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书摘】新书速递 | 《陈清泰文集》:循着改革大潮参与者的足迹

作者:社科文献

发布时间 2023-05-12 13:38   浏览量 130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陈清泰文集》共四卷,收录了陈清泰同志在第二汽车制造厂、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全国政协工作期间的文章以及回忆文稿。编者为部分文稿加了导语和注释,意在帮助读者理解文稿的历史背景,也从一个侧面勾勒出四十年来企业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足迹。



出版说明


《陈清泰文集》收录了陈清泰同志自1970年以来的主要文稿,包括会议讲话、授课讲稿、研究报告、政策建言和发表的文章等。


陈清泰同志从事企业经营和企业改革工作四十余载,历任第二汽车制造厂工程师、产品设计处处长、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总厂厂长(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东风汽车工业联营公司董事长、神龙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务院经济贸易办公室副主任、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和党组副书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和副主任;是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首届全国经济改革人才奖获得者;是中共十三大代表,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是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国家行政学院等院校兼职教授。先后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首届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首任院长、中国上市公司协会首任理事长等。



改革开放以来,陈清泰同志以不同的角色和身份亲历了我国企业改革的全过程——20世纪80年代是大型国有企业的一把手;90年代在政府部门任职,是企业改革政策制定的参与者和组织实施的负责人;进入21世纪,在政府政策咨询机构和全国政协工作,是企业改革和经济社会转型政策咨询工作的参与者和组织者。


陈清泰同志在参与和推进改革方面有丰富的阅历,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形成实践、政策、理论相结合推进改革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


《陈清泰文集》包括四卷,分别为企改探路(1992年之前)、攻坚克难(1992~1998年)、上下求索(1998~2004年)、建言献策(2005年之后),收录了陈清泰同志在第二汽车制造厂、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全国政协工作期间的文章以及回忆文稿。所有文稿均由著者做了校阅和订正。编者为部分文稿加了导语和注释,意在帮助读者理解文稿的历史背景,也从一个侧面勾勒出四十年来企业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足迹。


《陈清泰文集》以及即将出版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改革政策年谱(上卷)——(1978~2003)年纲辑要》等“企业改革政策研究史库”丛书,对读者重温邓小平领导和开创的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历程,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有机融合的伟大创举,研究公有制(主要指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现代企业制度理论体系形成过程,都会有所帮助。


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企业改革政策研究史库

2023年3月28日


1984年8月9日,与孟少农同志一起调研

1990年12月19日,东风-雪铁龙巴黎签约


序言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在此后的40年间,我有幸以大型国有企业管理者、政府部门主管企业改革的一员和政策咨询机构研究员及组织者的不同身份和角色,目睹并参与了改革的全过程,始终没有中断。


我从事和参与的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增长方式转型,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以及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等,还参与了中央和国务院部分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在这一过程中留下了不少文稿,其中有工作文稿、调研报告、讲话稿,还有公开发表的文章。为了保持工作和思路的连续性,我把这些文稿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没想到,这些文稿今天成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40多年来,我始终处于改革的第一线,或关注着改革的第一线,因此这些报告、文稿不是学术论文,而是为推动当时的改革而开展的调研报告、提出的问题,以及经梳理、剖析发表的观点及提出的解决方案、政策建言。


我国的改革是渐进式的,40多年是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改革的方案、政策、路径也是见仁见智。随着改革实践的迅速进行、对改革认知的不断进步,文集中难免有观点前后不一致的地方,也有在今天看来可能不那么正确的观点。但我在对收录的文稿进行校阅和订正时,没有按今天的观点修改原文和内容,只是按照时间顺序,“原汁原味”地保留入册,使之作为一份历史资料保留下来。


历史有时很容易被淡忘。我愿意将这些文稿结集出版,意在通过我这个改革大潮参与者的足迹,从一个侧面反映改革的历程,为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一点史料,产生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文稿中一些观点、思路和政策建言是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我和一起工作的同志讨论、交流形成的。在此,向二汽、国家经贸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等曾与我一起工作的同志致意!


