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的作品
- 作品笔记(0)
- 作品书评(0)
-
独异性社会:现代的结构转型(精装版) 收藏
[德]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Andreas Reckwitz) 著 巩婕 译 2024年01月 出版
简 介:独异才是王牌,不凡方获推崇,普遍标准之物没有吸引力。过着平凡日子的普通人被看作千篇一律的面孔。万事万物的新准则,就是品位不凡、人生精彩的“真”主体,还有那些无可替代的货品、文化活动、社团和城市。晚现代是独异性的狂欢。
¥ 49 试读
-
幻想的终结:晚现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收藏
[德]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Andreas Reckwitz) 著 巩婕 译 2024年01月 出版
简 介:短短几年前,西方公共舆论大概还相信,社会正在进步:民主和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取得重大进步,实现自由和解放,社会崇尚知识,生活方式多元化……这一切似乎都成了未来世界的准则。然而,最晚到了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的时候,人们就不无痛苦地认识到,伴随这些进步的,还有幻想。 事实上,直到现在,社会的转型才逐渐清晰起来:原有的“工业化的现代”已被一种“晚现代”所取代,此中充斥着新的力量极化和新的矛盾——进步和困窘相伴相随。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直切当前社会最核心的结构特征:新的社会阶层,后工业时代经济的特点,文化和身份的冲突,由自我实现之责任带来的疲惫,以及自由主义的危机。
¥ 34.5 试读
-
独异性社会:现代的结构转型 收藏
[德]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Andreas Reckwitz) 著 巩婕 译 2019年06月 出版
简 介:独异才是王牌,不凡方获推崇,普遍标准之物没有吸引力。过着平凡日子的普通人被看作千篇一律的面孔。万事万物的新准则,就是品位不凡、人生精彩的“真”主体,还有那些无可替代的货品、文化活动、社团和城市。晚现代是独异性的狂欢。
¥ 25.8 试读
-
独异性社会:现代的结构转型 收藏
作者: [德]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Andreas Reckwitz) 著 巩婕 译 出版时间:2019年06月
简 介:独异才是王牌,不凡方获推崇,普遍标准之物没有吸引力。过着平凡日子的普通人被看作千篇一律的面孔。万事万物的新准则,就是品位不凡、人生精彩的“真”主体,还有那些无可替代的货品、文化活动、社团和城市。晚现代是独异性的狂欢。
¥ 25.8 试读
-
结语:普适危机? 收藏
作者: [德]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Andreas Reckwitz) 著 巩婕 译 出版时间:2019年06月
关键词:
出处: 独异性社会:现代的结构转型
简 介:晚现代独异性社会是一个挑战——对社会学和政治都是。它迅速地调整了普遍与特殊之间的社会性关系,解锁了现代社会所依赖的基础结构和确定性。这必然会激起社会学的兴趣,社会学作为工业化现代社会产生的一门科学,长期以来它的基本概念都是在现代社会框架中找到的。政治话语长期依赖“现代化事业”及其普遍的进步理念,它也会面临考验。 我们已经看到,自20世纪最后三分之一以来,社会化的各种形式经历了新的调适。独异性社会规律在经济、科技和劳动领域,以及生活方式和日常文化,乃至政治领域都具有架构性力量,而典型现代的普适化规律却日益沦为一种基础设施,为独异性逻辑提供方便。独异化进程根本不是“个性解放”,其实是一个——在行为学上可以详加分析——高度动态的、制造独异品的进程,即在客体、主体、事件/活动、地点和集体这几个层面上制造独异品。独异品并不是在社会存在之前一直就有的,而是围绕着它们形成了一些复杂的独异性社会化形式,在这些社会化形式里,进行着对独异品的制造、观察、赋值和取用。所谓“个人”,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神话,用独异化的视角来看,它就算没有被揭穿,至少也已被去魅,但这丝毫不会损害独异品对社会的魅化能力。独异性社会的后台仍然是不带感情的形式理性化,而在前台,它自然是一个以超文化为形式的文化社会,不断地受到文化本质主义的挑战,不断地为社会产出各种情感。在文化产业化进程中,文化性独异品的关注度市场和赋值市场是晚现代社会的主流社会形式:各种物品和服务也成了独异性货品,争夺着关注度和赋值,主体在寻找工作、寻找伴侣或寻找一般认可时也是这样,城市和地区、学校、宗教团体、恐怖组织也都一样。项目或网络之类的异质协作,宗教性、族群性或政治性新共同体是独异化社会规律中可选的两种社会组织形式,它们有些与文化产业化结合,有些则与之竞争。
¥ 3.06 试读
-
分殊的自由主义和文化本质主义:政治的转型 收藏
作者: [德]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Andreas Reckwitz) 著 巩婕 译 出版时间:2019年06月
关键词:
出处: 独异性社会:现代的结构转型
简 介:社会的文化化与独异化对政治领域有什么影响?政治又怎么影响了它们?这是本章的主题,我对现代社会结构转型的考察也将随之结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不仅发生了经济、科技、社会文化诸方面的转型,而且国家政治也发生了范式转型,对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晚现代政治与组织化现代的政治根本不同。经常有人将这一范式转型描述为新古典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us)政治的兴起,它主张社会各领域都进行市场化,引入竞争机制。新古典自由主义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但长期地看,政治转型明显要复杂得多,含有更多的内在矛盾。一言以蔽之,在晚现代,普适性政治正在逐步被独异性政治取代。独异性政治表现为两种版本,在两种版本中,文化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传统的“文化政策”之外,一个政治文化化的进程正在两方面发生。
