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的动态(0)
- TA的作品(14)
- 作品笔记(0)
- 作品书评(0)
-
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史略 收藏
关键词:
简 介:本书呈现了西藏地方政教合一制度的演进历史和基本面貌,揭示了不同时期的西藏地方政教合一政权的结构、特征和作用,是中国藏学研究领域第一部较为系统梳理和阐述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历史的论著,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50 试读
-
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史略 收藏
简 介:本书呈现了西藏地方政教合一制度的演进历史和基本面貌,揭示了不同时期的西藏地方政教合一政权的结构、特征和作用,是中国藏学研究领域第一部较为系统梳理和阐述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历史的论著,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50 试读
-
阿底峡尊者入藏传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收藏
关键词:
简 介:阿底峡(Aa ti sha,982-1054),印度孟加拉佛教高僧、佛学家,藏传佛教噶当派祖师。原名“月藏”(zla ba snying po),法名“吉祥燃灯智”(dpalmar me mdzad ye shes),全名阿底峡·吉祥燃灯智。 阿底峡出生在东印度萨霍尔国(za hor)的邦噶拉(今孟加拉国)大城市,父亲为萨霍尔国王,名格瓦拜(dge ba dpal,善吉祥),母亲叫白姆沃色(dpal movod zer,吉祥光),皆是虔诚的佛教信仰者。阿底峡从小受到家庭的宗教信仰熏陶并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自3 岁开始学习数学和语文,至6 岁学懂许多知识,并会诵读佛经;11 岁时去中印度的那烂陀寺亲近觉贤(byang chub bzang po)论师学习佛法,后经觉贤推荐,到王舍城跟随密宗师阿缚都底波陀修习密法,同时广泛学习婆罗门和佛教的声明学以及因明学等各门学科知识;15 岁时与婆罗门学者辩论,显示出因明学方面的超群才能;18 岁那年,前往超戒寺拜当时享有北门守护者之称的那若巴(na ropa)为师,修习密宗法门,获得喜金刚灌顶;20岁时,父亲格瓦拜希望他继承王位,便从王族闺秀中选出美女,准备让他成婚,由于阿底峡本人立志出家献身于佛教事业,不同意成家继承王位,最终未能实现父亲的意愿。
¥ 75 试读
-
结语 收藏
关键词:
简 介:西藏政教合一制度有一个漫长的发展演进的历史过程,它萌生于藏传佛教后弘期,即西藏地方分裂割据时期,正式建立于蒙元萨迦达钦政权时期,至明朝帕主第悉政权时期,又得到进一步发展,有清一代包括噶丹颇章和噶厦政府时期,则趋于成熟,并形成了稳固的长效机制,直到20世纪50年代方结束其历史使命。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西藏地方步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康庄大道,人们过上自由自在、安定团结、幸福美满的生活。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演进来看,政教合一制度作为古代国家或地区政权体制的模式之一,曾在世界不少地区产生并给后世留下极其残酷、黑暗的深刻印记,尤以中世纪的欧洲政教合一制度为大家所熟知。在此不妨以其为参考系,解析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的实质。
¥ 75 试读
-
第五章 活佛转世与政教合一制度 收藏
关键词:
简 介: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独有的宗教领袖传承方式。而“活佛”这一术语在藏语中被称为“珠古”(sprul sku),意为“化身”。这是根据大乘佛教法身、报身、化身之说而命名的,意为佛、菩萨之“化身”。藏传佛教认为,法身不显,报身时隐时显,唯有化身随机显现。故有成就的正觉圣人,身前在各地“利济众生”,圆寂后可有若干个“化身”。也就是说,在佛教三身理论的指导下,藏传佛教对于十地菩萨为普度众生而变现之色身,最终在人间找到了依托之对象,即转生或转世之“珠古”。后在“珠古”之名称外,尚衍生出“喇嘛”(bla ma)、“阿拉”(Aa lags)、“仁波切”(rin po che)等诸多别称。
¥ 75 试读
-
第四章 噶厦政府时期政教合一制度 收藏
关键词:
简 介:噶厦政府时期,是指清代中后期格鲁派掌管西藏政教合一地方政权时期。而清代中后期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行使直接管控,在拉萨设立驻藏大臣衙门。乾隆十六年(1751),承袭郡王职位的颇罗鼐之子珠尔默特那木扎勒谋乱,驻藏大臣傅清、拉布敦杀珠尔默特那木扎勒,珠尔默特那木扎勒党羽又杀驻藏大臣。清朝中央政府在平定乱事后,鉴于世俗贵族掌权过重易生变乱,废除郡王掌权制度,授权第七世达赖喇嘛亲政,建立噶厦政府机构,内设四噶伦职位,共同办理西藏地方政教事务。
¥ 75 试读
-
第三章 噶丹颇章时期政教合一制度 收藏
关键词:
简 介:噶丹颇章时期,是指清代初期和中期格鲁派掌管西藏政教合一地方政权时期。清朝历代皇帝尊崇格鲁派及其活佛世系,在中央王朝的青睐和护持下,西藏政教合一制度进一步演进发展,尤其是格鲁派在藏传佛教诸宗派中得到更加优越的发展空间,使格鲁派又一次进入鼎盛时期,其流布地域不断扩大。它不但在藏族地区持续发展,也兴盛于蒙古地区和内地不少地方,其影响波及广大区域和众多民族。
¥ 75 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