感谢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企业改革政策研究史库在组织史料编写、出版和公益基金方面提供的支持。


感谢在国家经贸委时一起工作的蒋黔贵同志和陈洪隽同志,他们在收集梳理本书文稿、为部分文章撰写导语和注释等方面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努力。


陈清泰

2023年3月21日


2000年8月21日,参加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国际研讨会

2017年4月28日,接受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发展委员会聘任



书籍信息

从实践中来  到实践中去
一位由企业家到全国企业改革推进者的亲历与思索  
一部贯穿中国经济体制和国企改革历程的调研报告汇编
一套供党政干部深入基层、到群众中去做调研的选备参考

陈清泰文集(全4卷)


陈清泰 著

2023年4月出版/定价698.00元

ISBN 978-7-5228-1463-6


内容简介

陈清泰曾担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和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和副主任、国家经贸委副主任和党组副书记、第二汽车制造厂厂长和总工程师、清华大学学生会副主席和教师等职,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企业改革的探路者、推动者和组织者,见证了波澜壮阔的中国企业改革伟大创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历程。

《陈清泰文集》分为企改探路、攻坚克难、上下求索、建言献策四卷,时间跨度六十载(1962~2022年)。文集记录了作者由“企业改革实践探路者”、“企业改革政策推动者”向“国家重大决策咨询、建言者”的转变历程;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改革政策重大决策和先行实践,也可以看作一部呈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特别是企业改革与发展之路的调查研究报告集。


作者简介

陈清泰,高级工程师,教授,研究员。
1937年6月17日出生于北京市。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十三大代表,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动力系汽车专业,并留校任教。
1970年进入第二汽车制造厂。1971年后任产品开发部门技术员、工程师,总成设计试验室副主任,产品设计处副处长。1980年任第二汽车制造厂副总工程师兼产品设计处处长,1983年任第二汽车制造厂总工程师。
1984年8月任第二汽车制造厂总厂厂长。1985年6月兼任东风汽车工业联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1992年5月兼任神龙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2年7月调任国务院经济贸易办公室副主任。1993年5月任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后任党组副书记)。1997年7月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一届委员。
1998年10月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2004年11月卸任。
2000年起兼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首任院长。2012年2月出任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第一任理事长。2014年5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成立,任理事长。
1963年获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金质奖,1988年获得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称号和全国首届经济改革人才奖,并获得第九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先后被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国家行政学院等聘为兼职教授。


书籍目录


第一卷目录

  • 亲历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与决策过程(2018年12月1日)

  • 我与中国企业联合会的40年不解之缘(2019年4月9日)

  • 两个集体、两个课堂(2008年3月12日)

  • 一盘未下完的好棋(2011年9月27日)

  • “看了十四届三中全会公报,我长舒一口气”(2018年12月17日)

  • 东风汽车工业联营公司成立(2020年5月8日)

  • 马洪与二汽(2018年5月21日)

  • 勇立潮头唤东风(2019年2月19日)

  • 结束汽车产品的几十年一贯制(1982年3月1日)

  • 把二汽建成经营开发型企业(1984年1月1日)

  • 在第二汽车制造厂科学技术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984年4月3日)

  • 在全国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发言(1985年3月2日)

  • 在全国企业思想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1985年11月22日)

  • 在第二汽车制造厂竣工验收大会上的讲话(1986年1月6日)

  • 维护政工部门权威,调动企业精神力量(1986年1月6日)

  • 企业领导者既要调动物质力量也要调动精神力量(1986年1月17日)

  • 关于企业行为和企业动力的问题(1986年9月4日)

  • 端正企业行为建立企业行为自我制约机能(1986年9月19日)

  • 企业集团是实现产业结构改组的重要力量(1986年10月14日)

  • 与麦克唐纳等国外专家的谈话(1987年4月23日)

  • 在东风汽车工业联营公司第九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87年5月21日)

  • 振兴我国轿车工业的重要抉择

  • ——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讲话(1987年5月25日)

  • 振兴我国轿车工业的政策支撑(1987年5月27日)

  • 一九八七年八月六日的北戴河报告(1987年8月6日)

  • 做好转变企业经营机制这篇大文章(1987年11月12日)

  • 第二汽车制造厂贯彻十三大精神,深化企业改革的决定(1987年12月1日)

  • 厂长要“两个文明”一起抓(1988年1月1日)

  • 二汽如何建立企业自我制约的行为机制(1988年1月1日)

  • 在第二汽车制造厂党委扩大会上的讲话(1988年2月26日)

  • 二汽集团发展与改革的思考

  • ——在洛阳企业集团座谈会上的发言(1988年4月1日)

