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书摘】有字无字皆学问——重读厉以宁

作者:社科文献

发布时间 2022-11-23 09:35   浏览量 142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22

十一月

星期二

“有字无字皆学问”,这样才能帮助我们在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开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 尹俊



2012年2月,我有幸成为厉以宁先生的学生,至今已有10年。


记得那年夏日的一个清晨,天气已十分炎热,我从北大中关新园徒步走到蓝旗营拜访厉先生,出了一身汗。“这一屋子书再不整理一下,都没地方站了,乱糟糟的!”师母正看着一屋子书,热得发愁。“要不今天就整理一下?收拾干净了,家里就没这么热了。”我顺口说道。能整理厉先生的书,那可是莫大的荣幸。年轻小伙子说干就干。我小心翼翼地逐一整理,一上午都沉浸在书山中。厉先生和师母看着我满头大汗十分心疼,“你看看有没有想要的书,就拿回家吧”。如获至宝的我竟不知谦让,乐陶陶地挑了一套厉先生的著作,在洒满阳光的路上,拎着两大包书回了家。


没想到,这套书让我得了大便宜。那时,经管学部博士的最大梦想是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这主要靠阅读浩如烟海的论文而不是著作,因此常被人称作“满腹经纶皆paper,博士原来不读书”。但是,我一翻开厉先生的著作,就被深深吸引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读厉先生的书,暂停了读论文、写论文的循环日子,完全沉浸在厉先生营造的精神世界里,感受着深邃的思想,感叹着自己曾经的无知。后来我深刻体会到,倘若不是读了厉先生的书,我可能至今还不能掌握经济学的整体性分析框架;倘若没有这一框架,那也绝不可能写出真正有价值的论文。


后来,我从图书馆、书店、出版社多方寻找,搜集了全套厉先生的著作。其中最早的一本,是三联书店1956年出版的厉先生以笔名翻译的《赫尔岑和奥加略夫的经济观点》。我下定决心通读这些珍贵的著作,并制定了系统的研读计划。这真是个浩大的阅读工程,而且先生每年还有新书出版,我的读书速度甚至比不上他的新书出版速度。十年如烟,我从一名北大学生成长为一名北大的老师。如今,我终于通读了这些著作,有的书还读了多遍,并记录了许多学习感悟和读书心得。在研读的过程中,我深深为厉先生的思想深度和广度所折服,倍感“一篇读罢头飞雪”。于是,秉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初心,在入门十周年之际,我把这些学习感悟和读书心得系统地整理成《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重读厉以宁》一书,既记录跟随厉先生学习的“十年踪迹十年心”,也纪念与厉先生的十年师生情谊。

《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重读厉以宁》书影


厉先生是我景仰的大师,是我一生学习的楷模,更为巧合的是,先生与我还是同乡。记得2012年5月,先生欲回江苏调研。他唤我同行,并说:“我是扬州人,你是泰州人,自古是同乡,1996年之后才调整了行政区划。我这次要回扬州调研,你和我一起回家乡看看吧。”我有幸在厉先生身边耳濡目染地学习了十年,无论是陪着先生出差、调研,还是上课、开会,或是一起做点家乡饭、聊聊天,总会感觉到“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人生有此机缘,何其幸也!厉先生不仅耐心地教给我经济学理论知识,还以自身言行,教授我怎么做一个好学者,我初步归纳为五个方面,与诸君共享。


尹俊与恩师厉以宁(右一)合影


一者,学术志向远大。厉先生曾写给年轻人两句箴言, “一要有远大的理想,二要坚持不懈”。厉先生认为,虽然北大大师云集,但学者要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远大学术志向,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坚守,要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吾辈之人,不能功利地追求短视而忘记了远大志向,要立足先贤的思想基础,在理论和方法方面继续持之以恒地向前推进,努力创造解释中国又能解释世界、影响中国又能影响世界的创新性理论。


二者,关注国是之要。好的学者,既要成为理论专家,又要成为政策专家,要用理论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之初,厉先生就力排众议,率先提出“企业改革主线论”,建议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使无数国有企业重获活力。吾辈之人,不能把研究领域局限在细枝末节、无关痛痒、过于抽象、迎合西方的小问题上,而要关注国是之要,关心党和国家关心的大问题,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科学建言,始终围绕中国现代化建设不遗余力。


三者,视野格局宏大。好的学者,必须厚积薄发、格局宏大,要善于从哲学高度思考问题,对古今中外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写出的文章才有深刻洞见。厉先生涉猎广泛,对多个学科知识都有研究,勤于开展实地调查,足迹遍布全球各地。他完成的几部经济史鸿篇巨著,充分体现了其宽广的视野和深厚的底蕴。事实上,历史上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皆是如此,比如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哲学、数学、文学等学科方面都很有建树,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更是被称为“经济学界的最后一个通才”和“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吾辈之人,不能让某一种范式或方法论限制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要兼具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高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深度、古今中外之广阔视野、和而不同之宏大格局,方能以深刻思想洞察世界、以宏大格局建言献策。


四者,言行堪为世范。好的学者,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人正派,总是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厉先生一生无私,秉着“此身甘愿做人梯”的精神培养人才,桃李满天下,九十高龄还在课堂授课。先生对学生疼爱有加,我读书时总是留我在他家里吃饭,在我结婚时还特地为我写了《人月圆》的贺信。先生有超乎常人之勤奋,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发表的文章更是不计其数,还以笔名“季谦”“孟援”“山外山”写书撰文。一次,我陪先生参加活动,在车上与先生聊天。先生问,“你说我现在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说,“健康”。他说,“是时间(time),我还有许多事情要做”。那年先生84岁,但在我眼里,他根本不像一个耄耋老人,似乎永远处在一个学者的盛景年华。吾辈之人,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常思常省,既要做到事事率先垂范,勤奋不息,弘扬正能量,又要关心关爱学生,将立德树人作为头等要事。


