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书摘】集中营里的法国女性 | 甲骨文新书

作者:甲骨文

发布时间 2022-06-22 14:47   浏览量 126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甲骨文ioracode
转载任何甲骨文微信公众号ioracode所推送的文章,请事先与本公众号取得联系


二战期间,为换取轴心国不瓜分法国,维希政权助纣为虐,协助抓捕犹太人和其他“不良分子”。一些勇敢的女性,因仇恨和抵抗纳粹占领者而团结起来,她们分发反纳粹传单,印制革命出版物,藏匿抵抗者,并将犹太人秘密地带到安全地带。


她们是教师、学生、药剂师、巴黎歌剧院的歌唱家、作家和家庭主妇,她们是母亲、妻子、姐妹、女儿。她们还是开往纳粹集中营的31000次列车的囚犯。列车将她们带到奥斯维辛、比克瑙,在那里,她们经受了难以想象的折磨:党卫军军官的凶残暴虐,糟糕的居住环境引发的斑疹伤寒、坏疽等疾病,毒气室、焚化炉笼罩的无形阴影。


集中营的妇女


在那里,她们彼此照料,相互慰藉,在深厚的感情和友爱中获得安慰和力量。她们去时有230人,但仅49人活了下来,重回法国。她们的经历告诉我们,人性向恶可以堕落到何种地步,向善又可能升华得多么崇高。


冬日列车

维希政权与纳粹集中营里的法国女性

[英]卡罗琳•穆尔黑德(Caroline Moorehead)著 

徐臻  译

2022年6月出版/82.00元

ISBN 978-7-5201-9202-6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序言(节选)


1942年1月5日,隶属于巴黎第十区的警官龙多(Rondeaux)看见一个男人,认为他是法国抵抗运动(French Resistance)中被通缉的成员。安德烈·皮肯(André Pican)是教师,而且他确实是国民抵抗阵线(Front National)在下塞纳省(Seine-Inférieure)的负责人。皮肯参与制造了一起火车脱轨事件,车上是运往德国的被征用品和作战物资,警方正以3万法郎悬赏他的人头。


龙多的上司吕西安·罗滕(LucienRottée)是狂热反共的法国人,积极地与盖世太保勾结。罗滕认为,皮肯也许能引导他们揪出抵抗运动的其他成员。11名警官受命严密地跟踪他,但暂时不实施逮捕。


之后的两个星期,他们在巴黎的大街小巷徒劳地搜查。随后,1月21日,在奥尔良门(Porte d'Orléans)附近的杜朗德咖啡馆(Cafédu Rond)执行监视任务的一名警官,看见了一个符合描述的皮肯相貌的男子。他开始跟踪那个男人,看见此人停下来,与一个体形结实、脸颊消瘦、留一把大胡子、约莫三十岁的男人交谈。罗滕的手下紧跟这条线索。2月11日,有人看见皮肯站在一家商场的橱窗外,他在一名“28到30岁,身高1.7米,身材苗条,留一头棕发,发尾卷翘”的女士陪同下,进入商场。女子身穿“普鲁士风格的蓝色外套,黑色腰带,浅灰色羊毛长袜,谈不上举止优雅(sans élégance)”。警方当时不清楚她的身份,便根据附近的地铁站将她取名为“比松-圣路易女士”(Femme Buisson-St-Louis),皮肯则被称为“比松”(Buisson)。


之后的数天,皮肯又见了“莫特·皮盖”(MottePiquet)、“波特·苏洛”(Porte Souleau)和“巴拉1号女士”(Femme No.1 de Balard)。警方不知道她们是谁,均以首次看见她们的地名给她们取名。


到了2月中旬,皮肯和他的联络人明显变得紧张起来,他们的视线不时地越过对方的肩膀查看是否被人跟踪。罗滕开始担心他们可能会计划着逃跑。警官们也开始感到不安,因为到了1942年春天,巴黎的大街小巷上到处是抵抗人士张贴的海报,海报声称法国警察不比德国盖世太保好到哪里,因此,出于自卫向他们开枪的行为是合法的。2月14日,有人看见皮肯和布吕内女士在蒙帕纳斯火车站(Gare Montparnasse)购买第二天早晨前往勒芒(Le Mans)的车票。之后,他们为随行的三个大箱子办理了托运手续。罗滕认为该行动了。2月15日凌晨3点,60名警官被派往巴黎各地,实施逮捕。