  • 东风汽车工业(二汽)集团的发展与改革(1988年9月1日)

  • 改革与发展是企业永恒的课题(1988年9月1日)

  • 二汽轿车项目选址过程和决策情况(1988年9月5日)

  • 变革大企业制度,建立公司化体制

  • ——循序渐进地深化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与实践(1988年11月1日)

  • 建设企业文化,开发精神力量(1988年11月30日)

  • 二汽轿车项目进展情况汇报提纲(1988年12月28日)

  • 二汽的企业文化与管理准则

  • ——未公开的企业哲学(1989年3月4日)

  • 开发精神力量的重要途径(1989年5月1日)

  • 把技术生产力落到实处

  • ——在国家科委企业科技进步座谈会上的发言(1989年11月16日)

  • 二汽集团发展战略的构想

  • ——在二汽干部大会上的讲话(1990年7月16日)

  • 新的攀登

  • ——东风-雪铁龙轿车项目签字仪式的新闻稿(1990年12月19日)

  • 从高起点追赶

  • ——东风-雪铁龙轿车项目签字后的感言(1990年12月19日)

  • 控制总量突出重点努力提高基本建设投资效益

  • ——二汽“七五”建设情况汇报(1991年1月1日)

  • 坚定不移地走发展企业集团的道路

  • ——东风集团成立10年总结与发展构想(1991年2月2日)

  • 为实现二汽“三级跳”,开创新局面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 ——1991年2月6日在二汽六届职工代表大会

  • 第三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1991年2月6日)

  • 企业集团是发展专业化生产的一支主力军(1991年3月4日)

  • 发展企业集团之我见(1991年4月26日)

  • 走发展企业集团的道路(1991年5月8日)

  • 促成企业依靠技术进步的机制(1991年6月25日)

  • 科技生产力与搞活企业(1991年10月16日)

  • 视质量如企业的生命(1991年10月23日)

  • 风神奔向世界——访二汽厂长陈清泰(1992年1月4日)

  • 为了中国民族汽车工业(1992年2月4日)

  • 在二汽1992年科技工作大会上的讲话(1992年6月8日)



第二卷目录

  • 班组建设要适应转换经营机制的要求(1992年9月25日)

  • 国有企业普遍面临走向市场的严峻考验(1992年11月1日)

  • 贯彻落实《转机条例》进入关键阶段(1993年3月8日)

  • 国有企业改革要解决深层次矛盾(1993年4月1日)

  • 按走向市场的要求改进和加强企业管理(1993年4月3日)

  • 在全国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厂长经理研讨班上的讲话(1993年4月26日)

  • 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转机条例》(1993年8月7日)

  • 现代企业制度调研组汇报时讨论的情况(1993年8月10日)

  •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调研报告(1993年11月2日)

  •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3年12月1日)

  • 在“税制改革全国厂长经理高级研讨班”上的讲话(1993年12月13日)

  • 加快清产核资步伐,为转机建制打好基础、创造条件(1994年1月6日)

  • 在全国清产核资工作会议各省区市经贸委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1994年1月7日)

  • 在东北三省三市“优化资本结构,增强企业实力”试点城市预选调研座谈会和意见交流会上的讲话(1994年1月25~27日)

  •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改革企业管理制度,加强企业管理工作(1994年3月9日)

  • 在全国企业管理工作座谈会上的总结讲话(1994年3月12日)

  •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和构想(1994年3月13日)

  • 在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八次会议上的讲话(1994年4月17日)

  • 建立破产机制意义十分重大(1994年6月3日)

  • 在全国“优化资本结构,增强企业实力”试点城市清产核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1994年6月29日)

  • 通过城市“优化资本结构”试点推进国有企业改革(1994年8月25日)

  • 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小企业副部长会议上的讲话(1994年10月23日)

  • 《转机条例》、《监管条例》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4年11月2日)

  • 在全国经贸委系统培训中心主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4年11月10日)

  • 企业改革进入了转换机制、制度创新和配套改革的新阶段(1994年11月17日)

  • 老工业基地要用好新机遇(1995年1月1日)

  • 适应当前改革和发展形势需要,努力开创经贸法规工作新局面(1995年2月16日)

  • 在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国有企业改革研究班”上的专题报告(1995年3月)

  • 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国有企业改革研究班”学习情况小结(1995年3月31日)

