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的作品
- 作品笔记(0)
- 作品书评(0)
-
关键词: 唐代;藩镇;文化交流
简 介:《中国与域外》旨在推动中国古代史、中外交流史的研究,建设一流成果发布平台。定期以专辑形式发布中国古代史、中外交流史最新研究成果,注重国际性、前沿性、专业性,提倡创新、实证的文风,为中国古代史青年学者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学术的平台。本刊内容集中在内陆欧亚史,立足中国古代史本位,兼顾亚洲史、中外交流史、“丝绸之路”文化研究,覆盖领域较宽,助推中国史、世界史交叉研究。
¥ 35.2 试读
-
百济集史 收藏
关键词: 百济史;金石文献;考古资料
简 介:汉唐时代的百济古国,历史悠久,文明璀璨,与周边世界建立了广泛而多样的联系。百济研究对于汉唐史、亚洲史,特别是中外关系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书是中文学界第一部百济史著述,内容主要包括:百济史事撷要,即百济基本史实及其纲目;百济史料提要,即百济相关典籍文献、金石文献解题和考古资料介绍;百济学史述要,分国别回顾中日韩三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全书还附有百余份图表资料。
¥ 38.4 试读
-
唐朝与东亚 收藏
关键词: 唐朝;东亚地区;政治史
简 介:“东亚”正如“亚洲”一样,是一种来自外部建构的概念,中国古代与“东亚”概念最为接近的一个词是“海东”。大唐作为一个巨型政治体,其与周边世界内容丰富的文化交流和多元复杂的政治关系构成了半部全球史。处于极东位置的东亚诸国,背靠地球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其主要甚至唯一的面向就是唐朝,这就构成了唐朝与东亚的关系。
¥ 20.64 试读
-
中国与域外(第3期) 收藏
关键词: 古代史;文化交流;文化史
简 介:《中国与域外》旨在推动中国古代史、中外交流史的研究,建设一流成果发布平台。定期以专辑形式发布中国古代史、中外交流史最新研究成果,注重国际性、前沿性、专业性,提倡创新、实证的文风,为中国古代史青年学者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学术的平台。本刊内容集中在内陆欧亚史,立足中国古代史本位,兼顾亚洲史、中外交流史、“丝绸之路”文化研究,覆盖领域较宽,助推中国史、世界史交叉研究。
¥ 23.7 试读
-
武曌:中国唯一的女皇帝 收藏
[美]罗汉(N. Harry Rothschild) 著 冯立君 葛玉梅 译 2018年03月 出版
关键词: 武曌;中国;女皇帝;武则天;唐代
简 介:武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她的一生堪称传奇,充满了戏剧性、谋杀、阴谋、谜题、欺骗、情爱以及疯狂,令人不可思议却又引人入胜。美国著名汉学家罗汉利用新旧唐书、《资治通鉴》等正史及其他史料文献,追溯武曌一生错综复杂的轨迹。在还原真实的、而非被神化或诋毁的武曌的同时,《武曌》一书对于了解古代中国的朝廷、社会、两性关系的性质,以及礼制、象征和美学在皇权政治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 59 试读
-
中国与域外(第3期) 收藏
简 介:《中国与域外》旨在推动中国古代史、中外交流史的研究,建设一流成果发布平台。定期以专辑形式发布中国古代史、中外交流史最新研究成果,注重国际性、前沿性、专业性,提倡创新、实证的文风,为中国古代史青年学者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学术的平台。本刊内容集中在内陆欧亚史,立足中国古代史本位,兼顾亚洲史、中外交流史、“丝绸之路”文化研究,覆盖领域较宽,助推中国史、世界史交叉研究。
¥ 23.7 试读
-
百济学史述要 收藏
关键词:
出处: 百济集史
