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亲身参与十月革命的中东各国革命者

作者:王泽壮

来源:《共产主义运动在中东(1917~1924)》

中东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十月革命

发布时间 2020-10-10 16:32   浏览量 1479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沙皇俄国地缘广阔,境内中亚、高加索和南俄地区都有大量穆斯林聚居,同时,与中东地区地缘邻近,沙俄时代就吸引了邻国众多穆斯林来俄务工,他们目睹了十月革命使苏俄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也深深地被十月革命者的巨大热情所感染。从历史上来讲,他们是苏俄相邻国家和地区中较早受到十月革命影响的一批人,其中很多人后来成为各国和地区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

十月革命前俄国穆斯林的基本状况

       1897年全俄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穆斯林是俄帝国继东正教信仰群体之后的第二大宗教群体,当时人口已接近139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1.6%。截止到1917年,其境内的穆斯林人口已经达到了2000万人。此外,十月革命前夕,到俄国务工、经商、学习和旅行的外国侨民中的穆斯林约40万人,其中劳工分布在沙俄欧洲部分的码头、建筑、石油、伐木、农业等行业。

十月革命中俄国穆斯林的态度

       十月革命领袖们为了完成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同时为世界革命做好准备,他们对东方国家特别是东方伊斯兰国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十月革命后不久,列宁和斯大林很快意识到穆斯林宗教认同对无产阶级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构成了某种障碍和威胁,他们努力利用民族和宗教感情回避开威胁,通过布尔什维克党,吸引穆斯林加入革命洪流之中。布尔什维克党逐渐深化对全俄及中东穆斯林的认识,改变着对穆斯林的态度。穆斯林对布尔什维克党的态度如何呢?

       十月革命运动中,全俄及中东穆斯林并不支持苏维埃政权的一些基本主张比如“消灭私有制”“唯物主义无神论”等,因为穆斯林对苏维埃一些做法不能接受,认为共产主义反对有神论,等于取消了宗教信仰。随着时间的推移,绝大多数的穆斯林逐渐默许了新政权对宗教的漠视,并将自己与宗教信仰、帝国主义压迫与苏维埃政权的革命理想联系在一起。布尔什维克党也考虑把穆斯林作为点燃世界革命的火种材料。布尔什维克的战略任务不仅使穆斯林服从革命需要,而且要找到与他们的共同语言,把他们作为联盟者来与内部的敌人做斗争。同时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即在东方世界推广世界革命,布尔什维克党灵活地调整了策略,通过设立民族问题处理机关、穆斯林共产党组织,默许穆斯林的宗教生活而逐渐赢得了穆斯林的信任,吸引他们积极投入到十月革命的队伍中,这些人成为穆斯林共产主义革命家。苏俄境外的穆斯林革命者,主要来自中东的土耳其、伊朗、高加索等地。

土耳其革命者的参与

     亲自参与十月革命的土耳其人有很多,穆斯塔法·苏布希正是其中的代表之一。穆斯塔法·苏布希1890年生于土耳其布尔萨,大学时代主修经济专业,毕业后成为一名记者。1908年他开始为土耳其联合进步党工作,因多次参加反对苏丹统治的政治活动而遭到流放。1914年他从流放地锡诺普省秘密潜逃到俄国,作为政治犯在沙俄寻求避难,其间他受到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影响,并加入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一战爆发后,作为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员参加革命工作。十月革命爆发后,他从敖德萨到莫斯科,在莫斯科主编发行了土耳其语报纸《新世界》(Yeni Dunya),在土耳其人中宣传布尔什维克革命思想。穆斯塔法·苏布希的主要宣传和组织吸收对象是俄国战俘营中的63000名土耳其战俘、士兵和官员,特别是从中亚移民讲突厥语的工人中吸收新成员,组建土耳其共产党。1918年7月,土耳其社会主义者在莫斯科召开了一次会议,穆斯塔法·苏布希当选为主席。除苏布希外,比较著名的土耳其革命者有法斯马基、哈利米以及贝赫齐等,他们都是十月革命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是20世纪初直接受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炮火洗礼的一代人。

伊朗革命者的参与

       同土耳其革命者相比,亲历和参与十月革命的伊朗革命者更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海德尔汗与苏丹扎德赫。

       海德尔汗1880年出生在伊朗阿塞拜疆省一个富裕的家庭,早年他随家庭移居到高加索地区。他在赞加与第比利斯学习工程学,在此期间结交了很多的革命战友,如著名的奥尔忠尼启则、斯大林。1898年,他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从第比利斯理工学院毕业后,他回到伊朗东部最大的城市马什哈德当了一名建筑设计工程师,并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小的政治组织,这也是他开始建立社会民主党性质的革命活动开端。1904年,海德尔汗来到首都德黑兰,在这里也建立了革命组织,开展革命宣传活动,他创建的社会民主党性质的政党是德黑兰第一个同类组织,组织的首要任务是支持伊朗立宪革命,从事联络工作,帮助立宪党人购买武器,他还曾经谋划了刺杀首相阿塔巴克的行动,并因此被捕入狱,这使他声名鹊起。

