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 | 《第三方评估偏差:基于政府购买社工服务项目的探讨》
作者:社会学之思
发布时间 2024-09-29 14:27 浏览量 249
第三方评估偏差:
基于政府购买社工服务项目的探讨
韩江风 著
2024年9月出版
ISBN 978-7-5228-3866-3
(点击封面跳转至购书页面)
内容简介
作为监督社工服务项目的外部评价机制,第三方评估以独立、客观、公正、专业为核心的特质而为社会各界所认可。但第三方评估也难以避免形式化、功利化、片面化等评估偏差问题。第三方评估的制度缺陷使评估偏差问题难以避免,但评估偏差的程度取决于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具体行动策略。本书建议从宏观社会系统和微观法人行动者两个角度,从完善第三方评估的制度体系、规制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行动等方面来优化第三方评估机制,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作者简介
韩江风,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博士,现为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级社工师、人力资源管理师、心理咨询师、郑州市级社工督导、郑州社会工作协会评估中心首席评估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服务评估、城乡社区治理;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研究课题20 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多部;获知识产权专利多项;获民政部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一等奖等荣誉多项。
内容摘要
前言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正式出现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以来,对于社会工作服务成效的问责和评估实际上一直未曾间断。但是,直到党群服务中心项目、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项目等站点类、常态化且与行政体制深度融合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出现,“社工服务项目的实际成效究竟如何”这一问题才真正引起了政府、学界、社工实务界以及社会大众的广泛重视。由此,作为监督和改善社工服务项目的重要外部评价机制,以独立、客观、公正、专业为核心特质的第三方评估被社会各方寄予了深厚期望。多元利益相关者希望第三方评估能在服务促进、社会交代、监督管理、资源争取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并切实履行监督核查、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的美好使命。但是,随着第三方评估实践的发展,一些学者逐渐发现,第三方评估也出现了形式化、功利化、片面化的不良倾向。
随着中国社会工作三十多年本土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一批优秀的社会工作专著慢慢涌现出来,例如张和清教授等人的《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双百”社会工作概论》《社区为本的整合社会工作实践:理论、实务与绿耕经验》、向荣教授等人的《“流行社工”路:云南连心本土社会工作实践》、乔东平教授等人的《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模式、机制和策略》等。这些著作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现代化、专业化,赢得了学者和实务工作者的极大赞许。但是,对于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的第三方评估问题,目前只有数位学者的零星研究成果,始终未能形成系统、全面、专业的学术专题著作,对于社工服务第三方评估问题的研究总体还不够深入。
基于此,笔者在六年(2018~2023年)追踪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实地研究、案例研究、比较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借助参与式观察法、访谈法等资料收集方法收集了大量文本、音频、视频资料,并撰写了本书。本书是国内首本重点关注政府购买社工服务领域第三方评估偏差问题的学术专著,是笔者长达六年参与式追踪调查的成果结晶。本书有助于社会工作、社会学以及评估学领域的师生和从业者们深度了解社工服务第三方评估项目的“全貌”;有助于社会大众打开和理解所谓的第三方评估“黑箱”;有助于促使第三方评估更加科学,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价值;同时也有助于丰富和完善中国式现代化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理论体系。
具体来说,笔者凭借高校学者兼市级行业协会评估项目主任的角色,对第三方评估机构X市社工协会开展了六年的追踪调查,并从X市政府工作人员、社区居委会成员、社工机构负责人、一线社工、评估专家、评估机构员工、服务对象等利益相关者处收集了大量的访谈资料。在整理分析这些一手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本书最终选取了X市A区、B区、C区三个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第三方评估典型案例。通过三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和比较,本书发现第三方评估能够在规范项目管理、厘清项目定位、保障项目专业性、扩大项目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仍存在第三方评估的形式化、功利化、片面化等评估偏差问题。随之而来的研究问题是,第三方评估为何会出现偏差?
为了解释第三方评估出现形式化、功利化、片面化等偏差问题的原因,学者们使用委托代理理论、志愿失灵理论、第四代评估理论等理论工具进行了多个层面的探索。但是,这些理论工具都无法很好地做到整合制度及合法性、政社关系与评估机制、评估方法与技术这三个层面的关系,无法提供一种内外部联动的分析视角,无法给出更加明确的中间变量。为了弥补上述缺陷,本书采用理性选择理论作为分析工具,构建了“制度缺陷—行动策略—评估偏差”的第三方评估偏差分析框架。从这一框架出发,本书认为:当前第三方评估的制度缺陷使得评估偏差问题难以避免,但评估偏差的程度取决于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具体行动策略。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第一,当前第三方评估呈现法律合法性不足、社会合法性欠缺、专业合法性较弱、行政合法性强势的合法性失衡状态。这种合法性上的失衡状态使得第三方评估得不到法律、社会大众和一线社工的有力支持,反而更多受行政力量的制约。第三方评估机构为了生存,不得不采取主动转让评估权力、主动转移评估责任、主动迎合购买方需求等权责转让式的行动策略。然而,权责转让式的行动策略是以牺牲第三方评估的独立性为代价的,其结果是衍生出了第三方评估的形式化问题。
第二,在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第三方评估领域,成体系的外部监督制度尚未建立。购买方对第三方评估机构只进行选择性监管、社会组织的年检流于形式、行业监管体系混乱、第三方评估的信息公开制度止于表面等问题反映了当前外部监督制度的严重缺失。外部监督制度的缺失以及社会组织自身的生存危机,使第三方评估机构通过压缩评估时间、临聘外部人员、简化评估流程、量产评估报告等行动策略来控制评估成本。然而,成本控制的行动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第三方评估的专业性,使第三方评估表现出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
第三,在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第三方评估领域,目前还没有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行业准入制度。一方面,第三方评估资质的授予主体并未明确界定、评估资质授予和清退的标准模糊不清、全国性评估统辖管理机构尚未建立;另一方面,人才培养和认证制度尚未建立,评估专业人才十分稀缺。行业准入制度缺失致使第三方评估机构缺乏权威性,迫使第三方评估机构更乐于使用偏项目管理轻专业服务、偏产出评估轻成效评估、偏事后评估轻事前评估、偏短期考核轻长期影响等过于简单化的评估策略。这种化繁为简式的评估方式既无法保证第三方评估机构自身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也难以保证自身践行以评促建的评估宗旨。由此,衍生出了第三方评估的片面化问题。
基于理性选择理论以及第三方评估偏差的分析框架,本书认为:应当从宏观社会系统和微观法人行动者两个角度,从完善第三方评估的制度体系、规制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行动策略两个层面来优化当前的第三方评估机制,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此外,在评估理论与方法技术研究方面,也应当有所进益。共享主义第五代评估范式的理论创新,以及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方面的革新,都有可能为社工服务第三方评估的本土化、中国化、现代化、专业化带来一些可喜的变化。
目录
推荐阅读
新书 | 《孤独症儿童的康复与社会支持》
新书 | 《运动社会学研究的理论边界》
新书 | 《危机干预手册:评估、处置和研究(第4版)》
扫码加入社群
享受粉丝专享购书福利↓↓↓
策划:dmz
编辑:dmz
审核:myx
封面:Photo by wal_172619 on Pixabay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