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荐读 | 探寻世界新秩序——“欧亚大陆”(Eurasia)的回归?

作者:布鲁诺·玛萨艾斯

来源:索恩thornbird

发布时间 2021-04-09 10:25   浏览量 882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1617934895686015.jpg

Photo by NASA


节选自《欧亚大陆的黎明:探寻世界新秩序》导语


我们正在经历着历史上少有的时刻,因为我们的世界政治经济轴心正在发生转移。四五百年前,政治经济轴心转移到了西方,一度是一潭死水的欧洲几乎统治全球。而现在,这一轴心正在转向东方。我们知道这对亚洲意味着什么,因为我们已经看到雄伟的高楼大厦、高速的子弹列车和车站迅速取代了骆驼古道和商队旅馆。但是轴心东移对西方又意味着什么呢?面对来自东方的政治经济新风潮,曾经改变他人的“巨人”是否会被迫改变自己?东亚或南亚、俄罗斯或中东的时事突然开始影响每个欧洲人和美国人,而且影响的深刻程度超出他们的想象,尤其是对他们控制之外的某些重要方面的影响。他们的世界扩大了,但是这种扩大并不总是受欢迎的。


我们的世纪将是一个亚洲世纪。在未来短短的十年到二十年间,全球五大经济体中至少有三个将在亚洲,即中国、日本和印度。五大经济体中唯一不确定的是哪个国家将占据第五位。它会是德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还是巴西?如果我们谈论未来二十年的全球经济,我个人猜测是印度尼西亚。当亚洲的经济力量明显占统治地位时,如果认为这个世界还是差不多的老样子,那就太缺乏想象力了。


但是如果你和亚洲人谈这些,他们可能兴味索然。因为他们知道,除日本之外,中国社会当前仍然处于追求现代化的艰难阶段。而且他们在一些关键方面仍落后于西方,如创新优势、软实力 ,当然还有军事力量。“亚洲世界秩序”或“亚洲世纪”这种说法从根本上意味着什么?亚洲国家对此并未达成一致。


正如政治学家查尔斯·库普钱(Charles Kupchan)所说,“钟摆”的新摆向将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新世界,一个没有任何国家占据统治地位的世界。从某些方面讲,这是一种回归。在历史上的某些时期,权力是广布在各区域的,不同的政治秩序和愿景也可以和谐并存。例如清王朝、莫卧儿王朝、哈布斯堡王朝时期的统治者对于宗教、商业、等级制度、市场的管理是截然不同的,不过由于他们各自生活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中,那些差异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我们所处的时代则是另一种情况。我们因为全球化被迫生活在一起,尽管我们对于这个共同的世界也有着不同的愿景。库普钱曾写道:“未来的世界将会由不同的大国力量根据不同的秩序理念进行统治,这种方式其实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但是由于全球开始相互依存,不同的秩序将会进行紧密而持续的互动,这将是前所未有的。”


所以让我们放弃高谈阔论,不妨折中一下:21世纪既不会是亚洲人的,也不会是欧洲人或美国人的,它并不会像三四百年前那样明确。这本书中,我提出了另一种可能——21世纪是“欧亚人”的,体现欧亚两极之间的新平衡。“欧亚大陆”(Eurasia)本身是个复合词,而这个世界也日益成为一个复合体,即不同的政治秩序和愿景相互交织,被迫共存。


我在过去一年使用这个词时主要遇到两个问题。第一,我的读者或谈话对象想知道“欧亚人”一词是否代表一种特定的身份。我的回答是否定的。我使用这个复合词只是想提醒大家,我们这个时代的潜在趋势是冲突而不是和谐。例如,当代欧洲和中国的政治文化所代表的价值观念并没有明显或直接的融合路径,更不用说一致了。不同的政治理念在同一空间被迫共存并不会使它们同化。其实在个人层面,类似的事情正在发生。不同的影响交织在一起会形成新形式或保持原形式,但是无论混合文化的优点是什么,那都不是“欧亚人”所代表的理想状态。“欧亚人”是指能够从两个或多个不相容的角度来看待世界,并且往往是同时从多角度看世界。正如印度诗人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预言的那样,生活在东西方之间,就是要成为“一只反复横渡海洋的候鸟,两岸各有一个巢穴”。


