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书讯】新书速递 |《海贝与贝币 鲜为人知的全球史》

来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发布时间 2021-11-22 16:33   浏览量 729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图片

海贝与贝币

鲜为人知的全球史

    杨斌(Bin Yang)著 译

2021年11月出版 / 108.00元

ISBN 978-7-5201-8281-2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序言


帕特里克·曼宁 | 文

匹兹堡大学安德鲁·W.梅隆讲席教授、美国历史学会前任主席



海贝外壳的优美和均质使得这种印度洋热带海洋边缘的造物让人爱不释手,甚至被运输到几千里之外。海贝就像金银,其光彩和优美等同于价值连城的珠宝,有时被作为最重要的陪葬品。不仅如此,在市场发展到相当程度的地方,海贝也像金银一样被当作货币使用,成为贝币。贝币的世界异常广阔。罗马钱币因其在疆域之外被广泛使用而出名,但贝币的传播范围更大。甚至在罗马时代以前,海贝就通过中亚传播到了中国北部,也通过波斯湾到达了意大利。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有关海贝的传奇,还是一部由贝币交错串联起来的全球史。这是杨斌教授的一部世界史力作:它既向我们展示了贝币在全球体系内作为支撑性基础货币的区域和地方性特色,又揭示了它在东半球传播的广度。从海贝本身到其作为货币的兴衰,本书描绘了一幅它在东半球六个区域内传播的历史画卷。重要的是,本书不仅研究了何时及为何海贝在很多地方成为货币,也解释了在一些地方,如先秦时期的中国,虽然海贝看上去很有可能成为货币,最终却没有的原因。此书对将海贝作为货币的讨论甚至扩展到新几内亚、北美洲的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地区,以及大西洋沿岸的其他地区。


图片
先秦时期的贝币


海贝在“旧世界”随处可见,但用作货币的海贝是特殊的类型,它们袖珍均匀,光泽耀眼,主要产于马尔代夫群岛附近。马尔代夫群岛海域多珊瑚礁,近赤道和南亚,盛产用作货币的海贝。海贝究竟何时开始被用作货币呢?我们没有确切的答案,但在至少两千年前,信奉印度教和佛教的马尔代夫定居者就在当地发展起了海贝出口贸易。所以,马尔代夫群岛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和当地海贝的特性一起,创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种世界性货币。


有关贝币的叙事始于公元四世纪的孟加拉地区。那个地区很早就发展起了活跃的商业,但那里的君主国逐渐丧失了发行货币的资源和信用,于是普通人开始将海贝用作货币。袖珍、均质、无法伪造,以及邻居马尔代夫是海贝可靠的供应者,这些条件使得海贝成为大大小小的商人中意的货币。此后,由于有了贝币作为本地和区域间交易的媒介,印度洋贸易体系扩展和深化了。贝币又被印度的其他地区采用,然后传播到中南半岛。从那里再往北,在将近一千年的时间里,来自马尔代夫的海贝成为当时在中国云南流通的主要货币。同时,海贝也向西北部扩展,到达波斯湾、红海和更远处。在遥远的西非,尽管那里的草原盛产黄金,但早在十一世纪,海贝就成了当地的货币。


图片
俯瞰马尔代夫


杨斌属于最早被授予世界历史学博士学位的一批学生,现在已经是卓有成就的世界历史学家。他完成于2004年的博士论文获得了美国历史学会古腾堡博士论文奖,根据这一奖项的规定,他的博士论文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同时发行。在前往波士顿东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前,杨斌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在波士顿东北大学时,他受到柯临清(Christina Gilmartin)和亚当·麦基翁(Adam McKeown)这两位杰出学者的指导。我也有幸成为他的指导老师,看着他把有着长达两千年的历史的云南及其与全球的联系成功地做成博士论文的研究对象。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执教世界史和亚洲史十多年后,他现在是澳门大学历史系的副教授,也是《亚洲全球史评论》[Asian Review of World Histories,荷兰博睿学术出版社(Brill)]的执行编辑。


通过对全球历史细节的详尽探究,杨斌向我们展示了贝币是如何在长达一千五百年的时间里支撑起世界经济的。他的这项工作兼具广度和深度。通过比较来自中国、印度、泰国和西方国家的材料并在其中建立联系,他清楚地定义了自己研究的基本要素,对历史上旅行者的叙述和现在的考古材料进行了分析。他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并且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它们,同时重新考察这些材料和观点。然而,最终是他自己的阐释将众多历史叙事和分析熔于一炉,呈现出一个完整的贝币世界。他描绘了在两千年的时间里,以贝币为媒介的市场是如何将语言复杂、文化多元的印度洋世界整合在一起的,同时也考察了此前的商业交易是如何走向这一市场的,而后来在印度洋和大西洋区域发展起来的全球资本主义又是如何终结这一市场的。他按区域划分展开叙事,同时不忘区域之间的联系。在最后一章,他向我们揭示了以贝币为流通手段的贸易体系对理解全球史的重要性。


图片
天然海贝(贝币)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全球通用货币,也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


贝币体系得以建立和维持,主要是基于印度洋区域的市场对一种可靠支付手段的需求,而宗教和帝国的连续性扩张也对贝币体系的产生起了作用。因此,佛教的商业传统以及印度教的兴起是和贝币的产生及它在印度、东南亚和中国云南的最初传播有关联的。伊斯兰教兴起后,波斯和也门的水手曾航行至印度,甚至远至中国,进入贝币流通区。也门船只用海贝作压舱物,有些海贝因此传播到埃及、地中海沿岸其他地区,或者穿越撒哈拉沙漠到达尼日尔河大拐弯处的马里,在那里,海贝和黄金一样被当作货币使用。通过这些交往,马尔代夫国王在1153年皈依了伊斯兰教,自那以后,马尔代夫一直是伊斯兰国家。