简 介:地不爱宝,20世纪初随着唐代百济人墓志在洛阳等地的出土,罗振玉等传统金石学家率先开启了相关的文献释读和百济遗民史的探讨。陈寅恪、傅斯年等历史学人也在中古史事的研讨中涉及百济历史,例如《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关于外族盛衰的阐述、《东北史纲》关于百济族源的涉猎。然而,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研究者是金毓黻,他所著《东北通史》卓然成为东北地方史和东亚关系史的开山之作,其中对于辽海地区族群迁移流转的交错关系多有揭橥,迄今仍是学人案头常备之书。1949年以后,在世界史领域的朝鲜古代史中,百济史所占比例仍然是相当小的,这与20世纪初以来的情况相比并无多大变化。对于半岛古史,形成学术热潮乃至有学术自觉,仍要到改革开放之后。
¥ 43.2 试读
-
百济史事撷要 收藏
关键词:
出处: 百济集史
简 介:百济的建国记事与高句丽、新罗具有神话色彩的记事大为不同,具有自己的特色。关于始祖王的叙事,在《三国史记》表述为高句丽第一代王朱蒙之子温祚,而在中国史书中则多谓仇台建国于带方之地。例如《周书·异域传》:“百济者,其先盖马韩之属国,夫余之别种。有仇台者,始国于带方。”在《三国史记·百济本纪》中,温祚王的建国历程始于从夫余政权的分离迁徙:“温祚都河南慰礼城,以十臣为辅翼,国号十济,是前汉成帝鸿嘉三年(前18)也。” 对于温祚选择的“河南之地”的形胜,史书借大臣之口赞美说:“惟此河南之地,北带汉水,东据高岳,南望沃泽,西阻大海。其天险地利,难得之势,作都于斯,不亦宜乎?”温祚的身份是朱蒙的第三子,朱蒙的太子是北夫余所生子孺留,沸流、温祚同为卒本召西奴所生子。朱蒙—孺留一系在卒本脱离北夫余政权,创建高句丽;温祚则在慰礼城创建百济,二者王室都与夫余存在关联,且百济王室以“扶余”作为姓氏。
¥ 8.64 试读
-
序论:汉唐时代与百济历史 收藏
关键词:
出处: 百济集史
简 介:在汉唐时代,从百济历史中可以“发现”东亚:以百济为国号的人群共同体及其文明,活跃于与周邻世界多元而密切的联系之中,这映现出百济作为汉唐东亚枢纽而非边缘的历史内涵。而关于百济的历史书写,一类是“他者”的历史记录,包括中国、日本和新罗—高丽三个系统;一类是带有不同程度“自我作古”意味的百济人群历史遗迹,包括考古资料和金石文等,全面解读这些散布于今日东亚各地的不同史料,是深化百济与东亚研究的根本途径。如果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分水岭,汉唐百济研究的学术史可分为两部分:1945年以前,中国学者虽最先涉入,但日本学者的调查发掘和研究唱主角;战后,半岛学者的系统考古和精细研究逐渐成为主力。近年来,中国学者通过汉唐史与东亚史的交叉,细绎汉文坟典、追寻新出史料,初步确立中国风格的区域史研究新格局,将为推动欧亚史整体进展做出贡献。
¥ 10.08 试读
-
唐代的辽东经略 收藏
关键词:
出处: 唐朝与东亚
简 介:中国东北地区自战国燕时期设置辽东郡以来,历代的行政建置各有不同。以汉、唐、元、明、清五个存续时间较长的统一王朝为例,汉、元、清三朝对东北地区实行的是直接统治,即汉初设辽东、玄菟等五郡,元代设辽阳行省,清前期设三将军府,后期则建省委派总督;唐、明二朝则采取间接统治,即羁縻政策,唐前期设安东都护府,明前期设辽东、奴儿干等都司。中国东北历代行政机构建置是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涉及中国古代王朝边疆民族政策、东亚政治关系等多方面内容,研究价值不容忽视。 然而,综观学术界相关研究,大多集中于某一特定行政机构的单独研究,系统的比较研究尚未出现。历时性比较是基于同一历史空间不同历史时间的比较方法,结合中国历代东北行政机构建置这一课题,其特点在于既可以深入考察微观视角下各时期行政机构面貌,又从宏观上把握东北行政机构演变过程及其规律,具有断代研究、横向比较研究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本节拟从安东都护府、奴儿干都司两机构切入,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以运用对唐代至明代的历时性比较研究方法为主,兼采对东北与内地行政机构建置的共时性比较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以期获得关于中央王朝对东北边疆羁縻统治的新认识。
¥ 13.93 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