五者,处世乐观豁达。好的学者,往往对人生有超常之见。厉先生常说,“心宽无处不桃源,坏事也能变好事,失财免灾”,这既是世界的辩证法,更是一种乐观主义心态。无论是年轻时身处逆境,还是后来因秉持前沿的改革观点而遭到质疑,先生总是坦然一笑,从不怨天尤人。先生和师母感情十分和睦,从未红过脸,总能以积极心态面对风雨,一路相互扶持,相互关爱。吾辈之人,立志做一流学问,遇到工作和生活上的一切困难,皆要辩证看之,乐观处之,豁达待之,一笑了之,方能无难不克。这种心态不仅影响自己,还能影响他人,造福他人。


尹俊夫妇与恩师厉以宁(前排右一)、师母何玉春合影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为青年讲授了一种学习的好方法,即“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青年人重读厉以宁,既要从“有字之书”中学习和理解先生研究中外经济问题的理论框架与思维方式,也要从“无字之书”中学习借鉴效仿先生的治学之道。“有字无字皆学问”,这样才能帮助我们在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开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作者为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



书籍推荐


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

重读厉以宁

尹俊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ISBN:978-7-5228-0558-0

定价:98.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系统梳理厉以宁先生的著作,尝试归纳厉先生研究经济和现代化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广阔视野,进而探索性地综述和提炼中国特色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分析框架。本书主要回答三个问题:

第一,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体系继承和发展了什么?

第二,世界各国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是什么?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是什么?

希望本书能启发广大读者科学运用中国特色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古今中外”的研究视野,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主体性和原创性理论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

尹俊,江苏泰州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博士后,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曾为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现为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式现代化、五年规划、习近平经济思想、数字时代的组织管理等。

已出版《中国式规划:从“一五”到“十四五”》《经济低碳化》《中国新型城镇化之路》《领导力的本质》等著作,在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Journal of Innovation & Knowledge等国际高水平刊物发表多篇论文。

曾获得杨芙清-王阳元院士优秀教学科研奖、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首届李占祥管理哲学优秀论文奖、首届青马奖优秀著作一等奖等。所著《中国式规划:从“一五”到“十四五”》入选国家“丝路书香工程”项目,被翻译为英文、韩文、老挝文等多种文字。

学者推荐

北大经济学院梓材讲席教授 平新乔  撰写万字精彩序言

《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论厉以宁的经济学贡献》


厉以宁教授与我是数十年的好友、学长,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征程中,我们和诸多经济学家一道,为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和理论创新贡献了人生最好的年华。厉教授著作等身,领域广泛,注重实践,观点鲜明,独树一帜,见解深刻,文笔生动,是我国改革开放后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和改革先锋。厉教授的学生尹俊基于他的著作体系撰写这部作品,并精巧地构建了一个理解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性分析框架,颇有理论深度和学术价值,展现了新一代经济学者的宽广视野和学术能力。特此推荐。

——张卓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荣誉理事长


把书“厚的读薄,薄的读厚”是一种科学的研读方法。本书从厉以宁先生卷帙浩繁的著作中提炼出理解中国特色经济学和现代化的简明理论框架,并运用这一框架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等多个领域的丰富实践,是贯穿着“从特殊性到普遍性,再到特殊性”科学规律的佳作。

——龚六堂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重读经典著作是青年学者成长的法宝,前提是掌握中国历来推崇的“传注疏”的科学方法。本书是运用这一科学方法的典范,既阐述了厉以宁先生经济学思想的体系,又把这一体系与经济学理论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学理规律统一了起来,可谓“一篇读罢头飞雪”。

——韩毓海 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本书目录


代 序 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论厉以宁的经济学贡献

前 言


第一篇 兼容并蓄终宽阔——经济学之源与流

第一章 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第一节 经济学是社会启蒙和社会设计的科学

第二节 经济学的伦理

第三节 经济运行与体制

第四节 经济学家的三大法宝

第二章 经济学的百花齐放

第一节 经济学说史的镜鉴

第二节 集大成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三节 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第三章 中国特色经济学的繁荣

第一节 中国特色经济学的理论起点与创新发展

第二节 中国特色经济学的理论特征

第三节 中国特色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第二篇 经史探微后代知——世界现代化之成与失

第四章 世界现代化简史

第一节 西欧国家的现代化

第二节 美国的现代化

第三节 其他国家的现代化

第五章 世界现代化成与失的经济学分析

第一节 比较经济史与现代化

第二节 经济现代化的基本规律

第三节 制度现代化的基本规律

第三篇 从来新路新人找——中国式现代化之同与殊

第六章 中国式现代化同与殊的经济学分析

第一节 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式现代化一般性

第二节 经济现代化视角下的中国特殊性

第三节 制度现代化视角下的中国特殊性

第七章 中国式现代化的知行合一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式现代化

第二节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中国式现代化

第三节 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与理论创新

结束语 现代化终结于何处?

跋 十年踪迹十年心

附录 厉以宁中文著作目录



上下滑动浏览




转载自:北京大学校报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