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书摘】以色列中国学研究机构简介

作者:张倩红 张礼刚 艾仁贵 马丹静

来源:《以色列发展报告(2020)》

发布时间 2021-01-04 20:11   浏览量 900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一)希伯来大学亚洲研究系

      以色列国内对于中国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从美国学习中国学回到以色列的史扶邻(Harold Zvi-Schiffrin)开始在希伯来大学从事相关研究并开设相关课程,1958年他在希伯来大学正式讲授中国历史,这是以色列国内大学关于中国问题的第一门课。1963~1964年史扶邻和利昂·扬克列维奇(Leon Yankelevich)开设中国历史相关课程。20世纪60年代,希伯来大学还编写了比较完备的《希伯来语百科全书》(The Hebrew Encyclopedia),中国历史的初学者可以从该百科全书中查阅有关中国历史、文学、哲学、政治、宗教等方面的文章。除了政治和历史课程外,1967年,俄裔犹太人列夫·鲁巴肖夫(Lev Rubashov)教授汉语课程,并编写了第一部汉语-希伯来语教材以满足以色列学生的需要。[4]1968年,史扶邻教授在希伯来大学正式创建东亚研究系,起初包括对中国和日本的研究,称为希伯来大学中国和日本研究系,研究系成员在一起研究和教学,[5]后更名为东亚研究系,再到2012年改名为亚洲研究系。

希伯来大学亚洲研究系正式成立之后,以色列的中国学研究开始逐渐步入正轨。建系之初(1969年)希伯来大学主要针对硕士研究生开设3年包括汉语、日语以及古代史和近代史在内的课程。[6]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史扶邻的带领下,以色列的新一代青年学者也加入中国学研究的队伍,包括现代中国军事史研究专家埃利斯·琼菲(Ellis Joffe)教授、研究清史和中国穆斯林的拉斐尔·以色列(Raphael Israeli)教授、研究知识分子和文化史的伊爱莲(Irene Eber)教授、研究中国政治和国际关系的伊扎克·希霍(Yitzhak Shichor)教授等,他们都是希伯来大学研究中国学的佼佼者。希伯来大学是当今以色列国内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中心,也是以色列最早启动中国研究项目的高校。在此基础上,该研究中心汇集了以色列国内最权威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除前面提到的几位之外,还有将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进行比较研究的S.N.艾森斯塔特(S.N.Eisenstadt)教授,研究近代中国犹太人的艾夫拉汗·奥尔特曼(Avraham Altman),等等。希伯来大学亚洲研究系现任院长为纳夫塔利·奥尔纳(Naftali Orna)教授,她主要从事现当代中国研究,聚焦于儿童、妇女以及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据统计,希伯来大学亚洲研究系现有教授及讲师47名,其中有18名专注于中国学研究和教学。[7]在生源方面,在1985年之前,由于以色列学生受到语言不通以及与中国学相关的就业机会比较少等限制因素的影响,希伯来大学亚洲研究系的入学率比较低。但是在1985年之后,希伯来大学亚洲研究系的入学人数开始逐渐增多,尤其在1992年以色列与中国正式建交之后,以色列与中国之间互动频繁,相关的就业机会逐渐变多,以色列学生慢慢找到了新的就业方向,因而越来越多的以色列学生开始注册进入希伯来大学亚洲研究系学习。希伯来大学亚洲研究系由开始的每年五六个学生,到现在每个新学年注册人数达到100多人,学生数量大幅度增长。从亚洲研究系毕业的一些毕业生有的选择继续留在亚洲研究系任教,有的选择活跃在外交事务领域或者与中国打交道的工商企业等各个领域。

此外,希伯来大学在2006年成立了弗里贝格东亚研究中心,据统计,东亚研究中心共有30名左右的教授及讲师,其在以色列中国学研究领域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一中心由一位名为路易斯·弗里贝格(Louis Frieberg)的波兰犹太人建立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希伯来大学与亚洲其他大学以及研究所建立一定的联系。弗里贝格东亚研究中心慷慨赞助希伯来大学展开中国学研究,主要包括设置博士后奖学金以资鼓励。与此同时,该中心还加强中文图书以及文献资源的建设并筹划建立专门的东亚学图书馆,这为希伯来大学的中国学研究后备力量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推动中以两国学子的人文交流,孔子学院在希伯来大学应运而生。2013年5月,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共同见证下,希伯来大学与孔子学院总部签署了在以建立孔子学院的协议。2014年5月,北京大学和希伯来大学正式签署了合作创办孔子学院的协议,与此同时,以色列的其他高等院校如特拉维夫大学等,也在此基础上积极筹备与中国合办孔子学院的有关事宜。两所大学签署协议之后,希伯来大学孔子学院举办多场以“中国日”为主题的多样化、特色化的活动,并以此向当地的以色列人传递具有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特色的中国形象。这一系列的活动丰富多彩,涵盖剪纸、武术、茶艺、编钟民乐等多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点活动的亲身实践,此外,主题活动还包括了一些关于学习中医知识、中国家庭伦理关系的系列讲座以及了解中国的城市、美食等的宣传片介绍等。除此之外,希伯来大学孔子学院主题活动的一个亮点主要体现在纪录片《上海隔都》的放映,这一纪录片主要记录那些二战期间曾在上海居住的犹太难民的生活状况,可以帮助当代的以色列人找寻过去的记忆,拉近中以两国的距离。还有一个特色活动是“镜头中的中国”——希伯来大学亚洲研究系学生的摄影展,其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向以色列介绍了一个多彩的中国。希伯来大学的孔子学院为以色列学生提供了学习汉语的途径,在中以两国学者之间搭建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推动学者们打破各自局限,增进了思想交流,开阔了视野,同时也促进了两国之间、高等院校之间以及科研机构之间关系的发展。