  • 企业集团试点工作的思路和任务(1995年4月4日)

  • 加快立法步伐,促进和保障中小企业健康发展(1995年6月1日)

  • 大型企业集团要努力实现经营机制转换(1995年7月1日)

  • 加快转变经营机制和经济增长方式(1995年7月26日)

  • 加快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1995年8月1日)

  • 深入试点、务求实效,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1995年10月7日)

  • 全面理解现代企业制度(1995年10月11日)

  • 关于“九五”期间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几个问题(1995年11月13日)

  • 关于武汉市企业破产问题有关情况的报告(1995年12月20日)

  • 发展城镇集体经济的几点共识(1996年1月7日)

  • 在“优化资本结构”扩大城市试点研讨班上的总结讲话(1996年2月15日)

  • 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中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澄清的几个问题(1996年3月)

  • 在诸城小企业改革情况调查总结会上的发言(1996年3月24日)

  • 学邯钢,要学实质、动真格(1996年4月19日)

  • 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做好企业解困工作(1996年5月28日)

  • 就中小企业问题答中央电视台记者问(1996年5月29日)

  • 打好企业兼并破产这场硬仗(1996年7月30日)

  • 解放思想,大胆实践,进一步放开搞活小企业(1996年8月15日)

  • 在里昂“法中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研讨会”上的发言(1996年10月)

  • 国有经济发展战略和布局合理化研究课题报告(1996年12月2日)

  • 在全国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试点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1997年1月9日)

  • 在全国城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7年4月8日)

  • 在第四次全国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工作会议上的报告(1997年4月16日)

  • 在全国企业职工解困暨再就业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上的讲话(1997年5月28日)

  • 在国家试点企业集团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1997年6月25日)

  • 认真开展工商管理培训(1997年8月)

  • 学习上海经验,做好职工下岗分流工作(1997年8月27日)

  • 国企改革需要舆论宣传的支持(1997年9月7日)

  • 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1997年10月24日)

  • 市场不同情弱者,市场不相信眼泪(1997年11月)

  • 国有企业怎样三年走出困境(1997年11月28日)

  • 在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997年12月19日)

  • 在经济回落时,企业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1998年1月)

  • 在广东调研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后与省市有关部门交换意见时的讲话(1998年2月13日)

  • 积极对待下岗分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1998年3月4日)

  • 在国家行政学院第一期稽察特派员培训班上的讲课(1998年4月3日)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新一代经营管理者(1998年5月19日)

  • 关于企业集团发展中的几个问题(1998年6月)

  • 在全国养老保险和再就业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8年7月24日)

  • 在“中国境外上市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高级培训班”上的讲稿(1998年9月)

  • 买方市场考验企业家素质(1998年9月19日)

  • 破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特殊的“一席之地”(1998年10月)



第三卷目录

  • 在“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1998年11月8日)

  • 发展管理科学,提高市场竞争力(1998年11月11日)

  • 《中国现代企业制度》序言(1998年12月9日)

  • 在“中国公司治理结构国际研讨会”上的演讲(1998年12月19日)

  • 在国防科工委机关学习会上的报告(1999年1月8日)

  • 在全国政协九届二次会议小组会上的发言(1999年3月4日)

  • 中国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改革与发展(1999年3月25日)

  • 体制转轨与企业家素质(1999年4月21日)

  • 经济调整时期企业该怎么办(1999年6月8日)

  • 在“中国会计与财务管理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1999年6月12日)

  •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学习辅导讲座》书稿节选(1999年8月22日)

  • 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1999年8月22日)

  • 完善组织体制,加快结构调整,促进军工企业集团的规范和健康发展(1999年8月23日)

  • 在“在京中央企业党政领导干部贯彻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班”上的辅导报告(1999年9月25日)

  • 在“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上的基调报告(1999年11月4日)

  • 在“世界500强与中国大型企业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2000年1月10日)

  • 在“中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国际高级专家研讨会”上的总结讲话(2000年1月19日)

  • 在首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主题演讲(2000年3月27日)

  • 中国国有经济在加入WTO背景下的战略性调整(2000年4月28日)

  • 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2000年企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0年6月2日)

  • 我国大型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问题(2000年6月13日)

  • 上市公司应注意处理好的几个问题(2000年6月24日)

  • 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体制(2000年7月23日)

  • 正确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2000年9月8日)

