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1)

【书评】书评 │ 一部主线清晰的欧洲扩张全球史——《征服世界》

作者:索恩thornbird

发布时间 2022-10-20 10:07   浏览量 671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1)




///

作者介绍


任格致,曾先后就读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主修历史、中国研究。目前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就读。笔者相信,自己在多个国家学习不同人文社科学科的经历有助于更好理解全球史的宏大主题。






征服世界:一部欧洲扩张的全球史

1415~2015(全3册)

[德]沃尔夫冈·赖因哈德(Wolfgang Reinhard) 著

周新建 皇甫宜均 罗伟 译

2022年5月出版 / 388.00元

ISBN 978-7-5201-9022-0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索·恩





该书作者为德国著名历史学家沃尔夫冈·赖因哈德,赖因哈德(Wolfgang Reinhard)是德国弗莱堡大学现代史名誉教授,专注于研究早期欧洲现代史,也是享有盛誉的不列颠学院(British Academy)的院士,能进入不列颠学院的学者,均是在所研究领域有卓越建树的知名人物,赖因哈德就是这样一位在欧洲现代史领域辛勤耕耘数十载的德国学者。


《征服世界:一部欧洲扩张的全球史,1415-2015》,书名涵盖了两个基本要素,时间和空间:从大航海时代早期的1415年到最近的2015年,讲述了600年的悠悠岁月以及从欧洲扩张到世界的全球性历程。无疑,这本书的主题是十分明晰的,叙述的就是欧洲在现代世界的扩张历史。我们在了解这个星球最近几百年的历史时,有时会发出感慨,小小的欧洲大陆,居然在推动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那么大的作用,这本书就是详细介绍欧洲和其他地方在塑造现代文明的过程中的相互联动的作用及关系的。


赖因哈德在第一章讲了近代欧洲扩张的基础,书中写道,“欧洲是在偶然性的扩张中形成的”,也就是说,欧洲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而是从一开始就在不断扩张。从古罗马时期就是如此。欧洲扩张有其原因:简单来说,就是寻求政治认同、扩展经济利益、传播宗教信仰。赖因哈德也叙述了欧洲在扩张中形成的许多不同的变体,如贸易帝国、殖民帝国和殖民统治,作者也讲了3种不同的殖民地类型:基地型、移民型、统治型。三种殖民地各具特征,但都是以宗主国的利益为考量的。总的来说,欧洲具备向外扩张的许多条件,下一步就是打算把世界掀起滔天巨浪了。



以欧洲为主体,作者把欧洲大陆视为“旧世界”,把扩张的殖民地叫做“新世界”。在第二章及其以后的许多章节,赖因哈德以大西洋为参照物,详细写了欧洲和大西洋之间相互密切的关系。前往大西洋是欧洲大陆出海的必经之旅,大西洋的辽阔以及凶险也曾让人生畏,中世纪晚期以降,欧洲,尤其是靠近大西洋的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开始积极利用科学技术的进步来征服浩瀚无垠的海洋,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这也是“欧洲的大西洋”的开端。欧洲人驾驶着船只,沿着大西洋向西到美洲大陆和西印度群岛,向南到了非洲大陆,开始了这些地方被欧洲人主宰数百年的历程。


第三章至第五章,赖因哈德写了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环球航行远至亚州海岸的旅程。葡萄牙人的轨迹主要分布在印度洋沿岸,在东非、西亚、南亚建立了许多殖民据点。西班牙和葡萄牙人来到遥远的亚洲,却并不受欢迎,他们也用暴力手段改变了这里的经济成分,使得肉桂等香料作物成为这一地区的主要产品。中国和日本由于处于强盛的时期,所以受到的冲击较小。


时间进入17世纪,“欧洲扩张的主导地位从伊比利亚诸强那里转入西北欧人手里”,尼德兰、法国、英国先后建立了许多以“贸易”为名的公司,在亚州海岸越洋抢滩,对不同的部族采取不同的策略。以“东印度公司”为主的特权型贸易公司,在尼德兰和英国人的把持下,虽然说着不同的语言,但却有着许多相似性,他们都有着近似于国家的巨大权力,都垄断着一个行业的市场。总体的经济结构是欧洲获利远多于亚洲,这也是一种不平等的贸易关系,就是国内读者所熟知的“资本原始积累”的海外部分。


第六至七章是西班牙美洲的情况,用赖因哈德的语句,是“西班牙的大西洋”。西班牙人进入美洲后,用病毒和武力征服和消灭了这片土地的众多部落和居民。西班牙人也对于“新世界”的黄金所垂涎不已,大肆掠夺黄金等贵金属。西班牙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地,纵贯南北美洲,这些举动是以宗教的名义进行的。西班牙人掠夺的黄金运回国内,却被贵族以奢侈享乐而流失掉,而没有发展经济和建立西班牙的近代工业基础,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失误。


