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资讯】译家之言丨冯璇:做译者并不会让我成为行业专家

作者:冯璇

来源:甲骨文

发布时间 2021-03-29 00:19   浏览量 378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1616947806654104.jpg

2021年,甲骨文新开#译家之言#栏目。我们将不定期邀请甲骨文译者接受广大骨粉和读者朋友们的采访。


“译家之言”第一期,我们邀请到的是由于高产且翻译质量高,在读者圈享有美誉的冯璇。截至目前,她为甲骨文翻译出版了《郁金香热》《印象巴黎》《利维坦》《印加帝国的末日》等11部精品译作。


正值两部重磅译著——《根部之血》和《黑色的旗,蓝色的海》出版之际,我们邀请到这位2018书业年度翻译奖得主来接受读者的采访。



Q:读者

A:冯璇


1、请问您是怎么做到质量把控的?现在很多翻译很糟糕,不是说译者英语不好,而是把控不到英汉互译的精髓,所以有时候读起来很难理解,您是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的呢?


翻译质量的把控要靠翻译过程中多查,翻译完之后多改。英语再好的人,也可能在某个小词上翻船。积累是永无止境的东西,平时多读多看,翻译的时候多查多改是我能想到的唯一解决之道。


1616947839281640.jpg

《根部之血:美国的一次种族清洗》

帕特里克·菲利普斯 著  冯璇 译



2、请问冯老师,您译著丰富,在翻译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又是如何解决的呢?如果遇到“不可译”部分,您会如何处理呢?


很难去衡量什么是最大的困难,因为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似很深奥的问题可能碰巧查到就很容易解决了;相反,一个很小的语言点,也有怎么都查不到的时候,而这种情况在翻译工作中司空见惯。


我觉得有必要强调一下的是,我翻译的毕竟是社科类书籍,不是文学作品。后者可能会有更高的要求,但我目前遇到的“不可译”,一般会选择解释,正文里不行,就加脚注。那种只有懂原文的人才能体会到的比如双关、笑点之类的,碰巧也能在中文中运用上文字游戏,或同音同形,这种情况确实可遇而不可求,只能尽力而为。


1616947854266056.jpg

《安第斯山脉的生与死:追寻土匪、英雄和革命者的足迹》

金·麦夸里 著  冯璇 译



3、翻译是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再创作”。还有一种“重写”的方式,是在翻译完之后对整段语义言辞进行再加工,以“抛光”整个文稿,这也是一种“再创作”。您是如何理解与把握这种“再创作”和忠于原文之间的关系的?


关于“重写”“再创作”,我管它叫“中文化的过程”。我认为这个过程是必须的,也一直在这么做。


我的翻译流程大致如下:


第一稿是根据电子版翻译,因为在电脑上看着比较方便。


第二稿对照纸质书,因为有时候电子版稿件不准确,要根据纸质版为准。这遍修改是最重要的一遍。在有了第一次完整阅读全书的基础之后,很多第一稿时不理解的东西此时可能就变得很简单了,同时还可以处理一些前后统一之类的问题。这一稿也是我完全尊重原稿的阶段,会特别注意遗漏、理解错误之类的问题。


第三稿就是读者提问中所说的重写了。我确实会在第二稿的基础上,做比较多的文字方面的修改,只有觉得某个句子变动很大的时候才会去和原文比对,以确保没有偏离原意。但这种脱离英文的修改肯定只是停留在句式、文字、甚至可能是语句顺序上,而不是意思上的。


最后就是次数不定的通读,期间只会做小范围的微调,一直调到觉得可以交稿为止。


我个人认为在意思上“忠于原文”是必须的,而文字上的微调和变动是可以接受的,有的作者在沟通时也表示过,他们对于某些句子的重写是认可的。


1616947881587763.jpg

《辉煌信标:美国灯塔史》

埃里克·杰·多林 著  冯璇 译



4、翻译社科类作品需要庞大的知识储备和一定的专业素养,您在翻译一本书时会做哪些准备呢?


