中一二。
¥ 12.44 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