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的作品
- 作品笔记(0)
- 作品书评(0)
-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 收藏
魏后凯 宋亚平 主编 崔红志 傅智能 副主编 2022年05月 出版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社会主义建设
简 介:2021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省十堰市政府联合主办了“全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高峰研讨会暨第十七届全国社科农经协作网络大会”。本书汇集了此次会议的重要成果,包括新型城镇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产业振兴、乡村建设等内容。本书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介绍了各地的有益探索和改革经验,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决策参考价值。
¥ 57.85 试读
-
魏后凯 黄秉信 主编 李国祥 孙同全 韩磊 副主编 2022年04月 出版
关键词: 农村经济;农产品;种植业
简 介:本书总报告重点分析了2021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的运行特点、市场状况和重要进展,对2022年农业农村的发展趋势和主要指标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专题篇着重对2021年农业农村经济重要领域的变化和2022年走势进行深入评价分析,其内容涵盖了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状况、农业生产与价格运行状况、种植业与林牧渔业经济形势以及农业对外开放形势等;热点篇着重对种业发展、种粮农民合理收益保障、耕地“非粮化”、食物损失与浪费治理、大豆和油料增产潜力、高标准农田建设、智能农机装备应用等重大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 83.2 试读
-
新型城镇化重塑城乡格局 收藏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资源错配;落户意愿
简 介:本书对中国新型城镇化推进战略与政策进行深入的分析。首先对“十三五”时期中国城镇化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整体描述,然后对中国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效率进行评价,分析了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资源错配问题、市民化进程中的落户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城市公共服务对流动人口永久迁移意愿的影响、城市高房价如何影响农民工的定居意愿等进行分析,对中国的人口迁入潜能与城市增长预期、中国城镇化趋势预测与格局优化进行分析,最后对推进智慧城镇化的思路与战略路径、推进县域城镇化的战略思路与政策、新型城镇化下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与政策进行分析与总结。
¥ 49 试读
-
新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收藏
魏后凯 董伟俊 主编 崔红志 赵勤 副主编 2021年08月 出版
简 介:2020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与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了“后小康社会农业农村发展研讨会暨第十六届全国社科农经协作网络大会”。本书汇集了此次会议的重要成果,包括后小康时期农业现代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内容。本书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后小康社会农业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介绍了各地的有益探索和改革经验,具有较好的学术和决策参考价值。
¥ 44.5 试读
-
魏后凯 黄秉信 主编 李国祥 孙同全 韩磊 副主编 2021年04月 出版
关键词: 农村经济;乡村建设;脱贫攻坚
简 介:本书重点分析了2020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的运行特点、市场状况和重要进展,对2021年的发展趋势和主要指标进行了预测,提出了新发展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进乡村建设的对策建议;着重对2020年农村居民收支与贫困人口状况、主要农产品生产与市场状况、种植业与林牧渔业发展状况及农业对外开放形势进行分析并对2021年走势进行预测;着重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农业发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服务体系、完善财政金融支农的协同机制、实现居民可持续膳食等重大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 51.2 试读
-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 收藏
作者: 魏后凯 宋亚平 主编 崔红志 傅智能 副主编 出版时间:2022年05月
简 介:2021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省十堰市政府联合主办了“全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高峰研讨会暨第十七届全国社科农经协作网络大会”。本书汇集了此次会议的重要成果,包括新型城镇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产业振兴、乡村建设等内容。本书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介绍了各地的有益探索和改革经验,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决策参考价值。
¥ 57.85 试读
-
作者: 魏后凯 黄秉信 主编 李国祥 孙同全 韩磊 副主编 出版时间:2022年04月
简 介:本书总报告重点分析了2021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的运行特点、市场状况和重要进展,对2022年农业农村的发展趋势和主要指标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专题篇着重对2021年农业农村经济重要领域的变化和2022年走势进行深入评价分析,其内容涵盖了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状况、农业生产与价格运行状况、种植业与林牧渔业经济形势以及农业对外开放形势等;热点篇着重对种业发展、种粮农民合理收益保障、耕地“非粮化”、食物损失与浪费治理、大豆和油料增产潜力、高标准农田建设、智能农机装备应用等重大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 83.2 试读
-
新型城镇化重塑城乡格局 收藏
简 介:本书对中国新型城镇化推进战略与政策进行深入的分析。首先对“十三五”时期中国城镇化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整体描述,然后对中国城镇化的资源环境效率进行评价,分析了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资源错配问题、市民化进程中的落户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城市公共服务对流动人口永久迁移意愿的影响、城市高房价如何影响农民工的定居意愿等进行分析,对中国的人口迁入潜能与城市增长预期、中国城镇化趋势预测与格局优化进行分析,最后对推进智慧城镇化的思路与战略路径、推进县域城镇化的战略思路与政策、新型城镇化下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与政策进行分析与总结。