第二个问题是欧亚大陆是否应该专门提出?或者换句话说,与世界其他地方相比,欧亚大陆在某种程度上是特殊的吗?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地理和历史在某种程度上是非理性的力量,它们的出现使人无从反思或选择,就像粗暴的事实(至少世俗倾向的人这样表达)。欧亚大陆正好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是人类历史上大多数伟大文明诞生和发展的地方。在这里,人类既享有发展自治的空间,又享有地理相连的便利,因此他们发生联系并争夺权力。欧亚政治向来是大范围的政治。即便是欧洲过去几个世纪的全球霸权也是通过与亚洲国家不断联系并受到亚洲国家的激发而建立起来的。


20世纪最大的讽刺之一是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首次位于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之外。然而,这对后者的核心重要性没有多大影响。欧亚大陆现在就好像面对着一面反映其政治和地理现实的镜子,或者像是已经抵达的外部观察员,可以用更客观的角度去观察事态的发展。冷战期间,美国的权力达到顶峰。它所做的一切几乎都是因为考虑到欧亚大陆的未来,并试图确定欧亚大陆的最终形态。如今在特朗普时代,欧亚大陆依然是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主要议题。美国发现其与欧洲、俄罗斯、中国的关系正在重塑中,并且他需要将这三者看作一个整体。


令观察人士感到意外的不是欧亚超级大陆作为一个日益一体化的空间从冷战中崛起,而是作为许多不同且相互冲突的政治理念的舞台而崛起,其崛起并非基于西方的模式。从历史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全新的情况。在同一片空间践行不同的政治理念,就像全球化时代与旧时代不同的综合观点或宗教观点融合在一起一样。与20 世纪的最后十年相同,新的世界秩序也认同相互依存和互联互通是不可避免的,但它结合了对分裂和冲突的认同。我们已经进入了全球化的第二个时代,在这个时代,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但文化和文明的差异依然明显,导致了异质元素的永久不稳定组合。我称之为“欧亚时代”


— — —


关于对欧亚大陆等词语的理解,大家可以参考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取代“欧洲”概念的“西方”概念。美国现在就是西方的突出代表。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美国将在欧亚世界中扮演什么角色?


当美国成为欧洲文明的领导者和舵手时,它知道世界是由欧洲统治的,是按照欧洲的思想来统治的,因此它迅速将欧洲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然而,美国作为西方价值观捍卫者的这一愿景与新共和国并不同步。在我们看来几乎是自然而不可避免的事情其实需要一场深刻的变革,需要美国放弃“山巅之城”这一早期愿景——与世界其他地区相隔两个大洋,并从根本上隔离其他国家的事务。那时,美国认为大西洋是一道屏障,而不是一座桥梁,更不会认为大西洋是自由世界的内部海洋。记者和学者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等人非常热衷于谈论“大西洋高速公路”。在1917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沃尔特曾写道:“我们不能背叛大西洋共同体而向德国屈服。文明,至少我们的文明,正处于危险之中。” 西方的文明是完整的。


作为启蒙运动的产物,美国奉行最普遍、最先进的原则。毫无疑问,这是一种登上历史顶峰、成为强国、最终成为地球上最强大国家的途径。美国崛起的时候,这些原则碰巧是欧洲原则。美国是全球秩序的一面镜子。这是否意味着,当欧洲价值观无法再融入全球秩序时,美国会变得不那么欧洲化?


这一进程并不是始于最近的“转向亚洲”战略——奥巴马政府提出的地缘政治倡议,试图将美国的战略重点重新定位到亚洲,而是始于欧洲全球收缩的第一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1个欧洲国家被迫承认,它们不再是世界强国,它们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不得不受美国的影响。从那一刻起,西方两极的命运开始出现分歧。维持世界危险和不稳定地区(从东亚到中东)秩序的负担一旦落到美国头上,欧洲和美国看待世界的关键性差异就愈加明显。这当然不是说,为了对付无赖的国家,你必须像它们一样无赖。但事实是,你需要适应它们的存在,不能像不存在类似问题的国家那样思考和行事。因此,美国被迫发展,以便应对一个不再受欧洲列强影响和控制的世界。它的领导角色注定会带来改变——一开始悄无声息,随着时间的推移则产生了剧变。