关于知识储备和专业性的问题。在这里我想强调一个观点就是,我只是一个译者,而且是一个没有什么专业背景,也没有多少知识储备的译者。至少就目前我翻译过的所有书来说,涉及了还算比较广泛的题材,如果我从建筑、到艺术、到捕鲸、到文学评论、到殖民历史、到法律、到宗教……每个方面都有知识储备的话,那我都要崇拜我自己了。我翻译的毕竟还是适合大众阅读的作品,我相信在这个获得信息如此方便的时代,翻译作品中需要的知识完全是可以在翻译过程获得的。我接到一本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的了解未必比各位读者多,但是只要肯花时间研究,我觉得还不至于有什么无法理解的。所以,对于那些想要尝试翻译的同学,我觉得也大可不必因为担心知识储备而对这个工作望而却步。


虽然我不觉得知识储备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也对自己身为无专业背景译者的身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所以我不认为自己能够就翻译以外的问题侃侃而谈,比如这次的提问活动中也有不少读者提出了一些历史、经济、社会学方面的问题,在此就不作答了,我觉得那并不是因为我翻译了一本书,对这一本书中的内容有所了解后就有资格发表一番见解的东西。翻译对我来说还是一个趣味第一的东西,我不会探究到多么深的层次,也不想把自己培养成某方面问题的专家。停留在享受阅读和翻译乐趣的层面上就可以了。


1616947891963958.jpg

《利维坦:美国捕鲸史》

埃里克·杰·多林 著  冯璇 译



5、不同英语写作者的风格不一,您翻译的著作跨越了好几个不同的主题和领域,对处理这些不同题材有什么心得和感受吗?您在翻译不同作品时是否会有特定风格?


可能因为不是英语专业出身,我对风格啊,翻译理论啊这些东西都不了解,也不敏感,我也完全不觉得自己特意塑造了某种风格,就是从开始翻译第一本时就一直这么说话而已。可能每个人的说话方式本身就是定型的,所以也谈不上隐形或显形。


我自己很少考虑作者的文字风格,这可能也是我的不足之一吧。但我始终认为,文字风格其实取决于内容,比如说你觉得这个人的文字生动鲜活,那其实不是文字的风格,而是他描写了生动鲜活的内容不是吗?所以那种情节跌宕起伏的书,可能就很容易让人觉得译文生动流畅,反之,对着应考教科书,文笔再好你也不爱看吧。同理,我也不觉得不同题材的处理有什么不同,因为我不是在处理题材,而是在处理语言不是吗?用信达雅来衡量的话,我觉得忠实原文是必须的,然后我努力实现自己认为的通顺流畅,至于文采那就只能是永远的追求了。


1616947900473024.jpg

《皮毛、财富和帝国:美国皮毛交易的史诗》

埃里克·杰·多林 著  冯璇 译



6、您认为大学的英语学习经历和您之前从事的版权工作对现在的翻译工作是否有帮助?


不怕暴露年龄的说,大学的学习还真是很久远的事了,而且我从来都不是个能刻苦学习的人,学校教育基本都被我还给老师啦。幸好语言这个东西,主要靠后天慢慢积累。至于后来的版权工作,从语言角度上说,与书籍的翻译工作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不过如果你做版权工作,那你就可以接触更多图书信息,也许更容易选到你想翻译的好书。我就是被甲骨文引进的书吸引才开始想要做翻译的,此前完全没有过这个念头,这大概就是我跟甲骨文的缘分吧。


1616947917959316.jpg

《印象巴黎:印象派的诞生及其对世界的革命性影响》

罗斯·金 著  冯璇 译



7、翻译有点吃力不讨好,要求高但是收入并不匹配,是什么支撑您坚持下去?


吃力不讨好这个评价好像还挺能概括这个工作的。我也确实认为收入和付出是不匹配的,但是行业环境如此也没有办法。


为什么还能干下去呢?就我个人来说,大概原因有三:自由,兴趣、成就感(甚至往大了说是使命感)。自由就很好解释了,做自由译者,除了按时交出合格的稿件,好像就没什么限制了,有很多自己的时间,符合我散漫的性格。有趣是因为能够接触到很多书,我没有什么专业背景,也不太想局限于某个主题,我选择书的时候不会去想作者有没有名气,将来会不会大卖,完全只看兴趣,我希望每本书都能给我打开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我能够从每本书中获得有意思的信息,查资料的过程也是有益的扩展。但我也不追求什么知识储备,融会贯通,翻下一本时,上一本的知识可能就忘差不多了,只要整个过程乐在其中就行了。最后成就感是就是觉得自己的工作还是有意义的,无论多少,能够让读者从这些被翻译出版的图书中受益,或者哪怕仅仅是获得一些阅读的快乐也很好啊。能做一件自己喜欢的,还有意思的,还能让自己骄傲的事,有什么坚持不下去的呢?