¥ 49 试读
-
新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 收藏
作者: 魏后凯 董伟俊 主编 崔红志 赵勤 副主编 出版时间:2021年08月
简 介:2020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与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了“后小康社会农业农村发展研讨会暨第十六届全国社科农经协作网络大会”。本书汇集了此次会议的重要成果,包括后小康时期农业现代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内容。本书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后小康社会农业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介绍了各地的有益探索和改革经验,具有较好的学术和决策参考价值。
¥ 44.5 试读
-
对2035年基本实现城镇化的战略思考 收藏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出处: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
简 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呈现出大规模快速推进的特征。当前,中国城镇化面临的核心问题并非城镇化水平高低和速度快慢的问题,而主要是城镇化质量不高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核心,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快城镇化战略转型,走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将是未来中国城镇化的基本方向,也是高质量完成基本实现城镇化目标任务的迫切要求。走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应当全面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两率”差距不断扩大的状况;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市民化挂钩政策,并建立多方参与、共同分担的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全面维护进城农民的各项权益,积极探索进城落户农民农村集体资产权益退出机制。
¥ 12.02 试读
-
“十四五”中国农村发展若干重大问题* 收藏
出处: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与深化改革
简 介:“十四五”时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其规划制定必须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实现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新中国70年的持续发展、40多年的农村改革经验以及“十三五”规划的有序推进,为“十四五”时期中国农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中国将进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向富裕社会迈进的“后小康”时代,国家“三农”工作的重点将逐步由脱贫攻坚转移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来。在“十四五”时期,立足“两个阶段”发展目标,进一步巩固提高农村全面小康质量、为农业农村基本现代化开好局将成为核心主题。围绕这一核心主题,中国农村发展需要着力解决好五个重大问题,即建设高水平的农村全面小康、夯实农业农村基本现代化的基础、实现由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转型、破解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难题以及推动农村改革由试点走向全面铺开。
¥ 23.04 试读
-
2020年后中国减贫的新战略 收藏
关键词: 减缓贫困;乡村振兴;农民增收;城乡统筹
出处: 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理论和实践
简 介:减缓贫困是各国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永恒课题。在2020年中国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目标后,将面临如何建立可持续的农村减贫长效机制和新形势下如何统筹城乡贫困治理两大战略任务。为此,要立足第二个百年目标,着手研究制定2020年后中国减贫的新战略,把农村减贫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可持续的农村减贫和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并实行农村减贫与城市减贫并重,全面统筹城乡贫困治理。
¥ 11.52 试读
-
作者: 魏后凯 安树伟 李人庆 苏红键 年猛 轩会永 著 出版时间:2019年03月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广州;核心增长极
简 介: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将要承担起引领中国新一轮全面改革开放、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责任和使命。广州作为湾区中心城市,其发展与粤港澳大湾区休戚相关。从发展基础来看,广州在交通区位与商贸、发展空间、科教基础资源、文化底蕴、行政级别等方面存在比较优势,但中心功能、产业结构、科技成果转化率、空间利用效率等方面亟待优化和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利于广州进一步提升其全球战略地位,但湾区深化合作、广州全面升级都还受到体制机制约束。新形势下,立足发展基础、理顺发展脉络,广州应积极建设和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具有世界影响的国际大都市、“一带一路”枢纽、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围绕战略定位,广州亟待实施“高质量发展、活力提升、双向开放、协同发展、空间重塑、生态宜居”的全面转型发展战略,并从不同区域层面、不同发展视角探索发展路径。其发展路径主要包括三个维度:国际大都市建设方面,要积极提升全球城市经济能级、枢纽能级、创新能级、管理能级;建设“一带一路”枢纽方面,要积极加强交通联系、丰富合作方式、促进产能合作、创新科技合作、深化人文交流;深入推进湾区分工合作方面,要全面深化广州与深港澳合作、推进广佛及周边协同发展、积极辐射带动粤东西北发展、引领华南地区协调发展。广州需要积极促进各类要素自由流动,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完善其发挥核心增长极作用的政策支撑体系。
¥ 34.2 试读
-
建设国际一流湾区,打造高质量发展中国样板 收藏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城镇化
出处: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第1辑)
简 介:粤港澳大湾区,应该按照建设国际一流湾区的要求,打造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样板;要充分发挥重要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强城市之间的分工合作,建成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世界级城市群;要坚持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两手抓”,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转型,实现高质量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 4 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