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的动态(0)
- TA的作品
- 作品笔记(0)
- 作品书评(0)
-
简 介:本书旨在全面展示数字时代老年人在互联网社会中的数字生活特点,分析老年人的网络使用和数字融入情况,由此阐述老年人对网络适老化的切实需求,并对网络适老化未来的发展路径提出相关建议。书中在对相关政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老年人以及为网络适老化提供技术支持和产品支持的技术方进行焦点组访谈和问卷调查,结合大数据分析方法,对老年人互联网生活的现状、痛点和问题,以及老年人的数字分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
¥ 47.4 试读
-
中国未成年人数字生活与网络保护研究报告(2021~2022) 收藏
简 介:本书旨在分析未成年人网络使用与成长发展之间的关系。根据对全国21733名6~18岁在校学生和19804名家长的调查,本书勾勒出当前未成年人网络学习、娱乐、社交等数字生活的特点,阐释其互联网使用的动机,以及互联网使用对其思维认知、情绪心理、创造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分析了“互联网-家庭-学校”生态系统在未成年人数字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本书基于生态系统论的视角,对未成年人网络使用的心理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全面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政策建议。
¥ 100.8 试读
-
当代中国营商环境评价研究 收藏
简 介:在积极借鉴国际组织构建和运用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做法的基础上,本书从企业经营的政务环境、市场经营环境、社会环境、法治环境、开放与消费环境五个方面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进行调查,侧重于从企业家主观感受和宏观指标两方面入手,力争更加客观、系统、科学地反映地区营商环境的真实状况,通过不同地区的民营企业家对营商环境的主观评价差异,反映地区内营商环境可能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帮助政府部门和单位深化营商环境改善,优化政府服务,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 58.8 试读
-
简 介:本书由总报告、分报告、部门报告、地区报告、企业报告、专题报告及附录七部分组成。总报告系统总结了2018年以来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发展的基本状况、发展态势、主要特点及成就,全面解读了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新目标、新任务、新使命,科学展望了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新作为、新担当、新气象。各分报告采取经验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从不同层面考察志愿服务的开展情况,在案例分析中总结、提炼志愿服务的基层工作模式,以大数据和实践案例全景式解读并总结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发展。
¥ 94 试读
-
中国未成年人数字生活与网络保护研究报告(2021~2022) 收藏
作者: 田丰 高文珺 主编 郭冉 副主编 出版时间:2022年10月
关键词: 互联网络 影响 青少年 研究报告 中国 2021-2022
简 介:本书旨在分析未成年人网络使用与成长发展之间的关系。根据对全国21733名6~18岁在校学生和19804名家长的调查,本书勾勒出当前未成年人网络学习、娱乐、社交等数字生活的特点,阐释其互联网使用的动机,以及互联网使用对其思维认知、情绪心理、创造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分析了“互联网-家庭-学校”生态系统在未成年人数字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本书基于生态系统论的视角,对未成年人网络使用的心理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全面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政策建议。
¥ 100.8 试读
-
当代中国营商环境评价研究 收藏
简 介:在积极借鉴国际组织构建和运用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做法的基础上,本书从企业经营的政务环境、市场经营环境、社会环境、法治环境、开放与消费环境五个方面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进行调查,侧重于从企业家主观感受和宏观指标两方面入手,力争更加客观、系统、科学地反映地区营商环境的真实状况,通过不同地区的民营企业家对营商环境的主观评价差异,反映地区内营商环境可能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帮助政府部门和单位深化营商环境改善,优化政府服务,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 58.8 试读
-
未成年人短视频使用报告 收藏
出处: 中国未成年人数字生活与网络保护研究报告(2021~2022)
简 介:本文使用调查数据系统性地分析了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基本情况,并根据未成年人群体的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长进行划分。进一步分析表明,未成年人短视频重度使用用户所在家庭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如与家长关系不太亲密,但这种关系更多是两者的相关关系。未成年人短视频重度使用用户在个人性格上也容易出现一定程度的不良倾向,这些不良倾向有可能引发社会问题。综合来看,短视频作为近年来国内未成年人使用频率很高的网络娱乐方式,海外研究较少,我们应当在更多的研究领域进行探索。
¥ 10.78 试读
-
未成年人网络游戏使用报告 收藏
出处: 中国未成年人数字生活与网络保护研究报告(2021~2022)
简 介:本文使用调查数据分析了当前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的基本情况,并对不同类型的未成年人进行了细致分析,发现农村未成年人、留守儿童使用网络游戏的时长更长。网络游戏会对未成年人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大部分未成年人能够认识到网络游戏带来的影响,而家庭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的和谐程度以及未成年人与学校环境的亲近度都会产生较强的影响。家长控制模式和未成年人保护模式的应用有助于减少未成年人的游戏频率,但也有一部分未成年人为了玩网络游戏开设了其他账号或有隐瞒玩网络游戏的行为。文章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 10.89 试读
-
中国未成年人数字生活与网络保护报告 收藏
出处: 中国未成年人数字生活与网络保护研究报告(2021~2022)
简 介:本报告分析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法规变革,结合全国性的问卷调查,勾勒出当前未成年人学习、娱乐、社交等数字生活的特点,阐释其互联网使用的动机以及互联网使用对其价值观念、心理健康和创造性的影响。报告指出,未成年人数字生活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紧密相关,互联网-家庭-学校的生态系统影响着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基于此,报告建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政府部门以系统化视角制定法规、平台企业强化数字内容价值导向、落实学校网络素养教育、重视家庭教育、社区学校家庭联动丰富线下活动、合理引导未成年人主观能动性等。
¥ 10.81 试读
-
“打工人”:社会文化还是社会心态 收藏
关键词:
出处: 京师文化评论(第9辑)
简 介:“打工”一词是改革开放的产物,起初是一个很积极的词语,指的是由于农村人口无法直接参与到改革开放之中,大量的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投身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之中,在这个意义上说,最早的“打工人”是来自农村的流动人口。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打工”一词颇具褒义色彩,当时很多的文学作品和文艺作品都在关注“打工”的人们,也形成了“打工妹”“打工仔”等说法。仔细回想,那时人们对于打工的看法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取得成就,实际上就是一个参与劳动分配的过程,参与到由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大蛋糕的分配之中,在这个语境下,“打工”是一个非常正向的词。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打工”这个词的含义越来越接近贬义,在劳动过程中通过打工获得收入的比例在不断下降,人们参与劳动分配的积极性也不断降低。当下所说的“打工人”一词是在2020年疫情时期出现的,这个流行语最早出现在很多年轻人当中,一度成为网络上最热门的词语。实际上“打工人”一词的爆红是与新冠肺炎疫情紧密相连的,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暴发,人们首先感受到的是生命的脆弱,在生命脆弱性面前我们难免会想到很多事情,比如我们应该把自己摆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我们应该把自己视作这场疫情当中的什么样的生命体,对于我们究竟是什么、应该做什么深感迷茫。在此背景下,很多人把自己说成是“打工人”,此时“打工人”一词的背后隐含着人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心态,我称之为“无责化心态”。
¥ 3.49 试读
-
我国儿童网络使用状况及防沉迷调查报告 收藏
出处: 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2)
简 介:儿童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网络已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在给儿童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本研究通过对覆盖全国的儿童及其家长的抽样调查描述当代儿童网络使用的基本情况,包括主要活动、时长及态度看法等;同时探讨了可能影响儿童网络沉迷倾向的因素,包括学业压力、家庭关系、父母监护、学校教育等。最后从国家、企业、学校、家校协同治理的角度提出防范儿童沉迷网络并积极引导儿童健康上网的建议。
¥ 9.56 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