¥ 12.29 试读
-
独异化的生活:生活方式、阶级、主体形式 收藏
作者: [德]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Andreas Reckwitz) 著 巩婕 译 出版时间:2019年06月
关键词:
出处: 独异性社会:现代的结构转型
简 介:后工业时代独异化经济的确立,以及数字文化机器的兴起,是晚现代独异性社会的结构性支柱。前三章我们已经仔细分析了这一结构转型。本章中,我将探讨这一进程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即晚现代主体塑造生活的方式和主体被塑造的方式,以及这一点对整个社会景象的影响,就是说它如何在结构上影响社会环境和社会阶层。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一种看法认为,晚现代的自我与典型现代工业社会人格完全不同,这一看法引发了一系列重要的社会学研究。比如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研究自我的自反性、风险意识和拼图人生;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分析,高度现代的自我是一种项目;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提出“流动”的、以消费为导向的个人认同;理查德·桑内特(Richard Sennett)探讨晚现代生活方式,指出它总体上被灵活化了;还有曼纽尔·卡斯特尔(Manuel Castells)的网络主体观点。我则认为,应该重新提出晚现代生活方式的问题。与常有观点不同,我认为将晚现代生活方式的问题与这种生活方式主要的社会承载者群体分开来看是没有意义的。晚现代主体的最高形式,在社会结构上并不是空悬的,而是活动在可以清楚界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对,说得更明白一些就是,活动在一个社会文化阶级中:这就是新中产阶级。它所指的圈子,就是形式上拥有很高的文化资本,大多具备高等学历,在知识文化产业中就职的阶层。前面我们已经谈到过这个圈子。这个意义上的新中产阶级就是知识分子的圈子,是知识中产,简单地说就是知识分子阶层。
¥ 20.66 试读
-
数字化即独异化:文化机器的兴起 收藏
作者: [德]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Andreas Reckwitz) 著 巩婕 译 出版时间:2019年06月
关键词:
出处: 独异性社会:现代的结构转型
简 介:人在社会中如何行事和感觉,如何生产、控制、交流和想象,他们所使用的技术和科技对这些都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然,技术并不在严格的意义上决定社会结构。应该说技术环境总是与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社会实践以特有的方式内化技术。实物及实物体系——从轮子到文字和印刷,从简单工具到工业生产,从生物技术到电脑软件——构成了供应体系,在它们提供的游戏空间里,是各种丰富的,然而又并不能随心所欲的使用方法。 与过去相比,现代理应被看作一种独特的“技术文化”。时人甚至经常将现代的现代性——不论是启蒙时代、19世纪的市民文化还是社会主义阶段——与突飞猛进的技术等同起来,也是不足为奇的。社会深刻的技术化来源之一是工业化,但它超出了工业化的范围。工业社会,社会行动的整体协调是遵循目的理性的,其中的技术理性也被包括在社会的技术化之内。自20世纪80年代起,社会的技术和科技架构发生了工业化以来从未有过的根本转变,位于中心地带的,是计算机算法、媒体形式的数字化以及基于互联网的社交网络三者的相互作用。可以用数字化电脑网络技术或更简单的说法——数字网络来总括这三种要素。工业化现代向独异性社会的转型不仅在于(见上一章的详细分析)向独异性经济的转型,还在于科技体系向数字化、电脑化和网络化的结构转型。两个进程有各自的理路,同时也是相互联系的。
¥ 10.35 试读
-
劳动领域的独异化 收藏
作者: [德]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Andreas Reckwitz) 著 巩婕 译 出版时间:2019年06月
关键词:
出处: 独异性社会:现代的结构转型
简 介:后工业经济时代,随着货品和市场的结构转型,劳动领域也发生了转型。这个进程不仅涉及劳动活动本身和机构组织方式,还涉及劳动主体的能力、愿望和要求。在所有这些层面上,都发生了劳动形式的文化产业化和独异化,脱离了工业化现代标准化的劳动结构。 过去的20年里,针对工业化逻辑的销蚀,社会学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概念表述:“非物质性劳动”这个概念是指,为物质性货品付出的劳动远远少于为通信、符号和情感等付出的劳动;“灵活的专业化”侧重研究如今的生产方式相比规模化生产有了哪些变化;“劳动的主体化”论点强调,劳动主体各种去程式化的特性意义非凡,以至于在“劳动去边界化”的过程中,工作与生活的分界线变得模糊了;“项目”这种组织形式也被多次关注。还有人分析了晚现代“自我经营的劳动者”以及“经营的自我”所处的竞争环境,指出他们相应地学会了不断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employability)。关于后福特时代劳动形式的这些研究,在我看来都是准确的。但我想将它们综合起来并提炼其精髓,提出“劳动领域的独异化”这个提法:劳动关系在经历结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力度空前的独异性导向是其决定性特征。这一独异化进程与文化化进程遇到了一起,更准确地说,是劳动形式的文化产业化。这就是说,劳动领域越来越具有创意经济的特征,为文化性市场生产独异品,劳动力本身则变成了文化性(劳动)市场上的独异性货品。
¥ 9.13 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