在接下来的48小时,他们砸门,强行进入公寓、商店、办公室、储藏室,搜查了地窖和阁楼、猪舍和花棚、食品柜和橱柜。他们带走了笔记本、地址簿、假的身份文件、炸药、左轮手枪、传单、伪造得很精巧的票证和出生证明、打字稿以及对火车实施破坏的计划表,还有几十张被撕毁的明信片、火车时刻表和车票、被撕掉了一半的密码——它们是与笔记本上记录的人接头时所使用的暗号。皮肯被逮捕时企图吞下一张名单。在他的鞋子里搜出了地址簿、反德传单和5000法郎。在被罗滕的手下逮捕时,其他人大声呼救、挣扎并试图逃跑。两个女人咬伤了警官。


日复一日,罗滕和他的手下审问囚犯,将他们三三两两地带到一起,然后撰写报告,再安排抓捕更多的人。他们没有记录在案的,除了使用酷刑的结果,还包括扇耳光、朝头部和耳朵拳打脚踢,以及对家人尤其是孩子的威胁。一份报告的边缘处写着,对扣押者应该表现出尊重(avec égard)和关心。这句话后面跟着数个惊叹号。折磨成了一个笑话。


九个月后,在1943年1月24日飘雪的早晨,其中30名妇女加入了另外200名妇女的行列,她们和被占领的法国各地的妇女一样,在四年的德国占领期间,被押上了唯一一趟将法国抵抗运动中被捕的女性送往纳粹死亡集中营的列车。



1960年代初,这趟列车的“乘客”之一夏洛特·德尔博创作了一个剧本。她视自己为信使,讲述了一个她从前的同伴们的故事。23位女性,身穿标志性的条纹衣服,谈论着她们在纳粹集中营的生活。几乎分辨不出谁是谁,她们都一副灰头土脸的模样,穿着破破烂烂的、不成形的衣服,她们的发型和特征都被刻意模糊了。“那一张张脸”,德尔博在剧本说明中写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们共同的经历。正如希腊悲剧那样,人人知道存在暴力,却没人真正见过暴力的发生。


“我们之中必须要有一个人回去,”她们中的一人说道,“你,或者另一个人,那不重要。我们必须努力,活下去,因为我们是战士……那些回去的人终将赢得胜利。”第二个女人开口了:“留下的那些人该怎么办?”另一人回答道:“我们不会留下她们的。我们会带着她们一起离开。”随后,有人问道:“为什么人们要相信这些幽灵讲的故事呢?她们连自己究竟是怎么回来的都无法解释。”


囚禁中女性的英勇斗争


2008年,我决定寻找在65年前那个寒冷刺骨的1月早晨离开巴黎的女人们。我不禁想知道是否还有在世的人可以讲述她们当初为何投身于抵抗运动,如何被罗滕的手下逮捕,以及当时与后来她们和同伴为了生存经历了怎样的战斗。


我发现,夏洛特·德尔博已于1985年死于癌症,但仍有7位女士健在。我找到了贝蒂·朗格卢瓦(Betty Langlois),她当时95岁了,孱弱,但依旧充满魅力且坚定。看着自己早年的照片时,她棕色的瞳孔中闪着同样犀利的光,不过同时也有些疑惑。她住在巴黎市中心一间昏暗的公寓里,那里到处摆着盆栽和红褐色的家具。她请我吃五颜六色的马卡龙,还送给我一只小小的玳瑁色绒布猫,它蜷缩在一只棕色的纸箱里。虽然她没有养猫,却十分喜欢这款绒布猫生机勃勃的模样,并把它当作礼物送给了她所有的朋友。


贝蒂把我介绍给住在布列塔尼甘冈(Guingamp)的塞西尔·沙吕奥(Cécile Charua)。塞西尔嘲笑我一本正经的法语,教了我许多俚语和脏话。93岁的她身板相当硬朗,幽默,从不抱怨。我曾多次拜访两人,每次她们都不停地说了又说,向我讲述了发生在半个多世纪前而依旧历历在目的真实的场景和故事。在此期间,她们都没有讲太多自己的经历。塞西尔向我提到了马德莱娜·迪苏布雷(Madeleine Dissoubray),她当时91岁,是一名退休数学老师,独自一人生活在巴黎市郊一间塞满了图书的狭窄公寓。之后,在每年1月24日举办的幸存者聚会上,我听着马德莱娜——一位消瘦的、正直的妇女——用坚定又动人的声音向围观的人群描述活下来意味什么。她不苟言笑,十分克制。2009年夏天,在我第三次拜访贝蒂不久后,她去世了。她已经罹患胰腺癌7年,很少有胰腺癌患者能生存这么长时间。我最后一次见她时,她用一种愉快又骄傲的语气告诉我,她让所有的医生都感到大惑不解。活下去,她说,正是她非常擅长的事。

