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除了找选题,知乎对出版者还有什么用?

作者:出版人杂志

来源:出版人杂志

选题 知乎

发布时间 2020-09-18 10:41   浏览量 145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在知识社区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经久不衰:“三十岁左右的你,正处于什么状态?”几年时间里,这个问题已经收到了超过5800个回答,一代代步入而立之年的用户在这里述说着自己日益增长的焦虑和自己尚未磨灭的理想。

 
如果时光倒流回1289年的盛唐,这个问题是否仍能引发共鸣?一个出生在西域碎叶城,后来被誉为“诗仙”的青年或许会说:“30岁,我来到长安,我想在这里大干一场。”这个青年叫李白,那年他三十整。
 
2018年,一位叫“周白之白”的知乎用户以此为开篇,铺开了李白的壮阔人生。一年后,他创作的《李白那年三十整》在知乎以独立电子书形式上线。2020年9月,纸质书《李白那年三十整》正式与读者见面,成为当月的畅销作品。

 

从回答一个问题,到创作一部独立作品,“周白之白”在短短两年内实现了从网友到作家的身份转变。如今他笔下的内容几经周转,正在不同介质中被更多人阅读、讨论……在知乎,这样的内容跨媒介流转的例子还有很多。


 知乎1.jpg


“赛雷”是一位活跃在知乎上的科普作者。与其他文字科普作者不同的是,“赛雷”的专长是漫画科普,用轻松的人物和故事展现人类史等艰深学科。2019年,赛雷与知乎合作推出了漫画专栏《三分钟疯狂人类史》,深受读者追捧。2020年6月,在知乎的推动下,这部作品纸质书在磨铁面市,如今在这本书当当网的页面下,已有近三千条读者评论。


 
知乎2.jpg


谈到知乎,出版人必然不会陌生。如今的知乎已经成长为汇聚国内顶尖原创作者的问答社区,在这里活跃着的千万网友和上亿条精彩的问答,早已被编辑视作选题的宝库,无数周白之白、赛雷这样的作者通过这一平台走进了出版的视野。而对于今天创作者乃至出版者来说,知乎的价值已经远远不止问答社区这一面。

 
显而易见的是,知乎和出版正在发生更为深刻的连接。如今的知乎正在探索立足于高价值数字阅读平台的会员业务,截至今年3月,这一平台已经聚集了1.3亿个回答,5.7万个内容产品,包括2000多场盐选专栏,3.4万本优质电子书和配套讲书,超过1万本国内外一线杂志等。过去一年的时间,知乎付费用户的涨幅超过4倍。
 
“知乎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每天都有海量的内容产出和内容需求出现,我们要做的是,让这些内容产出有更大的消费场景。”知乎副总裁张荣乐如是说。他指出,知乎不仅希望通过出版电子书的形式,系统化、阶段化地梳理站内优质内容,还准备与外部创作者、出版机构展开合作,引入大量优质内容,转化为数字阅读内容服务数亿知乎用户,满足知乎上的巨大内容需求。
 
在技术狂飙突进的移动互联时代,身为一家互联网公司的知乎为何要重拾电子书这一“传统”的内容形态?在张荣乐看来,电子书的历史悠久不代表完美无缺。“今天的阅读习惯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更追求实用、高效、便捷。随着出版数字化进入新阶段,需要进一步深入内容生产、消费、交互、营销的各个环节,通过优化创新满足真实需求。”而知乎希望自身在这波浪潮中扮演的,正是电子书业态变革者的角色。与仍在打免费牌的其他电子书阅读平台不同的是,作为多场景的内容平台的知乎已然探索出一条“知乎式”数字出版内容分发模式。
 
知乎与出版行业渊源颇深。除了向出版社输送原生内容,早在2016年尝试付费业务时,知乎就开始了与出版社的内容引入合作。到目前为止,知乎已经与磨铁、中信、读客、博集、上海译文、人民邮电等在内的累计超过340家出版策划机构达成合作,引入了超过8万本电子书和杂志。
 
数字阅读大潮下,电子书正在成为互联网场景拓展的排头兵,并被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所重视。艾瑞咨询发布的《2019中国图书市场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线上图书用户不同阅读形式中,电子书占94.1%,纸书占77.0%。但抛开免费的电子书产品,严肃类电子书的销售很大程度上仍然延续了纸质书的宣发渠道,如何在互联网平台找到适合电子出版物的分发形式,对于当下的出版社来说同样重要。
 
与大众化、长据销量榜单的出版物相比,偏小众的内容在触达读者层面显得困难得多。对于这类出版物而言,单纯的榜单分发模式过于单调。而知乎的解决方案简单概括就是两个字——融合。无论是《李白那年三十整》还是《三分钟疯狂人类史》,最终呈现给读者的都是问答与电子书的镜像形态,这种模式被知乎称为“问答融合”。 
 
不可否认的是,相比阅读愉悦感,现在的读者更愿意追求阅读获得感和实用价值,而知乎的立身之本——问答正是寻找解决方案的场景。把内容融入问答,可以让读者直接感受它的“有用”,从而激发阅读兴趣。
 
2019年,知乎开始尝试把会员体系中的优质内容拆解后融入知乎社区的问答场景,成为一个个提问下的精彩回答。用户寻找问题答案时,轻松自然地触及了好内容。好内容则找到了被用户发现、认可的高效路径。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电子书《历史的温度》,将冷冰冰的历史年份和数字,化成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这类内容既有历史解读的专业笔触,又有透析人性的人文情怀,在知乎社区广受欢迎。上线知乎之后,这部作品4个月累计分成达到31万元。
 

许多优质但小众的电子书作品也因为这种模式焕发了活力。联合读创策划的电子书《盐》精选了作者孙频近十年来作者生涯中最杰出的6个中篇作品,这些作品侧重于写底层人物面对磨难与困境的挣扎,堪称当代严肃纪实文学的缩影。《盐》于 2018年12月在知乎上架,很长一段时间销量不佳。知乎运营人员发现,这部作品质量及写作风格非常适合社区内容消费,于是对其进行了重点运营挖掘。在拆解单章节付费回答进入社区融合后,《盐》一举登顶8月电子书畅销榜 Top1。同时,这部作品获得96%的用户高赞推荐,也体现出知乎用户对小众、严肃文学内容的付费能力。



知乎3.jpg
 


从回答到电子书再到纸质书,知乎将互联网原生优质内容走上出版物“庙堂”;从纸质书到电子书再到社区回答,知乎又反其道而行之,将出版物中的养料散播反哺到社区之中。如今的知乎正在扣响出版行业的大门,但它扮演的绝非“门外的野蛮人”的角色。基于其独有的内容运营模式,知乎正在为出版者手中的优质内容精准匹配社区需求,加速消费转化。一进一出之间,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之间的鸿沟消弭,各大出版机构均从中获得新的营收思路,并让优质内容和创作者最终获益。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