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的作品
- 作品笔记(0)
- 作品书评(1)
-
百年战争(第2卷):烈火的审判(全2册) 收藏
[英]乔纳森·萨姆欣(Jonathan Sumption) 著 李达 王宸 傅翀 译 2022年12月 出版
简 介:英格兰人试图肢解欧洲大陆最强国家的尝试,漫长而充满暴力,造就了欧洲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篇章。沃尔夫森历史奖得主乔纳森·萨姆欣百年战争系列详细解读这段关乎英法两国国运的历史。《烈火的审判》以生存为主题,时间跨度从1347年到1369年,其中既有如普瓦捷之战和纳赫拉之战这样恢宏的战争场面,也有对英法两国政治经济外交事务的关注,呈现出迁延日久的战争和政治经济危机对国家机器和城乡社会的严峻考验,而这种考验永久地改变了王权体制下的央地关系以及政府权力的运作方式,也推动了英法新一轮的政治整合。
¥ 100.8 试读
-
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鏖战欧罗巴(1807~1814) 收藏
[英]多米尼克·利芬(Dominic Lieven) 著 吴畋 王宸 译 2015年01月 出版
关键词: 世界历史 军事 拿破仑 战争 俄国 法国 1807~1814
简 介:1812年夏天,欧洲的主宰者拿破仑率领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军队进军俄国,相信他会横扫面前的一切事物。然而,他的帝国不到两年后就沦为废墟,俄国则赢得了胜利。这是第一本深入探究俄国在拿破仑战争中关键角色的历史著作,再现了两大帝国之间前所未有的史诗性战斗。
¥ 88 试读
-
百年战争(第2卷):烈火的审判(全2册) 收藏
作者: [英]乔纳森·萨姆欣(Jonathan Sumption) 著 李达 王宸 傅翀 译 出版时间:2022年12月
关键词: 百年战争(1337-1453) 研究
简 介:英格兰人试图肢解欧洲大陆最强国家的尝试,漫长而充满暴力,造就了欧洲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篇章。沃尔夫森历史奖得主乔纳森·萨姆欣百年战争系列详细解读这段关乎英法两国国运的历史。《烈火的审判》以生存为主题,时间跨度从1347年到1369年,其中既有如普瓦捷之战和纳赫拉之战这样恢宏的战争场面,也有对英法两国政治经济外交事务的关注,呈现出迁延日久的战争和政治经济危机对国家机器和城乡社会的严峻考验,而这种考验永久地改变了王权体制下的央地关系以及政府权力的运作方式,也推动了英法新一轮的政治整合。
¥ 100.8 试读
-
结语 收藏
作者: [英]多米尼克·利芬(Dominic Lieven) 著 吴畋 王宸 译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关键词:
出处: 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鏖战欧罗巴(1807~1814)
简 介:俄军离开法国不到一年,“百日王朝”(即拿破仑逃出厄尔巴岛,试图推翻1814年和平协定)就又让俄军回到法国。在滑铁卢之战前夕,一支150000人的俄军才进军到莱茵河,卡尔·冯·托尔也刚抵达比利时,准备与威灵顿和布吕歇尔协调军事行动。在1814年赢得的一部分胜利果实要在1815年以许多生命为代价重新争取,不过俄国人这一回并没有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可能会让1814年的战役看起来没有意义,但这种看法事实上是错误的。如果联军在1814年3月同拿破仑签署了妥协的和约,那么他在挑战和平协定时就会处于远比历史上他于1815年逃出厄尔巴岛后有利的地位。他会有更长的时间去准备复仇,会更好地选取复仇时机。他在法国国内的地位也会更加稳固。到1815年为止,复辟王朝已经得到了许多支持者,即使是作为拿破仑主要支持者的军队,其中与波旁王朝妥协的人和波拿巴家族的死硬支持者之间的关系也很紧张,从而导致军队内部出现裂痕。
¥ 2.03 试读
-
拿破仑的倒台 收藏
作者: [英]多米尼克·利芬(Dominic Lieven) 著 吴畋 王宸 译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关键词:
出处: 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鏖战欧罗巴(1807~1814)