八至九章中,赖因哈德继续写了大西洋和诸多民族共生的故事。如葡萄牙人的蔗糖经济。尼德兰人被称为“海上马车夫”,在大西洋之间各个港口往来穿梭,获利不菲。而犹太人则是在奴隶贸易中扮演了不太光彩的角色,当时大多数奴隶贩子都是犹太裔。说到奴隶贩运,就不得不提到人们熟知的“三角贸易”,其中,充满了奴隶血泪的是第二段,从非洲海岸运送抓捕的奴隶到美洲各个地方去,有不计其数的奴隶在此过程中殒命,奴隶贸易也使得非洲大陆损失了上亿人口。


终于,深刻影响世界近代进程的两个国家,法国和英国登上了他们主宰大西洋时代的舞台。法属北美和英属北美相继建立,并且两个“北美”发生了不可避免的冲突与摩擦,英法百年战争的战场也延伸到了各自控制的北美地区,最终,双方各有胜负,而美国的建国让这一地区的局势更加复杂化。



欧洲的扩张不只是征服性的胜利,也有内部的变化与变革。在随后的第十一章,赖因哈德着重写了“新世界”的变革过程,如西属拉丁美洲的改革与去殖民化、一系列新的拉美国家的诞生,海地革命,等等。“新世界“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欧洲大陆本土的启蒙主义思想的影响,产生了诸多变化,这是我过去所比较少关注的。


“新世界”与“旧世界”的关系历经了从彼此不了解到被动的接受,再到受到“旧世界”的影响,它们在16-19世纪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世界”的亚洲和美洲起初看待欧洲人的时候,会觉得他们是强盗,许多情况下,的确如此。比如中国和日本,在可以自给自足的情况下,不认为欧洲人的到来是什么好事,我也想到了近代中国遭遇的风风雨雨,从天朝上国观念的渐趋式微,到被动卷入世界市场,落后挨打的凄惨局面。而欧洲对于其他国家的侵略更是带来了许多问题,甚至在去殖民化后仍然是一个痼疾。


由于欧洲是在北半球,而在北半球的殖民也就成为欧洲的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了。俄国是一个内陆国家,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俄国一直在向外扩张,无论是向东欧的扩张,还是19世纪的“大博弈”,俄国都获益颇丰。这也成为地缘政治的一个不稳定因素之一。而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借用一位诗人的话,俄国在一些古老的文明(如中国)面前,是一个年幼的兄弟;而对于有些文明(如美国)而言,则是一个兄长。美国自诩是一个“山巅之城”的国家,在“旧世界”已经堕落的情况下,自己肩负着承前启后的使命。这就是美国“昭昭天命”思想的根源之一,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美国开始了西进运动等扩张,这在广义上来说,也属于欧洲扩张的一部分,因为美国定居者来自不同的欧洲国家。


而在南半球,尽管地理位置遥远和陆地面积较小,也没有避免被欧洲强国所染指的命运。在南非,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其他南太平洋岛国,同样有着殖民者的身影。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鼎盛时代,有太阳照射的地方,就有英帝国的领土,这也是“日不落帝国”说法的来源。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逐渐成为了移民型的殖民地,它们和“母国”英国的关系密切,盎格鲁-撒克逊人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也采取了和英国类似的议会制度,并且最终于稍晚些的20世纪相继独立。


既然大英帝国国力蒸蒸日上,它就一定不会放过印度这个肥沃的次大陆。在1857年“印度兵变”(又称1857印度民族起义)后,英国完全控制了印度全境,让其成为英帝国“皇冠上的明珠”。英国是如何用很少的人来通知幅员辽阔的帝国的呢?以印度为例,英国笼络各个土邦的王公贵族,和本土上层人士合作,实现了英国代理人的角色。在印度的殖民岁月里,印度人没有忘记争取自由和独立的民族自决的要求,经过许多斗争后,于“二战”后的1947年独立。


与印度既有相似点,又有不同点的是东亚大陆上的中华帝国。中国和印度都是历史悠久的大国,在近代以来,也都遭受了外来势力,特别是欧洲的殖民入侵。所幸,与印度相比,中国没有沦为完全的殖民地,却也经历了极其艰难曲折的现代化之路。


