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的作品
- 作品笔记(0)
- 作品书评(0)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4):大国治水之城乡生态文明建设 收藏
杨开忠 顾问 单菁菁 李红玉 武占云 主编 张卓群 耿冰 副主编 2021年10月 出版
关键词: 大国治水;生态文明;城市经济
简 介:本书以“大国治水之城乡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紧密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治水的主要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治理、水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制度、理念和实践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深入研究。全书分为总报告、综合篇、重点流域篇、专项行动篇、国内案例篇、国际经验篇和附录7个篇章,分专题深入研究了我国城乡治水的发展沿革、治理现状、问题挑战、发展态势、制度建设、实践工作等,并结合国内外城乡治水的有益经验,提出了政策建议。
¥ 79 试读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3):大国治理之城市安全 收藏
杨开忠 顾问 单菁菁 李红玉 武占云 主编 张卓群 苗婷婷 副主编 2020年10月 出版
简 介:本书以“大国治理之城市安全”为主题,紧密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2003年“非典”以来我国的城市安全发展历程,对城市安全治理的制度、理念和实践进行系统分析和深入研究。本书共设计了总报告、城市治理篇、制度建设篇、技术创新篇、社会治理篇、应急产业篇、国内案例篇、国际经验篇和发展大事记等9个篇章,分专题深入研究了我国城市安全治理的沿革、现状、问题挑战、发展态势、创新经验,并结合国外城市安全治理的有益做法,研究提出推进我国城市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 63.2 试读
-
中国荒漠化治理研究 收藏
刘治彦 宋迎昌 黄顺江 李红玉 等著 2019年09月 出版
关键词: 中国;荒漠化;沙漠化
简 介:荒漠化是世界性的生态难题,我国也深受其害。中国社会科学院荒漠化治理课题组经过20年的跟踪研究,填补了社会科学工作者长期缺席荒漠化防治工作的空白。全书以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和1项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大课题的结项成果为基础,分为总论、分论和展望三个部分,深入分析了我国荒漠化现状态势、成因机理、治理举措与治理成效,系统梳理了我国主要荒漠化地区的治沙经验,并全面展望了未来我国荒漠化治理面临的挑战、战略目标、战略举措和保障政策。
¥ 50.4 试读
-
潘家华 魏后凯 主编 宋迎昌 刘治彦 李红玉 副主编 2014年09月 出版
关键词: 特大城市;治理;新型城镇化;城市管理
简 介:本书以“聚焦特大城市治理”为主题,全面分析了国内外特大城市发展的历程、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多维度、深层次地探讨了中国特大城市治理的思路与策略,特别是针对特大城市社会治理、交通拥堵治理、贫困问题治理、生态环境治理、功能疏解与人口治理、房价过高上涨过快治理、“城中村”与城乡结合部治理、公民参与特大城市治理等当前引人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各地推动特大城市合理有序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 20.7 试读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4):大国治水之城乡生态文明建设 收藏
作者: 杨开忠 顾问 单菁菁 李红玉 武占云 主编 张卓群 耿冰 副主编 出版时间:2021年10月
简 介:本书以“大国治水之城乡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紧密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治水的主要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治理、水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制度、理念和实践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深入研究。全书分为总报告、综合篇、重点流域篇、专项行动篇、国内案例篇、国际经验篇和附录7个篇章,分专题深入研究了我国城乡治水的发展沿革、治理现状、问题挑战、发展态势、制度建设、实践工作等,并结合国内外城乡治水的有益经验,提出了政策建议。
¥ 79 试读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3):大国治理之城市安全 收藏
作者: 杨开忠 顾问 单菁菁 李红玉 武占云 主编 张卓群 苗婷婷 副主编 出版时间:2020年10月
简 介:本书以“大国治理之城市安全”为主题,紧密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2003年“非典”以来我国的城市安全发展历程,对城市安全治理的制度、理念和实践进行系统分析和深入研究。本书共设计了总报告、城市治理篇、制度建设篇、技术创新篇、社会治理篇、应急产业篇、国内案例篇、国际经验篇和发展大事记等9个篇章,分专题深入研究了我国城市安全治理的沿革、现状、问题挑战、发展态势、创新经验,并结合国外城市安全治理的有益做法,研究提出推进我国城市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 63.2 试读
-
中国“四新”经济发展状况及前景分析 收藏
关键词: 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出处: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2):大国治业之城市经济转型
简 介: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四新”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中国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四新经济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引领作用。近年来,我国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四新”经济在大数据及其应用、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等多个领域发展迅速,相关政策机制日益完善,未来要在人才培养、行业监管、要素通道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
¥ 8.58 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