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新书 | 一本国际贸易入门通识读本

作者:杨宇 李小云

来源:经管领读

发布时间 2021-06-01 10:52   浏览量 189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1622515216519610.jpg


在全球化时代,贸易深刻影响全民生活,甚至正在重塑生产的本质以及全球范围内生产成本和收益的分配格局。什么是贸易?为什么开展贸易活动?为什么有些国家(组织、团体)可以在贸易活动中受益,而有些却遭受损失?本书为理解当代国家贸易争端提供了一个简明且有趣的途径,引发读者思考、探索全球一体化世界中各国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



每隔四年左右,美国人就要重新审视国际贸易观。这通常是由总统选举周期以及参选人员是赞成还是反对贸易活动引起的。这种更新贸易观的频率可以被认为是美国政客理解贸易理论的无能指数(可能是基于他们的各种政治主张),或者贸易对美国选民的重要程度(也可能是因为全球经济变得越来越复杂),抑或两种情况兼而有之。罗斯·佩罗(Ross Perot)在1992年总统大选中以独立身份参选的论点以及他声称的“巨大吮吸声”言犹在耳,他认为美国在边境南部的就业机会将伴随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通过而移向墨西哥。在最新一期的电视竞选中,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提醒我们,美国在贸易方面是个失败者,而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唯一途径是让他重新谈判与外国伙伴的贸易协议。与此同时,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和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就美国应该接受哪些贸易协定展开争辩。对他们来说,问题不在于美国是否在贸易中遭受损失,而在于对外贸易有没有对美国工人产生均衡的影响。大西洋彼岸的英国,在与欧洲大陆邻国进行数十年的贸易扩张后,投票决定退出欧盟,也开始质疑贸易的好处。所谓的“英国脱欧”已经引发巨大的政治和经济不确定性,这或许将是“跨国乐观时代的终结”(《纽约时报》2016年6月24日)。


什么是贸易?为什么开展贸易活动?为什么有些国家/组织/团体可以在贸易活动中受益,而有些却遭受损失?这些都是本书探讨的重点问题。当一个国家的企业、消费者乃至政府购买全部或者部分在其他国家生产的商品或服务时,就会发生贸易。在美国生产并在其他国外市场销售的物品被计为美国出口;在美国境外生产但是在境内购买和消费的商品和服务则计为美国进口。鉴于多种因素,世界上某一个地区的公司和消费者,不得不购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商品和服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有些商品不可能在所有地方都被生产(即一个地区不可能生产出所有的商品)。有些水果或者蔬菜只有在具有特定气候条件的地方才能正常生长;有些商品的生产需要特殊的技能,而这些技能可能只被掌握在少数的国家和地区手中。比如,先进的生物科技产品只有在同时拥有专业技术设备和专业技能人员的公司才能被生产出来。然而,这些公司生产的医药产品可以拯救全世界多个地方的生命。另外一个例子是,一个国家的消费者可能更喜欢另一个国家制造的汽车品牌,贸易使消费者的多样化偏好得到满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有些国家在生产某类商品时比其他国家更加高效。所以,通过利用不同国家不同商品之间的相对效率差异,贸易伙伴们都将可能从相互的贸易活动中受益。


如果贸易对贸易伙伴是有利的,那么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人对贸易所带来的影响感到愤懑呢?这个问题有多种答案。第一,尽管自由贸易带来了经济收益,但如何分配这些收益也是极其重要的。通过改变国际商品的价格,一些国家可能比其他国家从中获取更多收益。第二,贸易活动既有收益也有成本。比如,当像法国这样的高薪经济体选择进口世界上其他地区由低薪工人生产的商品时,法国的低薪工人可能就将面临进一步降薪以及潜在的失业危机。与此同时,法国的高薪工人可能会受益于国际市场一体化而进一步加薪。所以,对整个法国来说,贸易可能意味着获取更多低价的商品,但是对于那些因进口增加而失去工作机会的人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好事。第三,通过推动经济增长,贸易通常与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联系在一起,许多反对贸易的人关注的是市场体系内产生的负面效应。第四,还有一些人反对贸易,是因为他们可能不了解连接不同国家的生产网络的复杂程度。因此,当像美国这样的国家出现贸易逆差(贸易赤字),即进口价值高于出口价值时,有些人就会开始抱怨全球贸易的不公平或者抱怨损害当地(美国)劳工利益的单边贸易协议,通常的抵制方式是“买当地(美国)货”。然而,他们当中许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在当今的全球经济时代,如此之多的“美国”公司已经将生产业务通过在国外设立生产工厂的形式转移到了国外。因此,推动美国贸易逆差的许多进口商品,其实是美国的公司在其他国家生产的商品。尚不清楚的是,若将此类生产转移回美国,是否会给美国经济带来净收益。下面,让我们简要讨论一下苹果公司以及iPhone的生产案例。


