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的作品
- 作品笔记(0)
- 作品书评(0)
-
振兴中国实体经济的资本积累结构: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 收藏
简 介: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与本质相适应,实体经济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立坚实物质技术基础的重任。因此,关注到全球垄断-金融资本主义风险传导、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历史背景“赋予”我国实体经济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进程中探究振兴中国实体经济的系统性方案。本书整合了从经典到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代表性流派的资本积累理论,突出了在一个较稳定的增长结构中,经济循环、技术创新、制度体系间需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当前,中国实体经济要获得利润率合理提升与高质量增长,需要遏制过度金融化、推动经济与金融的共生共荣,需要技术范式升级与经济循环过程畅通,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体系通过多种方式推进创新和熨平流通,长期为“稳增长”提供保障。并且,成功发挥作用的经济制度,总是在保持经济增长与推进社会主义本质实现间达到有效统一;就振兴实体经济而言,有效制度既要在供给面激励创新,又要在需求侧扩大市场规模、改善分配格局,达到可持续的供需高水平动态均衡。这些发现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演进背后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理支持,体现了经典理论的生命力。
¥ 64 试读
-
劳动力商品化与住房的“去商品化”:一项思想史的考察 收藏
简 介: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劳动力商品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一方面,它是建构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石,《资本论》第一卷如是描述劳动力商品的出场:“要从商品的使用上取得价值,我们的货币所有者就必须幸运地在流通领域内即在市场上发现这样一种商品,它的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特殊属性”;另一方面,它是理解资本主义剥削形式的关键,斯威齐(1997)在区分资本主义剥削形式和前资本主义剥削形式时如是写道:“按照最严格的意义来说,劳动力就是劳动者本身。在奴隶社会中,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买主所买的,是奴隶而不是奴隶的劳动。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契约是有法定的界限或期限的。”简言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剥削的形式从完全占有劳动者本身,转变为在一段时间内占有劳动者的劳动力使用权。在马克思看来,这一转变是借助原始积累过程得以实现的,“所谓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沦为无产阶级的劳动者,不得不将劳动力商品化,向资本家出售劳动力在一段时间内的使用权,从而转变为雇佣劳动者,用马克思的话说:“劳动力只有而且只是因为被它自己的所有者即有劳动力的人当作商品出售或出卖,才能作为商品出现在市场上。”正是在这一意义上,马克思将劳动力商品化和无产阶级化视作同义语。
¥ 9.19 试读
-
工人力量的变化与中国经济增长 收藏
关键词:
出处: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定量分析(第1卷):中国经验和数据
简 介:劳动与资本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经济增长必须要关注的解释变量,劳动与资本力量的对比作用于给定技术条件下剩余价值生产的实际过程,并且决定了劳资间工资和利润的分配比例,进而影响剩余价值实现和资本积累的实际过程。因此,在一些当代西方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者的视野中,特定的劳资关系制度安排,直接塑造了一定时期资本积累体制的运行模式,并由此引入了以劳资相对力量演变为基础关于经济增长的制度和实证研究。 在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实践的代表性研究中,资本深化和人口红利被视为支持增长最关键的要素投入条件,但是其中的作用机制基本上限定在新古典与刘易斯的结合,即充足的劳动力供给抑制了资本深化所可能导致的边际报酬递减,使得劳动生产率可以随着资本深化持续提升;以及人口抚养比的下降增加经济剩余,通过高储蓄加快资本积累。在要素投入之外,所谓全要素生产率的部分主要指由经济体制转型推升的资源配置效率,以及由技术进步与管理革新带动的微观生产效率。研究者普遍认为,随着人口红利趋于消失,由投资增长带动的资本劳动比的提升难以进一步推动劳动生产率水平,改善全要素生产率特别是微观生产效率将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根本途径。
¥ 11.05 试读
-
关键词:
出处: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定量分析(第1卷):中国经验和数据
简 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以劳动力商品的重塑为基础,经历了与雇佣劳动关系和劳动力再生产有关的各类制度变迁。孟捷、李怡乐综合了马克思与波兰尼关于劳动力商品化问题的两种视角,将劳动力商品化的含义界定为“劳动力再生产对市场的依赖”,讨论了各种影响劳动力商品化和去商品化的制度因素,并分析了这些因素在中国经济改革实践中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本文要做的核心工作是:检验劳动力商品化程度作为反映工人市场风险豁免权和议价能力的一种综合指标,其变动是否影响了中国劳动者报酬的变化。直观上我们可以观察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劳动力商品化程度的加速提升对应着同一时段劳动者报酬的剧烈下降;而2007年之后社会保护运动的推进抑制了劳动力商品化程度提升,同时GDP中的劳动报酬比例以及企业层面的工资份额都出现了回升,这为本文的经验研究提供了现实支持。对此,本文将展开四方面工作:首先,通过简要的比较历史分析,阐述劳动力商品化程度作为反映资本积累体制中劳动-资本-政府三方关系的核心指标,与工人报酬变化的直观联系;其次,我们将讨论劳动力商品化程度的四类影响因素作用于劳动者报酬的机制;再次,基于可用的反映劳动力商品化程度变化的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量化得出过去30多年间中国劳动力商品化程度变动的指数和变化趋势;最后,对劳动力商品化程度与GDP中的劳动份额,以及劳动力商品化程度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工资份额变动做回归分析,验证其可能的因果关系。
¥ 9.09 试读
-
关键词:
出处: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定量分析(第1卷):中国经验和数据
简 介: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曾盛赞资本主义对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认为资产阶级在其不到一百年的统治过程中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本主义对生产力的强有力推动源自其特殊的生产方式,这直接表现为资本要通过雇用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力,完成剩余价值生产和持续不断的资本积累。这里暗含了在不具有人身依附关系的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基础上,经济发展倾向于获取相对剩余价值而非绝对剩余价值。也就是说,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下,剩余首次系统性地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获得,使得产品价格下降且产出增长。这也正是布伦纳在与弗兰克、沃勒斯坦等所谓新斯密马克思主义者的论战中,将后发国家是否确立了自由的雇佣劳动关系作为其能否推动劳动生产率上升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基础。在布伦纳看来,当资本主义的阶级关系和所有权关系确立之后,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关系就会推动技术进步和劳动过程的重新塑造,使得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成为必然。
¥ 4.41 试读
-
技术变革与利润率 收藏
作者: 〔日〕置盐信雄 骆桢 李怡乐 译 孟捷 校对 出版时间:2018年06月
关键词:
出处: 利润率的政治经济学
简 介:译者按:置盐信雄(1927~2003年)是日本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数理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生前长期执教于神户大学。1961年,他在《神户大学经济评论》(英文版)上发表了《技术变革与利润率》一文,提出了后来被称为“置盐定理”(Okishio Theorem)的观点。和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规律相反,该定理认为,除非实际工资率有足够高的上升,否则由资本家引进的技术创新不会降低一般利润率;基本品行业的技术创新会提高一般利润率,而非基本品行业的技术创新对一般利润率水平没有影响。该文发表后,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热烈的争论。半个世纪过去了,置盐定理所引发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歇,并和价值转形问题一样,成为马克思主义数理经济学中的重要争论之一。近年来,国内数理政治经济学界对价值转形问题的研究倾注了很大精力,也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但令人遗憾的是,置盐定理以及相关争论一直乏人问津。我们组织翻译此文,旨在唤起学术界同仁对此问题的研究兴趣,借以推动国内数理政治经济学全面均衡地发展。
¥ 5.81 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