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速递 | 《共同迈向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苏陕协作实践》
作者:经管领读
发布时间 2025-04-15 09:20 浏览量 12
图 书 信 息
(点击封面跳转至小程序购接)
金栋昌 王宇富 彭建峰 著
2025年2月出版/138.00元
ISBN 978-7-5228-5082-5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公共文化服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范畴,是以提高全体人民群众文化艺术素养、增进人民文化福祉为价值目标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关乎社会主义繁荣发展,关乎人民精神生活富足,关乎民族伟大复兴和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有着不同的阶段任务:新中国成立初期,包括文化馆在内的公共文化机构承担着国民教育的重任;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这些机构成为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热情、讴歌人民群众创造性的文化主阵地;新世纪,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伴随着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建成,全民阅读、全民健身、全民科普和艺术普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取得长足进步,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以来,全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努力践行新的文化使命,不断为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不断为实现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伴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禀赋优势、人民群众精神富足的发展优势不断彰显和强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成为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和载体。
新中国成立75年来的发展成就表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键内容之一,始终是各级政府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建设领域,始终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无论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部署,还是各级地方政府主导的本地发展建设实践,都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取得新的强化和突破——从设施网络到运行保障、从示范创新到效能提升、从本地发展到跨地区协作、从线下服务到数字化服务、从体系化供给到高质量发展,这一切都在生动诠释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代化进程。在其中,我们看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成,既离不开各级政府的主导和综合保障,也离不开各级公共文化机构的创新智慧与耕耘实践。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人踏乘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东风,不断书写和刷新着壮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化篇章。
我们也注意到,理论界对全国及各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成果、发展模式、实践创新、制度设计等有着丰富研究,形成了诸多代表性研究著述。这些理论成果主要集中于城市书房、总分馆体系、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标准化和高质量发展等议题,也有丰富的案例研究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践和理论创新的繁荣程度。但上述研究成果的本土化特征鲜明,相较而言,关注区域均衡发展的较少。即便是已有的一些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成果,也多采用以本区域实践来促进本区域内城乡均衡和地区均衡的视角,因而也是典型的本土化研究成果。鲜有成果关注和研究跨省域东西部协作这一公共文化服务主题,更鲜有学者从东西部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协作创新角度开展类似研究。而实践层面上,自1996年国家实施东西部协作战略至今的28年来,包括苏陕协作、闽宁协作、浙疆协作、鲁渝协作、沪滇协作等在内的东西部协作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协作成果——或是干部交流,或是设施捐建,或是资源共享,或是文化共创。无论哪种形式的协作,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是本省域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也是跨省域协作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的有力支撑。更难能可贵的是,这种跨省域的公共文化服务协作,既彰显了国家战略在东西部均衡发展中的文化落实,又激发了跨区域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动能——协作主体实现了从党委、政府、公共文化机构到企业、协会的全覆盖,协作机制实现了从实体帮扶到理念和政策学习再到文化共创的立体式飞跃,协作内容实现了从干部交流到设施空间共建再到文化艺术活动和资源共享的广泛拓展,协作成果实现了从散点分布到机制化常态化创新和各层级覆盖,协作体系形成了省级主导、市级推动、县乡落实的一体化推进格局。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看,均有必要对东西部协作中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实践进行成果梳理和理论总结。其中,苏陕协作中的公共文化服务实践颇具代表性。
苏陕协作始于1991年,早于东西部协作战略5年,一定意义上苏陕协作为国家层面开展东西部协作战略提供了实践参考。1991年,江苏、陕西两省以干部挂职锻炼方式开启扶贫开发工作,被《瞭望》周刊誉为“一个意义重大的创举”。1996年全国扩大这一经验,提出东西部协作战略,并调动全国23个东西部省市,形成了对口协作关系。在这股东风之下,至今已历经28年的协作历程,苏陕协作从扶贫开发协作逐渐向更广阔领域、更深实践走去,协作领域从扶贫开发拓展到经济、教育、能源、医疗、优势产业等多个领域,协作内容从干部交流扩展到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等多元领域,协作方式从资金援助延伸到项目运营、共创共享等多种形式,一系列协作成果支撑起东西部协作的“苏陕情”。同样,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苏陕协作的实践也如火如荼,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成果亦纷纷落成于三秦大地。
