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 社科文献2025年1~3月新书
作者:sociology
发布时间 2025-04-15 09:21 浏览量 63
一季一会的新书盘点来啦!
本期为大家推荐2025年1~3月社科文献出版的社会学新书,涵盖多个领域的学术著作,以及集刊与智库报告等学术成果。
了解更多图书详情或购买,可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
睡眠研究丛书
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5)
王俊秀 张衍 李延泽 等著
2025年3月出版
ISBN 978-7-5228-5100-6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 “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在此背景下,本年度报告以 “健康中国战略下的睡眠健康行动”为主题,主要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2024年中国居民睡眠状况线上调查数据,采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方法和理论,分析了2024年中国居民的睡眠健康状况,编制了睡眠指数来综合衡量民众睡眠状况及其变化,呈现了睡眠健康产业/企业、医院等不同主体的睡眠健康促进行动,并对承担母职的女性群体、不同就业类型群体和中等收入群体等的睡眠状况进行了研究,从而为改善居民睡眠状况提供理论指导。
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社会学优秀成果奖”获奖论文集
群学荟萃(Ⅲ):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社会学优秀成果奖”获奖论文集(第5-8届)(全2卷)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北京市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 编
2025年3月出版
ISBN 978-7-5228-5028-3
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社会学优秀成果奖”每届评出6篇获奖论文,同时严格遵循宁缺毋滥的原则。获奖论文的主题范围广泛,基本涵盖了社会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和研究领域,体现了中国社会学界的学术水平和重要学术成就,也体现了中国社会学专家学者关注中国现实、回应中国问题、探索中国经验的学术志趣。
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丛书
气候变化风险评估及适应模式:以雄安新区为例
李国庆 朱守先 等著
2025年1月出版
ISBN 978-7-5228-3613-3
本书基于精细化气候资料,分析雄安新区的区域气候与极端气候事件的长期变化趋势,从暴雨洪涝、高温热浪和严重雾霾等几个方面对未来气候风险进行科学分析、评估。在评估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对雄安新区可能产生的风险的基础上,提出雄安新区建设应对气候变化与极端气候事件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及实现雄安新区智能技术与智慧社会“双体系”适应模式的具体建设路径。
乡村振兴研究
团结聚力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云南省宁洱县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张锦鹏 陈曦 等著
2025年2月出版
ISBN 978-7-5228-5074-0
本书是云南大学组织实施的“中国乡村社会大调查(云南)”的调研成果之一,是云南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的真实展示和经验总结。本书以“团结聚力”为主线,从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及民族团结等方面展现了宁洱县最具代表性的乡村振兴成果,并以五个具有示范性的案例呈现了宁洱县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本书通过扎实的调查研究,深刻揭示了民族团结、东西部协作以及各级党组织推进凝心铸魂等基层工作对促进乡村振兴、带动边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引领作用,以及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
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
民族社会工作
袁娥 王硕 编著
2025年2月出版
ISBN 978-7-5228-3573-0
本书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依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从人们的生活世界出发理解不同民族的社会处境,探索社会变迁与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文化适应与社会发展问题,帮助人们增加权能、获得发展。本书综合介绍了民族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案例呈现了民族社会工作的实践,从学理上阐释了民族社会工作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
温情再归:超大城市的熟人社区建设
李敏 著
2025年1月出版
ISBN 978-7-5228-3990-5
在社会转型和社会重建背景下,我国的社会结构经历了快速变迁。超大城市社区成员原子化、社会联结弱化、社会规范失灵等影响着城市的健康发展。重建中国社区“原初”的温情,增强社区认同,助推社区自治,实现熟人社区建设目标,是推进社区治理的难点。
本书以北京和深圳为调查地,整合实证范式和行动范式。在分析两个超大城市熟人社区建设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在不同类型社区开展个案研究,并运用社区工作、小组工作等方法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提出超大城市熟人社区的建设路径是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前提下,以社区社会资本培育为切入点,依托社区服务,重点激发与培育居民的主体性。为助力社区建设和社会治理,构建美好社会贡献智识。
至情至理:城市基层治理中民意分类逻辑与实践
刘怡然 著
2025年1月出版
ISBN 978-7-5228-4530-2
本书以城市基层治理中的民意分类逻辑与实践为研究对象,探讨民意在城市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构建了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民意分类框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全面审视民意在城市基层治理中的表现与作用机制。宏观层面关注抽象化民意对城市发展与治理的整体意义;中观层面探讨地方政府如何在任务推进中平衡项目紧迫性与民意融入;微观层面深入剖析基层政府根据居民实际需求进行民需满足的逻辑分类。书中梳理了北京、成都、台州三个城市的近 50个具体案例,细致入微地展现民意在城市基层治理中的角色,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实现民意与治理的匹配。