美国可能还会将自己展现为一个塑造者。作为启蒙运动的神奇产物,美国如果确信西方自由主义原则已经被时间和经验所驳斥,那么它会毫不犹豫地抛弃那些原则。如果美国确信西方是属于过去的,它可能会让欧洲生活在过去,但它自己不会倾向于继续留在那里,尤其是当需要牺牲它最沉迷的东西——全球首要地位时。如果西方国家踌躇不前,美国希望自己变得不那么西方化。随着世界政治经济轴心逐渐从西方移开,美国也会如此。


有些人意识到,美国的普遍主义使命并不是保证西方文明的全球优势,而是通过追踪和反映全球秩序的性质和统治原则,保持其全球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如果美国继续停留在西方世界,那么它顶多成为欧亚新秩序西半球的领导人。事实上,美国正在试图将自己重新定位为新欧亚世界的化身。


探索未来全球经济重心可以为了解全球局势提供进一步的线索。这个重心其实就是全球经济活动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平均位置。有趣的是,在1945年之后的30年里,该重心位于大西洋中部的某个地方,这反映出欧洲和北美集中了绝大多数的全球经济活动。意料之中的是,美国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将自己视为一个包括大西洋在内的国家集团的领导者。然而,到21世纪初,这一重心已经向东方转移,现在它位于欧盟边界以东。十年之内,我们应该会在欧洲和亚洲的边界上找到它。到21世纪中叶,重心很有可能会出现在印度和中国之间。大家几乎可以将美国视为一个高精度的罗盘,专门追寻世界经济重心的移动轨迹,并相应地调整其外交政策。


— — —


美国人正在观察世界上最伟大、最古老的舞台上发生的事情。他们认为,欧盟可能有时看上去比较脆弱,但它仍然是一个非常繁荣的单一市场,一个完全成熟的经济体,拥有丰富的资本和知识,以及一个倡导和促进言论自由的文明社会。欧盟远非悲观者预测的正在快速衰退和崩溃,那些为此押注的人肯定会被证明是错误的。然而,欧盟还没有准备好面对一个正在改变的世界。在这个正在发生改变的世界,它必须去面对一些竞争对手,这些竞争对手与它处于同一历史发展水平,但是它们的价值观与欧洲的截然不同。这在现代历史上是第一次。


对于中国而言,应对这种变化(全球经济重心东移)则稍微容易些。中国正从漫长的衰退之夜中走出,它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去接受一种新的大国关系模式,接受一个东西方最终会交汇的世界。我们为什么需要考虑欧亚大陆呢?其中一个原因是,欧亚大陆就是中国越来越偏向的看待世界秩序的方式。实际上,中国政府已经挖掘出将中国和欧洲联系起来的历史形象——丝绸之路,即一千多年前中国骆驼商队穿越中亚的复杂路线。而且,中国从政治经济框架的高度积极推动该路线在欧亚大陆的复兴。尽管这个想法还处于早期阶段,但它表明中国已经生活在欧亚时代。


俄罗斯也比较容易适应这种变化,尽管俄罗斯目前的状况不容乐观。它似乎迷失在欧亚时刻,反对所有的政治秩序愿景,而且被过多的竞争模式所消耗,阻碍了自己的发展。苏联政府和公众都认为俄罗斯不完全属于西方世界,并决定不再试图成为它的两极之一。这一决定与西方力量的衰落相一致,这一点在伊拉克战争的余波中得到了证明。但是,本土政治经济文化与西方原则、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也促成了这一决定。届时,俄罗斯已经失去了实现经济现代化的机会,以及通过新的信息通信技术利用全球价值链进行知识转让的机会。当然,俄罗斯对西方政治价值观进行批评之后,也没有采纳亚洲这一替代方案。本来这场全球资本主义革命可能由俄罗斯而非中国来引领,但是现在为时已晚,所有这些问题都显示出俄罗斯对当代挑战的真实反应。俄罗斯的疑虑和犹豫——过多的替代选择——预示着欧亚时代是不同政治模式之间竞争整合的新时代,因此俄罗斯可能会被证明尤其适合它。


想想过去十年里所有重要的、仍然悬而未决的国际问题:能源安全、伊斯兰激进主义、乌克兰冲突、土耳其的未来及其在全球联盟体系中的地位、难民危机。所有这些问题都指向欧洲和亚洲的边界线,它们是人口、商品、能源和知识流动的直接结果,也是因为欧亚两大洲之间的壁垒正在逐渐减少或瓦解。进一步讲,这些跨越边境的新流动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欧亚大陆政治秩序原则导致的。


