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的作品
- 作品笔记(0)
- 作品书评(0)
-
亦神亦祖:粤西南地区信仰构建的社会史 收藏
简 介:本书以超越地方史为着眼点,来研究粤西南地区呈现的亦神亦祖祭祀现象。本书认为神明与祖先的形象与祭祀模式,关乎在大一统的礼仪与文化推广中,地方社会如何利用国家礼仪来塑造认同。这个过程,既牵涉明清时期国家礼仪、地方行政、经济环境的冲击,也深受文字运用、宗教科仪、建筑形制等因素的影响。
¥ 31.52 试读
-
《秘密社会的秘密》处理什么学术问题 收藏
作者: 贺喜 [英]科大卫(David Faure) 李敏明 黄旭 著 出版时间:2025年01月
关键词:
简 介:贺喜:关于宗族的历史,我们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其中有一个和接下来我要讲的主题其实很有关系。大家有没有想过,宗族其实在讲社会如何结群的问题。宗族结群的依据是什么?对,不管是真还是假,那个结群的依据是血缘。 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替代血缘呢?其中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这个就是秘密。比如说,我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们便拥有一个共同的东西了,假如我们中间有一个人把这个共同的东西透露出去,秘密就破灭了。所以,我在跟科老师处理宗族问题的时候,我们还想,有什么东西是可以不需要血缘的,或者是否有一个非常低成本的办法取代血缘呢?所以我们将兴趣转移到研究秘密社会。我们写的这本小书叫作《秘密社会的秘密》。
¥ 10.61 试读
-
宗族的历史 收藏
作者: [英]科大卫(David Faure) 贺喜 李知真 张若莲 著 出版时间:2025年01月
关键词:
简 介:科大卫:我是30多岁的时候,因为机缘巧合,开始去研究香港“新界”的历史。我们读书的年代,材料都是从书本里面来的,那个时候能利用的碑记都不多。我后来就把在“新界”找到的碑记都抄了下来,并且整理出版。 当时没有经验和方法可以参考,很容易弄错,只能在错误中学习。例如,我看到村民拜神,然后问他们信不信神。村民无从回应。我的好朋友劳格文随口指出了我错在哪里。他说信不信是一个很基督教的概念,而中国人的宗教观念不在乎信不信,而在乎神灵不灵。华德英当时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我第一年下田野很多时候是跟她一起去的。她帮我纠正了很多问题。有一次,华德英看见了我的英文笔记。(我习惯写英文,因为写得比中文快。)她问我,为什么人家烧的香,你把它翻译成joss stick?我说不是这样翻译的吗?她说你以为joss是什么意思,joss大概就是讲“神”那个字的变形,所以把这个英文单词翻译成中文,基本上就是“拜神小棍子”。
¥ 10.67 试读
-
忠臣名宦在家乡:明清时期琼州府的海瑞祭祀 收藏
简 介:海瑞辞世之后,其成为琼州文化与文人气节的象征,不但是忠臣,而且有忠魂。他归葬家乡琼州,以现代的表述而言,即成为琼州的“文化象征”。海瑞的形象代表官僚的廉洁,也代表家乡的荣誉。本文通过梳理万历时期朝野如何悼念海瑞,清代琼州府官员及海氏族人如何建祠祭祀,以及当地村民如何运用祭祀海瑞来处理现实纠纷,探讨不同身份的人群,尤其是琼州府的民众对海瑞的拜祭,展示忠臣名宦与地方形象的结合过程。从埋葬到遗迹,从生平到传说,成为今日所谓之“文化遗产”,是很多历史名人都曾经历的过程。海瑞的经历不是例外,他是忠臣名宦在国在乡的典型。
¥ 8.34 试读
-
从家屋到宗族? 收藏
关键词:
简 介:弗里德曼有两本著作讨论华南的宗族:1958 的《中国的宗族和社会》和1966年的《中国华南的宗族组织》。他在撰写第二本书的时候以检讨第一本书为出发点,他承认第一本书是在刻意忽略文化差异的情况下寻找社会结构的通论。当通论已经建立,他认为是时候去探讨不同宗族形式以及不同亲属模式背后的文化差异。弗里德曼敏锐地关注到水上人(疍家)。他认为,没有建立起父系宗族传统的水上人社会可以与主要是陆上人建立的宗族社会相互参照。他提出了关键性的问题:上岸之后水上人的社会会发生怎样的转变? 对弗里德曼来说,“上岸之后水上人的社会会发生怎样的转变?”是个逻辑性的问题。也就是说,假如水上人上岸之后依然维持其原有社会结构,即没有建立起多代的父系宗族社会,我们可以推论环境改变没有引致社会结构在亲属结构方面的变化。水上人之所以没有建立父系宗族,可以说,是他们文化上的选择。反之,假如上岸以后水上人开始建立多代的父系宗族,则可推论,文化上,水上人和陆上人都倾向于建立父系宗族,他们在水上居住时没有建立宗族,只是因为受到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在建立父系宗族方面,水上人与陆上人之间的分歧不是源于文化上的差异。
¥ 5.89 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