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的作品
- 作品笔记(0)
- 作品书评(0)
-
结语 收藏
关键词:
出处: 江苏基督教史
简 介:作为中国基督教发展和演变的一个缩影,江苏基督教就像葡萄树一样,从栽培到修剪,经历了扎根(Rooting)、壮大(Robustness)、革新(Reformation)、复兴(Revival)几个历史阶段。二百多年来,基督教与中国近现代的政治事件、思想潮流和社会变化交相颉颃、彼此影响。江苏基督教不同阶段的神学特点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密切相关的。基督教发展整个过程虽分扎根、壮大、革新、复兴四个阶段,神学特点可以粗略概括为解放前和解放后两大块。解放前,中国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统治下,特别是饱受西方列强和帝国主义的欺侮,中国基督教试图摆脱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瓜葛,此时期的基督教神学家和学者大多在探索一种中国本土化或本色化的神学,可以归纳出几个重要特点:一、本色化神学倡导大同主义的同时,强调民族主义。基督教虽然带有普世性,但不免带有西方霸权和殖民色彩,要脱去洋教色彩,就要推进基督教的汉化或中国化,成为中国人的基督教。二、本色化神学注重同以儒释道为内容的中国文化沟通。在坚持基督教基本要道的前提下,基督教神学家和学者特别重视开发儒家思想中的宗教性资源,试图使基督教融入中国文化,并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三、本色化神学试图将基督教礼仪与中国传统礼俗相结合。这种努力是要更新中国民间的封建迷信和落后愚昧的风俗习惯,让基督教生活化、民众化。四、本色化神学关注中国人的历史命运和现实处境。基督教积极参与中国政治变革、道德建设和文化发展等各项事业。解放后的基督教神学可以概括为三自神学,它是本色化神学的延续和深化,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基督教神学家们在努力探索一条中国基督教特有的自治、自传、自养的道路。三自神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三自神学特别强调爱国主义。新中国成立初期,基督教人士就提出中国教会要独立自主办教,要从政治上、经济上和组织上彻底隔断与西方帝国主义的关联。二、三自神学倡导集体主义。新中国成立初期,与劳动力主体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一样,基督教的教职人员和普通信众也要积极参与社会生产劳动。改革开放后,承认社会分工不同,认为基督教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三、三自神学拥护社会主义。认为基督教的平等博爱思想与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原则是可以互通的,特别是近几年党和政府号召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建立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贡献。四、三自神学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不太注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接与融合。
¥ 1.76 试读
-
基督教的复兴 收藏
关键词:
出处: 江苏基督教史
简 介: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逐渐恢复和落实。1979年春之后,全国各地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重新开始运作,过去的教堂陆续开放,教牧人员被平反和重新起用。1980年2月25日至3月1日,全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常委扩大会议在上海召开,决定恢复印刷《圣经》和出版《天风》杂志,重开金陵协和神学院,会议还发表了《告全国主内弟兄姊妹书》,强调要“进一步开展和加强我们的三自爱国运动”。1980年10月6日,继1954年和1960年先后举行的第一、第二届基督教全国会议,第三届基督教全国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修改了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章程,选举丁光训为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并成立全国性的教务机构——中国基督教协会,选举丁光训为会长。1982年3月31日,中共中央印发了第十九号文件,即《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总结了1949年以来党和政府在宗教问题上的历史经验,1982年修订的新宪法充分肯定了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1991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宗教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即中发1991年6号文件),第一次正式提出“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说法。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教会领袖,不断地鼓励和号召信教群众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为促进社会和谐与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 31.6 试读
-
基督教的革新 收藏
关键词:
出处: 江苏基督教史
