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的作品
- 作品笔记(0)
- 作品书评(0)
-
虞山派与明末清初的学风 收藏
简 介:明清两代的学风大相径庭,明代学风偏于蹈空,而清代学风偏于核实。两种学风路径的转变绝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明末清初恰处于两种学风的转变当口,既因袭了宋明理学重义理的特点,又表现出对宋明空疏学风的批判。于承继的层面上来说,明末清初之学风处于宋元理学与清代考据学的转折点上,其既不似宋明理学之纯讲义理,又不似清代考据学之为考据而考,而是在继承义理的基础上融入考证的元素,使义理与考据相结合。于批判的层面上说,明末清初之学风乃“对于宋明理学一大反动”。
¥ 29.4 试读
-
虞山派与明末清初的学风 收藏
简 介:明清两代的学风大相径庭,明代学风偏于蹈空,而清代学风偏于核实。两种学风路径的转变绝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明末清初恰处于两种学风的转变当口,既因袭了宋明理学重义理的特点,又表现出对宋明空疏学风的批判。于承继的层面上来说,明末清初之学风处于宋元理学与清代考据学的转折点上,其既不似宋明理学之纯讲义理,又不似清代考据学之为考据而考,而是在继承义理的基础上融入考证的元素,使义理与考据相结合。于批判的层面上说,明末清初之学风乃“对于宋明理学一大反动”。
¥ 29.4 试读
-
结语 收藏
关键词:
出处: 虞山派与明末清初的学风
简 介:伴随着明末清初“天崩地解”的社会大变革,中国的传统学术乃至学术风气都发生了明显的嬗递和演变,并形成一代之学。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云:“其在我国,自秦以后,确能成为时代思潮者,则汉之经学,隋唐之佛学,宋及明之理学,清之考证学,四者而已。”宋明理学向清代考证学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其推动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绝非一人一方之力短期内可为之。然于时于地而言,其必有一人乃至一群人首发诘难,号召四海方能形成磅礴之势。学术史往往将此功归于顾炎武、黄宗羲等,但早于其人的杨慎等即已对宋明理学之空疏提出质疑,只其时为零散之个别现象,未能形成磅礴之势。及至钱谦益,沉潜载籍、博通经史,于关涉学风转变的经学、诗学、史学、佛学、目录学和文献学等诸多领域,都提出了具有先导作用的理论主张和学术实践,并以其“盟主”的学术地位,影响四海,以常熟一地的学风带动了明末清初学风的转变。
¥ 1.01 试读
-
虞山派藏书与明末清初的学风 收藏
关键词:
出处: 虞山派与明末清初的学风
简 介:伴随着明末清初“天崩地解”的社会大变革,中国的传统学术乃至学术风气都发生了明显的嬗递和演变,并形成一代之学。宋明理学向清代考证学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很漫长的历史过程,其推动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绝非一人一方之力短期内可为之。然在众多推手之中,藏书文化的兴盛必占据主要位置。由于明末众多学人认识到了明代空疏无学之流弊,故于典籍的收藏、校勘、刊印上更加严谨,讲究字有所出,句有所本。又因明代印刷业发展迅猛,在商业利益的推动下,很多书贾不注重版本的质量,私改、讹篡古书现象很严重,以致书籍质量参差不齐。故明末清初的很多学者兼藏书家苦心搜集宋元旧本,以校勘明刻本之讹舛。而在一系列搜访、校勘、辨伪、注释、考订的过程中,学人秉承严谨的治学方法,积累了丰富的藏书治学之经验,并形成了简洁朴实、引证考据的学术风气。
¥ 32.8 试读
-
虞山派诗学与明末清初的学风 收藏
关键词:
出处: 虞山派与明末清初的学风
简 介:钱谦益“仆年四十,始稍知讲求古昔,拨弃俗学。门弟子过听,诵说流传,遂有虞山之学”,与以陈子龙为首的云间派和以吴伟业为首的娄东派鼎足而立。然虞山诗派实分两支,王应奎称:“某宗伯(牧斋)诗法受之于程孟阳,而授之于冯定远。……吾邑之诗有钱、冯两派。”陈祖范亦曰:“吾邑诗学,自钱宗伯起明季之衰,为一代宗主,而两冯君继之,其道益昌。”钱谦益以文坛盟主的地位开虞山诗派先锋,钱陆灿等紧随其后致力于宋元诗风的复兴,并带动清代宋诗热。冯舒、冯班兄弟师承钱谦益将虞山诗派发扬壮大,成为虞山诗派的核心人物,但冯舒、冯班取径晚唐,兼取齐梁和西昆,与钱谦益兼宗唐宋的诗学取向不同,这导致虞山诗派分作两途。虞山诗派虽分作两途,然其对于明代诗学之反思、经学与诗学之关系、复古与性情之关系、分辨诗体等方面的主张却是一致的,以文本批评为中心的诗学论说方式也是一脉相承的,并以一地之诗派决然扭转盛唐诗风一统诗界之局面,带动了清代宋诗风与晚唐诗风的兴起。
¥ 27.9 试读
-
虞山派史学与明末清初的学风 收藏
关键词:
出处: 虞山派与明末清初的学风
简 介:明代前期,正史的撰修工作基本没有展开,万历二十年(1597)朝廷曾开设馆纂修国史,但由于种种原因暂停,此后未再继续,但朝廷放松史事的态度,却极大促进了私修史书的热情。所以,自嘉靖以来,随着文网的禁除和世运学风之转变,私人修史蔚然成风。然明人大抵学风空疏,又好高骛远,下笔轻率,不加审核,加之明代由于官史的缺失,史事不彰,所修野史稗乘大都道听途说,小小异同,动成掌故,将史实随意歪曲、神秘化。《四库全书总目》曰:“明人学无根柢,而最好著书,犹好作私史。其以累朝人物汇辑成编者,如雷礼之《列卿记》、杨豫孙之《名臣琬炎录》、焦竑之《国朝献征录》,卷帙最为浩博,而冗杂泛滥,不免多所抵牾。”四库馆臣之批评虽过于严苛,却也正中明代史学之时弊,清代很多有识之士都认识到了明代史学之弊陋,也持严厉的批评态度,但他们与清代官方出发点大有不同。明代史学家及遗民对史学的批评与重建,以学术反思为手段,以经世致用为目的,他们对史学的改革是以经学改革为核心的学术学风改革之一部分,大都与世运相关,是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潮在史学领域的观照与实践。以钱谦益为首的明末清初常熟遗民站在学术思潮改革的前端,不仅为经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指明方向,对史学亦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和见解,并投身于史论的修撰、刊印和考据中,以“六经皆史”、“经经纬史”和“以诗证史”为旗帜,对明代史学的范畴、价值、功能、方法和得失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明末清初的学术、学风演变,以及清代史学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 24.29 试读
-
虞山派经学与明末清初的学风 收藏
关键词:
出处: 虞山派与明末清初的学风
简 介:虞山派领袖钱谦益作为明末清初文坛执牛耳者,在经学、史学、诗学、佛学等方面皆卓有建树,其“通经汲古”、经史一体、博综、致用等学术主张反映出明末清初以“批判”和“承续”为特征的学风趋向,蹈空而务实。
¥ 19.17 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