时间进入到19世纪中叶,欧洲国家的触角开始伸进了非洲大陆的腹地,在过去的时间里,欧洲尽管对于非洲有奴隶贸易和入侵,但许多都局限在海岸沿线,并没有深入内陆地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于资源的进一步攫取,进入非洲大陆内部成为欧洲强国的目标之一。在柏林会议上,欧洲列强在地图上完成了对非洲的初步瓜分。比属刚果因为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的暴戾政策而臭名昭著,其他殖民地也好不到哪去。19世纪下半叶,在非洲大陆上,英国占据的殖民地质量最优,而法国则是面积最广。英国甚至制订了从埃及开罗到南非开普敦的计划,可见其野心之大,实力之强。


 

相比于前几个世纪的高歌猛进,20世纪则普遍被认为是一个欧洲衰弱了的时代。然而,当时的人们却不是这么想的,20世纪初期,由于工业革命的迅速开展,欧洲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海牙和平会议的召开以及自1815年维也纳会议以来就没有全面战争的局面,也使许多欧洲人对未来心怀乐观。


但是,“一战”的爆发打碎了人们的迷梦,“欧洲文明的灯光熄灭了”,协约国和同盟国都死伤惨重,经济和社会也大为受创。对于奥斯曼帝国漫长的衰落以及带来的地缘政治真空,被称为“东方问题”,这个问题出现了很久,在“一战”后,由于奥斯曼帝国的瓦解而得到解决,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更加棘手的、持续至今的中东问题,这也是欧洲帝国主义留下的许多负面遗产之一。俄国革命也使得欧洲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


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战间期”(1919-1939年),欧洲先是有了咆哮的二十年代的繁荣,后又经历了大萧条,这是几个世纪都没有遇到过的事情。各国之间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阴影,纷纷提高关税,设置贸易壁垒,有的国家还兴起了法西斯主义,如意大利和德国,为后来“二战”的惨剧埋下伏笔。


“二战”爆发了,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如果“一战”尚且可以称为“欧战”的话,那么,“二战”则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大战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和战场的激烈搏斗让欧洲也尝到了波及自身领土的战争的苦果。尽管老牌殖民帝国这次是为反法西斯的自由而战,也最终获得来之不易的胜利。但是,“二战”彻底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推动了战后各个殖民地独立的进程。许多欧洲的国家,都成为废墟,实力被极大削弱,给了美国和苏联统治世界的可能性。截至今日,亚洲和非洲的去殖民化进程已经完成,但是许多国家仍处在后殖民时代的阴影中。


战后的欧洲,她的实力退回了几个世纪前的小小的欧罗巴大陆,在风起云涌的去殖民化过程中,欧洲是如此无力和无奈,欧洲国家不想放弃殖民地,有的甚至不惜诉诸战争,如法国-阿尔及利亚战争,英国-阿根廷福克兰群岛战争(又称英阿马岛战争),但是时代已变,昔日的欧洲帝国已经分崩离析,也许,回望当年雄风,只剩一声哀叹。但是,欧洲留给前殖民地国家的遗产仍然刻在这些地方的基因里,负面的有贫穷、战乱,正面的有科技、教育体制。此时的欧洲更加注重自己的内部事务,先后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和随后演进为的欧洲共同体和欧洲联盟。一些仍在国际舞台上叱诧风云的国家,如英国、法国等相继成立了松散的国家联盟,如英联邦、法兰西共同体(现为法语国家及地区国际组织)、葡萄牙语国家共同体等,继续在国际事务中扮演不一样的角色。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欧洲扩张究竟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是无休止的争端、杀戮、掠夺,还是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经济的互通?这个问题难以回答。是的,欧洲的扩张是一把双刃剑,有其血腥残忍的一面,历史已经发生,真相也不容篡改,“历史不会善待扭曲事实的人”,欧洲的扩张给世界带来的问题仍是一道需要弥合的伤痕。但是,也不能否认的是,正是欧洲的扩张,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为塑造现代社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回到本书,赖因哈德的这部书,是以欧洲为主题的,主线也一直围绕着欧洲在近现代世界扩张的脚步,十分明晰,但是却并不是“欧洲中心主义”,而是兼顾了其他文明,并且着力阐述其他地区和欧洲交互影响的过程,落在书名上,这是一部“全球史”,而不仅仅只是“欧洲史”。


我们知道,自从20世纪50年代威廉·麦克尼尔出版《西方的兴起》以来,全球史作为一种历史学研究范式就开始风靡西方世界,全球史以“把历史学全球化”和“把全球化历史化”为特点,把人类过去放在一个全球的视野下考量,或许能得出不一样的结论。这部《征服世界:一部欧洲扩张的全球史,1415-2015》就很好地展现了全球史研究的宗旨。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索恩”品牌的引进和翻译,使得本书的译文明白晓畅,惠及大多数不懂德文的中国读者,本书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佳作。



— E N D —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1)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