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的作品
- 作品笔记(0)
- 作品书评(0)
-
国别和区域研究(第5卷/2020年第4期/总第14期) 收藏
简 介:《国别和区域研究》是北京语言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集刊。本期为总第14期,内容涉及“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亚美尼亚产能合作情况、韩国学术界对“一带一路”的研究情况,基于聚类方法研究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人口老龄化现状与合作应对策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中国的中东政策、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业科技合作的国别比较和战略选择;以印度洋岛国科摩罗为例分析民族语言活力视角下的语言政策与国家认同情况,论述外语学科的国别与区域研究方向及人才培养情况;等等。
¥ 17.4 试读
-
国别和区域研究(第6卷/2021年第1期/总第15期) 收藏
作者: 罗林 主编 涂龙德 贾烈英 副主编 出版时间:2021年11月
简 介:《国别和区域研究》是北京语言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集刊。本书为总第15期,内容涉及“冷战后国际政治板块的重组与百年大变局”、“当前国别和区域研究的若干重大问题”、“美俄欧国际战略调整”、“从新冠疫情看西方治理模式的结构性危机”、“中国开发与利用北方海航道研究”、“区域一体化缘何停步不前?”、“瑞典缘何不加入北约?”、“印度海洋安全战略思维:延续与发展”、“国家构建与社会发展”,等等。
¥ 20.4 试读
-
国别和区域研究(第5卷/2020年第4期/总第14期) 收藏
作者: 罗林 主编 涂龙德 贾烈英 副主编 出版时间:2021年05月
简 介:《国别和区域研究》是北京语言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集刊。本期为总第14期,内容涉及“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亚美尼亚产能合作情况、韩国学术界对“一带一路”的研究情况,基于聚类方法研究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人口老龄化现状与合作应对策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中国的中东政策、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业科技合作的国别比较和战略选择;以印度洋岛国科摩罗为例分析民族语言活力视角下的语言政策与国家认同情况,论述外语学科的国别与区域研究方向及人才培养情况;等等。
¥ 17.4 试读
-
国别和区域研究(第5卷/2020年第2期/总第12期) 收藏
作者: 罗林 主编 涂龙德 贾烈英 副主编 出版时间:2020年07月
简 介:《国别和区域研究》是北京语言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集刊。本期为总第12期,主要文章包括:《非洲学是一门行走与实践的学问》《欧盟与北爱和平进程——兼论英国“脱欧”对北爱和平进程的影响》《功能主义与东南欧:欧洲一体化的开端》《观念与实践:社会治理导向下的新加坡反恐机制建设》《新加坡多环平衡的外交战略》《缅甸参与中缅经济走廊的利益考虑》《从能源到地缘:波兰积极推动“三海倡议”的背景、动因及影响》等。
¥ 17.4 试读
-
欧盟对阿富汗政策演变及效果评估 收藏
出处: 阿拉伯发展报告(2022)
简 介:本文旨在梳理欧盟对阿富汗不同时期的政策,并评估政策产生的效果,然后分析欧盟在美国从阿富汗撤军背景下的政策调整。欧洲从20世纪90年代成为阿富汗最大的人道主义捐助者,致力于阿富汗的现代化和发展。“9·11”事件后,欧盟认识到人道主义方法收效甚微,不得不调整对阿富汗的政策。2001年《波恩协定》确定了欧洲的主要目标为推行重建和民主化,然而,这一政策实则成为掩盖欧盟缺乏自主性的遮羞布。随着2021年美国从阿富汗撤军,欧盟不得不再次调整政策,以化解其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外交困境。
¥ 6.62 试读
-
出处: 阿拉伯发展报告(2021)
简 介:在特朗普政府的极力鼓动下,阿联酋和巴林在2020年9月与以色列建立全面的外交关系。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建交,意味着以色列在中东的地缘政治环境得到改善,同时为巴以问题的解决增加了新变数,这些变化无疑使中东形成了更加复杂的地缘政治局面。欧盟为了更好地实施其中东政策,实现“自身安全”这一战略目标、有效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一方面需要建立更为独立的中东战略,减少美国政府干涉,掌握地区政治博弈的先机与主动权;另一方面还需要解决内源性矛盾,加速培养周边国家和社会的“韧性”,提升欧盟吸收外部冲击和适应相关变化的动态能力。
¥ 5.8 试读
-
国际社会中的中国、联合国与国际法治 收藏
关键词:
出处: 第八届西南论坛论文集
简 介:在人类的历史上,国际法治一直是稀缺资源。无论国家的形态是城邦、帝国还是民族国家,战争与贫困始终伴随着人类,但先贤们对于国际法治的追求没有中断,国际法治的深度和广度不断丰满,它的模样逐渐清晰。 最近,由于民粹现实主义的泛起以及逆全球化现象的频频出现,国际法治面临削弱甚至倒退的危险,主权国家回归,多边主义退潮,这会直接危及人类的安全与发展。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说过,“没有安全就不会有发展,而没有发展就不会有安全。不尊重人权和法治,我们既不能享有发展,也不能享有安全”。 最近中国领导人多次强调国际法治的重要性。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总理李克强和外长王毅在不同场合呼吁国际社会共谋和平发展,共守法治正义,明确表明中国是国际法治的坚定维护者和建设者。
¥ 9.78 试读
-
中东难民潮对欧盟的冲击与挑战 收藏
出处: 国别和区域研究(第4卷/2019年第2期/总第8期)
简 介:2015年,欧洲遭遇二战后最严重的难民潮,欧盟对阿拉伯世界的战略面临严峻挑战。本文通过分析这次难民潮的原因,阐释欧盟的分裂及欧盟的战略失误,提出将来欧盟解决难民问题的政策建议。
¥ 4 试读
-
斯坦伯格:中美关系的机遇与挑战 收藏
作者: 罗林 主编 涂龙德 贾烈英 副主编 出版时间:2019年01月
关键词:
出处: 国别和区域研究(第4卷/2019年第1期/总第7期)
简 介:2018年11月19日,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詹姆斯·斯坦伯格,受邀在北京语言大学做了题为“中美关系的机遇与挑战”的学术演讲。 詹姆斯·斯坦伯格(James Steinberg)现任美国雪城大学教授,麦克斯韦尔公民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是美国当代顶尖的战略思想家;他曾担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的副国家安全顾问和奥巴马政府的常务副国务卿,是中美“战略再保障”重大战略构想的提出者,并就此发表了一系列专门著述。 特朗普执政以来,中美关系急转直下,美国政府在2018年安全报告中称,中国已对美国安全造成实质性“威胁”,接着挑起了中美“贸易战”。美国副总统彭斯等高官也屡屡发布攻击中国言论。到底是何原因使中美两国由相互依赖的“利益攸关者”陡然变为“战略对头”(strategic rivals)呢?中美关系今后走向何方?中美是真的会像一些学者和舆论界所预言的那样,进入“新冷战”以至跌入“修昔底德陷阱”,还是最终回归以合作为主轴、相向而行?如果是后者,那么中美双方应该做出何种努力呢?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中美“战略再保障”战略构想提出者詹姆斯·斯坦伯格教授在北京语言大学发表的“中美关系的机遇与挑战”演讲中,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回答。毋庸讳言,斯坦伯格教授是从美国的角度来回答这些问题的,但其提出的客观理性的观点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值得借鉴。
¥ 5.89 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