果公司旗下的iPhone 是由遍布世界多个国家的工人合力生产的产品。iPhone的设计和iOS 软件系统的开发是在加利福尼亚州库比蒂诺(Cupertino)的苹果公司总部完成的,其核心组件分别来自美国、欧洲和东亚的一些公司,而所有这些组件都是在中国台湾的电子企业——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的中国工厂内组装完成的,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商标名——富士康(Foxconn)可能更广为人知。据估计,苹果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雇用了大约110000名员工,占零售业总人数的40%左右,其在美国境外的员工数量大约占50%。杜希格和布拉德什在《纽约时报》上提出,全球大约有70万人通过承包和分包关系,在与苹果相关的公司中参与开发和组装苹果产品。事实上,富士康仅在中国大陆的工厂就雇用了100多万名工人。尽管富士康员工直接在iPhone产品生产线上工作的人数不得而知,但据估计,这一数字也远远超过了300000人。


iPhone是我们所想象的“全球商品”的一个典型案例,这类产品的设计、制造和部件组装等环节分散在全球不同地方,然后再被销往世界各地。为什么苹果公司会采取这种全球性的运营组织方式,而不是只在美国生产呢?答案是,对苹果公司来说,利用国家间在技能和投入(尤其是劳动力)价格上的差异,即便是把所有的运输成本考虑在内,也要比集中在一个国家生产产品划算得多。大部分和iPhone 生产相关的工作,集中在将组件组装为成品的末端环节。这些工作相对来说属于低技能操作,因此苹果公司将此类生产布局在像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是有道理的,因为这些地方的低技能劳动力非常多,工资也相对较低。但这并不是苹果公司将组装工作选择在中国的全部原因,众所周知,很少有国家能够和中国制造业的灵活性相媲美。中国有大量的劳动力分布在各种不同的制造企业当中,可以为处于世界产品供应链(企业网络)不同节点的企业提供便利。


像苹果这样的公司的生产活动如何影响贸易?许多iPhone一经组装完成,就会从中国运往美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而这些货物是被纳入中国的出口额以及目的地国家的进口额当中的。2009年,中国对美国的iPhone出口额估值为19亿美元,明显地提升了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额度。因此,从像苹果这样的美国公司购买智能手机对于缩小美国的贸易逆差并没有帮助,相反地,还可能会在国外创造出比美国国内更多的就业机会。即便如此,大多数贸易经济学家仍会坚持认为,这种全球性的生产组织对美国经济是一个净利好因素,而富士康为中国创造的工作岗位则没有实现中国的最佳利益。美国的低薪工人可能会对这种观点提出异议,环保人士也可能会辩称交易会产生额外的成本。尽管苹果公司的产品进口的净效益仍在争论当中,但基本明确的是,在像苹果这样的公司的全球活动推动下,贸易额在过去几十年里几乎呈现指数级增长。


摘自本书引言部分


— 关于本书 —


1622515258213695.jpg


经济学通识读本系列


解读国际贸易:得与失?

[美]方碧云(Jessie Poon)

[美]戴维·罗宾(David L. Rigby)  著

杨宇 李小云 译


本书为理解当代国家贸易争端提供了一个简明且有趣的途径,引发读者思考、探索全球一体化世界中各国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书中以典型案例研究阐释关键概念,使读者可以全面理解为什么会产生国际贸易,全球化与跨国生产网络,贸易治理,亚洲成为世界主要贸易区的崛起之路,道德贸易与环境可持续性,新能源、服务和知识技术贸易等知识。对于想要了解不同区域之间贸易如何变化、贸易如何影响国家之间关系以及如何影响一个国家内部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重要读物。



— 本书目录 —
第一章 引言/001


1.1 贸易的增长/008

1.2 贸易的历史/009

1.3 全球化和当代贸易模式/014

1.4 本书主旨/017

1.5 本书框架/018

第二章 贸易理论/021

2.1 比较优势/024

2.2 赫克歇尔-俄林(H-O)模型/032

2.3 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039

2.4 里昂惕夫悖论/042

2.5 贸易比率/043

2.6 新贸易理论:贸易模型中的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044

2.7 新新贸易理论:全球外包/048

2.8 小结/053

第三章 跨国公司、贸易与全球经济/057

3.1 跨国公司的起源和公司国际化的原因/060

3.2 跨国公司的成长/069

3.3 全球生产网络和商品价值链/078

3.4 在全球生产网络中获取价值/085

3.5 跨国公司和贸易/086

3.6 小结/090

第四章 贸易治理/093

4.1 制度理论/096

4.2 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103

4.2.1 关贸总协定/103

4.2.2 世贸组织/107

4.3 贸易地理:一体化和区域贸易协定/109

4.4 地理的宿命?区域主义与区域经济一体化/111

4.4.1 欧洲联盟:超级区域?/112

4.4.2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19

4.4.3 东盟模式:东盟自由贸易协定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123

4.4.4 南方共同市场/128

4.5 小结/130

第五章 贸易和发展/135

5.1 动态比较优势/139

5.2 不等价交换/141

5.3 进口替代和出口鼓励/146

5.4 亚洲的雁行模式/153

5.4.1 日本:衰老之雁?/153

5.4.2 东亚:成熟的“雁行模式”/157

5.4.3 中国:“翱翔”抑或“蹒跚”之雁?/162

5.5 小结/172

第六章 贸易的影响/175

6.1 特殊经济区/178

6.2 对劳工的影响/184

6.2.1 贸易及劳工标准/185

6.2.2 贸易、就业和工资/190

6.3 道德贸易/193

6.3.1 互惠贸易/193

6.3.2 生物安全/196

6.4 环境与可持续性/199

6.5 环境政策与贸易协定/203

6.6 小结/206

第七章 结论/211

7.1 趋势和方向/215

7.1.1 能源贸易:以太阳能为例/215

7.1.2 服务贸易/220

7.1.3 知识贸易/222

7.1.4 发展中国家贸易(南南贸易)/228

7.2 总结/231

术语汇编/235

参考文献/245



END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