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书讯】新书速递丨《东西方相遇与现代医学的诞生》

作者:社科文献

发布时间 2023-05-23 15:48   浏览量 95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北京协和医学院溯源历史百年有余,承现代医学之发端,启人文情怀之流变。百年来,协和奉行以科学济人道的使命,至今日又值人文医学的崛起。医学科学与人文的脉络,其生发、交错、同归,都与协和的历史轨迹相伴始终。因而在这样的时机之下,以协和之名,用《医史文丛》的形式搭建沟通医学科学与人文的有效链接和平台,实为医学历史发展所期。

从学界近年发展来看,诸多院校已愈加重视医学与人文的关系及其研究。学科建设方面,多家医学院校设医学人文学院,开设医学史、伦理学、卫生法、医学哲学、医患沟通、医学社会学等多个专业方向;学术研究方面,近年医学人文各研究领域成果逐增,尤以医学史渐成显学,学术队伍逐年扩大。对于协和医学院医学人文建设来说,《医史文丛》的创办,将具有推进学科建设、提高研究水平、促进学界往来、增强学术影响力、占有出版物新高地等多方面价值与意义。

东西方相遇与现代医学的诞生为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史文丛》第一辑,其出版正值我院举办的“首届医史大会”召开之时。大会的召开受到国内医史界同行的大力支持,深表感激。因而我们诚请部分与会专家赐稿,构成了这部《医史文丛》的首刊,是庆贺,也是纪念;是总结,更是开端。

本辑主题为“东西方相遇与现代医学的诞生”,由极富深度与趣味的学术文章共计27篇构成,数目虽多,却是对现代医学如何从他者视角观看传统医学,并一步步浸染融合历史的流畅书写。

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中国近现代医学的历史书写起于古老传统医学与他者的相遇。故本书以“中医的传播与转型”为开端。中药与针灸,作为传统医学的两大治法,亦是中医从理论到实践的主体知识。而近现代时期,一方面,西方医学传入,势必带来对传统医学的冲击,在“冲击—反应”的动力下,传统医学也开始了新的构想与转型,并波及了科研与教育等诸多事业;另一方面,对古老医学抱持着好奇心的西方、东亚学者也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之路,并为“中医”带来外域的新声。

从北京协和医学堂,到北洋医学堂,在西医东渐的余波之下,现代医学校在中国遍地开花,从而逐步形成日臻完善的现代医学教育与行政体系。本书第二部分以“医学的教育与行政”为主题,涵纳了以协和医学院和北洋医学堂为代表的数篇专题文章,从不同时段、不同角度,对早期现代医学校的创办理念和历史进行回顾,从中管窥现代医学教育体系的建构过程。

教育与科研,是高等院校的两个最基本职能。在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早期医学校逐渐发展出各有专长的科研队伍,成为建构中国现代医学学科的先锋力量。本书第三部分“学科的创立与发展”,即着重讲述了营养学、生化学、内分泌学、妇科学、药学等学科的创办史,从人物到制度,从微观探索到宏观体系,再现了几大主流学科的发展历程。

反思历史即可知晓,疾病的流行与人类的发展始终相伴。而对疾病的认识方式、预防控制,亦是医学持久关切的关键问题之一。本书第四部分“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从瘟疫的认知,到流行病的治理,从防疫知识的科学普及,到重大瘟疫防控的历史事件,构成对抵御疾病探索的多角度历史探究,而诸多问题又不仅仅是历史,即便在今日仍有借鉴意义。

最后,除却从医学角度对医史的探讨,从“医学的书写与观看”的视角看待医学,则可观照医学的另一面向。将这一部分置于尾声,旨在帮助读者于纷繁的“内史”视角探究之后,放松下来,跳脱回日常生活之中,从社会史的角度再看医疗。这一观看的媒介,可以是报告,可以是广告,可以是会议,可以是新奇的疗法,也可以是历史上实实在在发生的案件,都会让我们看到在不同社会、环境、时段的特定医药卫生观念和发展境况。医学从生活而来,也最终回归生活而去,是为这一段近现代医史的圆满句号。

(节选自《东西方相遇与现代医学的诞生》前言)

