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的作品
- 作品笔记(0)
- 作品书评(0)
-
简 介: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主编的“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研究系列”丛书的《全球智库报告》第一本(2012年)。编译了由世界各大智库的专家学者对于全球经济政治发展的最新观点和热点问题。 本书为社科院世经政所编译的全球智库报告的第一本,反映了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金融学家及政治家对全球治理、美国大选、欧债危机、中国崛起等世界重点、热点问题的最新看法和观点。本书的出版对促进世界和我国和谐发展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是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桥梁和纽带。本书设计新颖,视角独特,摘编精辟,可读性强,可发人深省。
¥ 99 试读
-
作者: 张宇燕 主编 何帆 张斌 副主编 出版时间:2013年08月
简 介: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预测与政策模拟实验室主编的“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研究系列”丛书的《全球智库报告》第一本(2012年)。编译了由世界各大智库的专家学者对于全球经济政治发展的最新观点和热点问题。 本书为社科院世经政所编译的全球智库报告的第一本,反映了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金融学家及政治家对全球治理、美国大选、欧债危机、中国崛起等世界重点、热点问题的最新看法和观点。本书的出版对促进世界和我国和谐发展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是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桥梁和纽带。本书设计新颖,视角独特,摘编精辟,可读性强,可发人深省。
¥ 29.7 试读
-
中国的贸易谈判策略 收藏
关键词:
出处: 全球背景下的中国经济转型
简 介: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中国经济改革开放进程推动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从1978年到2012年,中国的年平均GDP增长率达到8.7%。而对外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使得中国成为“以出口为导向的工业化潜能的典型示范”(Krugman和Obstfeld,1991:247)。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进一步推动了它与世界经济的进一步融合。在WTO框架下,中国得以享受关税减让和更少的贸易壁垒而带来的好处,中国制造的产品也被销往世界各地。中国利用这一机遇,一跃成为“世界工厂”。 然而,中国的出口导向增长模式也面临着挑战。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对美欧等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冲击。美欧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市场,其经济衰退直接对中国的出口产业带来巨大影响。中国东南部地区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受到直接影响,许多小企业面临倒闭的危险。尽管美国经济在危机后出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欧盟正在面临的结构性挑战却使世界经济又蒙上了一层阴影。中国商品的外部需求水平并没有恢复到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的状态。从供给层面来讲,工资增长导致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成本的增长,使得产品价格不断提高。为了寻求低劳动力成本,一些跨国公司的工厂已经从中国向包括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在内的东南亚国家转移。因此,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它的许多以出口为导向的传统产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 7.49 试读
-
中国在欧债救援中的角色 收藏
关键词:
出处: 欧债危机与中国应对
简 介:2000多年前,中国和欧洲就已经建立起了经济贸易关系,而今作为全球经济另外一个重要的经济体,中国也难以抵御欧债危机对中欧经贸关系以及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的负面冲击。相对而言,中国具有更好的基本面,具有全世界最多的外汇储备,因此就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可以成为欧债危机救援的红衣骑士。 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更多的发展问题,特别是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体系很大层面的缺失,与欧洲高度发达的福利社会相比较而言,中国似乎没有理由将资金投向一个风险尚未释放完毕的债务旋涡之中。中国更应该将国家财富转为居民急需的社会保障服务。 当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适当参与欧洲救援似乎也是合乎情理的。但是,如果这样的事情通过私人部门的市场化运作,似乎比公共部门的直接购买债券特别是发生债务危机的国家的国债来得更加安全。欧洲的危机给中国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冲击,可是对于中国对欧洲投资的多元化来说,或许带来些许机会。
¥ 2.47 试读
-
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启示 收藏
关键词:
出处: 欧债危机与中国应对
简 介:远在公元前202年开始的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洛阳、长安为起点,经过甘肃、新疆,到达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丝绸之路,建立起了中国和欧洲贸易的通道。唐、宋时期以中国西南地区为起点,经南亚、中亚、西亚,最后同样到达欧洲的茶马古道也淡然地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中欧贸易的源远流长。 公元172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决定派出两艘商船到中国购买茶叶,次年12月崭新的科斯霍恩号率先起航,而另一艘新船布朗号因港口结冰而未能起锚,1729年8月科斯霍恩号到达了中国广州港。1730年7月13日返回了德赛尔港。 科斯霍恩号的航行,改变了中国和欧洲海上贸易的模式,实现了从中转贸易到直接贸易的巨大转变。随后,中国和欧洲的直接贸易在东印度公司的带动下快速发展起来。
¥ 4.43 试读
-
欧债危机与欧元区的未来 收藏
关键词:
出处: 欧债危机与中国应对
简 介:当历史的年轮到了2012年年底,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已经演绎了2年多,但是,这似乎像是中世纪的黑暗,阴冷、漫长、难现曙光。欧元区各个经济体像是寒冬阴雨冷雪下的流浪汉,蜷缩一团,挤在一起,围绕在“团结向前”的火炉旁,虽然这个火炉的火焰已经奄奄一息。 欧元区应急式的危机应对,暂时阻止了欧洲银行业陷入崩溃的泥潭,同时也让重债国家避免陷入流动性紧缺的失血厄运。但是,正如一些预言家所述,现时的欧洲已经进入一个中世纪式的萧条与衰退。 当时,希腊语《新约》从拜占庭流入了西欧,为后来的宗教改革和文明发展创造了条件。米兰多拉的著名作品《论人的尊严》也为文艺复兴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中世纪的黑暗在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的改革中逐步迎来了光明。如果欧债危机让欧洲陷入了那时的黑暗,那欧洲或许也需要那时的改变,才能走出阴霾。虽然,欧洲在欧债危机中付出了很多,但是历史的经验表明,它们或许还需要付出更多。
¥ 4.93 试读
-
欧盟金融监管改革及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收藏
关键词:
出处: 欧债危机与中国应对
简 介:金融风险和宏观财政风险,或许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但是现实的图景是欧洲尚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风暴又陷入了债务危机的灾难中。这好比欧洲尚未从9次东征中复苏,又很快陷入了可怕的黑死病一样。幸运的是,金融危机使得欧洲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尤其是系统性风险的应对提上了经济政治议程,且已经卓有成效。 基于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欧洲已经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部门建立起了新的风险防范机制,特别是系统性风险的预警、防范及应对体系。但是,欧洲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防范金融行业的风险上,而对于国家财政收支层面的宏观审慎的关注显然不足。 当债务的风险传染至欧洲的银行业部门时,2011年1月1日正式运行的欧洲新的金融监管体系似乎已经在对债务危机的衍生风险进行积极的应对。因此从银行业的资本金重组来说,欧洲显得足够审慎。虽然更加宏观层面的审慎的缺失可能使得欧洲银行业风险之墙无法抵御债务危机的巨大风暴,但是欧洲的努力至少给银行业的稳定多了一点安全保障。
¥ 4.69 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