这本书通过把欧洲和亚洲视为一个统一的政治空间来挑战我们对当代世界的看法。当然,这个政治空间并不是有组织的。它有不同的项目和不同的想法,有已经积极参与组织工作的人,但没有已经涵盖欧洲和亚洲的政治秩序。的确,欧洲霸权的崩溃造成了目前的混乱局面,同时提供了一个更加统一的视角,为新的超级大陆开辟了道路。我们这个时代的问题是如何组织这个统一的空间。这必然是一个竞争的过程,是不同的政治代理人针对未来的不同看法的竞争。所有这些人都能够相互影响,而且所有人基本上一致认为,规模较小的政治秩序无法充分实现他们的目标。明确的分割已经被统一的力量取代,欧洲将融入其中,只有这样,欧洲才能留存下来,就好像分解肢体进入新的有机体,什么都没有失去,但是一切都改变了。“随着欧洲的消失,欧亚大陆凝聚在一起。”


欧亚时代的新鲜之处并不是欧亚大陆之间存在联系,而是这种联系是双向的,俄罗斯和中国正在考虑如何扭转这种联系产生的影响。只有当影响是双向作用时,我们才能说这是一个整合的空间。人们必须认真考虑超级大陆上其他地方发生的事情,就像考虑本国发生的事情一样。在欧洲霸权时期没有必要这样做,因为欧洲人知道他们的生活由他们自己决定,而亚洲和其他地方的殖民地从来不期望对欧洲产生任何影响。影响力的博弈主要集中在各主要集团之间的边界,这些边界可能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的稳定渠道,也可能由于破坏稳定和掌握控制权的企图而被分裂,成为有争议的地区。


至少作为交易节点,欧洲边界几乎是完全未开发的状态,甚至没有尝试去跨越不同文化、鼓励贸易,思想交流和商品交换都较少,而这恰恰是欧亚之间相互渗透的切入点,当然可以通过鼓励和引导的方式推进这种文明进程。像伊斯坦布尔、巴库或基辅这样的城市(与俄罗斯的“基辅”相比,我更喜欢乌克兰的拼写)已经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但是不幸的是,这三个城市都处于不同程度的政治不稳定状态,不可避免地阻碍了它们的迅速发展。然而最终,更重要的不是确定哪些城市将承担文明交界面的重任,而是确定支持它们的政权的政治形态。这一文明交界面已经是未来的空间,决定很多重大问题的空间。


— — —


欧亚政治已经取代了欧洲政治。一百年前,每一次重要的全球性发展都是不同欧洲列强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常常被卷入欧洲大国的动态竞争中,包括战争与和平这种关键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本身就是欧洲个别国家在欧洲大陆舞台上进行竞争的反映。如今,这种动态竞争表现在不同的层面,发生在欧亚大国之间。


在这本书中,“欧亚大陆”不仅仅是一个用于描述地理实体的术语,也是用于描述政治历史新时刻的特定思维方式的术语。“欧亚大陆”是新世界秩序的便利标签,因为它一个词表达了两个主要观点,而这两个观点是相互矛盾的。一方面,它传达了欧洲世界秩序已经结束的信息。这一信息经常被提到,但是也一直被规避。欧洲国家放弃它们的帝国梦想时,依然抱着这样一种幻想:世界其他国家不再需要指导,因为它们自愿接受欧洲的规则和思想。这是一种幻觉,只是这种幻觉直到现在才被揭示出来。另一方面,关于欧洲遗产被抛弃的问题,它不会引起混淆。我们看到的是,那些更积极地用新事物取代旧世界秩序的人,正是欧洲科学和革命传统的继承者。在与欧洲模式竞争时,他们试图提出一种更现代、更理性、更能引领未来变革的替代方案。他们对现代社会的看法是全新的和另类的。


在本书的第一部分,我们必须研究欧洲和亚洲分歧的起源以及当前化解这种分歧的力量。然后,我们将从广义上探讨在旧世界秩序的废墟上建立的新超级大陆,以及它可能的发展形态。