简 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此前,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思想、言论、宗教信仰等自由权。1950年9月22日,由第一批1500多位基督徒联名发表的《中国基督教界宣言》即《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指出:“中国基督教教会及团体彻底拥护共同纲领,在政府的领导下,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官僚资本主义,为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并且号召全国基督教徒割断教会与帝国主义国家的关系,实行自治、自养、自传,以达到革新中国基督教的目标。1950年9月23日,人民日报社论《基督教人士的爱国运动》进一步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府的宗教政策是一贯的和明确的。人民政协共同纲领第五条规定人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即有信仰宗教之自由,也有拒绝信仰宗教之自由,这两方面的自由同受法律的保护。”但同时又强调:“宗教信仰应当绝对与外国侵略活动以及反革命活动相分离,而不应当把它们混淆起来;那些危害活动是要被人民政府所取缔的。人民政府既不因为取缔那些危害活动而干涉宗教信仰自由,也不因为保护宗教信仰自由而容忍那些危害活动。”由于解放前基督教与国民党反动政府以及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帝国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从政治上革新教会、纯洁教会就成了新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1950年底,朝鲜战争全面爆发后,为响应抗美援朝运动,基督教内部掀起了肃清美帝国主义分子及其走狗败类的控诉运动。1951年4月21日,由吴耀宗、陈见真、陈崇桂、涂羽卿、邓裕志等组成的中国基督教抗美援朝三自革新运动委员会筹备委员会成立。1954年7月22日至8月6日,中国基督教全国会议在北京召开,其间,成立了全国基督教的领导机构——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推选了吴耀宗、陈见真、吴贻芳、陈崇桂、江长川、崔宪详、丁玉璋、丁光训等139人为委员。会议总结了四年来中国基督教自治、自养、自传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成绩,一致认为:“中国基督教教会及团体已基本上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控制,逐步成为中国教徒自己主持的宗教团体。”1958年以后,中国基督教各派实行联合礼拜,教会进入后宗派时代。“文化大革命”期间,基督徒受到迫害,教会发展陷入低谷。
¥ 34.83 试读
-
基督教的壮大 收藏
关键词:
出处: 江苏基督教史
简 介:1912年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由封建专制时代过渡到民主共和时代。与此相应,中国基督教也进入一个崭新时期。如果以1907年基督教百年大会为界限,其前后基督教状况有了明显的变化。1907年以后,外国传教士人数增加了103%,中国信徒人数增加了105%。中国信徒在教会中的地位也逐步提高,1907年基督教大会时,参会的1000名代表,没有一名中国职员。到1913年基督教大会时,115名代表中中国人占三分之一。到1919年中华归主会议,中国代表已占半数。这些数字充分表明中国基督教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其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也日益显著。 江苏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非常突出。“江苏自租界之约定,而海外大殖民国之工商业,以江苏为集中之点;自传教之约定,而耶稣新旧教,以江苏为集中之点;自甲申甲午之战起,而江苏之海口,为各国之公保护地;自庚子之乱作,而江苏之要隘,为各国之公驻兵地;江苏者,我全中国最受外力之包围攻击者也。”辛亥革命后,江苏更成为全国注目的中心。首先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定都南京。之后,各军阀混战,江苏又成为必争之地。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江苏成为首善之区。日本侵略中国,南京成了其蹂躏破坏的主要对象。国共内战时期,江苏的战略地位更是举足轻重。经历着近代的风风雨雨,江苏基督教见证了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不平凡历程。
¥ 101.99 试读
-
基督教的扎根 收藏
关键词:
出处: 江苏基督教史
简 介:从1807年基督新教开始传入中国至1911年清朝灭亡的一百多年间,是基督教与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激烈冲撞的时期。在西方列强的胁迫下,清政府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欧美等国家不仅获得了在中国经商贸易的权利,同时也取得了传布宗教的权利。1842年,英侵略者曾攻占京口(今镇江)、江宁(今南京)等地,并在中英《南京条约》中强迫清政府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规定:“合众国民人在五港口贸易,或久居,或暂住,均准其租赁民房,或租地自行建楼,并设立医馆、礼拜堂及殡葬之处。”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明确指出:“耶稣圣教暨天主教原系为善之道,待人如己。自后凡有传授习学者,一体保护,其安分无过,中国官豪不得刻待禁阻。”之后,英美等国进一步要求清政府开放长江流域的镇江至汉口等沿江城市。至此,西方列强的经济、军事和文化侵蚀已经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逐渐蔓延至长江流域的核心地带。鸦片战争前后的这一百多年中,如果说前五十年,西方列强的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以广州为中心的南部沿海地区,那么后五十年,其活动范围已转移到以上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1860年太平天国开辟了以苏州为省会的苏福省。江苏不仅成为西方列强觊觎和搜刮的一块肥地,而且也成了清政府与太平军殊死搏斗的战场。太平天国失败以后,江苏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事业得到了全面恢复,近代的工商业发展起来了,西方的宗教文化和科学技术也逐渐在此落地生根。
¥ 38.18 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