       1908年,恺加王朝国王穆罕默德·阿里汗在俄国支持下对宪政党人实行血腥镇压,海德尔汗组织暗杀国王的行动,行动失败后逃离德黑兰,来到当时中东地区的革命大本营巴库。1909年,他宣布自己制定了率领立宪派军队攻占德黑兰以及推翻穆罕默德·阿里国王的革命计划。同年,海德尔汗加入了当地民族主义政党民主党(Demokrat),并到欧洲、俄国和高加索地区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海德尔汗在伊朗与俄国边界地带,成立了激进革命组织,并亲自到柏林向德国政府提出援助要求,让德国提供资金和武器来装备1万名伊朗士兵。德国没有满足他的要求,因为怀疑他可能会把这支武装发展成自己的私人武装,这是德国人所不愿意看到的。此后,他离开柏林,到了俄国首都彼得堡,并在这里直接参加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期间,海德尔汗不仅积极地联络巴库和中

亚地区的伊朗革命者,试图将分散的革命者组织联合起来,同时,他还作为伊朗革命代表,参加了苏俄政府1918~1919年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召开的多次会议。

       伊朗另一名直接参加十月革命的革命家是苏丹扎德赫(Sultanzadeh),苏丹扎德赫原名阿维提斯·马凯里安,1890年出生在伊朗西北部的马拉吉赫的贫苦穆斯林农民家庭。1903~1906年,在当地的一个亚美尼亚人学校就读,该校的创办者是亚美尼亚一个重要的左翼革命政党——汗查克党(Khazok)的成员,苏丹扎德赫在这里深受左翼革命思想的影响,为其后来转向布尔什维克主义打下了基础。后来他被选派到埃里温的达贾马恩基督教大学就读,1912年,22岁的苏丹扎德赫加入了布尔什维克支派俄罗斯工人社会民主党。十月革命期间,苏丹扎德赫被任命为共产国际“特别组”的首席代表,负责东方革命的宣传。1931年后,斯大林及其支持者对苏丹扎德赫进行指控与迫害,他被迫开始了流亡生涯。但到1936年苏丹扎德赫被苏联召回,大清洗开始后苏丹扎德赫被冠以“反革命”“德国特务”等罪名于1938年7月16日被处决,随之关于他的大量文献档案也被一起销毁。

       除了海德尔汗与苏丹扎德赫外,参与十月革命的伊朗革命者还有哈发扎德(Hafazade)、米尔扎·阿贾万(Mirza Ajwan)、巴巴·哈西姆扎德(Baba Hashimzadeh)、罗斯塔姆·科米尔扎德(Rostam Komilzade)、萨伊夫拉(Saifla)等,并且他们还在巴库建立了伊朗革命左翼组织“正义党”,支持苏俄革命。

高加索革命者的大量参与

       与土耳其、伊朗相比,高加索革命者的人数更多,受十月革命影响更大。他们将民族主义与共产主义相结合,并建立数目较多的高加索布尔什维克底层苏维埃。这些高加索布尔什维克为了民族解放以及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奔走于中东各地,并将布尔什维克主义传播到各地,促进中东各地的民族主义发展,高加索革命者中比较著名的是邵武勉与奥尔忠尼启则等。

       斯捷潘·格奥尔吉耶维奇·邵武勉生于格鲁吉亚第比利斯的一个亚美尼亚商人家庭。1898年,他成为当地工人马克思主义秘密小组成员。1900年,他在里日斯克综合技术学院读书时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4年回故乡从事党组织的宣传和联络工作,1912年当选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候补委员。一战期间,邵武勉被任命为高加索事务特别委员,组织和领导巴库地区的革命斗争。然而,巴库各民族政党和团体在为本民族利益或所属阶级利益斗争的同时,由于信仰差异而导致民族冲突时有发生。当地穆斯林普遍反对苏俄的无神论共产主义,因此,邵武勉领导巴库革命运动一开始只获得了信仰基督教的亚美尼亚人的支持。布尔什维克派在亚美尼亚人的支持下,击溃穆萨瓦特党领导下的阿塞拜疆穆斯林武装,几千名阿塞拜疆人被打死。随着阿塞拜疆“穆萨瓦特”势力被削弱,邵武勉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派成为巴库城内势力最大的政党,他们将亚美尼亚人编入红军,取缔一切反对派及报刊。1918年4月25日,巴库地方苏维埃政权“巴库公社”宣告成立。“巴库公社”的成立是苏联在高加索推行苏维埃化的一次重大胜利。

       除邵武勉外,高加索革命者中最为著名的要算奥尔忠尼启则。奥尔忠尼启则1886年出生于格鲁吉亚的一个贵族家庭,1900年开始从事革命活动,1903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但屡遭监禁和流放,1906~1911年侨居国外开展革命工作。1912年,他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代表会议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和中央俄罗斯局委员,1917年6月回到彼得格勒,任该市党委会委员和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委员,他是彼得格勒十月武装起义的组织者之一。奥尔忠尼启则后在苏联大清洗期间被处决。

       此外,比较著名的高加索革命者还有纳里马诺夫、斯特潘·阿福尼安、杰里奥·艾继凯等。高加索穆斯林革命者与布尔什维克的密切联系不仅促进了十月革命的发展,而且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东各地,大大开阔了中东革命领导人以及当地民众的眼界,为后来苏俄布尔什维克与中东革命组织建立联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