这本书讲述的是女人之间的友谊,以及她们对亲密关系和相互扶持的重视。在极其残酷、极其危险的条件下,这种相互扶持关乎生死存亡。它关于勇气,直面生活中最糟糕的处境,并且活下来,带着尊严与不可被摧毁的、毋庸置疑的坚定决心。那些能够在1945年回到法国的女性,主要因为她们足够幸运,但也因为她们的不屈不挠与相互之间的扶持,即便她们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有着不同的年龄、宗教信仰、职业、政治信仰和教育背景。毫无疑问,她们之间也有疏有近:有些人成了更为亲密的朋友。但是,她们关心身边的每个人,每当有人去世时,她们都心怀愤恨。她们的经历,月复一月,远远超出了人类能够忍耐的极限。


这便是她们的故事,塞西尔、贝蒂、普佩特、马德莱娜以及其他226位女性的故事。她们都被送上了那趟列车,它后来以31000次列车(Le Convoi des 31000)而为世人所知。


本文节选自《冬日列车:维希政权与纳粹集中营里的法国女性》序言。


新书速递



冬日列车

维希政权与纳粹集中营里的法国女性

[英]卡罗琳•穆尔黑德(Caroline Moorehead)著 

徐臻  译

2022年6月出版/82.00元

ISBN 978-7-5201-9202-6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幸存者及其家人进行访谈,以及查阅诸多回忆录、信件、手稿以及档案的基础上,再现了二战时期那些勇敢的法国女性为反抗德国占领而开展的英勇无畏的反抗,以及为从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生还而进行的可歌可泣的求生努力。全书分为两部分,共十五章,第一部分叙述了法国女性在抵抗运动中积极行动、不幸被捕以及被关押至法国监狱的经历;第二部分叙述了被捕女性乘坐“31000次列车”被从法国监狱押送至奥斯维辛集中营之时,详细叙述了她们在集中营中时刻被死亡裹挟而挣扎着求生,以及战后重返家园、努力生活的故事。


作者简介

卡罗琳·穆尔黑德(Caroline Moorehead),传记作家。她为伯特兰·罗素、弗雷亚·斯塔克、艾丽斯·奥里戈和玛莎·盖尔霍恩创作传记。她的非虚构作品聚焦红十字会历史以及难民研究,她关于难民题材的作品《难民之旅》广受好评。她最新撰写的《在悬崖边起舞》乃露西·德拉图尔·杜平的传记,入围了科斯塔图书奖(Costa Book Awards)的最终名单。她生活在伦敦。甲骨文即将出版她的《秘密村庄》《山中的房子》《胆大而危险的家庭》。


译者简介
徐臻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中东研究硕士,译有《瓜分沙洲:英国、法国与塑造中东的斗争》《最后的英国人:爱情、战争与英国在印度统治的终结》《拉斯普京》,现居伦敦。

本书获誉

法国抵抗运动中女性的生活、死亡,确实值得用一部认真的回忆录来记录。她们的故事……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来看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段鲜有人研究、出人意料领域的历史……一本严肃,真诚的好书。

——《星期日泰晤士报》(The Sunday Times)

〔穆尔黑德〕懂得如何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萦绕他们的梦境……〔她〕无惧于望向世界上最黑暗的角落,使我们也想朝那里看一看。

——《每日电讯报》(Daily Telegraph)

 

无与伦比……作者勤勉的研究让这些女性活了过来……这本书不仅加深了我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认识,也是人类在极端邪恶面前生存和智慧的见证。

——《学校图书馆学报》(School Library Journal)

 

穆尔黑德报道的广度让人印象深刻,让我们近距离瞥见了不可磨灭的奋斗和坚韧。

——《奥普拉杂志》(O, the Oprah Magazine)

 

《冬日列车》本质上是一部历史文献,但它的叙述像一部伟大的小说般清晰、有力。

——巴基斯坦《每日时报》(Daily Times, Pakistan)

 

穆尔黑德巧妙地将抵抗运动、生存、战后生活的故事,组织成一部可读性极强、内容紧凑的作品……穆尔黑德本人的目标——公正地倾听,并认可法国抵抗运动中的女性——很好地实现了。

——《纽约书评》(New York Journal of Books)

 

一次对人类之堕落,以及它所激发的英雄主义的完美研究。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 


本书目录

第一章 精巧绝伦的大玩具

第二章 法国抵抗运动的火焰

第三章 启蒙运动的女儿

第四章 追捕抵抗者

第五章 等狼来了

第六章 对女性的宽容 

第七章 认识到无法想象之事

第八章 “对她们,我们另有打算”

第九章 122拘留营

第十章 31000次列车 

第十一章 友谊的含义 

第十二章 活下去,保持自我

第十三章 弃若敝屣

第十四章 战斗前的平静

第十五章 躲进阴影之中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