在十三世纪,蒙古人的扩张将中国和伊斯兰世界都囊括进西半球的商业体系。贝币世界仍然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体系里保有它重要的地位。这个时期的帝国政府试图把自己的货币制度强加于其治下的地区,但最终还是认识到了贝币的价值。直到十七世纪,在清政府平定云南之前,随着越来越多的汉人移居云南,贝币才开始衰落。


图片

达·伽马抵达印度


第三次给贝币的使用带来冲击的帝国扩张发生于十六世纪,当时欧洲人来到了印度洋地区。葡萄牙和荷兰商人加入了把马尔代夫的贝币运到印度的商业活动。但葡萄牙人也开始购买海贝,把它们运回欧洲后再输往西非作为货币使用。在西非出口的奴隶当中,将近三分之一是欧洲人用海贝购买的,这些奴隶被运往美洲种植园劳动,欧洲人以此积累财富。接着,欧洲人用印度产的棉花从非洲购买奴隶。这样,到十八世纪,欧洲人已经成为印度洋地区贝币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时欧洲商人把从美洲获得的白银运到中国和印度,然后经印度洋将海贝运到西非。到十八世纪晚期,经过几个世纪的印度洋贸易,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增强了它们在印度洋地区的势力,征服了孟加拉和其他一些亚洲地区,直到那个时候,它们才试图限制海贝作为流通手段的用途。正如杨斌书中所展示的,在欧洲殖民这一全球背景下,贝币在每个地区衰落和被取代的过程都非常复杂,但又不尽相同,很有意思。


海贝被用作货币的历史直到二十世纪初才画上句号。即使到了那个时候,这些小巧精致的贝壳仍然被用来装点衣物和其他日常用品。感谢这本书,它向我们展示了有关贝币的记忆,使我们对过去一千五百年间的世界历史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


——帕特里克·曼宁,匹兹堡大学安德鲁·W. 梅隆讲席教授、美国历史学会前任主席


注:选自帕特里克·曼宁教授为《海贝与贝币:鲜为人知的全球史》撰写的序言


新书速递

图片

海贝与贝币

鲜为人知的全球史

    杨斌(Bin Yang)著译

2021年11月出版 /108.00元

ISBN 978-7-5201-8281-2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内容简介


栖息在马尔代夫群岛周边海域的软体生物——海贝,从史前时期开始,就被货贸至亚非欧大陆的各个区域,并逐渐转变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货币。作者从这一微小的海洋生物着手,把从考古时期到二十世纪初的历史碎片拼凑起来,以全球史的视野,对亚非欧大陆内外的贝币进行了考察,描绘了一个奇妙且引人入胜的贝币世界,展现了一部鲜为人知的全球史。


《海贝与贝币》描绘了在两千年时间里,以贝币为媒介的市场是如何将语言复杂、文化多元的印度洋世界整合为一体的,而全球资本主义又是如何终结这个世界的。全书按区域展开分析,同时又超越区域的界限,结合了中国史和世界史两种叙事体系。海贝文化体现出了一种“全球在地性”,即它既是地方性的,也是全球性的;而将陆地世界和海洋世界联系起来的贝币世界,则为全球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著译者简介


杨斌,澳门大学历史系教授,西泠印社社员,曾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对中国史、全球史、科技医疗史及海洋史颇有兴趣。其博士论文Between Winds and Clouds: The Making of Yunnan于2004年获美国历史学会主办的古腾堡电子出版奖(The Gutenberg-e prize),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目前正在撰写第三部英文专著Discovered But Forgotten: The Maldives in Chinese History。


本书荣誉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有关海贝的传奇,还是一部由贝币交错串联起来的全球史。这是杨斌教授的一部世界史力作:它既向我们展示了贝币在全球体系内作为支撑性基础货币的区域和地方性特色,又揭示了它在东半球传播的广度。从海贝本身到其作为货币的兴衰,本书描绘了一幅它在东半球六个区域内传播的历史画卷。

——帕特里克·曼宁,匹兹堡大学安德鲁·W. 梅隆讲席教授、美国历史学会前任主席


杨斌的《海贝与贝币:鲜为人知的全球史》是迄今为止对这种主要货币(贝币)最全面的研究之一。它建立在坚实的历史资料之上,必将与万志英的《财富之泉:11~18世纪中国的货币和货币政策》等作品一样,成为货币史上的经典。《海贝与贝币》应被放在全球历史学家和货币史学家的书架上。

——丹尼斯·O. 弗林,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研究人员和教员若在他们的书目和课程大纲中加入这一研究成果,定会有很大收获……世界史的学生和教员在用海贝拼凑我们全球历史的碎片时,会从这部重要的作品中获益匪浅。

——埃里克·施皮雷尔,美国马萨诸塞州格罗顿学校助理教师


目录


中文版序

英文版序

致谢

第一章 全球现象,地方特色

第二章 源自马尔代夫:采集和出口

第三章自印度始

第四章东南亚:亚洲内部的互动

第五章云南:印度洋的痕迹

第六章 并非货币:先秦中国的海贝

第七章 西非:连接旧大陆和新大陆

第八章 太平洋诸岛和北美:孟加拉体系之外

第九章 不仅仅是钱

第十章 贝币世界

参考文献

英文文献

中文文献

译名对照表



延伸阅读

图片

一把海贝

从奴隶贸易兴起到革命年代的西非

[英]托比·格林(Toby Green) 著

郭建龙 译

ISBN 978-7-5201-6861-8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