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书摘】周启乾|略论日本与东西方文化

来源:社科文献出版社·人文万象

发布时间 2021-09-13 11:15   浏览量 420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略论日本与东西方文化





从野蛮步入文明

 


       众所周知,中国史书《三国志·魏志·倭人传》关于邪马台国的记载,最早也最全面系统地提供了当时日本的情况,同时亦清楚反映了中国的影响。秦汉之际,有大批中国人、朝鲜人,历尽艰险移居日本,被称为“归化人”,融合为日本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容忽视,他们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都对日本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汉字及养蚕、丝织、制陶等技术的传入,均属此列。日本记载称,王仁于3世纪自朝鲜半岛的百济来献《论语》和《千字文》,是为汉字和儒学传入日本之始,但从此前金属器具传播的情况看,汉字的传入当在王仁之前。至公元6世纪,源出于印度的佛教也从中国经朝鲜半岛传入了日本。


1.jpg

《三国志·魏志·倭人传》


       汉字、儒学与佛教的传入,使日本受到深远的影响。公元7世纪初,圣德太子摄政,主持制定冠位十二阶、宪法十七条,推动了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在日本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冠位十二阶,即是以儒家道德标准“德、仁、礼、信、义、智”作为不同等级的标志。

 

       佛教传入日本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宗教本身。在统治者倡导佛教、修建寺院、推动僧侣互访的同时,雕塑、建筑、绘画,以及文学、书道、医药等都得到传播和交流。在其他意识形态领域,中国文化的传入与影响,亦随处可见,如日本的史学、文学著作,无论《日本书纪》等以汉文撰写的“六国史”,还是《怀风藻》等汉诗集,都是代表。日本的音乐、舞蹈,乃至衣、食、住和民间风俗、生活习惯,也都反映中国文化的深刻烙印。当然,通过中国所学到的,并不单纯是汉族文化,它也包容了印度、波斯乃至中亚的文化。甚至有印度及西域人直接来到日本,并移居于此,传播了文化。


2.jpg

法隆寺西院伽蓝远景


      日本学者曾经十分形象地指出,当时的日本就像婴儿吸吮母亲的乳汁一样,在竭力吸取先进的外来文化。当然,在引进外来文化的过程中,日本并非盲目被动地单纯模仿,而是从本国的实际出发,予以创造性的吸收。这样,汉字与汉文学及儒、佛等外来文化,便融化为日本文化的组成部分,并贯穿始终,由此而形成了具有独自特色的日本文化。

 

       在对外交流中,日本重视维护自身的独立性,在致近邻中国隋朝皇帝的国书中,自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东天皇敬白西皇帝”以示对等。在吸收中国文化时,它也注意要使之与日本固有的精神相结合,遂有所谓“和魂汉才”之说,但它以“和魂”统率“汉才”,既反映了对自身独立性的坚持,也表现出排他性的心理。



从和魂汉才到和魂洋才

 

 

       古代日本依靠东方传统文化的滋养,步入了封建社会。近代日本在向资本主义迈进时,也并没有全盘西化,即完全按照西方的模式塑造自己。相反,它依然是以传统的东方文化作为立国支柱,兼收了西方文化中于己有益的部分,巧妙地使东西方文化融汇于一体。古代的“和魂汉才”说发展为近代的“和魂洋才”说。


      16世纪中叶以后,西方文化随着商船与传教士来到远东,天主教在日本民众中迅速传播,其规模之大在世界亦属罕见。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幕藩体制,断然实行严厉的禁教和锁国政策。但是面对西力东渐,日本文化毕竟要做出自己的反应和选择。18世纪中期,幕府第八代将军德川吉宗终于解除对基督教以外书籍的禁令,使西方近代科学书籍得以输入并逐步传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来自近邻中国的汉译西著,成为日本重要的信息和知识来源。有人认为,日本与西方大体同时发展起了近代文明,这显然不符合历史的真实性。


      从活跃于18世纪初期的新井白石(1657~1725年),到19世纪中期的佐久间象山和横井小楠(1809~1869年)等,可以大体看出西学在日本的传播与日本的对应。


       新井白石是江户中期的学者和政治家。他曾师事著名儒学家木下顺庵,后辅佐幕府第六代至第八代将军。作为上层知识分子,他不仅精通儒学,也擅作汉诗,是日本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然而,他也对欧洲语言抱有兴趣,曾记录有300多个荷语词,在审讯潜入日本的意大利传教士西多蒂(G.B.Sidotti,1668~1715年)时,很有兴趣地听取了他对欧洲情况的介绍,并根据记录编写成书,即著名的《采览异言》《西洋纪闻》等。在锁国状态下,这正是日本开眼了解世界之始。此后,洋学知识不断得到传播,并逐渐积累。


3.jpg

新井白石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和大清帝国的败北,在日本朝野引起极大震动。有识之士做出敏感的反应,进一步推动了西学知识的实用化。

 

       佐久间象山原来也是程朱理学的信奉者,但鸦片战争促使他的思想出现了巨大转变。他认为,清王朝之所以失败,在于“唯知本国之善,视外国为贱物”,“而不知彼之熟练于实事,兴国利,盛兵力,妙火技,巧航海,遥出己国之上”。佐久间向藩主提出意见书,要求“仿西洋之制”,建造大船和大炮,对抗外来侵略,即“以夷之术制夷”。

 

       佐久间虽然力主学习和运用西方科学技术,但在意识形态领域,却坚守传统文化的阵地。“东洋道德、西洋艺术(技术)”就是他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他要在传统伦理道德统率下,运用西方的科学技术,为原有的体制服务。


