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的作品
- 作品笔记(0)
- 作品书评(1)
-
新时代中国妇女发展报告(2024):妇女参与乡村振兴分析 收藏
刘利群 张立 主编 周应江 副主编 魏开琼 李慧波 执行主编 2025年03月 出版
简 介:《新时代中国妇女发展报告(2024)——妇女参与乡村振兴分析》由中华女子学院(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全球女性发展研究院组织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撰写。 本书既有国家层面女性参与乡村振兴的总报告,全面阐述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男女平等发展的新成果以及“半边天”的新作为,也有不同专题下女性参与乡村振兴的研究报告,涵盖女性人才发展、制度政策、妇联组织引领、农文旅融合、返乡女性实践、非遗传承、生态文明建设、短视频参与和媒介形象呈现等,更有妇联组织在促进乡村女性发展及参与乡村振兴方面的实践分析报告和公益基金组织在赋能乡村女性、推动乡村振兴方面的项目分析报告。通过全面深入的研究,报告旨在为进一步激发乡村女性人才的创新活力、推动乡村振兴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她”力量。
¥ 188 试读
-
新时代中国妇女发展报告(2023):妇女参与科技发展分析 收藏
刘利群 张立 主编 周应江 副主编 魏开琼 李慧波 执行主编 2023年12月 出版
简 介:本报告认为,新时代以来,科技创新战略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深入实施,男女同行科技强国之路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性别特征和时代特色。党和国家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发展成长的政策密集出台,地方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政策不断落地并打牢根基。自上而下的政策实施为为广大女科技工作者发挥“半边天”作用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将“营造促进女科技人才发展的制度环境,激励广大女科技工作者肩负历史使命”的工作扎实推进。妇女的科研实力不断增强,贡献率不断攀升,为中国式现代化科技强国建设积极贡献“她”力量。同时也要看到,女科技人才参与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机会还有待进一步增加,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方面的发展评价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科技决策咨询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 79.2 试读
-
县域范围内女性科技人才发展状况报告 收藏
简 介: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促进科技人才成长和发展,政策利好为县域范围内女性科技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县域范围内大批女性活跃在科技工作各方面,她们扎根在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等领域,直接从事一线科学研究或技术应用。本报告以东部某省县级市D市作为观察对象,发现县域内的女性科技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体现在以下方面:敢为人先,带动地方特色产业纵深发展;链接资源,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带动群众,以巾帼力量助力共同富裕;参与基层治理,发挥榜样模范作用。访谈发现,D市女性科技人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人才队伍建设、人才评价体系完善、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性别成见以及女性家庭与职业平衡等问题。就县域范围来说,破解这些问题的关键需要深层次拆解制约女性科技人才发展的结构性因素。本报告建议发挥家校把关人的作用,让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女生免于性别陈旧观念的影响;重视科技领域“性别创新”的积极意义,让科技创新有关政策更多更好惠及女性;探索制定更加适合县域范围内女性科技人才的性别友好政策。
¥ 8.64 试读
-
第16次中国城市女性生活质量调查报告(2021年) 收藏
作者: 中国妇女杂志社 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 华坤女性生活调查中心 著 刘萍 魏开琼 聂真真 执笔 出版时间:2023年01月
关键词: 城市女性 生活质量 创业就业 家庭建设 家庭满意度
简 介:对34990位城市女性的调查显示,2021年,城市女性生活总体满意度为7.40分。其中,家庭生活满意度7.97分,生活幸福感7.89分,身心健康满意度7.71分,居住环境满意度7.62分,家庭收入满意度6.56分,工作状况满意度7.52分,个人收入满意度6.38分。2021年,被调查女性奋斗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她们对“国之大者”感受深刻,政治素养提升;她们追求多元化创业就业,打破工作与生活边界;她们弘扬家庭文明新风尚,认为家庭幸福、工作稳定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她们创享高品质生活,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建议:坚持分众化、差异化、精准化策略,强化思想政治引领;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加强对灵活就业女性权益的保护;提高女性数字素养,使其更好融入数字时代;构建高质量家庭服务体系,提升妇女及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43.01 试读
-
性别平等视角下的妇女与家庭建设 收藏
出处: 新时代中国妇女发展报告(2022):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分析
简 介:中国在经历人口与社会转型过程中,家庭结构与功能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增强家庭应对风险的韧性,增强家庭与家庭成员的发展能力,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家庭建设问题。尤其是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家庭建设进行了系列论述。研究发现,新时代以来围绕家庭文明风尚培育、两性共同履行家庭责任、发挥家庭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等领域,凸显了妇女在家庭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国家通过完善家庭政策体系、提高家庭服务质量等措施,使家庭建设朝两性平等发展的目标迈进。本文建议,要进一步重视家庭在重构社会伦理中的重要性,完善两性平等发展的家庭政策与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家庭研究,为家庭建设实践提供良好的支撑。
¥ 8.78 试读
-
妇女教育状况报告 收藏
出处: 新时代中国妇女发展报告(2022):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分析
简 介:针对女童和妇女的教育,既是实现性别平等和增强妇女权能的途径,也被认为是实现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最有效的投资之一。2011~2020年十年间,中国妇女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从监测数据和教育发展来看,中国已从确保妇女教育机会平等发展到强调教育公平的实现。从经验上看,中国进行了制度保障下让教育公正惠及更多妇女的系列探索,包括从教育公平视角适时调整教育领域的新关注;与国际社会双向交流妇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成就与创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教育公平性等。本文建议妇女教育在进一步深入理解教育公平内涵的基础上,发挥教育在思想政治与价值上的引领作用,创造更好促进男女平等教育发展的环境,关注处于妇女教育发展光谱两端中的妇女群体,巩固广大中间层妇女群体的教育成就,营造全社会参与推动妇女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 10.01 试读
-
妇女/社会性别政治学 收藏
出处: 中国妇女发展报告(No.5):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建设与发展
简 介:1995年以来,中国的女权主义政治学的学科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对社会和政府决策的影响力不断增大,一些高校也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但相较于其他分支学科,女权主义政治学的学科建设仍显薄弱,尚未在政治学领域和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领域建立自己应有的学术地位。对此,中国的女权主义政治学应着力开展以下四方面的工作:一是采取西方策略,一方面要知道主流政治学在讲什么,一方面加入女权主义政治学的议题,以形成对话机制,进而吸引更多学者的参与,构成支持网络;二是结合妇女研究对女权主义方法论进行探讨,反思女权主义政治学的学科发展之路;三是联手其他学科研究成果,形成相互支持的态势;四是更好地将性别视角与本土的政治制度结合起来,进行严肃的理论建构工作。
¥ 4.72 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