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的作品
- 作品笔记(0)
- 作品书评(0)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殡葬文化遗产名录和谱系(国外部分·北亚卷) 收藏
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 研创 刘锋 总主编 王永阔 郑庆寰 执行主编 魏坚 孙危 分册主编 2022年12月 出版
简 介:本书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旨在通过搜集、翻译、整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墓葬文化遗产情况,以墓葬文化的概念入手,通过其葬式、葬法、葬俗、陪葬品中包含的中国文化因素,展现中华文明与中国周边国家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及其遗产,并通过墓葬文化遗产名录与谱系的撰写最终集结成书,向大众展示这一成果,讲好中国故事,让遗产和文物说话,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服务。本项目丛书共分4卷,即北亚卷、中亚卷、东北亚卷、南亚东南亚卷,本书为北亚卷。作者团队在负责的区域内以距今5000年至民国时期为时间范围,按年代、级别、族属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墓葬(高等级墓葬和一般平民墓葬均有),收集其葬式、葬俗、风格、陪葬品中包含中国文化因素的材料(包括在当地搜集到的资料和国内外已出版、发表的学术成果),在此基础上翻译、汇总整理,每个墓葬编写一个2000—3000字的谱系内容,内容包括墓葬名称、位置、所属年代、整体情况及实物形态介绍,重点介绍出土的具有中国元素的葬式葬法、葬俗、随葬品的年代、来源、功能、外观含义等,配有相应的图片,并从人员交往、政治、社会、经贸交流甚至军事行动等方面进行概括性的对比性分析研究,给出基本的结论判断。
¥ 50.4 试读
-
乌孙赤谷城地望及相关问题研究 收藏
关键词: 乌孙 赤谷城 科伊萨雷遗址 伊塞克湖东岸 特克斯河流域
出处: 考古学集刊 第30集
简 介:赤谷城是乌孙的都城,是乌孙的政治与经济中心。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纳伦河流域、特克斯河流域、伊塞克湖沿岸、伊犁河中游左岸这四个地区与乌孙相关的考古发现资料进行梳理,进而结合史料对赤谷城的位置进行推定,该城应位于伊塞克湖东岸地区,即科伊萨雷遗址,原是乌孙的冬都,后来成为大昆弥治下的赤谷城。乌孙夏都则位于特克斯河流域,后来可能成为小昆弥的行政管理中心。
¥ 31.94 试读
-
七河地区乌孙人的农业和定居文明的产生 收藏
作者: К.А.阿奇舍夫(К.А.Акишев) 著 孙危 译 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关键词:
出处: 西北民族论丛(第14辑)
简 介:时至今日,我们在七河地区考古研究过程中对乌孙的经济、日常生活和文化的认识,还主要是建立在来自中国的文献记载和乌孙墓葬中出土的考古材料的基础上。 就七河地区而言,目前已发掘的乌孙冢墓数量已有近两千座。这些考古资料的意义可谓重大,但由于这些墓葬中出土的随葬品对于研究乌孙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形态而言,仅仅是间接材料,因而以这些材料为证据的结论无疑是不全面的,同时亦无法走出假说和推测的范畴。 考古材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将这两类材料进行比对研究,可为所研究的问题提供更完整和清晰的认识。同时对二者进行对比还有可能发现文献记载中关于乌孙经济和生活方式的相关记载的矛盾及不精确之处。
¥ 2.48 试读
-
关于匈奴在鄂尔多斯地区出现的年代问题 收藏
作者: С.С.米尼雅耶夫(С.С.Миняев) 著 孙危 译 出版时间:2016年06月
关键词:
出处: 西北民族论丛(第13辑)
简 介:鄂尔多斯高原位于黄河“几”字形的大拐弯处,传统上认为该地区是匈奴的发源地,这个民族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之间统治了欧亚草原的广阔地域。这个观点的依据主要是史料,而考古学方面有关这一地区的研究显得相对薄弱一些。该地区发现的第一处斯基泰时代的墓葬也只是近些年的事。在这处墓葬的随葬品中发现了青铜短剑和一些具有青铜时代典型特征的器物。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些随葬品也具有匈奴器物的一些典型特点。因此,这些材料也就成为鄂尔多斯地区是匈奴发源地考古学方面的证据。鄂尔多斯文化所处的时代为青铜时代和斯基泰时代,这两个时代属于匈奴文明形成的早期阶段。以该理论以及史料的记载为基础,可以得出匈奴在鄂尔多斯地区存在的年代应为青铜时代。
¥ 2.39 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