作为研究者,我有幸参与和见证了部分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苏陕协作工作。2018年6月下旬,我以专家身份获邀参与“第八届陕西省艺术节群星奖获奖作品全省巡演榆林行”活动,结识了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专家,并与扬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负责同志就扬榆两市文化活动互访进行了交流,这是我第一次对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苏陕协作的直观接触。2019年底,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了全省30名公共图书馆馆员赴江苏省各地市图书馆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挂职培训活动,两省克服种种困难,最终推动挂职干部顺利完成了相关工作,并带来了陕西各派出馆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诸多改变。2020年7月,我带领团队以县区为单位,对延安市13个县区进行公共文化服务专题调研,了解到延安市图书馆和金陵图书馆在馆藏资源和师资上的诸多协作,也获悉延长县和宜兴市两地合作建设图书馆新馆的立项信息。2021年4月,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在延安举办,会上的一大亮点就是举办了苏陕公共文化服务专家座谈会,参与挂职锻炼的陕西方公共文化服务人员进行了专题交流,会上南京图书馆与陕西省图书馆代表两省公共图书馆签署了《苏陕公共图书馆“十四五”协作交流框架协议》,金陵图书馆与延安市图书馆签署了交流共建协议。同年暑假,我带队进行榆林黄河流域县区的文化专题调研,在横山区文化馆参观了江苏艺术家在陕北黄土高原采风创作的书画成果展,上百幅主题书画作品汇聚在文化馆展厅中供群众免费参观,艺术感染力颇强。这些公共文化服务苏陕协作成果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其背后也力透着苏陕两省公共文化机构和工作人员的艰辛与努力。这促使我们扎下了研究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苏陕协作的兴趣之根。于是,在后续其他专题调研工作中,我们也不断注重收集和整理相关成果,陆续收集了“延安娃娃”红色儿童绘本大赛、榆林城市书房、鹿城阅读吧、崇川佛坪一家亲文化交流活动、“精致扬州‘榆’您相约”文化活动等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务协作成果,开展这一主题研究的素材越来越丰富,研究工作也不断提上日程。
2023年,在一次全省公共文化服务调研座谈会期间,我把开展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苏陕协作研究的想法与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处长谭佳峰女士进行了沟通交流。我们一拍即合,她不仅给予了高度肯定,还鼓励我加快开展研究,认为这既是对苏陕协作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实践的理论总结,也是一项公共文化服务专家层面的苏陕协作成果。彼时恰逢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基础理论与创新实践委员会征集2023年度调查研究成果,我们团队申报了“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苏陕协作的创新实践研究”选题。在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处张利锋先生的协助下,我们面向全省征集了一轮苏陕协作公共文化服务成果素材,并结合网络调研、前期专题调研等的相关数据,如期撰写完成并提交了研究报告。在此报告的基础上,2024年1月团队决定进行理论扩充并形成专著,其间也得到了陕西省图书馆的大力协助,并在2024年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专题培训班上进行了第二轮项目信息征集工作。在此基础上,几经修改校正终于形成了本稿。
值得说明的是,为较全面地呈现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苏陕协作的整体面貌,我们在确定书稿内容体系时做了如下考虑:为整体把握公共文化服务苏陕协作的33年历程,我们进行了历史阶段划分,提出了萌芽、初探、深化和高质量发展四个分期;为提炼公共文化服务苏陕协作的理论品质和经验,我们引入区域均衡发展、横向财政均衡、府际关系、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等理论,对公共文化服务苏陕协作实践的理念精髓、价值逻辑等进行概括总结;为阐释公共文化服务苏陕协作持续深化拓展的实践轨迹和规律,我们尝试提炼公共文化服务跨区域协作的影响因素和实践选择特点;为全面且有重点地呈现公共文化服务苏陕协作的亮点内容,我们从文艺创作展演、人才交流培训、资源共创共享、文化设施空间四个维度进行了理论总结、案例讨论和成效概括;立足当下,启思未来,为把握公共文化服务苏陕协作的趋势和方向,我们从整体上对公共文化服务苏陕协作的政策框架、总体形势和目标,以及今后的优化路径进行了政策总结和建议。此外,为深入落实新时代东西部协作战略,我们也跳出苏陕协作视域,在系统总结公共文化服务苏陕协作经验和启示的基础上,对今后全国层面东西部协作中更高质量地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政策建议。以上便构成了《共同迈向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苏陕协作实践》的篇章逻辑架构。
所有过往,皆为序章。本书成稿之时,正逢江苏省代表团来陕西考察学习,苏陕两省党政领导围绕“从大局着眼向深处拓展往实里用力在新征程上不断开创苏陕协作发展新局面”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苏陕各界也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广泛、多元、深刻、务实的洽谈与合作。一幅新时代苏陕协作高质量发展的蓝图正徐徐展开,这同样也预示着该框架下苏陕公共文化服务协作的美好新未来。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庆幸参与到了公共文化服务苏陕协作的实践之中,我们也将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苏陕协作的相关研究迈上新台阶。
是为序。
金栋昌
2024年6月3日于长安大学
作 者 简 介
金栋昌,长安大学教授,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基础理论与创新实践研究委员会委员,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文化馆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陕西省三秦英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要负责人,《中国文化馆》编委,陕西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库专家成员,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专家库专家成员。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著作6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陕西省社科基金、陕西省科技计划等10余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主持承担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陕西省宣传文化系统等50余项委托项目,研究成果荣获文化和旅游部年度优秀调研报告二十佳、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西安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10余项奖励,30余项成果直接转化为省市文化政策或规划,多项成果获省级有关领导批示。
王宇富,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国家文化安全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篇,参与“公共文化机构优惠收费的理论和实践”“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研究”等省部级课题6项,完成调研报告10余篇,部分研究成果获省市级有关领导批示。
彭建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研究生,长期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国家文化公园、夜间文旅经济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得“挑战杯”“艺术展演案例大赛”等多个竞赛的省级一等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重点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项,部分研究成果获省级有关领导批示。
内容简介
公共文化服务的区域协同发展,是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既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指明了实践方向,又为实现全体人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提供了行动指南。本书所呈现的苏陕公共文化服务协作故事,堪称新时期我国跨区域协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的缩影。
目 录
( 上下滑动浏览 )
策划 | 张思莹
编辑 | 丁曼泽
审校 | 颜林柯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