  • 《中国大型工业企业发展报告(2000年)》序言(2000年9月19日)

  • 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对策——“十五”计划建议调研汇报(2000年9月30日)

  • 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培育企业信用主体(2000年10月12日)

  • 企业要把握好历史性机遇(2000年11月11日)

  • 改革要解决好所有者到位问题(2000年11月25日)

  • 积极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000年12月8日)

  • 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的几个问题(2001年2月7日)

  • 在“香港上市中国公司研讨会”上的演讲(2001年2月15日)

  •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1年年会上的讲话(2001年3月25日)

  • 关于“授权经营”的制度设计(2001年4月23日)

  • 实现国企改革脱困三年目标的长远意义(2001年5月22日)

  •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问题(2001年6月28日)

  • 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2001年7月4日)

  • 在“中国上市公司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公司治理大会”晚餐会上的演讲(2001年9月10日)

  • 在“中国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研讨会”上的讲话(2001年9月14日)

  • 培育信用体系,夯实市场体制基础(2001年11月13日)

  • 关于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问题(2001年11月15日)

  • 在“第三届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论坛——跨国公司的培育与发展专题报告会”上的演讲(2001年11月24日)

  • 改善公司治理的目标和途径(2001年12月1日)

  • 加强企业制度研究与学科建设(2002年1月19日)

  • 在“国有股减持方案专家评议会”上的讲话(2002年1月21日)

  • 在“中国—西班牙国企改革研讨会”上的演讲(2002年5月10日)

  • 在“第二届公共政策与管理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的主题讲话(2002年5月14日至16日)

  • 《中国的公司治理与企业改革》序言(2002年5月26日)

  • 在中共中央党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领导干部进修班”上的专题报告(2002年7月8日)

  • 在“社会信用建设与中国诚信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02年9月18日)

  • 国有股减持所引起的思考(2002年9月23日)

  • 在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结业典礼上的讲话(2002年9月29日)

  • 伴随企业改革的是制度创新(2002年10月8日)

  • 关于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汇报提纲(2002年11月19日)

  • 中国“入世”战略与用好“过渡期”(2002年11月23日)

  •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2002年11月25日)

  • 关于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几点思考(2002年12月1日)

  •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一项紧迫任务(2002年12月9日)

  • 出资人机构如何行使所有权(2002年12月12日)

  • 国有企业改革:形势和重点(2002年12月26日)

  • 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上的开场讲话(2003年1月14日)

  • 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经济大组会议上的发言(2003年3月4日)

  • 《财经》专访:国资委的定位(2003年3月12日)

  •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2003年3月23日)

  • 公司治理与资本市场融资(2003年4月6日)

  • 对《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修改稿)的几点意见(2003年4月30日)

  •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2003年5月9日)

  • 创造自主品牌比形成开发能力更难(2003年5月14日)

  • 上海、江苏两地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情况调研报告(2003年6月16日)

  • 国资部门成立后的国企改革(2003年6月18日)

  • 建立有效公司治理的几个问题(2003年7月18日)

  • 有效的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核心(2003年9月15日)

  • 推进垄断行业的改革和重组(2003年11月5日)

  • 控制投资应有新思路(2004年3月7日)

  • 在200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总结讲话(2004年3月22日)

  • 全国“企业家活动日”福州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25日)

  • 企业面临的形势与改革(2004年3月30日)

  • 在企业家培养计划启动会上的讲话(2004年5月28日)

  • 经济全球化与政府作用(2004年8月6日)

  • 在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干部培训会上的报告(2004年8月31日)

  • 建立与市场体制相适应的经营者激励机制(2004年9月6日)

  •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情况(2004年10月26日)

  • 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经营者选聘和激励机制(2004年11月6日)

  • “十一五”时期的国企改革(2004年11月15日)

  • 深化银行企业改革,建立有效公司治理(2004年11月21日)

  • 国有经济的战略定位和有序调整(2004年12月18日)



第四卷目录

  • 创造有利于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2005年1月31日)

  • 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言(2005年3月7日)

  • 在“2005年中越经济改革比较论坛”上的主旨演讲(2005年4月16日)

  • 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2005年4月28日)

  • 在国务院国资委干部学习大会上的报告(2005年8月16日)

  • 在“中国企业新领袖培养计划”第二期开班式上的讲话(2005年8月17日)

  • 《石油的终结》中文版序言(2005年8月30日)