(二)特拉维夫大学东亚研究系

为了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以色列高等院校的中国学研究机构在不断地发展。继希伯来大学之后,特拉维夫大学又成立了东亚研究系。自20世纪80年代起,特拉维夫大学的尤夫·艾瑞尔(Yoav Ariel)教授就开设了中国哲学课程,之后欧永福(Yoav Arid)教授于1996年正式建立特拉维夫大学东亚研究系,如今它已经成长为以色列最大和最具多元化特征的东亚研究系,其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以及中国、日本与印度的文化和历史,侧重于将中、日、印三国文明进行比较研究。特拉维夫大学东亚研究系的现任系主任为歌莉娅(Galia),其研究人员涵盖12名高级教授以及约20名兼职教授和语言教师。特拉维夫大学东亚研究系开设的课程涉及面更广,大学为约7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广泛的课程,涉及古典历史以及印度、中国和日本三大文明的现代转型等。其中研究的主题涵盖历史、哲学、文学、经济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等,并且尤其偏重于对哲学传统的研究。特拉维夫大学东亚研究系的特色专业研究是哲学研究,其中以欧永福教授和帕特-沙米尔(Patt-Shamir)教授为代表,已经出版了多部有关中国哲学的重要著作。此外,特拉维夫大学张平教授的研究贡献也应当关注,张平教授现任特拉维夫大学东亚研究系汉学与东亚学终身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犹太与中国传统对话,主要包括对拉比犹太教经典进行中文翻译、注解和比较研究等。与此同时,张平教授也是第一个将拉比犹太教经典翻译介绍到汉语世界的学者,其中他的“《密释纳》译注与研究”项目取得重大进展与成就。他的主要著作有《阿伯特——犹太智慧书》(1996)和《天下通道精义篇——犹太处世书》(2003)等。特拉维夫大学东亚研究系还注重与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等其他院系紧密合作,借助其专业知识对东亚地区进行多领域跨学科研究。据统计,到2012年,特拉维夫大学东亚研究系已有700多人注册学习汉语。

特拉维夫大学积极建立孔子学院以推进中以文化的新发展。2007年5月28日,中国驻以色列大使赵军代表中国国家汉办与特拉维夫大学校长拉宾诺维奇达成建立孔子学院的协议,之后由中国人民大学与该孔子学院展开各项合作交流工作,特拉维夫大学孔子学院被认为是中国国家汉办在以色列建立的第一所孔子学院,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在亚洲地区承建的唯一一所孔子学院。特拉维夫大学孔子学院在夏维明(Meir Sha-har)教授的带领下,开设了诸多与中国学研究相关的课程,还开办了各式各样涉及中国研究领域的学术会议和讲座。夏维明教授用希伯来文和英文撰写了大量关于中国宗教的论著。[8]特拉维夫大学孔子学院深深扎根于以色列的这片土地,使得汉文化在以色列硕果累累。2018年12月27日,“新丝路”海外汉学论坛暨以色列汉学家及中文翻译家联合会成立仪式在特拉维夫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中以两国学者围绕“以色列汉学研究趋势”展开深入研讨。之后驻以色列大使詹永新向希伯来大学教授蒲安迪(Andrew H.Plaks)、特拉维夫大学历史系与东亚研究系教授谢爱伦、希伯来大学教授伊扎克·希霍以及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授欧永福4位以色列汉学家颁发“终身成就奖”,以色列采用邀请中国学者来以交流、互派留学生、定期去中国访问并合作举办学术论坛等方式,加强以色列学者对中国学的研究,从而逐步增强以色列中国学的新活力。[9]

(三)以色列其他大学的中国学研究

继希伯来大学与特拉维夫大学之后,海法大学于2002年成立亚洲研究系。该研究系在建立之初仅授予学士学位,之后亚洲研究系不断发展,其与中国研究等亚洲研究相关的课程逐步开设到研究生阶段,并开始颁发相关硕士学位。海法大学对于亚洲近现代的发展比较关注,偏重于中文方面的课程教学,与希伯来大学亚洲研究系和特拉维夫大学东亚研究系存在一定的差异。另外,该亚洲研究系建系时间并不长,至今只有18年,而且教师数量也不多,但是其藏书却浩如烟海,书籍种类齐全且丰富。以色列海法大学亚洲研究系主任为利科特姆·科纳(Likotem Kowner)教授,主要在日俄战争研究方面著述颇丰。此外,还有3名汉学家,即尼姆罗·巴拉诺维奇(Nimrod Baranovitch)教授,专注于研究中国民族和现当代政治;约拉姆·埃夫龙(Yoram Evron)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当代政治与外交;夏海(Shakhar Rahav)教授,致力于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10]在不久的将来,海法大学有望成为以色列亚洲近现代研究的中心。[11]除希伯来大学、特拉维夫大学、海法大学建立专门的研究系之外,以色列还有两所大学开设中国研究和中文方面的课程,它们是海法理工大学和巴伊兰大学。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