本书的第二部分是横跨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旅行见闻,依据我漫长的陆路旅行,以及随后的许多研究访问。我介绍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地方。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这些地方似乎注定要在明天的世界扮演一些主要角色。在其他情况下,它们是旧世界中不可思议的角落。未经检验的假设没有什么吸引力,但是我们可以探索新的思维方式。这本书中有大量的人物原型,几乎都是我在旅途中偶然遇到的:考古学家、武士、革命家、女巫、特工、外交部长、商人、工程师、政客、时装设计师、艺术家和各种各样的神话家。他们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中心章节讲述中国和俄罗斯在新超级大陆的政治和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每一个案例中都有两个主要的问题。第一,中国和俄罗斯政权推进的政治秩序理念是什么?这些理念与仍然处于主导地位的欧洲政治传统理念有何不同?第二,中俄两国如何看待欧亚一体化?它们会采用什么模式建立一个统一的超级大陆?以及它们如何推进自己的计划?中国已经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组织了这些计划。“一带一路”倡议将欧亚超级大陆一端的欧洲与另一端的亚洲连接起来,是深刻的经济一体化战略。首先,该倡议的地域扩展看起来是无限的,因此其英文名称最近已经更改了。它现在被称为“Belt and Road”,而不是“One Belt, One Road” ,以表明该倡议正在规划的实际上是许多地带、道路、走廊和基础设施项目,可能包括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每个国家和地区。俄罗斯的计划与之类似,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更加灵活和初步。不过俄罗斯的计划已经开始围绕制度和政治框架,即欧亚经济联盟(Eurasian Economic Union) ,达成一致。对这些项目的详细讨论必须包括可能与其兄弟——欧盟——产生联系的方式。


新欧亚世界是一个充满分歧和矛盾的世界。这迫使我们去寻找冲突的路线,并根据自己的条件去理解不同的政治概念,而不是让它们符合现有的假设或欧洲政治文化的霸权诉求。我关注的是欧洲、俄罗斯和中国正在发展和完善的不同政治理念。连同美国(海外的镜子)的政治理念,这些将仍然是新的世界秩序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整个图景还包括一些更小的部分,而且一定要花一些时间去关注它们。


你最后一次认为自己是欧亚人是什么时候?这取决于你在哪里,也许就在昨天,也许永远不会。这一想法听起来甚至有些奇怪和难以置信。但欧亚时代已经到来,我们越早意识到这一点越好。


— — —


1617934940159839.jpg

欧亚大陆的黎明

探寻世界新秩序


[葡]布鲁诺·玛萨艾斯(Bruno Maçães) 著

刘晓果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索·恩

2020年5月出版


在这部立意新颖、恰逢其时的著作中,布鲁诺?玛萨艾斯提出形容正在出现的全球秩序的最佳单词应是“欧亚”,他解释了为什么我们需要开始从超大陆的维度来思考当今世界。中国和俄罗斯已经先其他国家一步,意识到欧亚大陆的战略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欧洲人发现它们自己的政治规划也与这片超大陆的其他地区密切联系在一起,正如玛萨艾斯所说,它们正因这片大陆而变得更加强大。


融汇了历史、外交和历时6个月的欧亚大陆旅行见闻,从巴库到撒马尔罕,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到北京,玛萨艾斯描绘了一幅变革中的地缘政治图景。他透过中国的“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看到了欧亚主义正在到来,香港和新加坡等地繁荣发展,土耳其的全球角色日益重要,美国也毫不掩饰地将自己重新定位于欧洲与亚洲之间。《欧亚大陆的黎明》认为应该尽早地结束对世界上最大岛的人为隔离,以超大陆的视角看待今日世界。



 关于作者 



1617934989248958.jpg

布鲁诺•玛萨艾斯(图片来源:Hudson Institute)


布鲁诺•玛萨艾斯(Bruno Maçães)目前是伦敦Flint Global的高级顾问、中国人民大学高级研究员、华盛顿哈德逊研究所高级研究员。2013-2015年间担任葡萄牙外交欧洲事务部部长。毕业于哈佛大学,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之前在华盛顿的美国企业研究院和布鲁塞尔的卡耐基研究院任研究员。




 本书目录 


前 言/001

导 语/007

第一部分 地图

  第一章 分裂的神话/003

  第二章 竞争性整合/031

  第三章 新欧亚超级大陆/067

第二部分 旅行

  第四章 寻找中心/091

  第五章 中国的梦想/162

  第六章 岛屿之争/218

  第七章 俄罗斯战略东移/240

  第八章 欧亚大陆隧道/310

  第九章 欧洲半岛/344

后记/390

注释/400

索引/407




— END —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