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的动态(0)
- TA的作品(58)
- 作品笔记(0)
- 作品书评(0)
-
NAEP测评:国际青少年科学素质全景解读 收藏
关键词:
简 介:本书剖析了美国学业进步和评价科学素质测评设计系统,全面呈现美国学生科学素质评价结果,审慎分析美国科学教育的优势与不足。本书对科学教育政策的制定者、管理者、科学素质测评与培养领域的研究者、科学教育专业的研究生以及中小学教师等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和借鉴作用。
¥ 50 试读
-
中国科学教育发展报告(2015) 收藏
罗晖 王康友 主编 陈玲 李秀菊 副主编 2015年10月 出版
关键词:
简 介:本书依据大量翔实权威的数据,采用独特新颖的理论视角,对近年来特別是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国科学教育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力图多角度全方位地呈现中国科学教育取得的进展、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面向未来中国科学教育发展的相关建议,对科学教育研究者、政策制定者、中小学教师、科普工作者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40 试读
-
无处不在的科学学习:第十二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论文集 收藏
关键词:
简 介:科技场馆和学校是培养青少年科学素质的主要阵地,肩负着推动教育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责任。如何充分调动科技场馆和学校的优势资源、有效促进科技场馆与学校的深度融合,是馆校结合科学教育工作的核心议题。本书是第十二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评审出的入选论文合集,以“新形势下馆校结合科学教育:无处不在的科学学习”为主题,内容涉及科技场馆与学校合作的国际现状、科技场馆与学校合作的新思路与新模式、科学教育评测的内容与方法、校外科学教育环境下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科普研学与青少年科学学习等。
¥ 68 试读
-
中国科学教育发展报告(2017) 收藏
关键词:
简 介:本书依托“科学教育蓝皮书”课题组近两年的多项实证研究,对我国科学教育领域各项事业发展状况进行了翔实的分析。书中点、面结合,既有科学教育政策分析、科技教师(辅导员)分析,也有科技场馆教育活动现状分析。书中对我国湖北省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教材和教师等情况进行深入调研;还特别关注了科学教育人才培养主题,包括高中生科技后备人才培养的案例研究、科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现状调查,以及科学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问题。
¥ 50 试读
-
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实践研究 收藏
关键词:
简 介:本书以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为内容主旨,对国际上科学素质教育发展背景、内涵表现进行介绍,并依托这些内容创建了系统化的科学素质实践分析框架。借助该框架,本书着眼于国际视角,以10个国家及地区的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实践为案例逐一进行分析,并依托这些案例的呈现,对国际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现状和特征进行归纳。
¥ 68 试读
-
无处不在的科学学习:第十二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论文集 收藏
作者: 高宏斌 李秀菊 曹金 主编 出版时间:2020年09月
简 介:科技场馆和学校是培养青少年科学素质的主要阵地,肩负着推动教育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责任。如何充分调动科技场馆和学校的优势资源、有效促进科技场馆与学校的深度融合,是馆校结合科学教育工作的核心议题。本书是第十二届馆校结合科学教育论坛评审出的入选论文合集,以“新形势下馆校结合科学教育:无处不在的科学学习”为主题,内容涉及科技场馆与学校合作的国际现状、科技场馆与学校合作的新思路与新模式、科学教育评测的内容与方法、校外科学教育环境下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科普研学与青少年科学学习等。
¥ 68 试读
-
北极星报告——科技类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2020) 收藏
作者: 鲍贤清 顾洁燕 李秀菊 著 出版时间:2020年09月
简 介:本书选择了全国20家有代表性的场馆,进行访谈和走访调研,从人员、教育、技术应用三大方面了解科技类博物馆发挥教育职能的现状、存在的困难、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书中内容涉及中国科学类博物馆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并从机构设置、人员招聘、职业发展、人员培训、考核激励、科学素养、教育素养、履职动机、教育生态参与、受众人群覆盖、教育活动研发、馆校教育供给、教育活动评估、教育资源输出、技术应用现状、技术应用趋势等视角通过指标体系评价了科技类博物馆教育的现状、困难、趋势等。
¥ 68 试读
-
简 介:本书全面系统分析了TIMSS历次科学素质调查数据;并基于数据,纵向解析了TIMSS主要参与国家和地区的科学教育特点。本书对科学教育政策的制定者、管理者、科学素质测评与培养领域的研究者、科学教育专业的研究生以及中小学教师等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和借鉴作用。
¥ 68 试读
-
技术应用趋势 收藏
作者: 鲍贤清 顾洁燕 李秀菊 著 出版时间:2020年09月
关键词:
简 介:一项新技术从出现到被采纳通常会经历萌发、快速引起关注、低谷、成熟的过程。比如,在教育领域,通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项技术出现后,往往被大家看好并赋予厚望,认为其会让教育产生革命性的变革,之后发现技术的应用并没有达到期望的效果,从而热度减退,但一些技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更加成熟,逐渐被大家采纳,而另一些则消退。 美国新媒体联盟的《地平线报告(博物馆版)》虽然预测了短期、中期和远期会被采纳的多项技术,但从国内博物馆的实际情况看,技术进入科技类博物馆的速度并不快。特别是在教育中的应用,技术和教育融合的实践案例还比较少。 本次调研中,我们也邀请博物馆教育部门的管理者基于各馆的现状对近期有应用前景的教育技术进行预测。
¥ 75 试读
关注TA的人(0)
TA关注的人(0)
正在发生去先晓茶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