城乡养老服务模式:实践创新与经验反思
孙旭友 闫小红 等著
2025年1月出版
ISBN 978-7-5228-4325-4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构建日益完善的“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中国式”养老制度与服务体系已然成型。本书基于城乡养老服务模式运行与服务体系创新的田野调查,以城市养老服务模式、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城乡养老服务创新发展为落脚点,瞄准当前城乡养老服务模式实践中的前沿问题和社会热点,从社会学、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视角,对“物业+养老”、城市社区养老、智慧养老、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等养老模式运行,长期照护保险、机构照护风险等现象进行了专题研究。
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实施进程中,城乡养老服务供给不均衡、农村养老服务网络不健全、城市养老服务模式运行不畅等困境依然存在,但是城乡养老服务新机制、新模式等不断涌现。本书认为,加强基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提升养老服务能力现代化水平是摆在“老龄化社会”面前的一道命题,也是在城乡养老服务实践中总结经验、提炼模式的价值所在。
其他
共创成长路:农村青少年正面成长理论与实务
石丹理 彭华民 主编
周正 朱小琴 副主编
2025年1月出版
ISBN 978-7-5228-4171-7
本书介绍了青少年正面成长理论在四川、重庆、安徽、湖北等地的“共创成长路”项目中的应用,是对农村地区青少年正面成长项目经验的总结。通过对15个青少年正面成长构念进行阐述并设计针对成长问题的实务方案,本书旨在将具有独特性的“共创成长路”研究及其社会背景、理论与概念框架、实务方案设计及评估整合为系统化的成果。
中产阶层人士的公益组织参与研究:基于B-X会个案的考察
王树生 等 著
2025年3月出版
ISBN 978-7-5228-4885-3
本书以中产阶层人士的公益组织参与为研究对象,基于B-X会个案的考察,对公益组织的组织培训、组织激励、团队建设、服务实施、党组织建设等展开系统研究,考察中产阶层人士的阶层认同及社会行动力在公益组织参与过程中的生成机制,分析公益组织的运行实践及其与政府关系的建立过程。以此为基础,本书对中产阶层人士的社会建设参与实践进行功能分析,探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吸纳型社会建设路径及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方式,对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及社会治理体系创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研究
侯建明 著
2025年3月出版
ISBN 978-7-5228-5131-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速发展,老年健康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随着我国进入中度人口老龄化社会,并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健康问题对社会经济、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根据经典理论,利用不同来源的调查数据,采取科学的分析方法,从不同角度探究影响我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的角度提出针对性建议,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养老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科学依据。
资产建设与儿童发展账户:理论、经验与机制构建
高功敬 著
2025年2月出版
ISBN 978-7-5228-4646-0
资产建设理论所倡导的儿童发展账户政策作为有效的福利政策工具,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采纳,成为面向未来、促进儿童能力发展和人力资本投资的战略举措。建立儿童发展账户政策是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是着眼长远、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是有效分担家庭养育成本、促进生育的有效抓手,更是面向数智化时代完善儿童福利政策体系的内在要求。本书基于资产建设理论和本土调研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家庭资产建设对儿童发展的多维效应以及家庭参与建立儿童发展账户的意愿与能力,系统剖析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儿童发展账户政策的实践经验与模式特点,在此基础上尝试建构符合国情的儿童发展账户政策框架,以期促进我国儿童福利政策发展型转向,为国家制定儿童发展账户政策提供前瞻性思考和智识性借鉴。
网络社会排斥对网络攻击的影响机制
金童林 著
2025年1月出版
ISBN 978-7-5228-4454-1
本书以网络社会排斥为出发点,深入剖析了信息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攻击的根本原因,构建了解释网络攻击生成的“刺激-催化”模型,并采用实验法和纵向设计,系统地揭示了网络社会排斥、道德推脱与大学生网络攻击间的因果关系及变化规律。本书不仅丰富了网络心理学的理论体系,而且为预防和干预个体网络攻击行为的出现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对进一步构建和谐稳定的网络环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养老服务发展报告(2024)
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 组织编写
甄炳亮 主编
赵洁 王金浩 副主编
2025年1月出版
ISBN 978-7-5228-4674-3
养老服务发展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任务。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回应社会各界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与期盼,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组织养老服务领域专家团队、地方养老服务事业单位等共同编写《中国养老服务发展报告(2024)》。
