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新书 |《新世纪乡土小说日常生活书写的“常”与“变”》
作者:社科文献
发布时间 2023-11-02 11:00 浏览量 552
新世纪前后,中国社会面临着现代转型不断加速的关键时期,全球化、市场化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击着中国乡村。中国乡村成为多种文化碰撞融合之地,乡村日常生活在复杂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中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乡土小说一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低迷状态,迸发出强劲的生命力,生长出与众不同的、令人兴奋的新的特质。如何认识新世纪乡土小说中对于乡村日常生活的书写,分析构成乡村日常生活的诸要素在新世纪的“常”与“变”中所诞生的新质,分析其发生转变的内外因,考察乡土价值理念的转变,成为《新世纪乡土小说日常生活书写的“常”与“变”》研究的重点。
乡村日常生活的“常”与“变”
节选自《 新世纪乡土小说日常生活书写的“常”与“变” 》一书绪言,文章有删减。
书籍信息
姬亚楠 著
2023年10月出版/定价88.00元
ISBN 978-7-5228-2341-6
内容简介
21世纪前后,中国社会处于现代转型不断加速的关键时期,全球化、市场化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击着中国乡村。中国乡村成为多种文化碰撞融合之地,乡村日常生活在复杂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中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过程中,中国乡土小说创作迸发出强劲的生命力与创造力,生长出与众不同的、令人兴奋的新的特质。《新世纪乡土小说日常生活书写的“常”与“变”》在日常生活空间转变的背景下,从乡村土地、乡村风俗、权力书写、伦理关系四个方面对新世纪乡土小说创作的“常”与“变”进行整体性研究,阐释新世纪乡土小说的文学意义与当代价值。
作者简介
姬亚楠,河南焦作人,毕业于郑州大学文学院,现任职于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书籍目录
( 向上滑动浏览 )
空间与技术:“互联网+”时代的生存与实践
董琳 著
2022年1月/88.00元
· 内容简介 ·
数字化是新技术变革的标志。蓬勃发展的网络技术及“互联网+”业态,诸如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元宇宙等,在社会实在性空间之根茎上长出了枝叶繁茂的参天大树,塑造了新的时空结构与生存方式,展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以及人向着自身创造力始源的回归。
“互联网+”开辟了一种元空间,其本质是“数字化编码”的生存实践,构筑了虚拟现实的复合型时空模式,加深了人与世界的根本关联。由之,人将身体、事物与精神都统合于自己所创造的拟构性数字化世界图景之中,虽然仍不免遮蔽于信息的相对匮乏与数字化霸权,但未尝不是一条自由与解放的技术之途径。
本书从空间哲学入手,对“互联网+”空间的本质、内涵及特征,技术禀赋与空间图景、“互联网+”空间与人的生存方式及“互联网+”空间的价值与实践意蕴等做了系统且全面的分析研究,论证了“互联网+”空间对时代的世界观或者时代精神的直接影响,推动了经济社会和生产方式的发展。
“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中我国内陆节点城市功能响应与提升研究
安晓明 著
2023年9月/98.00元
· 内容简介 ·
本书以“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中内陆节点城市功能响应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在“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中我国内陆节点城市功能响应的动力机制、响应内容、评价机制和功能短板,并在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内陆节点城市功能响应与提升的“5+1”路径(即5大城市功能提升和内陆节点城市合作机制),以及在制度型开放、枢纽经济、国际合作、创新发展、数字经济、营商环境、人才体系、协调保障机制等方面的政策建议。值此“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本书的出版对新时期我国内陆地区全面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策划:张思莹
编辑:张思莹
审校:柳 杨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