  • 企业并购与“系统集成者”——剑桥学习心得之一(2005年10月13日)

  • 走向成熟的企业经营者(2006年1月9日)

  • 公司“软实力”与社会责任(2006年2月16日)

  • 国资委出资人职能归位应该提上日程(2006年3月6日)

  • 培育混合所有制跨国公司是中国工业化必须实现的一个目标(2006年7月19日)

  • 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支持企业改革与发展(2006年7月20日)

  • 企业并购和重组——剑桥学习心得之二(2006年12月28日)

  • 关于大型国有企业整体改制(2007年1月5日)

  • 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几个政策性问题(2007年1月16日)

  • 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思路(2007年2月10日)

  • 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大会发言(2007年3月9日)

  • 关于政府改革与国资改革(2007年5月22日)

  • 在“2007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上的讲话(2007年9月19日)

  • 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几点意见(2008年1月7日)

  • 高速发展宏观环境下企业的挑战和机遇(2008年1月13日)

  • 现代企业制度提出的背景(2008年4月16日)

  • 关于股票期权的几点政策思考(2008年6月3日)

  • 现代企业制度破解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难题(2008年10月14日)

  • 进一步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2008年10月20日)

  • 经济回落时产业和企业该做什么?(2008年11月20日)

  • 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产业支柱(2009年1月15日)

  • 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和政策要点(2009年3月20日)

  • 加快我国电动车产业化刻不容缓(2009年3月20日)

  •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的产业支柱,占领“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几点意见(2009年4月17日)

  • 金融危机的挑战和机遇(2009年4月24日)

  • 在全国工商联十届三次常委会议上的专题报告(2009年6月4日)

  • 在“2009年中国经济社会论坛”上的发言(2009年8月27日)

  • 在第五届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2009年9月5日)

  • 在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发言(2009年9月21日)

  •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问题(2009年9月27日)

  • 未来改革的几点建议(2009年11月23日)

  • 读王忠禹同志的《国企改革攻坚纪实》有感(2010年3月1日)

  • 《人民日报》专访(2010年7月14日、15日)

  •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问题(2010年9月28日)

  • 企业发展与自主创新的几个问题(2010年10月29日)

  • 为建立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做贡献(2011年1月12日)

  • 在《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和《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稿)》座谈会上的发言(2011年1月20日)

  • 大股东应当成为建立有效公司治理的积极力量(2011年8月20日)

  • 在“第十届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上的讲话(2012年1月8日)

  • 对企业改革几个问题的讨论(2012年2月14日)

  • 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2012年2月15日)

  • 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2012年11月10日)

  • 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效率高、试错成本低(2013年1月16日)

  • 深化企业改革的几个问题(2013年1月18日)

  • 进一步改善公司治理的几个问题(2013年2月)

  • 深化改革的一个突破口(2013年2月26日)

  • 在“《吴敬琏文集》首发式暨中国改革座谈会”上的发言(2013年5月11日)

  • 在“2013CCTV中国上市公司峰会”上的主旨演讲(2013年8月24日)

  • 国企改革:从管企业到管资本(2013年12月31日)

  • 整体改制:国有资产与国有资本(2014年1月9日)

  • 国有企业“再改革”八论(2014年3月31日)

  • 在“国有企业改革回顾暨《国有企业改革实录(1998-2008)》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

  • (2014年6月29日)

  • 关于划转国有上市公司股权充实社保基金的几个问题(2014年7月28日)

  • 中集集团发展混合所有制和改善公司治理的启示(2014年8月27日)

  •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几个问题(2014年9月19日)

  •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2014年12月20日)

  • 在《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座谈会上的发言(2015年3月27日)

  • 以“管资本为主”:国企改革新突破(2015年9月13日)

  • 有序推进管资本为主的国企改革(2016年12月30日)

  • 在第四届“思想中国论坛”上的主题演讲(2018年5月12日)

  • 在《新京报》“聚焦民营经济”沙龙上的发言(2019年3月8日)

  • 中国如何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2019年5月10日)

  • 平台经济是一场商业模式革命(2020年7月9日)

  • 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立20周年庆典上的讲话(2020年10月24日)

  • 在“《由是之路》新书发布暨企业创新史料研究”座谈会上的讲话(2021年12月21日)







策划:张思莹

编辑:丁曼泽

审校:柳   杨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