本书通过“总报告”“分报告”“专题篇”“区域篇”四个部分,全面总结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经验做法和成果,研究分析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未来趋势和问题,推动养老服务领域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科研教学人员与其他关心养老服务的社会各界人士了解我国养老服务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以及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突出的难点痛点问题。本书的出版,将为我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决策参考,为社会公众了解我国养老服务发展情况提供载体。
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24)
王俊秀 主编
谭旭运 副主编
2025年2月出版
ISBN 978-7-5228-4494-7
本书主题是民众社会心态特点与变化,从民众基本社会心态、社会阶层与社会心态两方面探索民众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显现的社会心态,以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民众社会心态的特点与变化。
近五年来,民众对于国家社会、家庭关系方面的美好生活需要普遍更高,体验也更好;在“民生三感”中,民众报告的获得感最高,其次是幸福感与安全感。面对外部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的增加,民众整体的控制感偏低。发展提升消费是民众重要的消费支出类别,与以往相比,医疗保健消费大幅上涨,文化休闲消费小幅上升,提升与休闲消费行为对美好生活体验的促进作用明显。
建议持续加强社会保障和民生建设,关注困难弱势群体,满足全民基本民生需求;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满足多样化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优化生育和养老社会政策,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成本,积极发展“银发经济”,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养老服务;涵养“稳预期、强信心”的社会心态基础,引导形成积极合理预期;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不断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宁波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23~2024)
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 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浙江(宁波)分中心 组织编写
2025年2月出版
ISBN 978-7-5228-4569-2
宁波作为一座“志愿之城”,其志愿服务建设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从1994年初开始,宁波的志愿服务事业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自2018年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以来,宁波市紧抓机遇、乘势而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总体目标,把志愿服务作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一项民心工程。经过三十年的征程,宁波市练就了系统、高效的志愿服务社会化体系,荣获“四个100”大满贯佳绩,获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14次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殊荣,成功打造了“在宁波,看见文明中国”的城市品牌,志愿服务成为“爱心宁波·尚德甬城”的亮丽底色。
本书由总报告、专题报告、领域报告、社区报告、项目报告5个部分组成,从实践、理论、政策三个维度,全景式解读并总结了宁波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经验模式、不足之处与未来方向,是了解“爱心宁波·尚德甬城”的重要窗口。
中国文化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23~2024)
良警宇 主编
王全吉 副主编
2025年3月出版
ISBN 978-7-5228-4963-8
本书全面展现了2023年以来中国文化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了中国文化志愿服务发展的实践特征、发展模式和发展趋势。
全书由总报告、分报告、地方篇、机构篇、案例篇、专题篇、附录组成。总报告总结了2023年以来中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发展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和发展趋势;分报告对我国重点领域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地方篇研究了各地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发展经验;机构篇展现了公共文化机构志愿服务的发展特点与经验;案例篇介绍了全国示范性项目的典型案例;专题篇探讨了文化馆青少年美育文化志愿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利用、公共美术馆志愿服务、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智慧治理的创新实践与探索;附录记录了2022年7月以来我国大力发展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的重要事件。
广东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25)
郭跃文 王廷惠 主编
向晓梅 副主编
2025年3月出版
ISBN 978-7-5228-5088-7
《广东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25)》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撰写的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年度研究报告,包括总报告、经济篇、社会篇和专题篇,由总报告和十六篇分报告组成。
