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的作品
- 作品笔记(0)
- 作品书评(0)
-
北京对外文化传播发展研究报告(2019~2020) 收藏
简 介:冬奥会和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是2019~2020年北京对外文化传播的核心议题。本书探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形势下,如何以冬奥会为契机建构与传播北京共生性国际形象,重点讨论建构北京共生性国际形象话语传播的要旨,讨论影响北京共生性国际形象传播的国际、国内语境变更,研究北京共生性国际形象传播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范式变化,讨论这些北京共生性国际形象话语的多元传播,以此为北京国际形象与话语体系的传播提供新的视角与策略建议。
¥ 29.4 试读
-
北京国际交往中心话语建设研究 收藏
简 介:本书结合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任务,研究在国际共生性话语的指导下,北京如何在话语建设和话语传播方面加强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本书选取的语料来自《北京日报》等媒体,结合北京承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北京国际电影节、2020世界休闲大会、2022年冬奥会、国际城市媒体北京论坛等活动进行北京国际交往中心话语策略的分析,是基于北京经验、北京故事、北京话语对“讲好北京国际交往中心故事”的总结。
¥ 29.4 试读
-
北京对外文化传播发展研究报告(2019~2020) 收藏
简 介:冬奥会和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是2019~2020年北京对外文化传播的核心议题。本书探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形势下,如何以冬奥会为契机建构与传播北京共生性国际形象,重点讨论建构北京共生性国际形象话语传播的要旨,讨论影响北京共生性国际形象传播的国际、国内语境变更,研究北京共生性国际形象传播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范式变化,讨论这些北京共生性国际形象话语的多元传播,以此为北京国际形象与话语体系的传播提供新的视角与策略建议。
¥ 29.4 试读
-
北京国际交往中心话语建设研究 收藏
简 介:本书结合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任务,研究在国际共生性话语的指导下,北京如何在话语建设和话语传播方面加强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本书选取的语料来自《北京日报》等媒体,结合北京承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北京国际电影节、2020世界休闲大会、2022年冬奥会、国际城市媒体北京论坛等活动进行北京国际交往中心话语策略的分析,是基于北京经验、北京故事、北京话语对“讲好北京国际交往中心故事”的总结。
¥ 29.4 试读
-
从国际城市媒体北京论坛媒体报道看国际交往中心话语传播 收藏
关键词:
出处: 北京国际交往中心话语建设研究
简 介: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著称于世。独特的地理环境,汇集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逐步确立了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地位。北京是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沟通和交往的重要城市,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017年,中央批复的北京新版城市总体规划正式确认了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并对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2018年11月,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专家智库启动会上,各位专家学者针对具体建设任务进行了研讨,指出了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导向,明确了主要建设内容和目标。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要以促进中外交流交往为导向,在交往中展现中国魅力,凸显北京优势和特色,进一步塑造世界格局,构建面向全球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国际交往新格局。
¥ 6.2 试读
-
从京交会报道看北京媒体形象构建 收藏
关键词:
出处: 北京国际交往中心话语建设研究
简 介:近年来,北京通过举办各种国际会议、开展友好城市交往等活动,在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了解北京所呈现的城市形象对于进一步打造国际化大都市、提升北京的国际化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5月28日至6月1日,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京交会”)在北京举行,这一重大事件使得北京城市形象的传播渠道大大扩展。“城市形象”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凯文·林奇提出,是指城市居民中大多数人对城市物质形态的印象,他主要强调人对城市的感受。后来学者对这一内涵进行了丰富和拓展,总体来说,城市形象是城市展现给人们的综合形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在底蕴和外在展现的各个方面。在城市形象塑造和传播的过程中,媒体对城市形象的建构和传播具有独特且显著的影响。而媒介生产的内容,如新闻语篇,作为一种强势有力的叙述与话语,直接影响人们对城市的认识和判断,参与社会现实的构建。因此,有关京交会的新闻报道是塑造北京城市形象的重要语篇形式。
¥ 8.45 试读
-
从中关村的报道看国际交往中心媒体话语策略 收藏
关键词:
出处: 北京国际交往中心话语建设研究
简 介:北京作为首都,近年来不断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城市国际化发展水平快速提升,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北京是中国特色大国主场外交的核心承载地,随着国家外交战略的实施,将有越来越多的重大国际活动在北京举办,如何进一步加强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已成为具有重要历史使命意义的课题。2017年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正式发布,规划的第一章第一节就明确了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功能定位主要表现在:国家外交和国际交往活动的核心承载地,国际文化交流枢纽,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中心,国际资源聚集高地,国际化服务环境示范城市,汇集国际资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 13.47 试读
-
关键词:
出处: 北京国际交往中心话语建设研究
简 介:《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提出北京的城市战略定位之一是国际交往中心,服务于国际交往。作为国际交往中心的北京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形象引起了广泛讨论,其中最重要的形象应该是“绿色北京”形象。 2019年4月29日至10月7日,世界园艺博览会于北京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由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AIPH)批准举办,一般由主办国政府委托有关部门承办,是非贸易性的全球性展览会。它能够促进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进步,各参展国家也能够利用这个平台进行宣传。虽然不同于一般的国际贸易博览会,但世界园艺博览会享有经济领域的“奥林匹克”之美誉,也具有广泛的文化影响,是人文、经济交流国际化盛会。同时,作为高规格、高水平的国际性博览会,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北京世园会”)不仅仅是园艺的盛宴,亦是科技和文化的盛宴。它的成功举办推进了北京国际交往中心的功能建设,助力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的城市形象塑造。从对外话语建设的角度分析,北京世园会相关话语提升了北京国际交往中心话语。
¥ 12.32 试读
-
关键词:
出处: 北京国际交往中心话语建设研究
简 介:2017年9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发布,落实了北京的城市战略定位,即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发挥向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首要窗口作用,努力打造国际交往活跃、国际化服务完善、国际影响力凸显的重大国际活动聚集之都。2018年7月,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根据建构的指标体系,对近年来北京建设国际交往中心的发展进程进行量化评估,指出北京市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在国家外交的服务保障、国际科技文化、国际高端资源、国际服务环境、基础设施对外交往承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同时,通过与纽约、东京、巴黎等国际交往中心城市进行比较,研究者发现,北京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已建立的友好城市及举办的大型国际会议数量领先但全球的政治话语权偏弱,在全球经济方面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但营商环境尚待改善,拥有世界级的文化教育资源但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偏弱等方面的不足。
¥ 10.47 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