新书速递


东西方相遇与现代医学的诞生

姚建红 主编

何仲 刘欢 王勇 副主编

姜姗 执行主编

2023年5月出版/179.00元
ISBN 978-7-5228-1715-6

内容简介


北京协和医学院溯源历史百年有余,承现代医学之发端,启人文情怀之流变。百年来,协和奉行以科学济人道的使命,而今又值人文医学的崛起。医学科学与人文的脉络,其生发、交错、同归,都与协和的历史轨迹相伴始终。本书为“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史文丛”第一辑,主题为“东西方相遇与现代医学的诞生”,对现代医学如何从他者视角观看传统医学,并一步步浸染融合的历史进行书写。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以“中医的传播与转型”为开端,回顾了近现代以来传统医学的新思与转型,以及他者对传统的观看;第二部分“医学的教育与行政”,从协和医学院,到北洋医学堂,从不同时段、不同角度,对早期现代医学校的创办历程进行回顾;第三部分“学科的创立与发展”,着重讲述了营养学、生化学、内分泌学、妇科学、药学等学科的创办史,从人物到制度,再现几大主流学科的发展;第四部分“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从瘟疫的认知,到流行病的治理,构成对疾病防治史的多角度探究;第五部分“医学的书写与观看”,从社会史视角看待医疗,关照不同社会、环境、时段的特定医药卫生观念与发展境况。


本书目录


第一篇 中医的传播与转型
北京协和医学院早期的中药研究 张大庆
科学中药:中药对西医的调适 刘士永
解剖学与民国时期的中医学 牛亚华
其命维新: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中医进修学校的中医科学化 赖立里
17世纪欧洲对针灸的初识与想象:以威廉·瑞恩《论针灸》为中心 张树剑
马礼逊《华英字典》中中医词语译释考察 余静斐 郑洪

第二篇 医学的教育与行政
北京协和医学堂与中国西医学教育的发展(1906~1916) 崔军锋 张绍鉴
协和医学院与近代中国卫生行政的转型 杜丽红 胡震鸿
北洋医学堂沿革考辨 贾江溶 翟海魂
顾临研究 王勇
民国时期医派纷争的原因及影响 夏媛媛

第三篇 学科的创立与发展
战时营养保障体系的建立与中国营养学的建制化(1937~1945) 王公 杨舰
中国生化巨人的起步:吴宪与Folin-Wu法的发明 杜海琳 谷晓阳
从ROD到CKD-MBD:肾性骨营养不良疾病命名的历史沿革 李乃适 夏维波 周学瀛
教育、临床与科研相结合:北京协和医学院妇产科学早期发展史(1919~1942) 吴苗
中国近代药学教育的发展 王海燕 程伟

第四篇 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鼠疫”概念的形成及其知识史意义 余新忠 田宇
日本防治血吸虫病医学代表团来华始末 颜宜葳
让公众理解医学:比较人痘与牛痘接种本土化的历史 苏静静
医学知识的发展与防疫方式的变迁:疫病传播理论与口罩使用的选择 刘春燕 张勇安
饲育的政治:近代日本的狂犬病防疫与人狗关系的形塑 黄永远
清末东北鼠疫铁路防疫中的等级与阶层 袁海燕 陈琦

第五篇 医学的书写与观看
美国驻朝鲜公使安连笔下19世纪朝鲜的生态环境与医药卫生——以《海关医报》为中心 高晞
卫生(健康)与近代中国现代性:以近代上海医疗卫生广告为中心的分析(1927~1937) 杨祥银
医疗、法律与地方社会:民国时期“刘梁医讼案”再探 姬凌辉
1959年全国急性传染病学术会议的历史考察 马金生
针灸在英国的本土化与文化思潮动因(20世纪70~80年代) 杨颐



为搭建医史学术研究平台,便于专家学者交流,共同研讨医史学术发展与学科建设,北京协和医学院拟于2023年5月20日(周六)至21日(周日)举办首届医史大会,主题为“历史视角下的医学与人文”,邀国内医史专家及青年学者、学生参会演讲,分享医史研究成果,探讨学科前沿问题,敬请关注!


策划:陈嘉瑜

编辑:张思莹

审校:柳   杨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