简 介:在出战后的4个星期内,拿破仑就把联军打得溃不成军,并且似乎已经阻止了这场入侵,他在1812年和1813年大为受损的无敌声望和军事才能也有了明显恢复。然而,就在坎克林陷入绝望之际,战争的三个关键方面实际上都已经开始变得对联军有利,换句话说就是补给、外交和军事行动。 关于补给方面,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坎克林的大部分移动仓库已经在利萨列维奇少校(Lisanevich/Лисаневич)和孔德拉季耶夫(Kondratev/Кондратьев)少校的指挥下冲过莱茵兰,与前线部队会合,它们随后给部队提供了足够维持1个月的饼干。在俄国为战争所做出的诸多努力中,利萨列维奇和孔德拉季耶夫都是其贡献未被赞颂的英雄,他们让移动仓库中的很大一部分——包括大部分原有的大车和马匹——从多瑙河畔和白俄罗斯一路通过德意志和瑞士进入法兰西中部地区,这一成就令人印象深刻。他们一路上战胜了雪堆、洪水、牛瘟、伏击和业已过载的农民大车的不停损坏。他们带给部队的饼干里有许多是在1812年秋季烤制的,在冬季受潮后又晾干了,它们无疑不会非常可口。但这总比什么都没有好多了,和1813年一样,坎克林利用大车在交通线上的兵站间输送物资、疏散伤员,这些大车可谓天赐之物。非常重要的是,坎克林还能够派出孔德拉季耶夫少校的整个移动仓库赶往洛林的茹安维尔(Joinville),以此为俄军建立起一条全新的专用补给线,终结了俄军依靠通过瑞士的已然过载的道路和奥地利军需官的历史。
¥ 4.94 试读
-
入侵法兰西 收藏
作者: [英]多米尼克·利芬(Dominic Lieven) 著 吴畋 王宸 译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关键词:
出处: 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鏖战欧罗巴(1807~1814)
简 介:在1814年战局里,军事行动被卷进了外交和法国国内政治中,这是联军在1813年取得胜利的必然结果。1813年9月在特普利茨签订的同盟条约使俄罗斯人、普鲁士人和奥地利人献身于将拿破仑赶过莱茵河、恢复德意志独立的事业,到1813年11月为止,这一目标已然达成。联军现在必须决定,究竟是坚持此前的有限战争目标还是在此基础上继续加码。如果他们选择后者,那么联军就需要一致认同新的目标。不管联军做出怎样的决定,他们都需要一个愿意展开和平谈判并信守和约的法国政府。厌战情绪很可能会让法国人在短期内欢迎和平,但在22年的战争岁月之后,反法同盟渴望的是可以长久持续的和平,而不仅仅是临时休战。设计一个能够确保欧洲和平与稳定、满足同盟大国的利益,同时也可以被法国社会接受的和平方案注定是十分艰难的。
¥ 5.48 试读
-
莱比锡会战 收藏
作者: [英]多米尼克·利芬(Dominic Lieven) 著 吴畋 王宸 译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关键词:
出处: 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鏖战欧罗巴(1807~1814)
简 介:登讷维茨会战标志着秋季战局第一阶段的结束,9月的剩余时间则属于间歇期。秋季战局的第二阶段,即决定性阶段在10月初开始,最终以莱比锡会战结束。拿破仑原本有可能在9月打破僵局,随后按照习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敌人身上。然而他的战略处境,尤其是他的损失使得这无法实现。在秋季战局之初,拿破仑曾经希望指挥他的近卫军和后备军北上攻击柏林,来给联军毁灭性的一击。这样的举动现在看来已经不可想象了:监视布吕歇尔和施瓦岑贝格就已经让他腾不出人手。拿破仑一定程度上恢复了麦克唐纳所部的秩序,并试图向布吕歇尔方向前进。但后者只是向后撤退,赌拿破仑不敢一路追过萨克森东部和西里西亚,因为这样就会把德累斯顿让给施瓦岑贝格。
¥ 5.19 试读
-
欧罗巴命运未卜 收藏
作者: [英]多米尼克·利芬(Dominic Lieven) 著 吴畋 王宸 译 出版时间:2019年12月
关键词:
出处: 俄国与拿破仑的决战:鏖战欧罗巴(1807~1814)
简 介:拿破仑和联军于6月4日达成了休战协定。双方起初约定将休战持续到7月20日,后来在奥地利的坚持下,联军非常不情愿地将休战期限延长到8月10日。通过奥地利的调停,休战期间双方在布拉格展开了和平会谈。早在会谈开始之前,奥地利就已经秘密加入了联军一方,拿破仑只有在8月10日前同意奥地利提出的四项基本和平条件才能改变这一点。拿破仑无法按照奥地利的要求去做,因此奥地利也向他宣战,1813年秋季战局开始了。战役打响后的3个月中,外交活动很大程度上退居次要地位。俄国人、普鲁士人和奥地利人达成了共识,都认为有必要将拿破仑逐出德意志,赶回莱茵河另一边,也同意这一目标的实现只能依靠武力手段。如果拿破仑赢得了最初几场会战,联军内部就可能出现分裂,奥地利也会和拿破仑恢复谈判。但事实上,外交手段仅仅局限于巩固与拿破仑对抗的四大国间的同盟和将德意志小国拉到联军一边方面。和1813年春季战局不一样,秋季战局的所有决定性时刻都出现在战场上。
¥ 9.52 试读
关注TA的人(0)
TA关注的人(0)
正在发生去广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