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盘点 | “田野中国”丛书
作者:社会学之思
发布时间 2024-03-05 09:07 浏览量 185
田野中国系列丛书是一套对中国社会现象进行质性研究的学术专著,内容丰富又流畅易读,兼顾了专业性与通俗性。该丛书以扎实的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是我们读懂身边社会、理解普通人行动逻辑的极佳读物。
走进酒吧的年轻女性:
消费新时代的性别实践与身份认同
ISBN 978-7-5228-3101-5
黄燕华 著
2024年2月出版
本书关注的问题在于社会态度普遍负面的情况下,年轻女性为什么仍会去酒吧?她们在酒吧中有怎样的实践、体验与感受?
当我们将酒吧视为一个“压缩现代性”的实验室,年轻女性在其中的实践与反思,为我们提供了窥探当代中国的性别、阶层与道德变迁的窗口。
在北京的留学生:
国际教育流动中的跨文化体验与适应
ISBN 978-7-5228-2697-4
刘杨 著
2024年1月出版
本书以西方留学生在北京的跨文化经历为棱镜,揭示来华留学生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独特文化含义,透视中国在国际教育版图上占据的重要地位。这些留学生为何选择来京留学?对他们的跨文化适应研究如何展开?他们在京期间的社交圈如何形成?他们如何开展跨文化互动?他们的自我认同有何变化?透过这些嵌入在地理想象、社会网络、身份认同、能动性和跨文化性框架中的个人体验,本书将历时两年完成的25个采访化作一个个独特的故事,在国际教育流动格局飞速变化的大背景下呈现这些迁移个体在中国的别样人生。
异乡人亦不同:
时空视角下城乡移民青年城市权益的差异性研究
ISBN 978-7-5228-2668-4
张舒婷 著
2023年11月出版
本书以关注“附近”和目标群体自我叙事的质性研究,揭示青年城乡移民群体的异质生活世界,解读城市权益空间的多元性。通过重新审视城乡移民青年的日常实践,深入探讨这一群体在城市中权益获取、个人发展、与城市的情感连接,以及定居意愿等方面的显著差异,指出这种差异性也反向塑造着多元化的城市空间。为全面认识城乡移民群体的城市权益问题,应对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挑战,提供学术理解与关怀。
“请客不收礼”:
一个村落的仪式性礼物交换与互惠变迁
ISBN 978-7-5228-0243-5
郑姝莉 著
2022年9月出版
本书探讨中国乡村仪式性宴请中请客收礼向不收礼、部分收礼转变的过程与机制,将礼物收受规则中的互惠分为资助型互惠与关系延续型互惠。本书认为,礼物收受规则的变化就是双重互惠制度单重化与有限化的变化,即资助型互惠消退及萎缩,关系延续型互惠持续。它经历了去制度化与再制度化过程,受到来自市场、村庄及政府的内外因素影响。村庄的社会流动、人口流动及关系选择是内在因素,市场变化与政策要求是外在因素。声望建构、情感表达、道义维系及绩效获得是行动者的行动逻辑。村落社会的流动性与价值表达成为互惠再制度化的关键环节。在礼物收受规则变迁中,机会创造者、制度变革者、制度筛选者及制度变革成果消费者之间相互影响,最终促成了“请客不收礼”的产生。
礼俗时刻:
转型社会的婴儿诞养与家计之道
ISBN 978-7-5228-0010-3
刘新宇 著
2022年5月出版
本书旨在发现在社会转型之际,中国家庭在制度环境与私人生活的双重变革下,何以维持与继续。伴随近代以来中国家庭研究从经典命题到现代命题的流变,学者们跳脱出过往家庭研究所固守的“传统与现代”之防,依托生成性的叙事方式,分析家庭中的亲密关系与生活策略。本书还原了20世纪30年代和80年代北京家庭的婴儿诞养风貌,结合2016年至2019年作者在这一区域内的田野考察,从育儿母职、家计过程、哺育伦理三个层面,阐释了不同社会转型期中家庭切身体验的礼俗之变。本书认为,中国家庭婴儿诞生与养育过程发生转变的背后是彼此交锋中禁欲主义与快乐主义道德机制。通过跨时段的历史研究能够发现,维系家庭生活的力量并非单纯的治理逻辑或市场机制,乃是道德合法性的塑造与再造过程。
再造祖先图像:
一项华南宗族民族志的考察
ISBN 978-7-5228-0027-1
陈晓阳 著
2022年5月出版
本书是一部建立在流动的田野基础上将祖先崇拜与祖先图像纳入视觉人类学研究领域的著作。本书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传统再造与宗族复兴置于同一框架下考察,从绘制祖先图像的过程展开,通过人类学、艺术史和图像学对祖先图像和当代的宗族组织形式进行综合研究,尝试回应祖先崇拜与宗族观念在新时期的城市与乡村中的多元实践路径,丰富了中国世系群和宗族复兴理论的面向。本书还对粤西客家这一较少被学界关注的族群进行相对系统的调查,从方志、民间文献和口述史中,试图恢复一段模糊不清的边缘族群历史。希望本书可以为浩如烟海的中国民间图像提供不同的跨学科研究路径。
社交媒体中的婚姻与个体
ISBN 978-7-5201-6464-1
程萍 著
2022年3月出版
Web3.0时代,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对国人生活的深度嵌入,婚外性开始借助社交媒体这一新的媒介工具,并呈现出新特点。在此背景下,本书以国内某知名社交媒体为调查对象,前后花费三年时间,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无结构式访谈的方式,对28名已婚男性的网络约见行为进行了虚拟民族志研究。以此为棱镜,本书从日常生活实践的生活伦理视角,展布转型期已婚者特别是男性已婚者构建、演绎婚外性脚本的行为、过程和心理,揭示了人们对婚姻的复杂性认知,也丰富了性社会学的相关研究。
凡身之造:
中国女性健身叙事
ISBN 978-7-5201-8369-7
熊欢 等著
2021年5月出版
本书讲述了十二位中国女性的健身故事,在“自我、身体与运动”、“生活、身体与运动”和“孕育、身体与运动”三个主题下,从女性视角、微观的社会互动、个体的生活经历和主观感受层面,描绘了女性真实、鲜活的健身图景,讨论了节食、减肥、身材管理、孕期保健、产后恢复、广场舞、健身社交、身体刻板印象等热议话题,挖掘了健身文化对女性个体生活规划、自我认同和文化审美的影响,反映了当今我国女性身体与生活的价值观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生成,为探讨“中国式”的身体问题提供了具象素材和理论视角。
婚恋转型:
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实践
ISBN 978-7-5201-8376-5
宋丽娜 著
2021年6月出版
本书将对新生代农民工婚恋问题的讨论置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现代因素与传统因素的交织和互动、发展主义与伦理主义视野下的行为方式变革以及新生代农民工婚恋模式的建构与婚恋伦理的重塑,都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他田野中国系列丛书早期成果可见往期盘点
盘点 | “田野中国”系列丛书
聚焦 | 第一辑:“田野中国”系列书单
收藏控 | 田野中国系列丛书
扫码加入社群
享受粉丝专享购书福利↓↓↓
策划:wjy
编辑:wjy
审校:myx
封面:Photo by Vivek Kumar on Unsplash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