本书主要从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文化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视角,以宏观经济、科技创新发展、产业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农业农村发展、社会人口发展、文化强省建设、绿色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洋强省建设等为切入点,较为系统地梳理了2024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突破新成就,研判了2025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风险挑战与重点难点,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安徽社会发展报告(2024)
范和生 主编
2025年3月出版
ISBN 978-7-5228-5149-5
2023~2024年,安徽全省经济运行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科技强省建设全面起势;发展韧性充分显现,产业结构不断趋优;加快推进深层次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服务和融入重大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红利加快释放;大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乡村全面振兴扎实推进,开创“三农”发展新局面;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美丽安徽向“绿”而行;充分彰显徽风皖韵,文旅融合迎来“黄金时代”;实施“十大提升行动”,交出“科研城市”高分答卷。
与此同时,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仍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安徽应一体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从精准研判机遇挑战、坚持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入实施人才兴皖工程、继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出发,紧扣“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加快建设自立自强的科技强省、智能绿色的制造强省、高质高效的农业强省、山水秀美的生态强省、英才荟萃的人才强省、人民满意的教育强省、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
上海奉贤经济发展分析与研判(2024~2025)
张兆安 朱平芳 高贵峰 主编
张淼 邸俊鹏 副主编
2025年3月出版
ISBN 978-7-5228-5023-8
近年来,奉贤区立足“新片区西部门户、南上海城市中心、长三角活力新城”定位,围绕“奉贤美、奉贤强”战略目标,开拓创新、克难奋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在新起点上,奉贤区进一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为目标,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系统推进基础理论、底层技术、颠覆项目、跨界融合和转移转化全过程“五个创新”,着力构建新质引领、创新驱动、协同高效、生态友好的奉贤现代化产业体系。
奉贤区积极拥抱数字经济,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奉贤区加大对行业领军人才和专业孵化器运作团队的引进力度和服务水平,鼓励支持一流孵化人才、科技领军企业、大学科技园等各类主体建设高质量孵化器。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共享实验室、研发平台,努力探索在孵企业零成本创业“新模式”,朝着科技型中小企业首发地的目标不断迈进。
上海浦东高品质生活发展报告(2025):“15分钟社区生活圈”打造“人民城市”新样板
高恩新 曹绪飞 主编
吴津 徐凌 副主编
2025年2月出版
ISBN 978-7-5228-4965-2
创造高品质生活是浦东新区贯彻落实新时代习近平“人民城市”思想的战略部署。浦东新区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三轮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公共服务资源优质均衡精准配置,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人民生活品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不断提高,谱写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打造“人民城市”新样板的典范。
本书系统阐释了浦东新区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打造“人民城市”的实践历程和阶段性成效。全书包括1个总论、8个分报告、5个特色案例,以翔实的数据、丰富的案例再现了浦东“十三五”“十四五”期间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探索性经验和特色做法。
廉政学研究(2024年第2辑/总第14辑)
蒋来用 主编
孙大伟 执行主编
2025年2月出版
ISBN 978-7-5228-5061-0
本集刊探讨廉政学的基本原理,对廉政、失范行为、腐败、不正之风、道德滑坡、反腐败等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理论探讨,研究腐败与不正之风产生的根源及其规律,对反腐败策略、廉政建设体制机制进行评估,对历史上的廉政建设制度和措施进行比较分析,对各个地区廉政建设及其相应制度进行研究,对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与腐败的关系进行探讨。
关中农村研究(第7辑)
赵晓峰 主编
李卓 赵祥云 副主编
2025年1月出版
ISBN 978-7-5228-4598-2
本辑收录的论文围绕以下五个议题展开。议题一关注数字治理与乡村建设,探讨了数字治理的多元实践路径与内在机制,着重凸显政府在乡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议题二关注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既探讨了城乡融合发展中的不确定性风险及其治理,又深入剖析了乡村发展的实践案例,重点关注城乡要素互动下乡村的可持续发展。议题三关注乡村社会治理,主要涉及乡村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互动、机制构建与治理模式变迁等内容。议题四关注家庭、婚姻与人口,主要对农村婚姻家庭秩序、生育决策及性别分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议题五关注农村发展转型,主要涉及农村发展的结构转变、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等内容。
End
推荐阅读
扫码加入社群
享受粉丝专享购书福利!
参与社群陪跑活动~
策划:dmz
编辑:dmz
审核:myx
封面:Photo by duongphiphoto on Pixabay
了解更多图书详情及购买,请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