4.jpg

佐久间象山


      日本被西方列强强行打开大门,即被迫结束锁国、实行开国后,思想家横井小楠已看出西方资本主义的先进。他于1860年撰著《国是三论》,即提出“取智识于世界各国,以裨益治教为务”,强调“政法治术,以至于其他百般技艺、器械,尽地球上称善美者,悉取为己有”。但他同样认为,作为日本民族的精神支柱,必须是东方固有的伦理道德,“于尧、舜、孔子之道外,世上无道”。佐久间象山和横井小楠,一方面推崇西方的科学技术与政治体制,另一方面则又严守日本固有的道德观念。看来,“和魂”与“洋才”乃一对矛盾。从全盘西化角度看,这是保守;而从全盘否定西方近代文化的角度看,则又是离经叛道。然而,当时的日本事实上却接受了这一自相冲突的理论,其最有力的证据,便是在“大义名分”“尊王攘夷”口号下使明治维新获得成功,以及近代日本活生生发展的现实。

 

 

融汇东西的士魂商才

 

 

       在日本近代和现代经济发展历程中,东西方文化的交汇融合同样发挥了巨大作用。通过近现代著名企业家的经营理念与实践,即可得到证明。


       具有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创立者”之称的涩泽荣一(1840~1931年),出身于幕末的豪农家庭,自幼接受儒学教育,同情“尊王攘夷”。1867年随幕府使节赴巴黎参观国际博览会,更增长了见闻,明治维新后任大藏大丞,协助大藏卿掌理财政。1873年挂冠后,即全力投身于工商业,直至1916年退休。其间不仅创立了著名的第一国立银行,而且还筹划建立了王子造纸、大阪纺织、东京人造肥料、东京瓦斯等企业达500余家,那么,涩泽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一般认为应对其“道德经济合一”说给予重视。这一思想,又被人们称为“论语加算盘”的理论。


5.jpg

涩泽荣一



       涩泽荣一在经营工商业的40多年中,坚持向所属员工进行《论语》的教育,并编写出《论语讲义》,使之成为属员的行动指南。涩泽按照自己的理解对《论语》进行解释。例如,《论语》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涩泽认为,富贵既然是人之所欲,则圣贤亦不反对,问题在于采用什么手段和达到什么目的。如果“以其道得之”,即可取。如果其目的又是为了“富国强兵”的“公利”,那么就更可取了。关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涩泽认为,“小人”为了“利”而“淫于富贵”,这不可取。但为了“义”而求“利”,则可取。

 

        涩泽荣一提倡的“道德经济合一”说,也即是所谓“士魂商才”说,有如下特点。第一,它符合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实际情况。当时不仅国力亟待加强,私人资本家的力量也很薄弱,如不致力于发展国力,私人资本的发展亦无从谈起。第二,它也符合日本原有东方文化的传统,例如,传统武士精神的主要内容,即是要效忠于君主,而时至近代,就是要忠于国家,举凡富国强兵、公益公利之事均在此列。因此,涩泽的思想很容易为社会所接受和广泛传播,成为极有影响的理论。日本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通过国家力量,推动了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6.jpg

2024年发行版10000日元中的涩泽荣一


    “道德经济合一”说的实质,就是把武士精神与资本主义的经营融合为一,并成功地运用于日本企业中,从而加快了日本近代化的进程。因此,把日本明治维新后的近代化,视为东西方文化在某种意义上交汇的结果,当不无道理。



本文摘选自《近代东亚中的日本及日俄、中日关系研究》略有删减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书信息


近代东亚中的日本及日俄、中日关系研究(978-7-5201-8187-7)_立体书影.png

《近代东亚中的日本及日俄、中日关系研究》

周启乾 著

社科文献出版社

2021年4月出版/定价:¥129



内容简介


     本书集中收录了作者自20世纪70年代到21世初研究近代日本及日俄、中日关系的主要成果。全书分为三部分,即“日本篇”“日俄关系篇”“中日关系篇”,共收文章27篇。这些文章的研究主旨涵盖了近代日本的经济、文化、科技、法制,以及与俄国、中国的关系等多个方面,是作者几十年来重要研究成果之精华,集中体现作者的研究思想和科研水准,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和学术地位。


目录


日本篇

日本明治维新前要求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明治维新后日本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学习
日本近代科技人才的产生及其作用
近代日本吸收外来文化管窥

略论日本与东西方文化
近代西学东渐与日本

——“日本人与国际化”的一个侧面
近代初期日本对北海道的殖民开发
明治时期日本农业在近代化中的作用
甲午战争对近代日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日本经济
日本近代以来法制建设概观
信夫清三郎小传
日本抵制与批判“自由主义史观”管窥


日俄关系篇
试述沙俄向千岛的扩张
第一次英日同盟与日俄战争
沙俄战败与《朴次茅斯和约》
日俄战争后两国间的四次协约
日本学界对日俄关系史的研究

中日关系篇

浅论明治维新与同治中兴
明治时代日本对华不平等贸易
略论明治时期日本对中国市场的调查
日本明治时期对华贸易再考察
——以大藏省鉴定官山冈次郎呈文为中心
晚清知识分子日本观的考察
略论郑观应、张謇、周学熙
潘宗礼:本世纪初一个知识分子访日归来的思考与建议
世纪回眸:清末中日文化交流与两国关系的考察
九一八后日本“开发”华北经济及其实质


默认标题_动态横版二维码_2021-09-13-0 (1).gif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