1616947925355333.jpg

《布鲁内莱斯基的穹顶:圣母百花大教堂的传奇》

罗斯·金 著  冯璇 译



8、在您翻译的这么多作品中,最喜欢的是哪一部?为什么?


目前最喜欢的作品是《印加帝国的末日》,单纯是因为读着像小说一样有意思。如果从翻译角度说,对自己此时还在修改的,预计今年出版的《追寻千禧年:革命的千年与中世纪的神秘无政府主义者》格外看重,寄予厚望。因为是第一次感受到难度挑战的书,至今还在绞尽脑汁地解决最后一些疑难问题。但愿最后能够交出一份自己满意、读者认可的作品。

1616947933973059.jpg

《印加帝国的末日》

金·麦夸里 著  冯璇 译



1616947976292442.jpg

《追寻千禧年:革命的千年与中世纪的神秘无政府主义者》

诺曼·科恩 著  冯璇 译




9、想知道您的下一部译作是什么?


我不清楚编辑部门的出版计划,但是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有可能是前面提到的《追求千禧年》或者《史无前例》。《史无前例》是关于约翰·马歇尔的传记,介绍了这位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的一生,前半部分以他的人生轨迹和政治生涯为主,后半部分着重介绍了他参与的很多对美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案例,内容非常充实,可以推荐给对政治和法律题材感兴趣的读者。


1616947959387390.jpg

《黑色的旗,蓝色的海:美洲海盗史》

埃里克·杰·多林 著  冯璇 译



10、海盗在近几年是大热话题,请问您在翻译《黑色的旗,蓝色的海》时,书中对海盗人物的历史还原,与以往海盗形象有无共通之处?同为自由职业者,请问您感觉自己的翻译职业与海盗生活有无共鸣之处(自力更生、探索未知)?


读者提到了海盗形象的问题,这个我其实真没有什么发言权的,我对本书以外的海盗的唯一了解可能就是对第一部《加勒比海盗》中杰克船长的模糊印象。但我觉得多林恰恰是通过这本书做了一个破除我们对海盗的所有刻板印象的工作。人们可能觉得海盗是残忍嗜杀的,但其实他们更愿意依靠这种名声发挥心理上的威慑,从而避免实战,减少伤亡;人们可能还觉得海盗船长是船上说一不二的领袖,但其实海盗们去哪里打劫,如何分配战利品,甚至连船长人选都是依靠全员投票、事先签订合同之类比较民主的方式决定的。这也是我觉得本书比较有意思的特点之一吧。


另外,这位提问者提到的翻译和海盗同为自由职业者的论断真有才,只是这个说法我还真难有同感啊。非要说什么共通之处的话,也许是他总在搜寻下一条好船,我总在等待下一本好书。



甲骨文X冯璇 已出版译著合集


罪恶美洲主题


《根部之血:美国的一次种族清洗》

[美] 帕特里克·菲利普斯 著

冯璇 译


《印加帝国的末日》

[美] 金·麦夸里 著

冯璇 译


《安第斯山脉的生与死:追寻土匪、英雄和革命者的足迹》

[美] 金·麦夸里 著

冯璇 译



“野性北美”系列


《黑色的旗,蓝色的海:美洲海盗史》

[美] 埃里克·杰·多林 著

冯璇 译


《辉煌信标:美国灯塔史》

[美] 埃里克·杰·多林 著

冯璇 译


《利维坦:美国捕鲸史》

[美] 埃里克·杰·多林 著

冯璇 译


《皮毛、财富和帝国:美国皮毛交易的史诗》

[美] 埃里克·杰·多林 著

冯璇 译


欧洲艺术史系列


《印象巴黎:印象派的诞生及其对世界的革命性影响》

[加] 罗斯·金 著

冯璇 译


《布鲁内莱斯基的穹顶:圣母百花大教堂的传奇》

[加] 罗斯·金 著

冯璇 译


《美第奇家族的兴衰》

[英] 克里斯托弗·希伯特 著

冯璇 译


《郁金香热》

[英] 迈克·达什 著

冯璇 译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