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书摘】钟志强 丨《感物、咏物、造物:六朝“艺”“文”设计思想比较研究》出版

作者:人文万象

发布时间 2023-05-23 16:07   浏览量 287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感物、咏物、造物:

六朝“艺”“文”设计思想比较研究



钟志强   著

2022年12月出版/128.00元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978-7-5228-0656-3


感物美学、造物艺术与咏物文学共同的文化根源从自然观看是万物有灵的思想,而从物用观的角度分析则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思想。感物是咏物文学和造物艺术的生发阶段,六朝的感物理论由于受人的自觉思潮之影响,主体的能动性受重视程度较前得到极大提高。


六朝造物艺术观的生成离不开当世咏物文学创作思想,二者相因相生,相生而相发。六朝造物艺术中的时间性特征可谓源于咏物文学的影响而产生。造物艺术融入咏物诗情主要表现为空间造物艺术中呈现情感的表达或时间叙事,具体通过线条刻画、时空结构、结合诗文题材三种方式融入时间性特征,汇通咏物诗创作观念。六朝所造之物的特色可归结为:首先,在精神内涵层面上,不再以宣扬儒家教化、礼制、巫术等为创作主旨,而是以造物艺术为创作目的。其次,这些精神层面的追求也体现在所造器物的形式表现中。一方面,从器物的形式审美看,清秀的风格,瘦长的造型成为主流。另一方面,从器物的装饰看,器物的纹饰和图像中植物山水渐成主流。再次,六朝造物风格的地域特色。南方风格清秀轻巧,北方风格则显浑朴厚重。最后,造物者倾向于在所造之物中融入个性化色彩。



目  录


向上滑动阅览


绪  论


第一章   “物”:“艺”与“文”理论范畴的交融点

第一节    共通于“物”:“艺”与“文”的概念探源

第二节    对“物”的追问

第三节    研究对象:咏物文学、感物美学及造物艺术

第四节    感物、咏物、造物等艺术文化根源的共性


第二章    “感物”与六朝“艺”“文”设计观

第一节    前提:先唐“属人之物”观念的析出与展开

第二节    “感物”的哲学基础

第三节    “感物”说史论

第四节    六朝“艺”“文”设计中的感物:心物互动的伊始


第三章    六朝造物观生成史论

第一节    先秦:造物艺术之源

第二节    秦汉:造物艺术体系的形成

第三节    融合与通变:六朝造物艺术观

第四节    六朝造物艺术观的生成


第四章    相因相生:六朝造物观与咏物文学关系析论

第一节    异同与借鉴:六朝造物观中的咏物元素

第二节    唯美:对“物”形式审美的一致追求

第三节    变与不变:传统程式与多元文化的博弈

第四节     独树一帜:北朝造物艺术与咏物诗的比较


第五章    比较与借鉴:论六朝造物艺术与咏物赋的关系

第一节    六朝“艺”“文”设计内容比较分析

第二节    咏物赋与造物艺术的空间性比较

第三节 “   以形写神”:咏物赋与造物艺术的殊途同归


第六章    六朝“艺”“文”设计主体比较

第一节    六朝工匠群体的身份来源、类别与创作情境

第二节    设计主体间的交往场域

第三节    六朝“艺”“文”设计观念碰撞与调节的场域


余论   六朝“艺”“文”精神对当下艺术设计和文学创作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后 记






序  言

钟志强同志是我指导的文艺美学和文化诗学方向的博士后,他主要研究六朝的咏物文学和美学。最近他希望我能帮他即将出版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新书《感物、咏物、造物——六朝“艺”“文”设计思想比较研究》作序。这部著作吸收了中国文学思想史与文化诗学等研究方法,并以之应用于六朝造物艺术领域,堪称六朝造物艺术和工艺美学研究的一个新成果。


由于书中融入了其对文化诗学研究的理解,因此我借此机会谈谈钟志强这部书和“文化诗学”。文化诗学的学科之名起于西方当代文化批评家,原本指新历史主义文化批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新兴大众文化和传媒文化兴起,传统的审美自主论文艺学难以阐释当代文学发生的各种新现象,因而一些学术眼光敏锐的学者借鉴和引入西方文化诗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新兴文艺现象,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国当代文化诗学的理论和实践。由于中国文论自古以来就有文史哲浑融与学以致用的悠久传统,又有近代以来的中西会通、古今会通、求真与致用并重的学术文化传统,因而中国当代文化诗学研究在世界文化诗学的学术园地里后来居上,形成了以童庆炳、程正民、李春青、顾祖钊为代表的北京师范大学学派,以刘庆璋、林继中为代表的闽南师范大学学派,以蒋述卓为代表的暨南大学学派等三大文化诗学学术重镇。


与文学研究的其他理论和批评方法相比,文化诗学的理论和方法更具学术威力和阐释力,因为它将“文化”与“诗学”贯通,显示了多学科的学术品格;同时,文化诗学与中国传统固有的文学研究方法具有更多相通之处,以之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美学更有针对性。中国当代还有些学者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让文化诗学与中国固有的研究方法相结合,根据中国固有的研究对象进行调整,从而成为文学、艺术理论研究的有效方法。如罗宗强先生《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从士人与君权的关系角度看士人心态的演变,把处士横议、清谈以及玄学的产生理解为士人与大一统政权疏离所导致的心态变化的产物。通过士人心态为中介,阐释文学作品的审美趣味。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为“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可以说与“文化诗学”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钟志强同志硕士研究生阶段就开始研究六朝咏物诗,对研究对象应较为熟悉,博士研究生阶段又致力于中国文学思想史的学习与研究。博士后研究阶段则将六朝“咏物”文学研究拓展到六朝“咏物”文学与“造物”工艺及其关联性研究,前者可简称为六朝之“文”,后者可简称六朝之“艺”,二者由“物”所连接、所贯通。造物工艺设计与咏物文学创作在传统思维方式、主体人格、文化渊源、文化精神等方面相同或相通,二者的设计思想、文学思想以及对“物”的观念意识和技艺方法具有可比性。钟志强同志这部《感物、咏物、造物——六朝“艺”“文”设计思想比较研究》从历史纵观和文化横观的双重视域对这个领域展开研究,可视为青年学者综合运用中国文学思想史、文化诗学等多学科方法解析中国古代美学和文艺研究领域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总体上看,本著作以较开阔的学术视域和较成熟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拓展了六朝咏物文学与造物艺术领域的研究空间。一方面其以文学思想史方法研究“艺”“文”设计思想——以“艺”“文”设计者的人生遭际和心态为纽带,结合他们的实际创作,分析六朝咏物文学思想对造物观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以文化诗学的视角——把握文本或器物及其作者所处相关文化语境综合探寻六朝的造物观,揭示其得以生成的文化渊源、文化因素和文化精神。钟志强随我做博士后研究工作期间展现出勤勉好学的作风,给我留下了很深的良好印象,我期待他能汲取众家之长,在中国古代文学和美学尤其是工艺美学研究领域继续开拓深耕,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陶水平

2022年4月于江西师范大学寓所



作者简介


钟志强南昌师范学院教授,青年井冈学者,文学博士,文艺美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先唐文学、古典设计学、美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等多项课题。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河北学刊》《宋史研究论丛》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多篇,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四部。


策划:佟   譞

审校:启   沐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